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9张PPT)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知识拓展逻辑(logic)是一个外来词语音译,指的是思维的规律和规则。狭义上逻辑既指思维的规律,也指研究思维规律的学科即逻辑学。广义上逻辑泛指规律,包括思维规律和客观规律。逻辑包括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形式逻辑包括归纳逻辑与演绎逻辑,辩证逻辑包括矛盾逻辑与对称逻辑。对称逻辑是人的整体思维(包括抽象思维与具象思维)的逻辑。什么是逻辑?新知导入柏拉图曾给人下过一个定义:“人是没有羽毛的两足直立的动物。”结果他的一个学生给他找来了一只拔光羽毛的鸡,拿到柏拉图面前嘲讽他说:“这就是老师您说的‘人’呀。”新知导入柏拉图的定义之所以显得可笑,是因为“没有羽毛的两足直立的动物”不是人的根本属性,虽然人也具有这样的特点,但柏拉图把“人”的外延扩大了,一些不属于人的事物都能归入其中,这才让学生抓住了把柄。可见每一个概念都有自己的“内涵”和“外延”:内涵是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根本属性,外延则指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具体范围,建立一个概念必须要考虑到这两个方面。新知导入逻辑通过概念、判断来进行推理、论证,所以要学习逻辑,我们首先要了解概念以及概念之间的关系。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1.学习概念的有关知识,运用逻辑规律,辨别日常语言表述中的逻辑错误。2.体会逻辑无处不在的魅力,自觉遵守逻辑规律。3.引导学生清晰准确地进行语言表达,避免逻辑谬误。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学习概念的有关知识,运用逻辑规律,辨别日常语言表述中的逻辑错误。思维发展与提升:在分析例子的基础上探究感悟,借助逻辑知识促进语文学习。审美鉴赏与创造: 体会逻辑无处不在的魅力,自觉遵守逻辑规律。文化传承与理解:引导学生清晰准确地进行语言表达,避免逻辑谬误。核心素养充分理由律排中律同一律(不)矛盾律逻辑规律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人们的思维是否正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思维的逻辑形式是否正确的问题。如果思维形式违反了逻辑的基本规律,思维就会出现混乱,就不能正确地认识事物和准确地表达思想。而通过对逻辑的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的学习和把握,有助于我们发现一些潜在的逻辑谬误,进而尽可能避免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出现一些不该出现的逻辑错误。同一律《五环之歌》,“我把车子开上五环……我就是要上五环,啊,五环,你比四环多一环……”同一律: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个思想必然与其自身保持同一。在同一个语言环境中,概念必须保持内容前后同一,不能偷换概念;话题必须前后一致,不能偷换话题。违反同一律的逻辑谬误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偷换概念;二是,偷换话题。一、偷换概念我们在使用概念做出判断,或者运用判断进行推理的过程中如果违反同一律,把不同的概念当成同一个概念来使用,所犯的逻辑错误叫偷换概念。例1: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二、偷换论题在论证中违反同一律的要求,没有使论题保持始终如一,这种逻辑错误叫偷换论题。例2:学习要讲究方法。方法对头,才能事半功倍。比如我对数学比较感兴趣,习题做得多,学习成绩就比较好;而对英语,我没有兴趣,怕读怕背,成绩就比较差。