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 政治与法治 学案(含答案) 2023年高考政治三轮复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必修三 政治与法治 学案(含答案) 2023年高考政治三轮复习

资源简介

必修三 政治与法治 三轮学案
一、考查方向
【内容提要】以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为主线,讲述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奠定学生政治立场与法治思维的基础。
【学业要求】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能够结合社会实践活动,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明确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鲜明特点和主要优势;了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知道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基本要求;懂得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理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性;具备有序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公共生活的能力。
【必备知识】
第一课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1.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主要矛盾、两大历史任务
2.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背熟)
(1)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必然性
(2)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3.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1)建立新中国 中国人民站起来: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意义
②我国革命和建设历程
(2)实行改革开放 走向民富国强:时间、意义、目的(背熟)
(3)走上新时代 踏上新征程:地位、意义
第二课 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
1.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1) 党的性质和宗旨(背熟)
(2) 党的执政理念——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 (背熟)
①立党为公的含义② 执政为民的含义③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
2.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1)党的指导思想 (背熟)
①是什么:马克思主义:原因、历史地位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思想:创立、地位
②关系
(2)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原因: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含义)
(3)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含义、原因、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不同时期的表现(背熟)
第三课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1.坚持党的领导
(1)重要性:① ②
(2)领导方式——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各自的含义、体现、要求)
(3)坚持党的领导的总要求
(4)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要求、原因(背熟)
2.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1)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原因(必要性+重要性)、新时代党的建设的要求、从严治党的要求①②
(2)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背熟)
①科学执政的含义 ②民主执政:含义、要求 ③依法执政:地位、体现、要求 ④关系 ⑤目的
第四课 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1.我国的国体:(1)含义 (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的意义 (3) 如何理解我国的国体
2.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1) 民主的含义
(2)民主的特点:
A.最广泛的民主:①表现 ②宪法保障 ③要求
B.最真实的民主:①从政治保证上 ②从制度和法律保障上看 ③从实现方式上看
C.最管用的民主:①表现 ②这一整套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的建立的重要意义
3.坚持人民民主专政:(1)本质 (2)内涵 (3)意义 (4)必要性
4.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可靠保障:
(1) 国家的职能表现在对内和对外两个方面
(2) 对内职能 (3)对外职能 (4) 国体与国家职能的关系
第五课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
(1) 人民如何行使权力
(2)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①性质 ②地位 ③职权 ④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⑤组成
⑥常设机关:a.地位 b.产生 c.职权 (7) 各专门委员会
2.人大代表:产生、地位、职权、责任(义务)、要求(背熟)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政体、政权组织形式
(1)基本内容 (2)原因(国体决定、地位、优势)(3)基本功能 (4)组织和活动原则(背熟)
第六课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形成与发展 (2)各民主党派的性质 (3)地位 (4)内容 (5)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越性
