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ACDEG1地区编码地区名称指标名称PM2.5年份时间计量单位330523安吉县PM2.5平均浓度2620201-9月μg/m3330523安吉县PM2.5平均浓度3620191-6月ug/m34330523安吉县PM2.5平均浓度20191月ug/m3152330127淳安县PM2.5平均浓度2320201-5月μg/m3153330127淳安县PM2.5平均浓度2420211-3月ug/m3154330127淳安县PM2.5平均浓度2820201-2月μg/m3200330282慈溪市PM2.5平均浓度3520191-8月ug/m3201330282慈溪市PM2.5平均浓度3720181-11月μg/m3202330282慈溪市PM2.5平均浓度4320221-2月μg/m3安吉县xsx630330101杭州市PM2.5平均浓度3020201-12月ug/m3国淳安县xsx631330101杭州市PM2.5平均浓度2720211-8月ug/m3632330101杭州市PM2.5平均浓度2820221-7月μg/m3国慈溪市.xIsx3362330681诸暨市PM2.5平均浓度220201-7月ug/m3国杭州市.xsx3363330681诸暨市PM2.5平均浓度220211-8月ug/m33364330681诸暨市PM2.5平均浓度2820221-8月μg/m3湖州市xsx第14题图a第14题图b(1)小林先将同一个地区的数据输出到各自独立的Exce1文件中,部分结果如图b所示,实现程序如下所示:import pandas as pd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df pd.read excel("PM2.5.xlsx)#cities保存所有地区名称,这里仅演示部分数据cities=[”安吉县”,"淳安县”,"慈溪市”,"杭州市”,"湖州市"门for city in cities:dfc①dfc.to excel(city+".xlsx”,index=-False)#输出文件结果示例如图b所示那么划线部分语句可以是(注:全部选对的得2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不选或有选错的得0分)A.df[df["地区名称"]=city]B.df[df["地区名称"]]=cityC.df[df.地区名称=city]D.df[df."地区名称"]=city(2)对于图a所示的原始数据,小林要进行数据整理:删除“地区编码”、“指标名称”、“计量单位”等对后面统计无用的数据列,请将划线处②的语句补充完整。df pd.read excel("PM2.5.xlsx")#删除“地区编码”、“指标名称”、“计量单位”数据列df=df.drop(["指标名称”,"地区编码”,"计量单位"门,axis=②#同一个地市取PM2.5浓度最高的值dfg③#按PM2.5的值升序排序dfg dfg.sort_values(PM2.5",ascending=True)#输出排序后的最后五行结果print (dfg.tail())(3)对于整理后的数据,在同一个地市中取历次PM2.5浓度检测值最高的值,最后按PM2.5升序排序数据,输出结果如图c所示,则第③空应填写的语句是(单选,填字母)A.df.groupby ("PM2.5").max (B.df.groupby.地区名称.max)C.df.sort values ("PM2.5").max()D.df.groupby("地区名称").max()高三信息技术学科第6页共8页2022 学年第二学期浙江精诚联盟适应性联考高三通用技术 参考答案1.【答案】D【解析】技术的专利性是指技术能够申请专利,并获取收益等。D 选项仅仅是技术的应用并创造价值,无法体现专利性。2.【答案】C【解析】重量轻,携带方便不存在技术规范。而凳腿是由细长的杆件组成,属于框架结构,可参考教材的案例。3.【答案】A【解析】B、D 不仅要卡住,而且杆 1 无法沿竖直方向下降,BCD 均存在无法运动至杆 2 下方的问题,会卡住。4.【答案】B 【解析】锯割时应该左手握前端,不是两只手都握在手柄处5.【答案】B 【解析】直角加工不能进行钢丝锯锯割,钢丝锯锯木头6.【答案】D【解析】杆 3 多点受力,主要受弯曲;杆 2 受到杆 3 的影响主要受弯曲和受扭转7.【答案】C【解析】8.【答案】C【解析】C 项行车电脑可依据实时感知的路况信息对车辆进行操控,体现了系统的目的性。9.【答案】C【解析】A 项行车电脑属于控制器;B 项汽车才是被控对象;D 项,按照题干“导航软件依据车辆现有位置与即将前去的位置,选择规划路径轨迹,并把选择规划的轨迹作为行车电脑的输入设定轨迹”的描述,行车过程中并不会反复规划调整路径轨迹。10.【答案】C【解析】C 项高温海绵需要用到,其余示波器、G 型夹具和锤子用不到。