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古代西亚、非洲文化(课件)(共26张PPT)-高二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3课 古代西亚、非洲文化(课件)(共26张PPT)-高二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第二单元
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
3
古代西亚、非洲文化
4
欧洲文化的形成
5
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
课程标准: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认识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族人民共同推动了人类文化的发展。
第3课
古代的西亚、非洲
古代西亚文化
古代埃及文化
阿拉伯文化
课程标准:
理解古代西亚孕育的两河流域文化和古代北非孕育的埃及文化在人类文化史上的开创性意义。
01
古代西亚
古代西亚地区,包括两河流域、伊朗高原、小亚细亚、叙利亚、巴勒斯坦和阿拉伯半岛。它被里海、黑海、地中海和波斯湾所包围,这些海湾也就构成了它的天然界限。西方学者常用“近东”来指称这一地区。
“两河流域”:是指底格里斯和幼发拉底两条大河中下游地区,其地理范围大致相当于今日的伊拉克共和国。两河流域又常称为美索不达米亚(来自古希腊文,意指两河之间的地方)。在古代,两河流域分为南北两部分,大体以今之希特—萨马腊为界,北部称亚述,南部称巴比伦尼亚。巴比伦尼亚又分为南、北两部,尼普尔(今名努法尔)以北称阿卡德,以南称苏美尔。公元前3500年左右,苏美尔地区产生了最初的文明。

公元前3200—前2300年,苏美尔文明;
公元前2900年,苏美尔地区出现了一系列城市国家
约公元前2300—前2191年,阿卡德王国,统一了两河流域的南部
约公元前2113—前2006年,乌尔第三王朝统一南部两河流域
公元前1894—前729年,古巴比伦王国,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
公元前16世纪中叶—约前1157年,加喜特人统治巴比伦尼亚
公元前626—前539年,新巴比伦王国(迦勒底王朝)统治两河流域的南部
苏美尔楔形文字
笔画:每一笔画前段呈三角形或横或竖,少见弯曲
工具:
泥板和芦苇笔
公元前1900年左右,一位商人的书信
苏美尔人的史诗
你所追求的人生,永远无法得到,因为上帝造人之际,就让死亡与人伴随。……穿上新衣,沐浴首身去吧。凝望挽着你手的儿女,愉悦怀中娇妻。人应该关心的,唯有这些事。猖獗的洪水啊,没人能和它对抗。它使苍天动摇,大地颤抖,将成熟的庄稼淹没。
——《吉尔伽美什》
(苏美尔史诗)
刻在泥板上用楔形文字写成的《吉尔伽美什》
古代西亚的建筑与艺术
乌尔王陵竖琴嵌板画:用动物宴会喻指人间等级关系。公羊(臣民)双手举杯(恭敬),向蝎子男敬酒。
石刻巴克特里亚使者进贡图,公元前5世纪 波斯波利斯中央大殿
人首飞牛石雕:神兽的形象来自两河领域的神话传说,整个雕塑姿态凛然,气宇轩昂,极其威武雄壮,后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吉祥动物的化身。
伊拉克阿斯马丘阿布神庙中的雕塑
约公元前2700—前2500年
古代西亚的法典
《汉谟拉比法典》前言中说:
安努与恩利尔为人类福祉计,命令我,荣耀而畏神的君主,汉谟拉比,发扬正义于世,灭除不法邪恶之人,使强不凌弱,使我犹如沙马什,昭临黔首,光耀大地。
——周一良、吴于廑总主编,林志纯主
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上古部分》
汉谟拉比









思考:史料中的安努、恩利尔和沙马什都是两河流域重要的神灵。想一想,为什么汉谟拉比要宣称自己是根据神意立法。
苏美尔人及其后继者的宗教信仰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每年河水泛滥的影响。北部地区的大雨加上扎格罗斯山脉和托罗斯山脉上的积雪消融,常常会引起特大洪水,洪水不是充满灌溉沟渠,而是毁坏了农田。在苏美尔人眼里,他们的洪水之神尼诺塔不是一位慈祥的神,而是一位恶毒的神。
……对每年洪水泛滥的恐惧,加之永远存在的外族入侵的威胁,是苏美尔人深深感到,仿佛自己正无依无靠地面对着许多无法控制的力量。
……人与人之间也充满了不安全感,所以,美索不达米亚人试图通过编织完备的法典来消除各种潜在的冲突。
——(美)斯塔夫利阿诺斯《全球通史》
两河流域文明的其他成就
苏美尔人最早使用战车(绘画)
苏美尔人发明了60进制,用于测量土地、计算粮食产量和人工
亚述帝国的骑兵(浮雕)
