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阶段性学业水平考试检测(二)语文试题(图片版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九年级阶段性学业水平考试检测(二)语文试题(图片版无答案)

资源简介

九年级阶段性学业水平考试检测(二)
语文试题
一、古诗文(30分)
(一)经典诗文积累。
(12分)
1.请完整填写唐朝诗人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4分)
2.依据课文填空。(4分)
①淫慢则不能励精,
(《诫子书》诸葛亮)

教然后知困。(《虽有佳肴》)
③野芳发而幽香,
(《醉翁亭记》欧阳修)
④为山九仞,
(传统文化《尚书·旅獒》)
3.根据提示填写诗句。(4分)
①夕阳西下,烟波浩渺,天涯游子触景生情,不由得吟出崔颗《黄鹤楼》中的诗句
以表达思乡之情。
②不如意事常八九,不完美才是人生,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
(二)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4一5题。(4分)
此事古难全”三句便映照了这种生活常态。


朱熹(宋)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4.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两句诗。(2分)
5.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道理?(2分)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一9题。(14分)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李
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
子,惟长提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南哺曰:“莫
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①佛迹院。浴于汤池①,热甚,其源殆可
熟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石五丈,不得其所
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山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观山烧,火甚。俯仰度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璧。到
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余甘等煮莱,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
(苏轼《游白水》)
九年级语文
第1页共6页
注释:①过:苏轼的第三子苏过。②白水:白水山,一名白水岩,在今广东增城东。
由于山巅有瀑布如白练,所以叫白水山。③汤池:即汤泉。④缒:系在绳子上放下去。
⑤《游白水》:此文是公元1094年苏轼贬官惠州时所作。
6.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①余拏一小舟拏
②是金陵人,客此客
③其源殆可熟物熟
④书以付过

7.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是日更定矣
是金陵人
B.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且焉置土石
C.折处辄为潭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饮少辄醉
D.顾影颓然
吴广以为然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①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②雪溅雷怒,可喜可畏。
9.
【甲】【乙】两文都运用了
的写作方法,在描写湖光山色中寄托思想情感。
不同的是【甲】文表现了作者
的情感,【乙】文则表现了
作者的
的人生态度。(3分)
二、现代文(共40分)
(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0一12题。(10分)
在音乐里面,我们也有这种感想,凡是唱歌奏乐,音调由宏壮急促而变到低微以至于
无声的时候,我们精神上就有一种沉默渊穆和平愉快的景象。白香山在《琵琶行》里形容
琵琶声音暂时停领的情况说:“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
时无声胜有声。”这就是形容音乐上无言之美的滋味。英国诗人济慈在《希腊花瓶歌》也
说,“听得见的声调固然幽美,听不见的声调尤其幽美”,也是说同样道理。大概喜欢听
音乐的人都唱过此种滋味。
雕刻塑像本来是无言的,也可以拿来说明无言之美。所谓无言,不一定指不说话,是
注重在含蓄不露。雕刻以静体传神,有些是流露的,有些是含蓄的。这种分别在眼晴上尤
其容易看见。中国有一句谚语说:“金刚怒目,不如菩萨低眉。”所谓怒目,便是流露:
所谓低眉,便是含蓄。凡看低头闭目的神像,所生的印象往往特别深刻。
要说明雕刻上流露和含蓄的分别,希腊著名雕刻《拉奥孔》是最好的例子。相传拉奥
孔犯了大罪,天神用了一种极惨酷的刑法来惩罚他,遣了一条恶蛇把他和他的两个儿子在
一块儿绞死了。在这种极刑之下,未死之前当然有一种悲伤惨戚,目不忍(ǔ)的一顷刻,
而希腊雕刻家并不擒住这一顷刻来表现,他只把将达苦痛极点前一顷刻的神情雕刻出来,
所以他所表现的悲哀是含蓄不露的。倘若是流露的,一定带了挣扎呼号的样子。这个雕刻,
一眼看去,只觉得他们父子三人都有一种难言之痛;仔细看去便可发现条条筋肉、根根毛
九年级语文第2页
共6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