11.【答案】A【解析】uo 输出的为数字信号,先排除 D 选项。在 ui 达到 1.4V 前,uo 输出状态保持不变,在 ui达到 1.4V 后,uo 输出变为低电平,只有 A 项符合要求。12.【答案】C【解析】A 项增大 R3 阻值,6 脚容易变成高电位,容易出现过流保护,过流保护电流设定值降低,错误;B 项 VT 不会饱和,错误;C 项过流保护断电后,可通过滑动 RP 滑片使 2 脚变为低电平输入,3 脚会重新输出高电平使得电动机通电工作,正确;D 项 R1 虚焊,电机会始终无法得电工作,而不高三通用技术 参考答案 第1页 共 3 页是无法断开电源,错误。13.【答案】(1)A 1 分(2)AB 2 分 (无顺序区分 对 1 个得 1 分,对 2 个得 2 分,有错不得分)(3)ABC 3 分 (无顺序区分 对 1 个得 1 分,对 2 个得 2 分,对 3 个得 3 分,有错不得分)(4)A、D 2 分 (无顺序区分 对 1 个得 1 分,对 2 个得 2 分,有错不得分)【解析】(1)编绳的时候发现问题,属于观察日常生活;(2)夹持绳子,能够调节属于功能;(3)不用支撑脚,稳定性更差;(4)C 的底面没有支撑脚,底面是一整块,稳定很差,B 的一块没有支撑脚,稳定性差。14.【答案】(1)(2)如图,工作过程:电机转动驱动螺杆的转动,从而带动底部滑槽杆在腰型孔中滑移,通过剪叉结构,使得平台能够升降。栏杆翻起后,可向上提起后再翻下,实现折叠功能。(3)B (2 分)【解析】评分标准:(1)装置可移动,且能固定 2 分;平台可升降,且任意高度能固定 2 分;平台上有栏杆,且可折叠 2 分;(2)装置底部长和宽尺寸不超过 1000mm,最高高度尺寸 3000mm,2 分;(3)升降平台上直接站人进行测试不安全,建议放置一个模拟人或等效替代的重物进行测试。15.【答案】(1)B;1 分【解析】制冷时,半导体的电流从“-”到“+”,此时继电器 J2 吸合,故 VD2 亮。(2)D;2 分【解析】Rp1 和 Rp3 同时影响上下限,而题干要求下限不变,故 A、B 选项错误;Rp2 影响的是下限,Rp4 影响的是上限,故选 D 选项。(3)2 分电源接对得 1 分;比较器接对得 1 分。(4)1 分 全连对得 1 分【解析】温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35-39℃)时,J1 和 J2 都不吸合,故 VT1 和 VT2 都不导高三通用技术 参考答案 第2页 共 3 页通,此时 R2 左侧为低电平,R1 左侧为高电平,故 VD3 如图所示进行连接。(5)2 分 全连对得 2 分或者:【解析】当温度低于 35℃时,VT1 应导通;温度降低时,555 的 5 脚电压升高,V2<1/2V5时,3 脚输出高电平,此时 7 脚放电管截止,而 R1 左侧需要获得低电平,故如图所示。高三通用技术 参考答案 第3页 共 3 页2022 学年第二学期浙江精诚联盟适应性联考高三信息技术部分参考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小题,每小题 2分,共 24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C D B A D C A B B D A 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小题,其中第 13小题 8分,第 14小题 9分,第 15 小题 9分,共 26分)13.(1)智能终端 (2分)(2)"data id=1&v=" + str(t) (2分)(3) ③①④② (2分)(4)D (2分)14.(1)AC (2分)(2)1 (1分)(3)D (2分)(4)df2.index (2分)df2["PM2.5"][i] (2分)或 df2.at[df2.index[i],"PM2.5"]15. (1)①(x + dx[p] + n) % n (2分)或 (x + dx[p]) % n或 其他等价表达式② calc(i, j, k) (2分)(2)不存在 (1分)(3)③ bn-i-1 或 bn-2,i-1,-1 (2分)④ b[m] <= key (2分)高三信息技术 参考答案 第1页 共 6 页高三信息技术答案解析部分1. 答案:C解析: 考查数据、信息与知识的含义与关系。选项 A:分类图像是信息的载体,图像所表示的含义才是信息;选项 B:96.43%是数据,脱离语境将失去其意义;选项 D:基于大数据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模型需要由准确的学习语料,个别由误差的数据虽不至于影响结果,但是大部分错误数据必然影响结果。2. 答案:D解析:考查人工智能的实现方法和应用领域。材料中已告知该模型是通过“海量已分好类的图像大数据中所蕴含的特征模式的深度学习”实现的人工智能,因此它是由数据驱动的联结主义人工智能实现方法。