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同步练习 (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同步练习 (含解析)

资源简介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 (部编版)
一、选择题
1.清朝前期,昆曲艺术发展到顶峰,代表作品有
A.《牡丹亭》和《长生殿》 B.《长生殿》和《桃花扇》
C.《牡丹亭》和《桃花扇》 D.《唐明皇游月宫》和《牡丹亭》
2.据2018年4月13日光明网报道,2018年“高雅艺术进校园”系列活动之经典名剧《锁麟囊》走进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术家们为1000多名师生献上了一场精彩的国粹盛宴。师生们欣赏 到的是
A.壮剧 B.昆曲 C.京剧 D.粤剧
3.下图戏曲剧种形成于( )
A.隋朝 B.唐朝 C.元朝 D.清朝
4.深刻反映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和尖锐矛盾,揭示封建社会走向衰亡历史命运的作品是
A.《尚书》 B.《洛神赋图》 C.《全唐诗》 D.《红楼梦》
5.中国古代戏曲艺术发展到清代进入一个更为繁荣的时期,剧种不断增多,内容丰富雅俗共赏。被誉为中国文化“国粹”的是( )
A.昆剧 B.《牡丹亭》 C.《桃花扇》 D.京剧
6.中国古代戏曲在明清时期取得了重大成果其中被后世誉为“国粹”的是( )
A.元杂剧 B.昆曲 C.京剧 D.豫剧
7.一部小说是我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堪称中国封建社会的缩影。这部小说可能是( )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
8.邮票是历史的缩影,方寸之间,融入历史千年风云。下列一组邮票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完善的政治制度 B.友好的和平往来 C.和睦的民族关系 D.灿烂辉煌的文化
9.《本草纲目》的作者是我国明朝卓越的医药学家(  )
A.李时珍 B.孙思邈 C.宋应星 D.徐光启
10.在演出市场上,民众比起文人士大夫群体来,是更具有发言权的群体。可见,京剧在晚清取代以“雅文化”著称的昆曲,成为主流戏曲形式,主要是因为其( )
A.艺术审美情趣更高 B.符合晚清政治要求
C.内容贴近士人生活 D.迎合群众文化需求
11.如下图所示笔记,与此图中科技文化成果对应的历史时期是古代辉煌科技文化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12.京剧是中国的国粹,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它形成于
A.雍正年间
B.道光年间
C.康熙年间
D.乾隆年间
13.标志着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是反对封建礼教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较为紧密的一部小说,这部巨著是( )
A.《红楼梦》 B.《天工开物》 C.《水浒传》 D.《本草纲目》
14.《牡丹亭》《桃花扇》《长生殿》这三部作品都属于下列哪一剧种( )
A.昆曲 B.豫剧 C.秦腔 D.京剧
15.《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它的作者是
A.曹雪芹
B.施耐庵
C.吴承恩
D.罗贯中
16.明朝的北京城是典型的大--统王朝风格的城市布局。它分为四个部分,皇帝住在其中的
A.京城 B.皇城
C.宫城 D.外城
17.以大观园为故事的发生地,书写了四个家族的兴衰,及一对青年贵族男女的爱情悲剧故事的小说是
A.《西厢记》 B.《三国演义》 C.《红楼梦》 D.《捉妖记》
18.这部作品以“大旨谈情,实录其事”自勉,通过几大家族的兴衰变化,深刻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不看这部书,就不了解中国的封建社会”。这部作品是( )
A.《史记》 B.《窦娥冤》 C.《三国演义》 D.《红楼梦》
二、综合题
19.在人类文明演进的过程中,中国人民用智慧和汗水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果。七年级1班同学以“文明之光”为主题,分小组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探究活动,请你一起完成探究任务。
任务一【梳理文学成就】
(1)将下表补充完整。
人物(作者) 作品 作品地位(或特点)
杜甫 “三吏”“三别” ①
②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豪迈奔放
③ 《窦娥冤》 元杂剧悲剧的典范
曹雪芹 ④ 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
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
③__________ ④__________
任务二【领略名画之美】
(2)图一是以哪一历史事件为题材创作的?简述该事件的历史意义?
(3)从图二可了解到当时社会的哪些信息?
任务三【感受科技力量】
举世皆知的印刷术、火药和磁石,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首先在学术上,其次在战争中,最后是在航行方面,而因此又引出了不计其数的变化。由此,人类的文明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英国培根《新工具》
(4)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材料所述三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
20.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成就辉煌,对人类进步作出了伟大贡献。请运用你所学历史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经济】
材料一
(1)图一“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什么货币?它最早出现在什么地区?图二《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全景式的宋朝社会风俗画卷,它的作者是谁?请说出宋代城市中固定的娱乐场所的名称。
材料二 太湖流域苏州、湖州的稻米产量已占全国首位,故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两浙的丝织产品已跃居全国首位。……宋代的造船技术居于世界前列,海船制造中心分布在东南沿海的大城市。宋代商业繁荣,内外贸易空前活跃。
——摘编自《中国历史》
(2)根据材料二,指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发展的趋势。
【科技】
材料三 宋代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几乎在所有中国传统科学技术领域都留下了新的记录。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中有三项完成于两宋时期……为推动世界历史的进程和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新知识》
(3)材料三所说的三项发明分别是什么?
