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高一历史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下册)(共28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6课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高一历史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下册)(共28张PPT)

资源简介

(共28张PPT)
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第16课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课程标准】
目录
理解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对国际秩序的影响。
一、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
二、非洲独立意识的觉醒
三、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革命与改革
阶段特征:两次世界大战间的世界(1914-1939)
1、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建立了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两种社会制度开始并存、对立。
2、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要求重新瓜分世界,矛盾不断激化;世界局势由一战后暂时稳定到大危机、大动荡、最后走向第二次世界大战;
政治、经济、国际关系
1、社会主义线索:苏俄(苏联)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918—1921年列宁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21—1928年列宁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经过两个五年计划实现工业化:一五计划1928至1932,二五计划1933至1937。农业集体化,建立集体农庄。2、资本主义线索:①1917年美国的参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一战后战胜国召开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缔结《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帝国主义的国际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②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发生。世界经济秩序混乱:关税大战、汇率大战、贸易大战频繁。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资本主义国家走向了不同的发展道路,美国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德国、日本走向了法西斯对外扩张之路。
3、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
一、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
在东南亚,17 世纪初,______殖民者侵入印度尼西亚, 建立了巴达维亚殖民地。后来,荷兰占领整个印度尼西亚。到19世纪末,英国已将_______和___________的大部分变成殖民地。______侵占了越南、柬埔寨和老挝。美国从_________手里夺得菲律宾。
在西亚,18 世纪末19 世纪初,英、法、俄等国纷纷在_____________扩大势力范围,分割领土。奥斯曼帝国半殖民地化不断加深。_______也遭到了类似的命运,俄国和英国不但控制了伊朗的经济和内政,还分别在伊朗北部和南部划分势力范围。
在东亚,鸦片战争后,列强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10 年,日本吞并了_______半岛。
▲列强在亚洲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19世纪末20世纪初)
荷兰
缅甸
马来半岛
法国
西班牙
奥斯曼帝国
伊朗
朝鲜
复习回顾12课
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胜利,削弱了帝国主义势力,推动了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深入开展。
(1)在东亚,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924年,中国共产党和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实现了第一次_________。北伐战争中,中国收回了___________________,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华势力。蒋介石背叛革命后,中国共产党继续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
(2)在东南亚,印度尼西亚共产党人发动了反对______殖民统治的民族大起义,越南掀起反抗_____殖民统治的斗争。
(3)在西亚,伊拉克、叙利亚和黎巴嫩等地,爆发了反对______占领的斗争。(三地都曾属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一战后,帝国瓦解)