已知的数据都是学习语料而不是推导的前提,选项 A有误;增大深度学习的训练数据可以提高后期识别准确率,但无法完全效率错误,选项 B不正确;选项 C 中前期训练数据的准备需要人工完成,但是其后期对图像的识别这一智能技术无需人工参与,不是混合增强型人工智能。3. 答案:B解析:考查进位制、ASCII码、编码等知识。选项 A和选项 B,5位十六进制相当于 20位二进制数,20 位二进制能表示的最大值是220 1 = (210)2 1 ≈ (1000)2 1,而 20 位二进制能表示不同的数的个数是220 ≈ (1000)2,数值上比选项 A大。选项 C,一个 ASCII码占用 1个字节,10000个 ASCII 码的占 10000 个字节,数值上比选项 A小。选项 D,100×100 像素的黑白两色位图,其存储容量的字节数是100 × 100 × 1/8 = 1250,数值上比选项 C要小。因此答案为 B。4. 答案:A解析:考查数据、信息的安全与保护知识。数据安全包括磁盘阵列、数据备份、异地容灾等保护存储介质的安全手段和数据加密、数据校验等提高数据本身安全手段。还可以通过身份认证技术(包括用户名+口令、生物特征认证、USB Key 认证技术)和访问控制技术提高信息的安全。因此,选项 B、C、D皆正确。选项 A中“数据可视化”是数据的另一种更易直观化的数据呈现方式,几乎无助于信息安全。5. 答案:D解析:考查信息系统支撑技术及搭建知识。A项错误,信息系统硬件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设备,而应用程序一般指软件。B项错误,和计算机一样,中央处理器是移动终端的控制中枢系统和逻辑控制中心。C项错误,信息系统的传感技术负责将采集到的外部世界的数据输入到信息系统,而控制技术负责对外部世界的控制。正确答案为 D。6. 答案:C解析:考查网络组成与构建相关知识。选项 C:网络由计算机系统、数据通信系统、网络软件和网络协议组成。7. 答案:A解析:考查流程图的阅读与理解。分析流程图知: 数的范围是[0,20]内的偶数,选项 B出现了22,选项 C出现奇数 5,都可以排除。当 是偶数时直接输出 的值,当 时奇数时 保存了前一个 的值,当前 的值比 的值大才有可能输出,否则 的值不变,且也不输出。因此奇数位是递增(或非递减)的偶数,偶数位只需偶数即可。选项 D中 10的值比 12小,也不可能。8. 答案:B高三信息技术 参考答案 第2页 共 6 页1. a = b = "" 解析:考查 Python 程序的理解。由循环中第 6 行代码2. k = 0知,变量 k 统计了数字字符的个数,因此第 8行变量 b3. s = input().strip()4. for i in range(len(s)): 保存了点号间的整个数字字符串,而后第 9行进行字符5. if '0' <= s[i] <= '9': 串大小比较,将更大的字符串 b保存与变量 a中,因此6. k += 1 本题是将字符串中最大的数字字符串输出。要注意的7. else:8. b = s[i-k:i] 是,数字字符串比较与整数比较有差别,因此最大的是9. if a < b: 93。另外,本题还容易犯错的一个地方是最后数字字符10. a = b 串 888并不会参与比较。11. k = 012. print(a)9. 答案:B1. a = [1, 2, 3, 4, 5] 解析:考查栈的操作与程序实现。2. b = list(map(int, input().split()))由第 6行的添加操作和第 9行的删3. stack = []4. i = j = 0 除操作可以判断 stack用于存储栈5. while i < len(a): 元素。因此可以通过将 a元素不断6. stack.append( ① ) 入栈,看能否形成和 b一样的出栈7. i += 18. while len(stack) > 0 and ② : 序列。第①空应该让 a中的元素入9. stack.pop() 栈,填写 a[i]。而出栈时,需要判10. j += 1 定栈顶元素是否和 b序列中当前元11. if len(stack) == 0 and i == j == len(a):12. 素是否一致,一致才能出栈,尽可 print(b, '是', a, '的出栈序列')13. else:14. print(b, '不是', a, '的出栈序列')能形成与 b一样的序列,因此答案选择 B。10. 答案:D解析:考查树与二叉树相关知识。树的度是最大的节点的度,树的高度是节点最大的层数,选项A正确;在任意一棵二叉树中都有 0 = 2 + 1的性质,即叶子节点数等于度为 2的节点数多一个;非完全二叉树若用完全二叉树保存时需将树补成完全二叉树,即第三层需补全 节点的两个孩子节点,此时节点 存储在第 6 号位置上,选项 C也正确。选项 D错误,该表达式树的前序遍历序列是× +/ ,对节点“ ”而言先于其子节点 。