在法国某地,一个耍戏法的人招揽观众:“快来快来,这里有拿破仑的头骨。”围观的一个人说:“奇怪,听说拿破仑的脑袋是很大的,这个头骨怎么和普通人的没有区别啊?”耍戏法的解释道:“没错。这是拿破仑小时候的头骨。”矛盾律,也叫不矛盾律,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不能同真,必有一假;两个互相反对的判断,不能同真,但可以同假。矛盾律矛盾关系是指对立的两种情况,没有第三种情况存在,非此即彼,非彼即此。比如“这是正义战争”和“这是非正义战争”,“这是拿破仑的头骨”和“这不是拿破仑的头骨”这两个矛盾判断不能同真,必有一假 。反对关系是指在对立的两种情况之外,还存在其他情况,非此不一定彼,非彼不一定此。比如“这是红色”和“这是白色” “这是拿破仑成年时的头骨”和“这是拿破仑小时候的头骨”这两个反对判断不能同真,但可同假。例1:在《拿来主义》一文中:鲁迅先生解释“拿来主义”——“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可是他转过身来以“大宅子”作比喻,说道——“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康德说:“某物不可能同时是且不是。”例2:2017年全国一卷第4题题干为“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B、被困队员深陷绝境却调动起所有能量开门救助敲门人,送瓜人在被困队员生死关头奇迹般地出现,这都说明生命奇迹无法解释。D、试验队被困队员与素不相识的送瓜人之间的故事,不仅令人感动,还揭示出一个朴素而有意味的人生道理:帮助别人,也是帮助自己。例3:2017年全国一卷第2题C项“文章在论证中以大量篇幅阐述代际公平,彰显了立足未来的气候正义立场。”例4:《故都的秋》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例5:部编教材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2017版)中有这样一句话,“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其课下注释为“〔心乐之〕心情为之高兴。乐,以……为乐。”排中律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相互矛盾的判断不能同假,必有一真。例如:有人说《红楼梦》值得读,有人说不值得。两种意见我都不赞成。读,太花时间;不读,又有点可惜。排中律(1)排中律只是要求对于思维中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做出非此即彼的抉择,并不否认客观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中间环节和第三种可能性。例1:某国一位将军对于是否还击入侵之敌,做了如下分析: 敌人太强大,我们不能打,打则损失太大;但也不能不打,不打则敌人将站稳脚跟。我们应介乎打与不打之间,避其锋锐,给以困扰,待敌出现破绽,再相机歼灭之。关于排中律要注意:(2)排中律要求我们对问题做出明确的回答。要明确地回答问题,就必须先对问题进行分析,必须分析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问题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等。对问题做了具体深入的分析之后,肯定或是否定,就可以明确下来了。而当人们对某一问题尚未进行全面而深入的了解的时候,对于是非问题不做二者选一的决断,既不肯定“是”,又不肯定“非”,也不违反排中律的要求。有人认为,在人类进化史上,存在着几百万年的水生海猿阶段。海水退却,已经适应了水中生活的海猿来到陆地。它们才是人类的真正祖先。而有的人就反对这个说法,认为人类的祖先不是海猿。我们对这两种说法不明确表态,不说人类的祖先“是海猿”或者“不是海猿”,而说“没有证据就没有发言权”,并没有违反排中律。