(4)在南亚,印度人民在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的领导下,多次发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聚焦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洲的民族民主运动风起云涌。
第一次世界大战
思考:亚洲民族民主运动新高潮的特点
十月革命
国共合作
法国
荷兰
资产阶级政党国大党
甘地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838年末—1919年间,英国为了与俄国争夺中亚控制权,三次侵略阿富汗,一度使阿富汗沦为英国的附属国。阿富汗人民英勇抵抗,最终迫使英国于1919年签订和约,承认阿富汗独立。
汉口、九江的英租界
英法
特点:
1范围大:涉及国家众多(广泛性)
2领导阶级:出现共产党领导、资产阶级政党、民族主义政党(多样性),
3斗争手段:暴力、和平
4斗争目标:民族独立、民主要求
5民族解放运动不同程度受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
1.背景
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根据所学整理笔记并填图概述新高潮表现)
1.中国:
中共成立; 国共第一次合作;
(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
中共继续领导反帝反封建的斗争
2.印尼反对荷兰殖民统治的民族大起义
3.越南反抗法国殖民统治的斗争
6.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5.伊拉克、叙利亚和黎巴嫩
反对英法占领的斗争
4.阿富汗抗英斗争
2.新高潮的表现
①政治: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胜利,削弱了帝国主义势力。一战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使殖民地半殖民地与宗主国的矛盾激化
②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增强
③思想: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
3.影响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殖民统治
①1920 年,印尼_________成立。1926—1927 年,印尼共产党领导了第一次反对_______殖民统治的武装起义,工人和农民纷纷响应。起义扩展到全国多个地区。荷兰殖民当局调动大批武装力量,残酷镇压起义。被镇压,印尼共产党被迫转入地下。印尼民族大起义得到世界革命人民的同情和支持。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向导》曾为此发表专文。
②1927 年,_________等人成立民族主义政党印尼民族党, 采取与殖民当局不合作政策,争取民族独立。原来受印尼共产党影响的大批群众转向民族主义政党,_______________开始掌握独立运动的领导权。
印尼民族大起义
共产党
荷兰
苏加诺
民族资产阶级
苏加诺(1901-1970)
相关链接:第21课(二战后殖民体系瓦解)
印度独立前后,印度尼西亚、老挝、菲律宾、缅甸、锡兰、柬埔寨、马来亚、新加坡等也纷纷独立。帝国主义在亚洲的殖民体系瓦解。
在南亚,17 世纪初,英国人来到印度。英国通过__________,采取________、侵占土地、强征巨额土地税、种植并__________等手段,掠夺了大量财富和巨额利润。对印度的剥夺是英国______________的主要来源之一。另外,英国利用印度各地封建割据严重、国内社会矛盾尖锐的弱点,挑动印度人打印度人,坐收渔利;或者直接进行武力侵略。到_______________,英国几乎控制了印度全境。
东印度公司
直接抢掠
走私鸦片
资本原始积累
19 世纪中后期
12课 复习回顾印度被英殖民侵略过程
1885年,印度_______________成立了国民大会党,简称___________,积极要求民族平等和自治。1905 年,印度人民的反英斗争出现新高潮。以________为首的国大党激进派主张联合人民群众的力量,进行一切形式的斗争,推翻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1908年,英国殖民当局逮捕了提拉克,引发了______10多万工人政治总罢工,要求释放提拉克。这次总罢工成为20 世纪初印度人民反英斗争的高潮,表明印度__________开始登上政治斗争的舞台。
民族资产阶级
“国大党” 
提拉克
孟买
无产阶级
13课 复习回顾19世纪末20世纪初印度人民反英斗争
▲ 甘地和泰戈尔
1915年,印度作家、诗人泰戈尔称甘地为“圣雄”。图为1940年,甘地(右)和泰戈尔(左)在一起。
甘地(1869年—1948年),印度民族解放运动领导人、印度国民大会党领袖。
甘地提出的以爱、真理和_______争取印度的自治和独立的思想,以及通过动员群众、运用非暴力不合作策略与英印当局进行斗争的思想,逐渐获得_______和广大民众的认可。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基本按照甘地制定的行动计划开展起来。
非暴力
国大党
史料阅读
1920年,国大党通过甘地起草的新党章,其中第一条规定“印度国大党的目标是印度人民用一切合法的、和平的手段,以争取实现自治”。甘地对“自治”的含义作了新的解释:如有可能,在英帝国内自治;如有必要,就脱离英帝国独立。
——齐世荣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现代部分》第3分册
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A.1920—1922 年是运动的第一阶段。_______________发生后,甘地号召印度人民通过放弃英国人授予的爵位、封号和名誉职位,罢课、离职、抵制法院和立法机关,恢复___________和不买英国布,以及抗税等手段,与英印当局斗争。甘地亲自纺纱,他的白衣白帽也一时成为民族服装。