苏美尔人发明了太阴(月)历,这也是人类早期最重要的发明之一。苏美尔人利用月亮的盈亏循环知道播种和收获的时间,一年为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全年354天。古代两河流域的人还发明了7天一星期的制度。这一制度沿用至今,成为世界各国通用的制度。
“阿拉伯半岛”:位于亚洲西南端,东濒波斯湾和阿曼湾,西滨红海,南临阿拉伯海,北界叙利亚沙漠和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是世界东西和南北交通的必经之地,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伟大使者。居住在半岛中部和北部的是从事游牧的贝杜因人;居住在南部也门地区的塞白人早在公元前数世纪就建立了文明昌盛的塞白国家,后被异族征服。
公元610年,默罕默德在麦加创立伊斯兰教
公元622年,默罕默德迁居麦地那建立政权
632年,统一阿拉伯半岛
632—661,四任哈里发(先知的继承人)统治时期
661—750年,倭马亚王朝,都大马士革。中国史籍称“白衣大食”。
732年,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750—1258年,阿拔斯王朝,迁都巴格达。中国史书称“黑衣大食”
阿拉伯人的文学
以波斯的《一千个故事》为基础,吸收了印度、希伯来、埃及和阿拉伯等民间故事,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到16世纪最后定型成
为分夜讲述的连环故事记。有童话、寓言、传奇、轶事以及历险、恋爱和历史故事等,生动地反映了阿拉伯帝国境内各族人民,以及印度和中国等东方各国人民的生活习俗、风土人情和社会制度。
阿拉伯人的科学
类别 成就 作用
数学
天文学
医学
伊本·穆萨
《积分和方程计算法》
印度的数字符号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被称为阿拉伯数字。
医学百科全书,传入欧洲后被翻译成拉丁语,长期用作医学的标准教科书。
白塔尼
《萨比天文历法》
伊本 西那
《医典》
代数学发展为独立学科。
修正了计算太阳和部分行星轨道的方法,证明了发生日环食的可能性,其作品传入欧洲后,对欧洲天文学产生很大影响。
恩格斯指出:在“罗曼语诸民族那里,一种从阿拉伯人那里吸收过来,并重新发现的希腊哲学那里得到营养的明快的自由思想,愈来愈根深蒂固,为 18 世纪的唯物主义作了准备。”
思考2:阿拉伯文化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那些重要影响?看看哪些阿拉伯文化的成果传到中国。
兰州西关清真寺
阿拉伯帝国幅员辽阔,古代文化遗产丰富。帝国境内各族人民(包括阿拉伯人、波斯人、埃及人、叙利亚人以及其他许多民族)在吸收古代东西方文化遗产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的辛勤劳动,创造了光辉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为世界文化宝库作出了伟大的贡献。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以巴格达为中心,往西经开罗和科尔多瓦传播到北非和整个欧洲;往东传到中亚、印度和东南亚,对世界文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下)》
02
古代非洲
“古代埃及”:埃及位于东北非洲,北临地中海,东濒红海,南邻努比亚(今埃塞俄比亚和苏丹),西接利比亚。从地理上,埃及通过东北端的西奈半岛与西亚来往较为方便。纵贯埃及全境的尼罗河,每年7月至11月定期泛滥,浸灌了两岸干旱的土地,逐渐沉积下来肥沃的黑色土壤.自远古时代起,埃及在地理上就分为狭窄的河谷地区(上埃及)和地势较为开阔、平坦的尼罗河三角洲地区(下埃及)。
约公元前4500—前3500年,前王朝Ⅰ时期
约公元前3500—前3100年,前王朝Ⅱ时期,出现了国家
公元前3100—前2686年,早王朝时期;第1—2王朝,初步实现统一
公元前2686—前2181年,古王国时期,都孟斐斯;第3—6王朝
公元前2181—前2040年,第一中间期,第7—10王朝
公元前2040—前1786年,中王国时期,都底比斯;第11—12王朝
公元前1786—前1567年,第二中间期,第13—17王朝
公元前1570—前1085年,新王国时期,第18—20王朝;埃及繁荣时期
约公元前1085—前525年,后期埃及,第21—26王朝
公元前527年—前332年,波斯统治埃及,第27—31王朝
象形文字
1799年7月15日,拿破仑侵略埃及的军队一名上尉在埃及港口城市罗塞塔附近发现一块石碑。石碑是公元前196年托勒密王朝时代刻制的,上面有希腊字母、古埃及象形文字和古埃及通俗文字三种对照雕成的。1822年,法国人商博良根据罗塞塔石碑成功地释读出古埃及象形文字的结构。