(6)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新型政党制度。(新在哪里?)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政协):性质、组成、主题、职能、新时代政协工作的要求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①我国民族格局最重要的特点 ②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③我国的结构形式(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2)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
①新中国民族关系发生变化的原因 ②新型民族关系 ③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坚持的方针
(3)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原因、含义、自治地方、自治机关、地位和作用、坚持和完善
(4)我国的宗教政策与法律:原因、内容
4.基层民主自治制度
(1) 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①含义 ②特点 ③组织形式:
村民委员会:性质、主要职能、产生、管理
居民委员会:性质、主要职能、产生、管理、意义
(2) 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生动实践:原因、途径
第七课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1.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
(1)法律的产生 (2)法律的本质和作用
(3) 法律的发展历程 (4)中国法律发展的历史及评价(背熟)
2.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
(1) 法的产生 (2)决定因素(背熟) (3) 法的历史类型
(4) 法的特征(背熟) (5) 我国当代法的性质(背熟)
3.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背熟)
(1) 我国法治建设的进程的启示 (2) 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
4.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原因、总目标、要求、原则——(全背熟)
第八课 法治中国建设
1.法治国家:含义、表现、要求、意义(背熟)
2.法治政府:含义、内涵的理解、要求、意义(背熟)
3.法治社会:含义、表现、要求、意义(背熟)
第九课 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1.科学立法:含义、判断标准、要求(背熟)
2.严格执法:含义、意义、要求(背熟)
3.公正司法:含义、表现、要求(背熟)
4.全民守法:含义、原因、标准、要求(背熟)
综合探究:如何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背熟)
二、经典例题
1.(2022年山东)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重点改革任务。2016年,武夷山被列为我国首批10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之一,国家公园“武夷山样本”的探索之路由此开启。
试点前,区域内存在自然保护区、水产种植资源保护区等5种类型保护地,分属林业、水利等部门及地方政府管辖,还面临保护和发展矛盾突出等问题。
试点后,福建省组建了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全面负责国家公园内自然、人文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管理等工作,原景区管委会等机构不再保留;颁行了《武夷山国家公园条例(试行)》;设立了国家公园管理站(站长由所在地乡镇长兼任)和执法大队;将园区划分为核心保护区和一般控制区,实现了用10%面积的发展换取90%面积的保护;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打造生态茶业、生态旅游业等富民产业,实现了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
2021年10月,习近平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宣布,中国正式设立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阐明国家公园“武夷山样本”的治理经验。
分析设问、材料和答案,探讨感悟
国家公园“武夷山样本”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的国家公园管理机构,创建统一高效的行政管理新体制;健全国家公园法律和制度体系,促进依法行政、严格执法;维护群众利益,探索生态保护和民生改善的新模式;实现了党的领导、以人民为中心和依法治园的有机结合。
【变式训练】
2.(2022年辽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国泰民安是人民群众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保证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
当新冠疫情爆发时,我们统筹医护人员和医疗物资调度,打击疫情期间的各类犯罪活动;当中印边界危机发生时,我们稳妥处置加勒万河谷事件,捍卫领土主权;当国外安全形势恶化时,我们组织中国公民有序撤离……国家坚定地维护着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信息等各方面安全。人民群众对国家安全工作的满意度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中国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
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洪水席卷而来时,共产党员投身防汛一线,共筑安全堤坝;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时,民警全力应对,日夜值守,保障辖区安全;军港被暗中拍摄时,有市民依据国家保密法,拨打12339举报电话……正是人人守护家园,众志成城,才有了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说明中国为什么能成为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8分)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Z镇是全国最大的童装生产加工基地,厂多、人多、地方小,聚焦10多万本地人口与30多万流动人口,社会治理力量少、问题多、挑战大。近年来,Z镇弘扬新时代的“枫桥经验",积极打造"由乱到治"的乡村治理新样板。一是推进"小区域"构建"大党建",建立“镇党委——片区党工委—村社党组织——网格党支部(党小组)”的4级组织体系,使乡村治理有了强大的引擎;二是推进“小政府”实现“大服务”,将镇域内划分设立6个区块与二级办事处,建立24个全科网格执法点,整合下放安监、市场、交通、市政、环卫等职能权限,提高涉企服务水平与效率。三是推进“一扇门”与“一站式”纠纷化解,整合并建立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实现法律咨询、调解、仲裁、开庭等一站式服务,成为老百姓解决具体问题的主阵地;四是推进“百家饭”调解机制,积极吸纳“平安大姐”工作室、老兵驿站、平安公益联盟、志愿服务队、爱心妈妈团等力量,调处化解劳资、工伤、工资等矛盾纠纷。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和法治》知识,说明Z镇是如何打造基层社会治理新样板的?(8分)