B.1930—1934 年是运动的第二阶段。
甘地向英印当局提出降低地税、废除食盐专卖、取消盐税、实行关税保护、释放政治犯等要求。在遭到拒绝后,甘地进行____________,亲自到海滨取海水制盐。甘地的行动引发了各地的抗税斗争,迫使当局答应了他的部分要求。
C.1940—1942 年是运动的第三阶段。
甘地发动了要求英国立即撤离的“___________”行动。殖民当局逮捕了甘地和国大党重要领导人,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陷入低潮。
阿姆利则惨案
手工纺织
退出印度 
据课本总结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内容
“阿姆利则惨案”
1919年3月,英印当局实行《罗拉特法》,规定“对煽动叛乱嫌疑犯可以不加审判即予监禁”。国大党根据甘地的建议,发动了“总罢业”(罢工、罢课、罢市、停止办公)的非暴力抵抗运动。3月13日,约2万名群众在阿姆利则集会示威,英军向群众开枪镇压,制造了379人被打死、1200多人受伤的惨案。
“食盐进军”
南亚: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背景 阶段 内容 意义
第一阶段(1920—1922) 提倡“手纺车运动”
第二阶段(1930—1934) 文明不服从运动 第三阶段(1940—1942年) 退出印度运动
进行“食盐进军”
要求英国立即撤离的“退出印度”行动
整理笔记
放弃英印当局授予的的爵位、封号和名誉职位,以和平方式抵制英印机关、法庭、学校及英货;恢复家庭手工业纺织,抗税斗争
1、不合作运动动员发动印度民众,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为二战后印度独立创造了条件。
2、非暴力形式,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独立运动发展。
1、一战期间印度民族工业有了一定发展
2、英政府加大了镇压印度民族独立的力度
1、印度教对甘地形成其思想有很大影响;
2、甘地认为非暴力思想的核心就是爱;
3、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思想以印度教神学和伦理观为基础,结合现实需要而形成的一种印度特有的民族主义的斗争学说,它浓厚的宗教色彩和“坚持真理”的斗争方法,对广大印度民众具有号召力和吸引力,因此在发动印度民众投身民族独立斗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不合作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为二战后印度独立创造了条件。
学思之窗
愚见认为,与邪恶不合作正如与善良合作一样,都是一种责任……我尽力向我的同胞表明:暴力不合作只能增加邪恶,既然邪恶只能靠暴力来维持,那么对邪恶不予支持,就需要完全戒除暴力。非暴力的含义,就是指为了不与邪恶合作而自愿服刑受罚。
——《甘地在法庭上的书面声明》(1922年3月18日),齐世荣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现代部分》第3分册
你怎么理解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思想 (参见教参)
材料 1948年1月30日,印度独立运动领导人、国大党领袖甘地在祈祷会上被刺杀。甘地死后他一直受到广泛的评论。丘吉尔曾说:“见到甘地先生……是令人作呕,他曾是一个妨害治安的天普中学出来的律师。现在在东方作出苦行僧的样子,半裸的在总督府前游行,却出名了。”与此相反,爱因斯坦这样评论甘地:“不是通过暴力达到我们的目的,而是不与你认为邪恶的势力结盟。”
——摘编自[印度]克里帕拉尼《甘地》
分析:丘吉尔站在英国殖民者立场上,反对印度独立,反对“非暴力抵抗”和与英国殖民者“不合作”的态度,故而贬低甘地。爱因斯坦倡导反战和平,高度赞赏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它增强了印度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促进了不同教徒间的团结,为印度摆脱英国实现民族独立做出了贡献。
史料探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丘吉尔和爱因斯坦为何对甘地的评价不同。
(2019·江苏·高考真题)甘地的思想是留给印度和世界的一笔宝贵遗产。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西方工业文明带来的不仅仅是人类道德的堕落,而且也毁灭了整个印度传统社会的经济秩序……对西方工业文明的憎恶使甘地认为,独立后的印度绝不能建立以工业文明为模式的西方式社会。他理想中的社会是建立在印度文明——由手纺车、犁和印度哲学构成——的基础之上的真理和非暴力社会……要着重恢复传统的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其中心是手工纺织和印度村社……对于当代发达的工业社会而言,甘地的思想也无疑是一付适当的解毒剂。
——何新华《评甘地的反工业主义思想》
材料二 (甘地)试图在道德规范和经济之间建立一种联系,并且通过诱导资本家进行道德转变来使无情的资本主义秩序变得有人情味儿……德国绿党创始人佩特拉·凯莉曾公开宣称:“在我们政治生活的某些特定领域,我们受到了甘地的巨大启发……把有责任地使用原料作为以生态为本的生活方式和经济的一部分,会降低以我们的名义继续暴力政策的危险。
——【印度】PA.纳扎里斯《甘地:杰出的领袖)
1)据材料一,概括甘地的经济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背景和个人经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甘地思想对当代工业社会而言,“是一付适当的解毒剂”。据材料二,指出甘地思想对解决当今工业社会弊端应有的启示。
1)思想:①印度不能以西方工业文明为发展模式;②建立与印度文明相适应的经济秩序;③重建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