(3)对于隐含着某种错误预设的复杂问语,不简单地回答“是”或“不是”,这是排中律许可的。因为,无论回答“是”或“不是”,都将意味着承认问话中所隐含的预设是事实。例如,你是否已经停止了对我的毁谤 请回答“是”或者“不是”!充足理由律是指,一个判断被断定为真,必须要有充足的理由。如果没有充足理由,或者理由不成立,则该判断不能被断定为真。常见违反充足理由律的逻辑错误——“没有理由”“理由虚假”“推不出来”充足理由律(1)对所要论证的观点必须给出理由,否则就犯了“没有理由”的谬误。这种“没有理由”的谬误常常表现为:诉诸个人,诉诸公众,诉诸怜悯,诉诸权威,诉诸无知。① 你们不要相信他的话,他因生活作风有问题受过处分 (诉诸个人)②我所主张的不过是大多数公众的观点,你反对我,就是在与公众作对。不信你问一问在场的人? (诉诸公众)③我上有年迈的双目失明失去自理能力的老母,下有一个正在上小学的孩子,如果给我判刑,投入监狱,他们该怎么办呀!(诉诸怜悯)④爱因斯坦都这么说,你竟敢不同意? (诉诸权威)⑤因为没有证据表明上帝不存在,所以上帝是存在的。(诉诸无知)(2)理由必须真实,否则犯“虚假理由”错误。“理由虚假”指用虚假的理由充当论据去证明某种东西,但实际上根本起不到这种证明作用。例1,所有的猴子都是人变的,金丝猴是猴子,所以金丝猴是人变的。例2,《祝福》中鲁四老爷知道样林嫂的死讯后说:“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3)所给出的理由必须能够推出所要论证的观点,否则就会犯“推不出来”的逻辑错误。“推不出来”主要指推断过程不合逻辑,因而论点的真实性没有逻辑保证,例如:如果长期躺在床上看书,就会患近视眼,我从不躺在床上看书,所以我不会患近视眼。逻辑规律 公式 要求 (同一时间同一方面对 同一对象) 逻辑错误同一律 A是A 如果是真就是真 如果是假就是假 偷换概念;偷换论题;矛盾律 A不是非A 不能同时肯定 不能同真,必有一假 (矛盾关系、反对关系) 自相矛盾(两可);悖论;排中律 A或者非A 不能同时否定 不能同假,必有一真 (矛盾关系) 两不可;充分理由律 一要有理由 二要理由真 三是必然推导 毫无理由;虚假理由;推不出;1919年,英国著名的数学家、逻辑学家罗素曾经提出一个问题“某村子里有个理发师,他规定:在本村我只给而且一定要给那些自己不刮胡子的人刮胡子。”这是数学史上著名的“理发师悖论”,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理发师胡子越长越长。请问:这个理发师能不能给自己刮胡子 请分析其包含的逻辑矛盾。现场加试:不刮——属于“不给自己刮脸的人”,他就要给自己刮脸,刮 ——又属于“给自己刮脸的人”,他就不能给自己刮脸。悖论——违反矛盾律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中:富家少女鲍西娅姿容绝世德性完美。许多王孙公子来求婚。鲍西娅的父亲在遗嘱中规定要“猜匣为婚”,否则要取消她的遗产继承权。鲍西娅家有三只匣子:金匣子、银匣子和铅匣子。但只有一个匣子里放着鲍西娅的肖像。匣子上分别刻着一句话:金匣子上刻的是“肖像不在此匣中”;银匣子上刻的是“肖像在金匣中”;铅匣子上刻的是“肖像不在此匣中”。旁边的一张大纸上写着:“这三句话中只有一句是真话。”鲍西娅父亲的遗言是:猜中鲍西娅的肖像放在哪个匣子,鲍西娅就嫁给谁。金匣子里的话和银匣子里的话是矛盾关系,请根据 律先断定这其中必有一真话,再根据“这三句话中只有一句是真话”的提示,可以推断出铅匣子的话是假话,既然铅匣子的“肖像不在此匣中”是假话,肖像就在铅匣子里的结论。反馈与评价环节:请同学们分析“不薄之谓厚,不白之谓黑”这个句子的逻辑错误。合作探究辨 别谬 误新知讲解违反“同一律”就会犯“偷换概念”“混淆概念”的逻辑错误,主要表现为“划分不当”“发生歧义”“以偏概全”等;违反“不矛盾律”就会犯“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违反“排中律”就会犯“模棱两可”的逻辑错误;违反“充足理由律”就会犯“强加因果”的逻辑错误。新知讲解平时还要多留心注意存在逻辑错误的话语,分析其错误的原因,明确病句除了语法性的错误外,还要注意“不合逻辑”的逻辑性病句。新知讲解【2008.