11. 答案:A1. a = [[3,1], [2,2], [3,3], [3,4], [17,5], 解析:考查链表的操作。由第 3行[2,6], [3,-1]]和第 5行的代码可知 p对应完成循2. p = head = 03. while p != -1: 环,q对应内层循环。从第 8行开4. q = p 始的 if语句块可以看出:当 a[q]5. while q != -1: 节点上的值与 a[p]节点上的值相6. t = q7. q = a[q][1] 同时,q指针往后移一位。这是典8. if q != -1 and a[q][0] == a[p][0]: 型的去重操作,将与 p指针所指示9. a[t][1] = a[q][1] 的节点值相同的 a[q]节点10. q = t11. p = a[p][1]删除。指针 t的作用是维护了去重后链表最后一个节点的位置。因此答案是 A,链表中的所有节点应该是不重复的。最后输出的就是链表的所有非重复节点。高三信息技术 参考答案 第3页 共 6 页12. 答案:C解析:考查队列的应用。本题用队列维护了各个产生的数据。阅读程序知,f 为队首指针,r 为队尾指针。将队首元素取出后,取队首元素的个位数(即语句 m=cur%10),然后将与个位数 m相差±1 范围内的两个或三个数连接到 cur 后面,产生新的数并入队。每次至少有两个元素入队,至多有三个元素入队。对于选项 A,模拟出队列的前 13 个数:[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1]可知,q[12]=21而不是 20。对于选项 B,也可以用模拟法:当 r=20时循环入队的有三个元素,因此跳出循环时 r=23,队列 q 中共有 24 个元素。对于选项 D:q 中元素初始有序,之后每取一个队首元素时都已递增的方式加入元素,因此所有元素也是有序的。另外,不是每个相邻元素都是相差为 1,如 1取出后加入的值时 10、11和 12,接下来加入的时由 2生成的数,分别时 21、22、23,其中 12 和 21 相差不为 1。选项 C 正确,q 的每个元素都由前一位数相差±1 的值加入,因此相邻位上的每个数值也就相差 1。13. 答案:(1)智能终端(2)"data id=1&v=" + str(t)(3) ③①④②(4)D解析:考查信息系统的搭建相关知识。(1)从架构图看,①空处的设备连接了传感器和执行器,因此应该选择智能终端。(2)智能终端发送数据使用 Obloq.get()函数其格式是网站的路由加数据参数。由于发送 URL是 http://192.168.113.5/data id=1&v=27,因此 Obloq.get()函数的参数便是“/”后面部分字符串,答案格式是“data id=1&v=27”,但程序用传感器获取的温度值由变量 t 保存,因此 27这个常数应该由变量 t代替,因此答案是“"data id=1&v=" + str(t)”。(3)操纵数据库的语句顺序是:导入 sqlite3 模块,建立数据库连接,建立读写游标,读写数据库,关闭游标与关闭数据库。此处只涉及了中间三步,即建立数据库、建立读写游标、读取数据库,答案为③①④②。(4)render_template()函数的第一个参数是网页模板文件名,后面的参数都是网页模板中的参数与数据传递,数据传递方式与赋值一致——将现有的变量或值传递给网页模板中的变量,只需分清视图函数中的变量和网页模板中的变量,便可得到答案 D。14.答案(1)AC(2)1(3)D(4)df2.index(5)df2["PM2.5"][i]解析:考查 pandas数据处理相关知识。(1)由题意可知,程序需要将“地区名称”符合条件的数据行筛选出来输出的独立 Excel文件,而数据筛选的格式是 df[条件],其中“条件”部分是关于数据列的一个关系表达式,答案是 A和 C,没有 BD这样的使用格式。(2)pandas 处理数据函数中即可以处理行也可以处理列,drop()就是如此,参数 axis=1 表示处理列,即删除指定的列。(3)同一个地市中取PM2.5浓度值最高的数据行可以用分组函数groupby()和求最大值函数max()实现,其中 groupby()函数的参数是地区名称,答案是 C。选项 A的分组依据不对——它会将 PM2.5高三信息技术 参考答案 第4页 共 6 页值相同的数据行分到同一组中,而不是按地区分组。选项 B的函数格式不对。选项 C是按 PM2.5先升序排序,然后求所有数据中的最大值,此时 PM2.5 最大值只有一个数据,无法求出各个地市的最大值。(4)plt.bar()函数绘制柱形图需要两个参数:x轴数据和 y轴数据(每个 x对应的纵轴数据),由题中图 c和图 d可知,横坐标是各个地区的名称,而由于数据框 df2是分组后的结果,地区名称列已经成为了索引列,因此第④空答案应该填写 df2.index。