原因:社会背景:①印度沦为英国的殖民地;②印度农村经济衰败。
个人经历:①接受印度传统教育;②目睹西方工业文明现状。
2)启示:①在经济发展中注重道德建设;②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③以和平的方式解决争端。
二、非洲独立意识的觉醒
埃塞俄比亚
抗意战争
摩洛哥里夫人民起义
埃及华夫脱运动
学习聚焦
民族主义政党成为埃及民族独立运动的新生领导力量。埃塞俄比亚的抗意斗争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
非洲独立意识的觉醒:
_______________后,非洲多数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尚处于萌芽和酝酿时期,但一些北非和东非国家的民族独立意识已经觉醒。
第一次世界大战
在1882 年反抗英国侵略埃及的斗争中,祖国党领袖、爱国军官________领导埃及军民进行了英勇无畏的抵抗。(补充)埃及实际沦为英国的殖民地,但名义上仍然是奥斯曼帝国的一个行省。____________,英国宣布取消奥斯曼帝国对埃及名义上的宗主权,把埃及变为了英国的_________。一战期间,埃及被纳入英国的战时轨道,成为英国在近东的重要军事基地,还为英国提供了150多万青壮年劳力。英国也曾声明战后即给予埃及独立地位。
埃及的独立运动(复习回顾13课)
阿拉比
“保护国”
一战爆发后
一战后,扎格鲁尔等民族主义者要求英国废除殖民保护制度,允许埃及独立。遭拒绝后,他即组织“埃及代表团”,希望旁听巴黎和会,将独立要求诉诸国际社会,未成功。因代表团在阿拉伯语中读音为“华夫脱”,以扎格鲁尔为首的这个新的民族主义组织就被称为“华夫脱党”。该党党纲规定:通过和平合法的方式实现埃及的独立。埃及独立后,扎格鲁尔曾任内阁首相、议长等职,被称为“现代埃及之父”。
华夫脱运动的进步性与局限性
(1)进步性
①削弱了英国在埃及的殖民统治基础,捍卫了埃及的民族尊严。②埃及虽然没有获得完全独立,但是保护制度被取消了,这不仅为埃及人民继续进行反帝斗争打下了基础,而且也使阿拉伯各国人民受到极大的鼓舞。
(2)局限性
不彻底性和软弱性。
扎格鲁尔
1.埃及的华夫脱运动
埃及人民在以_________为首的民族主义政党_________领导下,通过游行、示威、罢工、罢课、罢市,以及进行街垒战等斗争方式,迫使英国做出让步,承认埃及为独立主权国家,但英国保留了在埃及驻军、控制____________、领事裁判权等特权。1922 年3 月,埃及宣布为独立的___________国家,次年颁布第一部宪法。以后,华夫脱党进行了护宪运动,要求英国放弃特权,但未获完全成功。
扎格鲁尔
苏伊士运河
君主立宪
华夫脱党
扎格鲁尔(1857年-1927年)
2、摩洛哥里夫地区的反抗斗争:
摩洛哥里夫地区的人民在酋长克里姆领导下,多次打败________________侵略军。1923 年,克里姆联合12 个部落,建立里夫共和国。1926 年,共和国被西、法殖民军扼杀。
3、埃塞俄比亚的抗意斗争
1935 年,_______法西斯发动侵略埃塞俄比亚战争,一度得逞。1936年,埃塞俄比亚皇帝_______________流亡英国,____________宣布兼并埃塞俄比亚。埃塞俄比亚人民坚持游击战争。最终与___________同盟国军队一起,击败了意大利侵略军,1941年恢复了国家独立。
西班牙和法国
意大利
塞拉西一世
墨索里尼
反法西斯
塞拉西一世
据所学概括非洲独立运动特点
特点
1发展程度:较低且不平衡(北非东非进程较快)
2目标单一:以民族独立为主要诉求
3斗争性质:出现反法西斯的斗争(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
4领导多样:皇帝、酋长、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政党
5群众基础广泛
6结果:取得不同程度胜利
三、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革命与改革
历史纵横 拉美共产党的兴起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和两次世界大战之间,随着拉美各国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以及十月革命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在拉美广泛传播。1918年, 阿根廷第一个在拉美组建了共产党,随后墨西哥、乌拉圭、智利、巴西、古巴等先后成立了共产党。到1934年,绝大多数拉美国家都有了共产党组织,并积极领导了反帝反封建斗争。1934—1935年,巴西工人运动活跃,参加罢工的高达150万人,大多数罢工由巴西共产党领导。1932年,萨尔瓦多共产党领导了主要由农民参加的全国性人民起义,并在很多地区建立了地方苏维埃政权,虽遭血腥镇压,但作为拉美共产党人第一次以武装斗争的方式夺取政权的尝试,在拉美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独立以后,除_______以外的拉丁美洲国家,都建立了_______。但是,各国大多政局动荡,普遍实行___________统治(考迪罗:军官或地主集团首领), 政治经济发展停滞不前。英美等国在“援助”的幌子下, 加紧了对拉丁美洲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1823年,美国总统_______发表宣言,宣称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将拉丁美洲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美国在对拉丁美洲进行经济侵略的同时,还进行武力干涉,这就是所谓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拉美人民面临着继续___________________的艰巨任务。
巴西
军事独裁
经济侵略 
政治渗透
门罗
民族民主革命
“金元外交”
“大棒政策”
共和国
拉丁美洲各国在独立100多年后,为什么还要进行民族民主革命?
