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考数学命题预测一、高考命题预测2023年:高考命题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构建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试内容体系。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优化试题呈现方式,加强对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的考查,引导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各地要加强国家教育考试工作队伍建设,完善工作激励保障机制.提升国家教育考试队伍能力和水平。1.2023年高考备考应注意哪些热点问题(1)我国亚轨道运载器重复使用飞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2)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团队问鼎“世界航天奖”(3)“中国天眼”发现首例持续活跃重复快速射电暴 (4)ChatGPT(智能聊天机器人)与AIGC(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生成内容) (5)我国首套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面世(6)国内首条量子芯片生产线亮相(7)三星堆8号坑发掘出迄今为止最大的青铜神兽(8)2022年诺贝尔奖(9)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10)2023全国两会(11)三农问题(12)美丽乡村、公园城市2.试卷结构2023年高考数学试卷总体稳定,结构稳定,结构和往年相同,采用“12(选择)+4(填空)+6(解答,含必考和选考)”的模式。3.考点预测(1)集合、常用逻辑用语和复数:这是高考必考内容,预测高考有2~3道客观题,且一般以简单题出现。(2)函数与导数:试题个数稳定在2-3个小题,一个大题. 选择题、填空题主要以考查函数的基本性质、函数图象及变换、函数零点、导数的几何意义等为主,也有可能与不等式等知识综合考查;解答题主要是以导数为工具解决函数、方程、不等式等应用问题.(3)数列:如果没有解答题,会有两个小题;如果有解答题,为一个大题,不出现小题.一般所占分值为10—12分。小题以考查数列概念、性质、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等内容为主,属中低档题;解答题以考查等差(比)数列通项公式、求和公式,错位相减求和、简单递推数列为主.(4)三角函数、解三角形与平面向量:若果有解答题,则会出现2个小题;如果没解答题则会有3-4个小题.小题一般主要考查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利用诱导公式与和差角公式、倍角公式、正余弦定理求值化简、平面向量的基本性质与运算.大题主要以正、余弦定理为知识框架,以三角形为依托进行考查(注意在实际问题中的考查)或向量与三角结合考查三角函数化简求值以及图像与性质.另外向量也可能与解析几何等知识结合考查.(5)解析几何:一般为2-3个小题,一个解答题,所占分值为22-27分。小题一般主要考查:直线、圆及圆锥曲线的性质为主,一般结合定义,借助于图形容易求解.大题一般以直线与圆锥曲线位置关系为命题背景,并结合函数、方程、数列、不等式、导数、平面向量等知识,考查求轨迹方程问题,探求有关曲线性质,求参数范围,求最值与定值,探求存在性等问题.(6)立体几何:一般为2-3个小题,一个解答题,所占分值为22-27分。小题一般侧重于线与线、线与面、面与面的位置的关系以及空间几何体中的空间角(理科)、距离(理科)、面积、体积的计算的考查.解答题以平行、垂直、夹角(理科)、距离(文科)为考查目标. 几何体以四棱柱、四棱锥、三棱柱、三棱锥等为主,也考查简单组合体。(7)概率与统计和统计案例:理科一般为2-3小一大;文科为1-2小1大。小题一般主要考查:频率分布直方图、茎叶图、样本的数字特征、独立性检验、概率、抽样(特别是分层抽样)、排列组合(理科)、二项式定理(理科)、几个重要的分布(理科)等.解答题一般考查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理科)、期望和方差(理科),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考查频率分布直方图,频率分布表,独立性检验的知识,或是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求解回归方程。侧重于考查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应用题,体现数学的应用性.二、命题依据及备考策略1.命题依据及考向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制定了各学科的高考评价体系。高考的依据是最新的高考评价体系。高考数学试题的考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考向1:基础性:强调基础扎实高考关注主干内容,关注今后生活、学习和工作所必须具备、不可或缺的知识、能力和素养,因此要求学生对这一部分内容的掌握扎实牢靠,只有根深方能叶茂。考向2:综合性:强调融会贯通高考要求学生能够触类旁通、融会贯通,既包括同一层面、横向的融会贯通,也包括不同层面之间的、纵向的融会贯通。考向3:应用性:强调学以致用高考命题关注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进步、生产生活实际等紧密相关的内容。避免考试和生活学习脱节,坚持应用导向,鼓励学生运用知识、能力和素养去解决实际问题。考向4:创新性:强调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高考关注与创新相关度高的能力和素养,比如独立思考能力、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等;考查学生敏锐发觉旧事物缺陷、捕捉新事物萌芽的能力;考查学生进行推理论证的能力;考查学生探索新方法积极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勇于摆脱思想的束缚,大胆创新。2.高效备考策略(1)完善高中数学知识脉络,复习不留死角:对高中数学知识系统梳理,形成网络,对复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一定的补偿矫正;对主干知识的重点突破;专题突破,重点打击;突出主干,形成能力;提升综合应用能力、应试水平。(2)注重基础和通法:注重基础,不仅是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注重数学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要认真研究教材定义,概念,要真理解,不仅大字,小字也要重视,高考试题不脱离教材。注重通性通法,就是不要沉迷套路,而要认真分析近几年高考试题。(3)题型题组训练,避免机械刷题:仿真模拟考试,抓基础题的正确率和灵活题的解题思路;提升学生的应试技巧,提升考试的把控能力;调整心态,克服高原反应,确保良好的状态参加高考。重视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的训练,不靠大量刷题来感悟经验,而是养成独立思考、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重视解题经验的积累而非简单经历上课和考试的过程,认真关注学习过程,做到学会、做对、做好,寻找到解题经验与最佳方法,要把经历提升到经验层面.对于讲过、做过的有代表性的题目,多次不断地提炼,从已知的特点、未知的特点、题目的结构、解决的路径、可能的变化、应用的知识、必备的技巧、可以综合的等方向入手,直到熟能生巧,直到通透.(4)聚焦能力和素养:把复习内容与“具体真实的世界”联系起来,以体美劳为载体,加强试题情境化,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丰富题目呈现方式、创新题目设问角度等途径,鼓励学生多角度主动思考、深入探究,发现新问题、找到新规律,引导学生在学习和备考中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建构知识、培养能力、提升素养。复习内容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问题,要有反映数、形运动变化的试题以及研究型、探索型、开放型等类型的试题。这就要求我们不只是关注内容,更要关注目标;不只是重视知识,更要重视方法;不只是明确结果,更要明确过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