三、选择题训练
1.中国共产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制定了不同的土地政策。从苏区的“耕地农有”到抗战的“减租减息”;从土改时期的“耕者有其田”到社会主义改造后的“劳动群众集体所有”;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再到“三权分置”……一百多年来,土地政策的不断调整折射出中国共产党( )
①坚持加强自身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②与时俱进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③始终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尊重和保护人民权益
④作为执政党,立党为公,不断完善农村分配制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宁德工作期间,就提出"四下基层"的工作方法,即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下基层。担任上海市委书记期间,足迹走遍上海市当年的19个区县,涉及党政军群团和教科文卫体等各个领域。做好调查研究( )
①是党带领人民不断取得胜利的坚强保证
②要植根人民,走群众路线,坚持实事求是
③就可以解放思想,实现决策民主化、科学化
④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形成求真务实的氛围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指出,纪律是管党治党的“戒尺”,也是党员、干部约束自身行为的标准和遵循。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要把纪律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紧握纪律“戒尺”,践行责任担当,既让铁纪“长牙”、发威,又让干部重视、警醒、知止,使各级党组织形成遵规守纪的高度自觉。加强党的纪律建设( )
A.彰显了以严明纪律管全党、治全党的坚定决心,有利于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
B.旨在通过强化党的宗旨意识,正确履行国家职能
C.要坚持以问题导向,以提高党的依法行政能力为目标
D.要坚持与时俱进、突破时代的制约,突出党的核心地位
4.某区人大常委会探索创新街道居民议事新模式,用“小板凳”代替“主席台”,用干部“走下去"代替"群众跑上来",组织各级人大代表、街道议事会议成员、辖区片警、村两委成员等利用闲暇时间,与村民促膝长谈,使民声、民意、民怨得以合理表达,并实现良性互动,该区的做法( )
①创新了基层治理形式,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式民主
②有效发挥了人大代表的桥梁作用,密切了干群关系
③创新了基层组织方式,回应了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
④探索了社区事情居民定的模式,实现自治与法治结合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中共二十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会后举行民主协商会,就该方案向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代表通报情况,听取意见,并把《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的部分内容按照法定程序提交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2023年3月10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这表明( )
①中国共产党坚持民主执政,将反映人民利益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转化为国家意志
②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通过代议的方式对国家重大事务行使最高决定权
③全国政协充分发挥政治协商和参政议政的职能,就机构改革方案充分发表意见
④民主集中制是我国政治制度的核心机制,是将民主与集中有机统一的有效形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适应新时代新要求,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决定。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22年初启动立法法修改工作,经过全国人大常委会两次会议审议、广泛征求意见和多次修改完善,最终形成了提请本次会议审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修正草案)》。这表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
①立法实践贯彻民主理念,保障人民群众的表决权
②发挥人大立法主导作用,顺应时代要求完善立法
③健全立法沟通联系机制,全面反映人民各种意愿
④坚持科学民主依法立法,提高立法的质量和水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某地探索建立“一站式”矛盾纠纷综合调解服务台,即“无讼超市”。“无讼超市”充分整合司法行政非诉讼纠纷解决资源,发挥调解、公证、行政复议、行政裁决、仲裁等方式相互关联、互为支撑的优势。群众遇到矛盾纠纷,可以先到当地“无讼超市”寻求解决办法,实现矛盾纠纷解决“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有效提升了矛盾纠纷解决的成功率。“无讼超市”的建立有利于( )
①推动审判重心下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②整合各方资源,降低矛盾纠纷解决成本
③完善法律规范体系,加强人权司法保障
④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增强群众的获得感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8.《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于2022年12月1日起施行。该法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坚持运用法治思维,打击电信网络犯罪,破解治理难题,聚焦电信、金融、互联网三大行业突出问题,回应了群众期待。该法的实施( )
①坚持了科学立法,为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提供了法律保障
②落实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破解电信网络诈骗治理难题
③意在克服电信网络市场的盲目性弊端,利于净化电信网络环境
