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1张PPT)2023年5月19日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说课大赛1教材分析2学情分析3教学目标4教学过程说课流程CONTENTS5板书设计6教学反思教材分析01杠杆力滑轮可处理的空间1、力臂概念的突破2、探究平衡条件设计的优化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水平位置的探究结论不具普遍性本节课作为一节重要的科学探究课,能让学生在经历实验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当中,综合体验探究建立概念、得出探究规律中的各种方法,同时感受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教学重点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学情分析021认知基础力学知识会调节平衡螺母以及使用弹簧测力计2认知特点3认知困难形象思维为主初步的观察、实验和概括能力基本形成“力臂”概念会对学生的思维带来理解的困难教学难点力臂的概念教学目标031401物理观念通过实验探究和学习知道杠杆的五要素。02科学思维通过观察各种杠杆提取其共同特征识别杠杆模型,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理解力臂模型。03科学探究通过实验探究、分析数据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通过教师(自制)教具进行演示实验,建立力臂的概念。04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实验及力臂概念的建立,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善于质疑的精神。教学过程04教法学法教学媒体教法实验法、演示法、讲授法学法学生观察思考、归纳分析、总结教学媒体直杠杆、自制弯折杠杆、弹簧测力计等工具1创设情境2科学探究3自制教具4学以致用认识杠杆模型生活物理应用培养核心素养突破重点难点助力思维发展活动引入概念生成科学探究学以致用活动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激趣导入,构建杠杆模型学生活动,感受“杠杆”观察图片,寻找共性共同建构杠杆模型活动引入概念生成科学探究学以致用活动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激趣导入,构建杠杆模型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够绕着固定点(O)转动,这根硬棒就叫做“杠杆”。活动引入概念生成科学探究学以致用师生互动演示,促进概念生成1、教师出示实验室杠杆,明确支点、动力、阻力等学生容易理解的概念;2、引导学生参与,寻找杠杆特殊状态,明确指出当动力和阻力的转动效果相等,但方向相反(顺时针、逆时针)时,杠杆可处于平衡转态,借机提出杠杆平衡状态的定义,老师演示水平与倾斜位置杠杆平衡的情形;水平位置平衡倾斜位置平衡由易到难,逐步认识杠杆要素及重要状态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对平衡状态的理解活动引入概念生成科学探究学以致用师生互动演示,促进概念生成1、学生上台演示与老师不一样的平衡,教师提问哪些因素的改变会破坏杠杆原有的平衡 引发猜想,初探杠杆平衡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到距离对杠杆平衡的影响活动引入概念生成科学探究学以致用师生互动演示,促进概念生成2、依据学生回答,老师鼓励学生利用实验室提供的器材寻找证据,找到杠杆平衡时,动力,阻力,与支点距离之间存在的可能关系,初步形成结论;引发猜想,初探杠杆平衡初步结论:动力×动力到作用点的距离=阻力×阻力作用点的距离结论对所有的杠杆平衡都适用吗?F1F2F2F1活动引入学以致用引发冲突,形成新知1、利用异形杠杆,建立认知冲突;2、直观感受,构建力臂概念;力臂: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动力臂阻力臂短长力的作用线到支点的距离都相等概念生成科学探究师生互动演示,促进概念生成活动引入学以致用画出自行车手闸(图中黑色部分)工作时的支点、动力、阻力及动力臂、阻力臂。练习巩固,深入认识力臂概念生成科学探究师生互动演示,促进概念生成活动引入概念生成科学探究学以致用循序渐进,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实验探究 杠杆平衡条件1、我们要探究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是哪几个,请设计表格记录下来;2、杠杆平衡的状态有很多,选择何种状态能方便我们的探究,为什么;教师展示问题、学生讨论:3、实验前,杠杆若不在水平位置平衡,会对我们研究带来麻烦吗,如何调节;活动引入概念生成科学探究学以致用活动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4、如何确保探究得出的结论具有普遍性;实验探究 杠杆平衡条件5、设计实验方案;多次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并与其他组相互交流活动引入概念生成科学探究学以致用分组实验 收集证据1、学生两人一个小组,进行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2、展示小组具有代表性的数据,收集数据,并利用多媒体展示,循序渐进,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活动引入概念生成科学探究学以致用分析实验数据,得出杠杆平衡条件3、引导学生猜测,他们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关系;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F1l1=F2l2)4、反思实验,我们的实验结论对所有情况下杠杆平衡都适用吗,有我们没有考虑到的情形,请课后完成实验报告,并将自己的实验心得与思考写下。循序渐进,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活动引入概念生成科学探究学以致用学以致用,提升科学素养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学生阅读学习课本例题,教师讲解点拨设计意图:利用杠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展开后续解决杠杆生活问题及杠杆分类做好铺垫;注意强调运用公式计算中的规范训练要求,进一步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板书设计05探究杠杆平衡条件一、杠杆二、力臂: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三、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F1l1=F2l2)教学反思06引入力臂概念的突破和应用情境的创设1不盲目使用教材,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23循序渐进,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说课完毕,谢谢聆听!202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