【文化】
材料四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反映了我国不同时期文学发展的主流形式和审美理想。例如:“①”若窦娥委实枉,身死之后,天降三尺瑞雪,遮掩了窦娥尸首。“②”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③”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④”通过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
(4)依据材料四,写出①②③对应的文学形式,并写出④所指的古典小说名称。
参考答案:
1.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到了清朝前期,昆曲艺术发展到达顶峰,洪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这两部政治历史剧,内容感人,情节跌宕,词曲雅致,成为昆曲的传世之作,B项正确;《牡丹亭》是明朝汤显祖的代表作,与题干“清朝前期”不符,排除含有《牡丹亭》的ACD项。故选B项。
2.C
【详解】依据材料“……艺术家们为1000多名师生献上了一场精彩的‘国粹’盛宴。”结合课本所学,京剧的角色行当有明确的划分,早期分为生、旦、净、抽四大行;又将唱、念、做、打相结合,全面和集中体现了中国戏曲的精华。京剧是中国文化的“国粹”之一,被誉为“国剧”。C项正确;壮剧、昆曲、粤剧都不能称为国粹,ABD三项排除;故选C。
3.D
【详解】图中京剧剧种形成于清朝道光年间,故D项正确;AB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项。
【点睛】
4.D
【详解】清朝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广泛触及清朝中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D符合题意;《尚书》成书时期封建社会没有走向衰亡,A排除;《洛神赋图》是画作,B排除;《全唐诗》反映的是唐朝诗歌,唐朝封建社会还没有走向衰亡,C排除。故选择D。
5.D
【详解】京剧兴起于清朝中后期,清代乾隆年间,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又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京剧是一种集唱、念、做、打、舞于一体的综合性舞台艺术,被誉为中国文化“国粹”,D项正确;昆曲形成于明朝时期,排除A项;《牡丹亭》《桃花扇》与“国粹”称号不符,排除 BC项。故选D项。
6.C
【详解】中国古代戏曲在明清时期取得了重大成果其中被后世誉为“国粹”的是京剧。1790年,乾隆80岁寿辰时,由徽商出面组织的四大徽班先后到北京献艺,徽班一时誉满京城。后来,徽调不断吸收昆曲、秦腔、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在道光年间出现形成一个新的剧种“皮黄戏”。皮黄戏博采其他剧种的优点,又带有北京的地方特色,以后被称为“京戏”或“京剧”,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又得到皇室的扶持,经过表演艺术家的不断创新,日臻完善,成为最主要的剧种,流传四方,京剧被后世誉为“国粹”,C符合题意;ABD项都是我国是戏曲之一,但与“国粹”称号不符,排除。故选择C。
7.D
【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可知,《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描绘了一批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们的人生百态,展现了有情人的人性美和悲剧美,通过家庭反映社会,展现了当时中国封建社会的特点,堪称中国封建社会的缩影。D正确;《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未年到西晋初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A排除;《水浒传》描写了梁山好汉反抗欺压、水泊梁山壮大和受宋朝招安,以及受招安后为宋朝征战,最终消亡的宏大故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B排除;《西游记》主要描写了唐僧师徒四人,西行取经,一路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成功的故事,C排除;故选D。
8.D
【详解】本题以一组邮票图片为切入点,考查中国古代的文化成就。司母戊鼎是我国商朝时期铸造的青铜器,活字印刷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兰亭序》是王羲之的行书代表之作,京剧被称为是中国的国粹,这些都反映了我国古代灿烂辉煌的文化。故D项正确。ABC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故选D。
【点睛】注意对图片的解读,识记我国古代的文化艺术成就。
9.A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在行医的同时,到各地进行实地考察、搜集民间药方,广泛采集标本,并亲自试验药物性能,经过长期的不懈努力,他写出一部具有总结性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这部内容丰富,考订详细,附有大量插图。后来陆续被译成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重要文献,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故A符合题意;孙思邈、 宋应星、徐光启与《本草纲目》无关,故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10.D
【详解】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京剧取代以“雅文化”著称的昆曲成为主流戏曲形式,是因为京剧更接近于底层和民间的趣味,更具有民众基础,D项正确;“艺术审美情趣更高”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符合晚清政治要求”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京剧内容贴近民众生活,排除C项。故选D项。
11.D
【详解】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总结前人经验,历时27年编成的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全书约190万字,记载了药物1800多种,其中374种是新增加的药物。收录药方11000多个,并附有1100多幅药物形态图。《本草纲目》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明末宋应星著《天工开物》,总结了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反映了我国手工业的生产面貌,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 科全书”。《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红楼梦》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题干中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曹雪芹的《红楼梦》对应的历史时期是明清时期。选项D符合题意,ABC排除。故选择D。
12.B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乾隆时,北京成为戏班荟萃之地。1790年,为了庆祝乾隆皇帝80岁寿辰,四大徽班先后到北京献艺。徽班的唱词通俗易懂,唱调高亢爽朗,赢得观众喜爱,一时誉满京城。后来,徽调不断吸收昆曲、秦腔、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在道光年间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剧种“皮黄戏”,后来被称为京剧,所以B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13.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清代的小说创作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其中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是曹雪芹的《红楼梦》,《红楼梦》深刻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和尖锐矛盾,揭露了统治阶级的奢靡与丑陋。是一部思想性强、艺术性高的小说,A项正确;《天工开物》是一部科学巨著,几乎涵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排除B项;《水浒传》是元末明初的一部长篇小说书中以官逼民反为主题,揭示了从皇帝到各级贪官污吏的丑恶嘴脸,描写了梁山伯各路好汉反抗官府压迫的武装斗争,排除C项;《本草纲目》是明代规模空前的药物学巨著,排除D项。故选A项。