古埃及通俗体文字
古埃及圣书体文字
希腊文字
文学
呵!尼罗河,我称赞你,你从大地涌流而出,养活着埃及。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
——古代埃及人诗歌
《亡灵书》残片
莎草纸质,有31行用黑色墨汁书写的祭司体象形文字。《亡灵书》是古埃及一部宗教性诗文集,反映了古埃及人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以及征服自然的愿望。
奥西里斯:冥王和农业之神
伊西斯:生命、魔法、婚姻和生育女神
荷鲁斯:复仇之神,法老的守护者,外形为鹰。
赛特:战争、沙漠、风暴之神
阿努比斯:死神
建筑艺术受到宗教的影响
为他(法老)建造起上天的天梯,以便他可由此上到天上去。
——《金字塔铭文》
阿布辛勒神庙
神庙建造最精妙之处是,在每年的春分和秋分,旭日的阳光就从神庙正面的入口射进神庙内部,照亮最里面供奉的四座神像,前后持续大约20分钟,然后消失。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古埃及第四王朝的法老胡夫的金字塔是埃及现存规模最大的金字塔,又称吉萨大金字塔,约建于前2580年,完工于前2560年。不远处其子哈夫拉的金字塔附近立有“狮身人面像”雕像
科学和技术领域
古埃及人发现,每年阳历的6月15日(古埃及历的7月19 日),在三角洲地区尼罗河涨水与太阳、天狼星在地平线上升起同时发生。他们把这样的现象两次发生之间的时间定为一年,共365天(比现在的一年少1/4天)。古埃及人把一年分为三季,每季4个月,共12个月,每月30天,共360天,余5天为节日之用。
最古老的《史密特医学纸草》,
其内容是有关外科方面的医术
1872年,在埃及古都底比斯,发现了长约 20.5 米的《艾贝尔斯纸草》(因买得此纸草的德国人而得名),
该纸草包含有 900 个医治各种疾病的处方,可以说是古代埃及人的一部医学百科全书,它不仅记载了各种病症及感觉,还有治疗方法,甚至有美容的内容(如弄平皱纹、除痣、改变肤色、头发和眉毛的染色、矫正视力等等)。
“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中南非洲,指撒哈拉沙漠以南的热带非洲,因其主要居民是黑人,故亦称“黑非洲”。最早的班图人居住在今尼日利亚东部和喀麦隆的南部地带。公元前3000年左右,进入西非森林一带;公元前2000年,开始东迁,其活动区域逐渐扩展到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到11世纪,班图人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随着班图人的迁移,农业、畜牧业和冶铁技术也传播到非洲大部分地区。
东非 今埃塞俄比亚地区:公元前后,形成了阿克苏姆国家,4世纪达于极盛时期,7世纪日趋衰落。
沿海地区:10—15世纪产生了一系列国家,比较著名的是桑给巴尔、蒙巴萨和摩加迪沙等。
西非:主要居民是苏丹语系的黑人,所以西非也称西苏丹。 8—15世纪,加纳、马里和桑海等国家先后兴起。 南非:最著名的是津巴布韦文化。11世纪末,班图人建国; 13世纪,兴起莫诺莫塔帕王国,首都大津巴布韦; 14—15世纪,曾是南部非洲的一个强大的国家; 16世纪,因葡萄牙势力介入逐渐衰落。 西非人在9世纪左右掌握了铁器和青铜的冶炼技术
(摩加迪沙)是一座极大的城池。当地人有许多骆驼, 每日屠宰数百峰。他们有许多绵羊。他们是一些强悍的商人。当地出产的布匹,以摩加迪沙布出名,是无上珍品,运销埃及等地。
——[摩洛哥]伊本·白图泰著,马金鹏译《伊本·白图泰游记》
大津巴布韦(意为"石头城")是古津巴布韦国家首都的遗址,由石块垒砌而成,是南部非洲文明的代表,始建于公元前6世纪左右。
锡安山圣玛丽亚教堂
(阿克苏姆国王)厄查纳自称“万王之王”。厄查纳推行基督教,改革文字,奠定了基督教文明基础。
马里君主曼萨·穆萨从国外请来许多穆斯林学者,修建王宫和清真寺,创办学校。廷巴克图的桑科尔清真寺是著名的学术中心,桑科尔大学有数千名学生,其中有不少是欧洲白人留学生。埃及、摩洛哥的学者都应邀前来讲学。
古代
西亚文化
古代西亚非洲文化
古代
非洲文化
阿拉伯
文化
文字:楔形文字
文学:《吉尔美加什》
建筑和艺术:泥偶雕像、王宫
法律:《汉谟拉比法典》
文字:象形文字
文学:神话、诗歌、散文等
建筑:陵墓、神庙
历法:太阳历
文学:悬诗、故事集
科学:代数学、天文学、医学、
两河流域
西非:铁器和青铜冶炼技术、
马里与埃及的学术交流
东非:出现过一系列城市国家
南非:大津巴布韦遗址
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
古代埃及
谢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