④促进了政府公正文明规范执法,保障了公民的政治权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①人民民主是最真实的民主,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国泰民安是人民群众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②维护国家稳定是国家对内职能,防御外来侵略,保卫国家安全是国家对外职能,组织撤侨,打击的各类犯罪活动,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稳妥处置涉外事件,捍卫领土主权。③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共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每遇大事险情,人民受到威胁,共产党员总能挺身而出,护佑人民。④权责法定、建设法治政府需要政府依法行政,公民权益受到侵害时,政府积极履职,维护社会安全。⑤公民积极履行义务,人人守护家园,众志成城,有利于维护国家安全。
3.坚持党建引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社会治理中的引领作用;政府依法履行职责,积极转变职能、提高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水平;健全司法保障和服务体系,高效、公正解决矛盾,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发挥社会力量作用,依靠群众与社会组织化解矛盾纠纷;通过多方参与与协同,构建共商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1.C
【详解】①:材料体现的是我国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的变化,没有体现党自身的建设,①不选。
②③:中国共产党在不同的时期调整土地政策,适应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也体现了党始终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尊重和保护人民权益,②③入选。
④:1949年以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同时材料体现的是土地政策的变化不是分配政策,④不选。
故本题选C。
2.C
【详解】①: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使党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永葆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是党不断取得胜利的坚强保证,①排除。
②④:习近平总书记担任上海市委书记期间,足迹走遍上海市当年的19个区县,涉及党政军群团和教科文卫体等各个领域。做好调查研究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形成求真务实的氛围,要植根人民,走群众路线,坚持实事求是,②④正确。
③:做好调查研究就可以解放思想,实现决策民主化、科学化说法过于绝对化,前者是后者的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③排除。
故本题选C。
3.A
【详解】A: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要把纪律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紧握纪律“戒尺”,践行责任担当,既让铁纪“长牙”、发威,又让干部重视、警醒、知止,使各级党组织形成遵规守纪的高度自觉,这彰显了以严明纪律管党、治党的决心,有利于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A正确。
B:党不履行国家职能,履行国家职能的主体是国家机关,B说法错误。
C:党应是依法执政,而依法行政的主体是政府,C说法错误。
D:加强党的纪律建设要与时俱进,而不是(也不能)突破时代的制约,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4.A
【详解】①②:某区人大常委会探索创新街道居民议事新模式,组织各级人大代表等利用闲暇时间,与村民促膝长谈,使民声、民意、民怨得以合理表达,体现创新了基层组织方式,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式民主,有效发挥了人大代表的桥梁作用,密切了干群关系,①②符合题意。
③④:材料中强调的是创新了基层治理形式,而不是创新基层组织方式,也没有涉及自治与法治结合,③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5.C
【详解】①:将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转化为国家意志是依法执政的体现,①错误。
②:全国人大通过代议的方式行使最高决定权,②正确。
③:材料体现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发表意见,并未说明政协的作用,③不符合题意。
④:中共二十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都是民主集中制的体现,这表明民主集中制是我国政治制度的核心机制,是将民主与集中有机统一的有效形式,④正确。
故本题选C。
6.C
【详解】①:人大代表行使表决权,人民群众没有表决权,①错误。
②:适应新时代新要求,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决定说明发挥人大立法主导作用,顺应时代要求完善立法,②正确。
③:反映人民合理意愿,而不是各种意愿,③错误。
④:经过全国人大常委会两次会议审议、广泛征求意见和多次修改完善,最终形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修正草案)》,说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坚持科学民主依法立法,提高立法的质量和水平,④正确。
故本题选C。
7.D
【详解】①:“无讼超市”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未涉及审判重心下移,①不符合题意。
②:“无讼超市”充分整合司法行政非诉讼纠纷解决资源,有利于整合各方资源,降低矛盾纠纷解决成本,②符合题意。
③:“无讼超市”的建立与完善法律规范体系无关,③不符合题意。
④:“无讼超市”的建立有利于及时解决矛盾纠纷,解决群众法律诉求,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增强群众的获得感,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8.A
【详解】①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坚持运用法治思维,打击电信网络犯罪,回应了群众期待,这表示该法为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提供了法律保障,落实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利于净化电信网络环境,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意在克服电信网络市场的自发性弊端,利于净化电信网络环境,而不是盲目性弊端,③错误。
④:该法的实施有利于促进政府公正文明规范执法,但是该法的实施与保障公民的政治权利无直接关系,排除④。
故本题选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