14.A
【详解】明朝时,昆曲成为一个全国性的剧种,此时期昆曲的代表剧目是《牡丹亭》,是明代大曲家汤显祖的代表作,《长生殿》《桃花扇》是清代昆曲的代表剧目,A符合题意;BCD三项的剧种不是《牡丹亭》《桃花扇》《长生殿》的剧种,不符合题意;故选A。
15.A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红楼梦》是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被列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A项符合题意;施耐庵的作品是《水浒传》,B项不符合题意;吴承恩的作品是《西游记》,C项不符合题意;罗贯中的作品是《三国演义》,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16.C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明成祖在元大都的基础上,修建了北京城,北京城有三重,由外向里依次是京城、皇城、宫城。宫城位于北京城的中轴线上,旧称紫禁城,现在称为故宫,是明清两朝的皇帝居住的地方,故C符合题意;京城、皇城、外城不是皇帝居住的地方,故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17.C
【详解】据所学知识,《红楼梦》是以大观园为故事的发生地,书写了四个家族的兴衰,及一对青年贵族男女的爱情悲剧故事的小说,C项正确;《西厢记》《三国演义》《捉妖记》,都有题干中关键词“大观园”“一对青年贵族男女的爱情悲剧故事”无关,排除ABD项。故选C项。
18.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清代曹雪芹所著的小说《红楼梦》。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反映了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的社会现实,也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D项正确;《史记》是西汉司马迁所著的史学著作,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此时封建社会尚处于上升时期,与题干不符,排除A项;《窦娥冤》是元代剧作家关汉卿的代表作,但此时封建社会尚未处于末期,排除B项;《三国演义》是明代罗贯中所著的小说,反映了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斗争,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9.(1)①反映了历史的真实情况,被称为“诗史;②苏轼;③关汉卿;④《红楼梦》
(2)文成公主人藏;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3)东京商业的繁荣;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北宋人们的衣食住行等社会风貌。(答出任意一点)
(4)活字印刷术的出现,降低了制书成本,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火药广泛用于战争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杜甫的诗感情真挚,笔触细腻,风格雄浑,语言精练凝重,他的代表作有“三吏”“三别”等,反映了历史的真实情况,被称为“诗史。《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是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关汉卿的《窦娥冤》,是元杂剧悲剧的典范。清朝文学家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是我国古代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最好的一部著作,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
(2)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步辇图》反映的是文成公主入藏。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随着城市的发展,反映人民生活的风俗画增多。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风光和繁华景象和北宋人们的衣食住行等社会风貌。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印刷术、火药、指南针三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分别是:活字印刷术的出现,降低了制书成本,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火药广泛用于战争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20.(1)纸币 四川 张择端 瓦子
(2)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重心经历了由北向南转移的过程。
(3)活字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4)①是元曲②是唐诗③是宋词④《红楼梦》
【详解】(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贸的繁荣也促进了货币交易量的增长,但长期以来市场上流通的是金属货币,携带很不方便。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可知图一“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它最早出现在四川地区。由“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长卷风俗画《清明上河图》”,可知图二《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张择端。宋代城市中固定的娱乐场所的名称是瓦子。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唐朝中期开始,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南宋时期,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说明经济重心完成南移。可知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发展的趋势,是经历了由北向南转移的过程。
(3)根据材料三“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中有三项完成于两宋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广泛使用,是这一时期科技的重大成就。可知三项发明分别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广泛使用。
(4)依据材料四,由“①”若窦娥委实枉,身死之后,天降三尺瑞雪,遮掩了窦娥尸首。“②”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可知内容出自《窦娥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代的文学形式主要是元曲,最优秀的戏剧家是关汉卿,其代表作是《窦娥冤》,由②“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可知内容出自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属于唐诗。由“③”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可知内容出自北宋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属于宋词。由“④”通过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可知内容与曹雪芹的《红楼梦》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是元曲②是唐诗③是宋词④《红楼梦》。
试卷第2页,共2页
试卷第1页,共1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