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四年级下册3.7《我们的衣食之源》教学反思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课标】四年级下册3.7《我们的衣食之源》教学反思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我们的衣食之源》教学反思
课标要求:
本课编写依据是(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主题五“我们的国家”第6条“初步了解我国的工农业生产,以及工农业生产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工人、农民付出的辛勤劳动与智慧,尊重他们的劳动”。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耕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当前,绝大多数的四年级学生,包括很多农村的学生,都远离农事劳作,对农业生产缺乏了解。尤其在城市,小学生五谷不分、蔬菜不识的现象普遍存在。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农耕教育,让他们感受农业生产的辛苦,对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崇尚节俭、珍惜劳动成果等行为习惯大有裨益。因此,本课设定了第一个教学目标。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更是人们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我国是人口大国,又是农业大国,农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由于缺乏农业生产的经历及地域所限,即使生活在农村地区的四年级学生,也难以对农业生产的种类及相关知识有全面的了解。不少学生对于农业在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缺乏充分的认识。因此,本课设定了第二个和第三个教学目标,既关注了学生对农业生产的了解和认识的现状,又能帮助他们对农业形成较为全面的认识,从而促进他们对国情的了解,获得社会性发展。
教学反思:
如何拉近本课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距离,进而激起他们探究的兴趣,这是本课教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本课利用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碳化稻种引人话题,并适时穿插我国农耕文化教育,自然地过渡到本课教学主题。在“排一排”环节,教师先是允许学生“试错”,再通过视频“纠错”,打破他们固有认知,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在体验环节,教师设计了模拟插秧活动,让学生感受和体会农业生产的艰辛与粮食的来之不易,还结合古诗文诵读,适时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情动人,以情育人,激发学生内心深处“感谢农民辛勤劳动”“尊重农民劳动成果”“珍惜农民劳动成果”的情感,有助于提高他们节约和珍惜粮食的意识。如果条件允许,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走进田间地头开展实地教学,估计教学效果会更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