江西卷】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并列不当,这三个概念的范围有交叉。新知讲解【2008.湖北卷】社区服务中心为孩子们准备了跳绳、羽毛球、拼图、棋类、卡拉OK等19项体育活动,并将20万元活动经费发动到各社区。不合逻辑。“拼图”属于智力游戏,“卡拉OK”属于文娱活动,可将“体育”改成“文体”。新知讲解【2008.湖北卷】社区服务中心为孩子们准备了跳绳、羽毛球、拼图、棋类、卡拉OK等19项体育活动,并将20万元活动经费发动到各社区。不合逻辑。“拼图”属于智力游戏,“卡拉OK”属于文娱活动,可将“体育”改成“文体”。概念混乱新知讲解【2016.山东卷】该型飞机在运营成本上是其他同级别机型的1.3至2倍,优势明显;在商载、航程、航速等方面也极具竞争力。“在运营成本上是其他同级别机型的1.3至2倍”是劣势,而不是优势。自相矛盾新知讲解【2015.湖北卷】近年来,生态保护意识渐入人心,所以当社会经济发展与林地保护管理发生冲突时,一些地方在权衡之后往往会选择前者。既然“生态保护意识渐入人心”,那么“一些地方在权衡之后往往会选择前者”明显与前文矛盾,应改为“选择后者”。自相矛盾新知讲解下午,一阵雷雨过后,在西边的天空中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彩虹出现的方向与太阳相对,下午的彩虹只能出现在东边。背离事实或情理新知讲解只要有了水,作物就可以存活,这是最基本的常识。“只要......就”是有条件就有结果,而这是不合生活事理的,作物存活还需要其他条件,应该用“只有......才”,有条件不一定有结果,但是这个条件是必要的。背离事实或情理新知讲解【2015.全国乙卷】这部小说中的“边缘人”是一个玩世不恭、富有破坏性却真实坦白的群体,人们面对这类形象时会引起深深的思索。“引起深深的思索”的应该是“这类形象”,应改为“这类形象会引起人们深深的思索”。主客颠倒新知讲解【2016.全国甲卷】面对突然发生的灾难,一个地方抗灾能力的强弱既取决于当地经济实力的雄厚,更取决于政府的应急机制和领导人的智慧。“抗灾能力的强弱”与“经济实力的雄厚”两面对一面,可删除“的雄厚”。两面对一面新知讲解【2015.山东卷】除了驾驶员要有熟练的驾驶技术、丰富的驾驶经验之外,汽车本身的状况,也是保证行车安全的重要条件之一。“汽车本身的状况”有好有坏,应把“也是保证行车安全的重要条件之一”中的“保证”改为“影响”,或者将“汽车本身的状况”改为“汽车本身良好的状况”。两面对一面新知讲解【2015.广东卷】今年五一节前夕,发改委发出紧急通知,禁止空调厂商和经销商不得以价格战的手段进行不正当竞争。“禁止”“不得”均表否定,双重否定变肯定,句意就成了允许空调厂商和经销商以价格战的手段进行不正当竞争了,两个词保留一个。否定失当新知讲解宋朝以来,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苏轼的《石钟山记》、刘基的《卖柑者言》等作品,都具有积极的思想倾向,因而文笔清新,耐人寻味。“文笔清新,耐人寻味”与“具有积极的思想倾向”是并列关系而非因果关系,属于强加因果。强加关系课堂练习请陈述下列句子中的逻辑关系:鲁迅的作品不是一天能读完的,《孔乙己》是鲁迅的作品,所以,《孔乙己》不是一天能读完的。“鲁迅的作品”和“《孔乙己》”是“包含关系”,不是“全同关系”,违反“同一律”。课堂练习请陈述下列句子中的逻辑关系:有人说,《红楼梦》值得读,有人说不值得,两种意见我都不赞成:读,太花时间;不读,又有点儿可惜。“读”和“不读”是“矛盾关系”,必有一真,不能同为假,违反“排中律”。课堂练习请陈述下列句子中的逻辑关系:在法国某地,一个耍戏法的人招揽观众:“快来快来,这里有拿破仑的头骨。”围观的一个人说:“奇怪,听说拿破仑的脑袋是很大的,这个头骨怎么和普通人的没有区别啊?”耍戏法的人解释道:“没错,这是拿破仑小时候的头骨。”“头骨小”和“小时候的头骨”不是同一个概念,耍戏法的人在转换概念,违反了“同一律”。再者,“拿破仑小时候的头骨”意思是“拿破仑夭折了”,与事实“拿破仑并未夭折”互相矛盾了,又违反了“不矛盾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