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课件(共22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8课《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课件(共22张PPT)

资源简介

(共22张PPT)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
马丽华
部编初中语文八年级下课文
这是大海,这是汪洋吧,不是,这是崇明岛外的长江。
你可能联想到长长的飘带,洁白的哈达。是啊,多么美丽,这就是长江。
如果说是三级跳远的话,我们刚从长江入海处起跳,中间在三峡落了一脚,现在,已经跳到世界屋脊青藏高原。长江就是从这里昂扬高歌,飘逸豪放地奔向太平洋。
——电视片《话说长江》解说词
开场白
学生活动
学生利用教室多媒体在百度
网页上输入关键词“长江源头
格拉丹东视频”,搜索相关内
容,老师帮助学生选择短片,
让学生欣赏。
开场白
开场白
格拉丹东,藏语意为“高高尖尖的山峰”,主峰海拔6621米。各拉丹冬终年积雪,冰川覆盖面积近800平方千米,大小现代冰川100余条。这里自然景观奇特,远望去,各拉丹东雪山高耸,雪峰与云团相拥,山梁与山脊紧相连。冬季,银装素裹;夏秋,野花烂漫。各拉丹冬是探险、旅游、登山、科学考察的理想之地。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内容,理清课文层次。
2、了解游记的知识,把握景物特点体会作者情感。
3、品味文中生动描述各拉丹冬壮美景色的语句。
4、感受各拉丹冬雪山的壮美,激发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怀。
走近作者
学生活动
学生利用教室多媒体在百度网页上输入关键词“马丽华”,搜索相关内容老师帮助学生选择信息。
走近作者
活动要求
笔记或在课本注释上勾画下列内容。
马丽华,1953年生,山东济南人,作家,被誉为“西藏的歌者和行者”。
代表作品有长篇散文《藏北游历》,散文集《追你到高原》。2011年以长篇小说《如意高地》获第四届老舍文学奖。
初读课文
学生默读课文,不要读出声音。遇到难读字词,做上标记。读完课文后,
借助字典、多媒体平台上老师的课件扫除读音障碍。
黧黑(lí) 棱角(lénɡ) 砾石(lì) 骤然(zhòu) 蜷卧(quán) 虔诚(qián) 蠕动(rú) 腈纶(jīnɡ) 演绎(yì) 扎寨(zhā) 接踵而至(zhǒnɡ)
熠熠烁烁(yì)
初读课文
学生活动:旁注下列词语解释。
蠕动:像蚯蚓爬行那样动。
敦实:粗短而结实。
漫不经心: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
川流不息:(行人、车马等)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
接踵而至:形容人或事物一个又一个接连不断地到来。
风云变幻:风云变动不定。比喻事物变化复杂或局势动
荡不定。
熠熠:形容闪光发亮。
整体把握
阅读游记散文,先抓住表明游踪的词语,后此为阅读提纲,理清所写内容。
在课文里标出表明游览踪迹的语词。
阅读方法指导
学生活动
整体把握
阅读游记散文,先抓住表明游踪的词语,后此为阅读提纲,理清所写内容。
在课文里标出表明游览踪迹的语词。砾石堆上,接近冰山,爬过冰洞,置身冰窟,第二天进入冰塔林,去那座冰河中间的砾石堆。
阅读方法指导
明确答案
整体把握
阅读游记散文,先抓住表明游踪的词语,后此为阅读提纲,理清所写内容。
砾石堆上:晶莹连绵的冰峰、平坦辽阔的冰河
接近冰山:冰山像屏风,精雕细刻着各种图案
爬过冰洞:冰的庄园冰的院落
置身冰窟:纷纷扬扬的雪粒、千姿百态的冰体、纵横的裂纹
第二天入冰塔林:滑极了的冰河
河中砾石堆:太阳强烈,冰面疏松多了,有流水漫溢出来
阅读方法指导
明确答案
理清文脉
在前边分析的基础上,可以理清文章脉络了。
(1——2自然段)初见格拉丹东的景色
(3——11自然段)第一天在各拉丹冬不同地点所见的景象及感受。
(12——15自然段)第二天再次进入冰塔林的所见所感。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研读课文
学生思考问题:1、作者初见格拉丹东,写了哪些特点?
