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四年级下册3.8《这些东西哪里来》教学反思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课标】四年级下册3.8《这些东西哪里来》教学反思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这些东西哪里来》教学反思
课标要求:
本课编写依据是《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主题四“我们的社区生活”第3条“关心了解周围不同行业的劳动者,感受并感激他们的劳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尊重并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主题五“我们的国家”第6条“初步了解我国的工农业生产,以及工农业生产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工人、农民付出的辛勤劳动与智慧,尊重他们的劳动”。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决定着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速度,规模和水平,生产满足人民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各类工业消费品。工业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每天都会直接或间接地接触工业产品。对于工业产品带来的舒适和便利,四年级学生有一定的体验与感受。但工业生产与小学生日常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学生对生活中的工业产品从何而来了解甚少,对其生产过程缺乏感性认识。因此,本课设定了第一个教学目标,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工业生产与自己生活的密切关系,帮助他们了解工业产品的生产过程,从中体会工业劳动者的艰辛,懂得尊重工业劳动者。工业产品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和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强大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纵观人类发展历史,创新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力量,也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因此,本课设定了第二个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感受工业产品的创新和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舒适和便利,懂得感谢工业劳动者、认识到创新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树立创新意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走向了世界各地,取得了巨大成就。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水平持续提升,“中国制造”加快迈向“中国创造”。为此,本课设定了第三个教学目标。
教学反思:
教师立足学生实际生活开展教学,先用“猜谜语”的形式引导学生聚焦生活用品,接着通过观察家里生活用品、开展“生活用品推荐会”环节,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工业产品在人们生活中重要性的认识。
在接下来的环节,教师从学生熟知的生活用品人手,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细致观察,通过思考和感悟,他们不仅学习了工业生产的相关知识,感受到现代工业生产技术的先进,而且关注了在工业生产中默默奉献和辛勤付出的劳动者。本课始终把人的智慧、创造和劳动放在核心位置,让学生明白,是人发明和创造了物,而物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人和满足人的需求,最后的落脚点就是,我们要感谢和尊重那些使我们生活更美好的劳动者,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由于受条件限制,本课没有深入工厂进行实地教学,如果有机会组织学生参观工厂并进行现场教学,教学效果会更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