对于第⑤空,由程序和标签的效果图可知 df2.index[i]取出了每行数据的横坐标值,类似的,对应的纵坐标值是df2["PM2.5"][i]。15. 答案:(1)①(x + dx[p] + n) % n② calc(i, j, k)(2)不存在(3)③ bn-i-1 或 bn-2,i-1,-1④ b[m] <= key解析:1. dx = [0, 1, 0, -1] # 模拟贪吃蛇往四个方向游走时行号变化的数组2. dy = [1, 0, -1, 0] # 列号变化数组3. n = int(input()) # 方阵的大小4. a, b = [], []5. for i in range(n):6. s = input().strip().split() # 方阵中的一行数据,“.”号和数字字符都以空格分隔7. a.append(s)8.9. def calc(i, j, p):10. x, y, res = i, j, 011. if '0' <= a[x][y] <= '9':12. res = int(a[x][y])13. for i in range(n-1):14. x = ① # 产生新的行号15. y = # 产生新的列号(与行号类似),代码略16. if '0' <= a[x][y] <= '9':17. res = res * 10 + int(a[x][y])18. return res19.20. for i in range(n):21. for j in range(n):22. for k in range(4):23. num = ②24. if num > 0:25. b.append(num)26. print(b) # 输出所有可能能产生的整数(可能会产生重复的整数)(1)第 5 行所在的 for 循环实现了将 n行字符逐行输入并保存至数组 a 的过程,由此也可以看出数组 a 是二维数组,那么第 20行 i和 j的循环是遍历整个二维数组。第 22行 k的循环又是什么呢?注意到数组 b保存了所有可能产生的数组组合,而 b中的元素是满足 num>0时才插入,因此 num是贪吃蛇游走时产生的数字,这个数字的形成是贪吃蛇游走的结果。阅读第 9行函数 calc(),其返回值是 res,由第 12行代码可知,res 的初始值是 a[i][j],即函数的初始参数值,接着第 13 行是 n-1 次的循环,由此可以判断参数 i、j是行号和列号,参数 p 是上下左右四个方向值的其中一个。所以第①空时根据方向值 p产生新的行号和列号,若当高三信息技术 参考答案 第5页 共 6 页前行号是 i,方向是 p,新行号是 i+dx[p],这个值若超过最大行号则变为第一行,. 1 .因此答案是(x + dx[p] + n) % n。加 n是为了防止 x+dx[p]出现负值。第②空是. 2 3调用该函数,k表示的是四个方向,答案是 calc(i, j, k)。. . .(2)绘制 a的二维数组形式如图所示,从 2所在位置出发,上下左右无论哪个方向都会遇到其他数字,因此不存在单独的整数 2.1. bn = len(b)2. for i in range(bn-1):3. for j in range( ③ ):4. if b[j] > b[j+1]:5. b[j], b[j+1] = b[j+1], b[j]6.7. key = int(input("请输入待查找的整数:"))8. i, j = 0, bn-19. while i <= j:10. m = (i + j) // 211. if ④ :12. i = m + 113. else:14. j = m - 115. print("小于等于", key, "的数共有", i, "个")(3)考查了数据排序和二分查找算法。题目要求 b 数组中的数升序排序,第 4 行代码中的比较和交换的元素是当前位与后面位元素的比较,因此 j 可以从前往后循环,答案是 0 到 bn-i-1;也可以从后往前循环,答案是 bn-2到 i-1,且步长是-1。对于第④空,由于数据是升序排序的,当第 11 行条件成立时,i 指针往后移一位,否则 j 前移一位,由此可以初步确定第④空需要填写“小于号”,即 b[m]看,小于等于 key的元素共 i 个,也就是说最后一个可能等于 key 的元素的位置是 i-1,即 j。因此,结合第 9行循环结束的条件 i<=j 可以得到结论:“等于号”需要在 if 分支中,只有这样才能让 i 所指向最后一个可能相等的元素的后一个位置(或大于 key 的元素的位置),而 j 指向最后一个可能相等的元素(或小于 key的元素)。因此第④空的答案是 b[m]<=key。高三信息技术 参考答案 第6页 共 6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2学年第二学期浙江精诚联盟适应性联考高三技术试题.docx 高三信息 参考答案.pdf 高三通用 参考答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