拉美独立运动(复习回顾13课)
背景:
(1)政治上: 考迪罗主义 (军事独裁统治)使拉美国家成为帝国主义的附庸,阻碍民资经济发展
(2)经济上:封建大地产制存在,经济上存在以农矿产品出口为主要特征的单一经济结构。
(3)外部障碍:美国将拉丁美洲作为后院进行侵略扩张。
(4)外部环境:拉美各国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十月革命的影响及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拉美共产党兴起。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拉丁美洲进入人民民族民主革命和改革时期。_________工人在_________领导下,举行了反对外国资本的罢工,甚至筑起街垒与警察战斗。______的左派力量团结其他社会阶层,成立民族阵线联合政府,防止法西斯势力上台。在拉丁美洲的革命和改革中,尼加拉瓜_________的抗美斗争和墨西哥_________的改革最具代表性。
总结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革命与改革的特点
共产党
阿根廷
智利
桑地诺
卡德纳斯
特点
1、过程:抗争的持续性;(独立后继续进行民族民主革命)
2、领导:多数国家进行了共产党领导的以武装斗争夺取政权的尝试。
3、形式:民族民主革命与改革
______年,________带领游击队,以玻利瓦尔为精神之父,以把____________赶出国土为目标,高举象征自由或死亡的红黑双色战旗,与美国扶植的反动独裁政权展开武装斗争。桑地诺的部队与美军及政府军战斗近两百次,迫使美军1933 年撤出__________。次年,桑地诺遭当局刺杀。桑地诺被誉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聚焦
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革命与改革的代表是桑地若和卞德纳斯。
尼加拉瓜桑地诺的抗美斗争
▲ 桑地诺(1893—1934)
(绘画作品)
1926
桑地诺
美国侵略者
尼加拉瓜
美洲自由的标志
人民的良心
举着黑红两色旗的游击队袭击美军
1917年墨西哥宪法颁布后,墨西哥进步势力为维护宪法做出了不懈努力,其中以_________总统进行的民主改革最为突出。他对内对内推行__________,改组国民革命党,发展教育,限制教会,遏制军人势力,确立总统一任制度;对外捍卫国家主权和本国资源,将__________收归国有。
卡德纳斯
(1895年-1970年1)
评价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答案参见教参)
石油行业
土地改革
卡德纳斯
1910 年,_______爆发资产阶级革命。1917年,墨西哥颁布了_________宪法。宪法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革命的成果,体现了资产阶级___________,为墨西哥人民进一步争取民主和进步奠定了基础。
墨西哥
资产阶级
民主原则
复习回顾13课
评价:
20世纪30年代卡德纳斯任墨西哥总统期间进行的改革,基本上完成了墨西哥从民族独立到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权的任务,为墨西哥比较稳定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基础。
原因:
(1)经济: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对亚非拉地区的侵略,部分地区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较快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壮大;
(2)政治思想: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了帝国主义势力,一战后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觉醒,十月革命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3)存在矛盾:殖民地半殖民地与殖民者之间的矛盾激化。
影响:
1、沉重打击帝国主义和殖民主;
2、对二战后的国际秩序产生重要影响,“民族自决”成为公认的国际法原则, 加速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概括分析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主要原因有哪些?给国际秩序造成怎样的影响?
据教材和所学知识,概括分析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民族解放运动相比,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民族民主运动有哪些主要特点?(答案参见教参)
(1)地区更具普遍性:特别是在亚洲;
(2)领导更先进:既有共产党的领导,也有民族资产阶级政党领导;
(3)主体更广泛: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工人、农民等广泛参加,逐渐具有了全民族运动的规模;
(4)目标更高更明确:争取民族独立和建立民主政府,“民族自决”成为普遍诉求;
(5)过程更持续:亚非拉在两次世界大战间民族民主运动从未间断;
(6)形式更多样:如武装斗争、非暴力不合作、民主改革等;
(7)发展不平衡:有多种类型和道路,有些国家还具有反法西斯特点;
(8)影响更深远:沉重打击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对二战后的国际秩序产生重要影响,“民族自决”成为公认的国际法原则, 加速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小结:18世纪末以来的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
阶段 拉丁美洲 亚洲 非洲
18世纪末19世纪初
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
海地独立
西属拉美独立
葡属巴西独立
印度民族解放运动
伊朗立宪革命
中国辛亥革命
巴西建立共和国
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
埃及抗英斗争
苏丹马赫迪起义
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
尼加拉瓜抗美斗争
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印尼反荷民族大起义
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埃及华夫脱运动
摩洛哥反对西班牙法国侵略的斗争
埃塞俄比亚抗意大利法西斯侵略
谢 谢 收 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