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七单元 恰利利恰利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苏少版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七单元 恰利利恰利

资源简介

恰利利恰利
教学目标:
1、能用轻松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恰利利恰利》,表现好歌曲中简单的双声部演唱。
2、接触印尼的代表性音乐作品,尝试用音乐节奏来为歌曲伴奏。
3、了解印尼传统乐器安格隆,扩大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
5、在“自主、合作、探究”这一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合作精神,启发学生积极自主地体验音乐。
教学难点:
2、歌曲中的二声部教学。
教学重点:
1、用快乐的歌声正确表现歌曲的情绪,感受劳动的乐趣。
2、了解印尼传统乐器安格隆,扩大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
3、体验音乐,培养探究、合作意识。
教学内容:
一、导入
1.律动(火车开啦)
老师:同学们,准备好了吗?让我们跟着小火车畅游在音乐的海洋里。
学生:起立、准备、开动小火车。
老师:今天我们四列小火车开的都非常棒,接下老师播放一首管弦乐《剪彩波尔卡》,让同学们放松一下。这首乐曲是由奥地利作曲家,爱德华.施特劳斯作曲。不过在听乐曲之前呢,老师要提出两个小问题让同学们思考一下。
乐曲的速度,情绪,以及节奏是什么样的?
看图上的三种交通工具,你觉得这首管弦乐描绘的是那种交通工具。
学生:速度是稍快,情绪欢快,节奏明朗
描绘的是火车。
老师:同学的听得可真仔细呀,老师觉得这首乐曲非常好听,想给它加点身势动作在里面,老师提供你们一种动作(脚尖、脚跟、拍拍手),还有的你们即兴发挥,老师想邀请最热烈的同学加入音乐火车的行列,去畅游世界。
学生:律动
老师:你们在做律动的时候有没有观察老师的动作啊,整首乐曲分几部分啊,有没有相同的。
学生:三部分,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相同。
老师:非常好,同学们你们看看,音乐火车已经把你们带到哪里啦?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印度尼西亚,去感受一下他们的生活。
学生:欣赏图片
老师:看了这几幅图片印度尼西亚给你们什么样的感觉呢?
学生:景色优美,物产丰富,人们勤劳。
老师:恩,同学们说的真不错,你们知道吗印尼的小朋友还很热情。看看他们已经在热情的招呼我们啦。
老师示范,学生模仿。
师生合作。
生生合作。
老师:现在印尼小朋友说要邀请我们三(4)班的小朋友去他们的果园里摘水果。我们去看看果园里有什么水果。(教师出示旋律卡片)我们每张水果卡片上都有一条旋律,只有唱对了,我们才能把旋律果带回家哦。
老师带学生唱旋律果。
老师弹奏旋律果,每组派代表去采摘。
学生完整演唱旋律果。
老师:同学们唱的真不错,让我们来听听印尼的小朋友为了欢迎你们到来给你们准备的歌曲。
播放《恰利利恰利》。
同学们,这首歌曲熟悉吗?这就是我们刚刚问好歌和旋律果上的音乐对不对?
(1)你们看看歌词,你对那几句歌词比较感兴趣。
(2)歌曲的情绪是什么样的?
(3)歌曲描绘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学生:恰利利恰利恰嘣嘣,沙啦啦盖都沙多嘣。情绪欢快。描绘了人们辛勤劳动的场景
老师:恰利利恰利恰嘣嘣,沙啦啦盖都沙多嘣,是印尼语,没有特殊意义。
接下来跟着老师有节奏的读一读歌词。老师带着学生读一遍歌词。
同学们读的可真好,那你们读到后面啦啦啦的地方,是不是有些困难啊,对了,这边是二声部,叫做轮唱。必须由两个声部合作完成。
老师分声部,学生朗读。你们是不是觉得读的时候有点像山谷回音啊。应该有强有弱(注意强、弱)
老师:同学们读的可真棒,那请你们轻声的跟着老师来唱一遍。唱的时候要体会到庄稼人劳动时愉快的心情。
学生演唱(分声部演唱)
老师:老师总觉得我们的气氛不够热烈。看看你们凳子旁的小乐器。我们加入乐器给歌曲伴奏。试一试。
学生:加入乐器
老师:你们是不是觉得这样气氛更加热烈啦?让我们带着愉快的心情完整演唱歌曲。
学生:完整演唱
老师:最后啊,老师再带你们去看一看印度尼西亚的名族乐器安格隆。希望同学们在课后自己也搜集关于更多的印度尼西亚的风土人情的介绍和同学老师一起分享。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