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知识归纳第一单元 树立科学思维观念第一课 走近思维世界 第一框 思维的含义与特征1、人类与思维的关系(1)思维是人的特有属性。(2)人的思维存在具有普遍性。2、思维的含义①思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思维与意识同义,狭义的思维与理性认识同义。② “逻辑与思维”中所说的“思维”主要是从 狭义角度来讲的,指认识的高级阶段(理性认识),是对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反映。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及其关系感性认识的含义 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的含义 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 ①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为理性认识。注意:理性认识≠正确认识 感性认识≠错误认识4、人类思维方式的主要类型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等。5、把握这些思维方式的意义是对人类理性认识方式的高度概括,是人们认识事物本质、把握事物规律的重要的思维方式,是具有指导性和针对性的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6、思维的特征①思维具有差异性。表现:人人都会思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维风格。不同风格的思维在速度、方式、质量乃至结果上有很大的差异。②思维的共同性(1)思维具有间接性的原因、含义和作用原因 人们不可能对所要认识的每一个事物都去直接感知,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也不可能直接感知到。含义 指思维能够凭借获得的感性材料、已有的经验和知识,透过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实现对未知事物的认识。作用 透过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实现对未知事物的认识。(2)思维具有概括性含义: 指思维能够从多种事物及其各种各样的属性中,舍去表面的、非本质的属性,抓住内在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把握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3)思维具有能动性能动性表现:①任何思维都是对认识对象的能动反映,不是对认识对象的机械反映。②思维能够提炼加工感性材料,形成有别于客观实际的认识。③正确的思维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错误的思维歪曲地反映认识对象。7、思维与实践的关系:辩证统一。①思维来源于实践,无论正确与否都是在实践基础上产生的。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②思维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思维能够指导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第一课 走近思维世界 第二框 思维形态及其特征1. 思维不同形态的形成原因目的不同,标准不同,人们对思维形态的认识就不同。2、思维形态的类型划分标准 类型(1)从思维的方向看 发散思维:向不同方向扩散。 聚合思维:向同一方向收敛。(2)从思维对认识对象的思考角度看 综合思维:整体地认识对象。 分析思维:分别地认识对象。(3)从反映认识对象的方式看 辩证思维: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 形而上学思维: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4)从思维运行的基本单元看 抽象思维:人的思维抽象和概括了事物的共同属性,通过语词巩固下来,形成了概念,并以概念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就属于抽象思维。 形象思维:人的思维抽象和概括的是事物的形象特征,并以感性形象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就属于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是思维的基本形态。3、抽象思维的基本形式和主要特征基本形式 抽象思维以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反映认识对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主要特征 基本单元的概念性、运行方式的推导性、思维表达的严谨性。4、形象思维的基本形式和主要特征基本形式 形象思维在感觉、知觉和表象的基础上,运用联想、想象和幻想等反映认识对象,触及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主要特征 基本单元的形象性、运行方式的想象性、思维表达的情感性。5、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关系①两者的区分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②在实际思维活动中,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虽然各有其功能和作用,但又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③都来源于实践。形象思维是抽象思维的基础,抽象思维依赖于形象思维,形象思维有待于上升到抽象思维。第二课 把握逻辑要义 第一框 “逻辑”的多种含义1、逻辑常见的含义①与“规律”同义;②指“逻辑规律与规则”③指认识问题的某种“思维方法”;④“逻辑学”这门学问逻辑的研究对象①“规律”意义上的逻辑,是所有科学的研究对象。②“逻辑规律与规则”、“思维方法”意义上的逻辑,是逻辑学的研究对象。逻辑学研究的目的①逻辑学研究试图将逻辑规律与规则运用到实际思维中,以区分正确的思维方法和不正确的思维方法。②作为工具性学科的逻辑学是为把握“规律”服务的。4、逻辑学的含义研究思维规律与方法的学问。(1)狭义逻辑学:指研究思维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形式逻辑。(2)广义逻辑学:指研究狭义的逻辑学和研究辩证思维中的规律、规则与方法的辩证逻辑。5、狭义逻辑学和广义逻辑学的关系学习狭义逻辑学的基本知识与方法,是学习广义逻辑学的基础。6、形式逻辑特别关注推理问题(1)推理的结构是由前提和结论构成的,由前提推导结论,前提作为结论的理由。(2)从形式逻辑角度看从真前提推出真结论,取决于思想的形式结构。(3)形式逻辑的核心任务要把握从真前提推导出真结论的规律和规则。7、有效推理的条件①是前提内容的真实性;②是推理形式的有效性(符合逻辑规律与规则)。8、运用推理进行论证和论辩(1)论证的含义把推理的理由讲出来作为“论点”的“论据”,就构成了通常所说的“论证”。(2)论辩的含义用这样的论证方式去说服别人,让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或者用这样的论证方式反驳别人的观点,就构成了“论辩”。9、学习形式逻辑的意义遵循形式逻辑的规律与规则,是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第二课 把握逻辑要义 第二框 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1、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同一律、矛盾论、排中律2、同一律:思维的确定性要求遵循同一律的理由 ①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确定性的思维。 ②要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事实和规律,必须让思维确定下来,不能游移不定,这就要遵循同一律的要求。常用公式 “A是A”基本内容 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如果是真的,就是真的;如果是假的,就是假的。同一律的要求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也不能转移论题。违反同一律所犯的逻辑错误 故意违反同一律的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叫作“偷换概念”或“偷换论题”同一律的条件性 ①在不同的时间或不同的条件下,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的概念或判断,同一律并不要求它们一定是同一的。 ②同一律并不否认认识对象的复杂多样性及其变化和发展。3、矛盾律:思维的一致性要求遵循矛盾律的理由 ①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一致性的思维。 ②要避免思维出现不融贯一致的逻辑错误,就要遵循矛盾律的要求。常用公式 “A不是非A”基本内容 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它的否定论断“非A”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矛盾律的要求 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违反矛盾律所犯的逻辑错误 违反矛盾律的要求的逻辑错误叫作“自相矛盾”。矛盾律的条件性 ①矛盾律及其要求是就同一时间、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作的论断而言,不能做出两个相反的判断。 ②客观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此事物可以变成彼事物。从不同时间、不同方面对同一事物所作的相反论断,并不是自相矛盾的。4、排中律:思维的明确性要求遵循排中律的理由 ①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明确性的思维。 ②逻辑思维既要排除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也要反对在“是”与“非”之间骑墙居中,在矛盾关系的论断之间持“两不可”的态度。常用公式 “A或者非A”基本内容 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排中律的要求 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不成立。违反排中律所犯的逻辑错误 “两不可”5、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与科学思维(1)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是 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对认识客观事物的正确思维活动的总结。人们通过无数次社会实践,既认识了客观事物的规律,也认识到了思维自身的规律。(2)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是形成科学思维的必要条件只有遵循形式逻辑基本规律的思维,才有可能成为科学的思维,而违背形式逻辑基本规律的思维,不可能是科学的思维。第三课 领会科学思维 第一框 科学思维的含义与特征1、科学思维的含义泛指符合认识规律、遵循逻辑规则的思维,是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结果的思维。2、科学思维的基本条件(1)任何思维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2)内容真实和形式正确是科学思维的两个基本条件。3、科学思维与其他思维形态的关系科学思维不是与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并列的思维形态,而是对实践中遵循逻辑思维的要求、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创新性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的统称。4、科学思维的特征及其表现特征 表现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 ①科学思维总是从实际出发,力图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 ②科学思维不盲目崇拜权威,不盲目相信书本结论,它尊重实践检验的结果,注重实事求是的推理和论证,坚持以理服人,努力把握和遵循客观规律。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 科学思维总是通过对事物历史与现实材料的分析,找出事物发展的规律,并对事物的发展趋势、发展前景作出合乎逻辑的推断。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 ①思维的结果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越是复杂的事物,对它的认识越要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 ②科学思维能够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接受实践的严格检验,修正错误,坚持真理。第三课 领会科学思维 第二框 学习科学思维的意义1、学习科学思维的思维素养意义①逻辑思维角度:有利于我们纠正逻辑错误,驳斥诡辩,捍卫真理。②辩证思维角度:有利于我们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③创新思维角度:有利于我们把握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从而有所发展、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提高我们的创新能力。2、科学思维与正确思想、社会实践的关系①人的思想是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有正确与错误之分。②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而成功的社会实践离不开科学思维的参与。3、学习科学思维的思想政治意义①提升思想觉悟。 学习科学思维,有助于我们认清社会发展规律和阶段性特征,正确认识不同的社会实践中的国情和世情,准确把握我们所在的历史方位,提高我们的政治站位,提升我们的思想水平和政治觉悟。②助力国家复兴。 学习科学思维,有助于我们发扬科学精神,积极投身于当代中国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以锐意进取的态度和负责任的行动促进社会和谐,助力国家强盛和民族复兴。③培育时代新人。 把握科学思维的精髓,学会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认识事物,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更好地报效国家、服务社会、造福人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