1、向导介绍的特点:
西北阴坡尽是冰雪,景色单调。东南 阳坡好看。
2、“我”观察到的特点:
雪山变化多端、层次毕现、富有雕塑感。
冬季时间很长,隆冬将尽,严寒还将在此驻防三两个月。
风云变幻,气势磅礴,密云来去匆匆。
明确答案
研读课文
学生思考问题:2、作者为何要提到风行一时的“长江考察热”?
2、格拉丹东自然景色奇特、恶劣,吸引了敢于探险勇士,赞美勇于探索长江源头的精神。也暗示了下文作者和摄制组不顾自然环境恶劣,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
明确答案
研读课文
学生思考问题:3、作者身体出现了哪些不适?出现这些情况后,
作者有什么感悟?
在草坝子上
手生冻疮,连夜高烧
不思饮食
感叹自然的伟大
接近冰山
置身于冰窟
再入冰河
新伤剧痛
缺氧反应
“我要死了”
少气无力
似乎衰竭
挣扎
赞美自然
被自然
所震撼
想象长江的故事
研读课文
学生思考问题:4、从作者在高原上身体的不适反应和感悟,你对作者有什么认识?
4、作者勇于探险、不惧苦难。在大自然面前,有的只是敬畏。认为生命是微不足道的,人类是微不足道的。
作者曾说,大自然并不因也不为谁的存在而存在,即使没有人类,它依然万古长存。万千物象合成一个自然,万千物象又都是自然之子。大自然如此无遗漏地包容了一切。从这里可以看到作者对自然和自己生命的态度。
明确答案
品读语句
1、阳光使这位身披白色披风的巨人变化多端:融雪处裸露出大山黧黑的骨骼,有如刀削一般,棱角与层次毕现,富有雕塑感。
1、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将白雪覆盖下的各拉丹冬雪山比作“身披白色披风的巨人”,赋予雪山以生命,“白色”突出雪山颜色,赞美雪山圣洁。“变化多端”一词,写出了格拉丹东天气变化多端,自然环境恶劣。
明确答案
品读语句
2、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
2、“眩晕”,写美景奇特而丰富,似乎让人目不暇接。“卖弄”贬词褒用,本是有意显示、炫耀自己的本领的意思,这里赞美了造物主无所不能的能力,也表达了作者对冰塔林奇美景色的赞美。
明确答案
品读语句
3、风一刻不停地呼啸,辨不清它何来何往,仿佛自地球形成以来它就在这里川流不息,把冰河上的雪粒纷纷扬扬地扫荡着,又纷纷扬扬地洒落在河滩上、冰缝里。
3、句子详细描写长江源头狂风呼啸,雪花飞舞。风不停地吹着,不停地从四面八方刮来,这引发了作者的想象。“仿佛自地球形成以来它就在这里川流不息”突出大自然漫长历史和永恒运动。想象的运用,增加了文章的韵味。
明确答案
课文主旨
本文以游踪为线索,记叙了“我”随电影摄制组游览各拉丹冬的艰苦经历,描写各拉丹冬雪山雄伟、神秘、奇险、圣洁、瑰奇的特点,穿插有作者的独特感受和感慨,表现了自己在这些原始景物面前所产生的精神震撼和心灵触动,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珍视、敬仰之情。
课堂总结
读游记注意三点:
1、如果抓住“所至、所见、所思”,就能很好地把握文章的
脉络。
2、如果能仔细品读语句,就能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
3、如果我们在阅读中,能调动我们的体验,对文章的理解就
会更深一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