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有机合成设计 教案 高二化学(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3 有机合成设计 教案 高二化学(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简介

5.3有机合成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比较常见官能团的结构和特征反应,能举例说明有机物中基团之间的相互影响。
2.能从官能团入手揭示一定条件下有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3.能运用逆合成分析法设计简单的有机合成路线。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1.常见官能团的结构和特征反应及相互转化;
2.设计简单的有机合成路线。
难点:设计简单的有机合成路线。
三、教学方法
探究法、总结归纳法、分组讨论法等
四、教学过程
【导入】展示生活中的合成材料
随着有机合成化学的迅速发展,以染料合成和药物合成为重点的有机合成化学工业得以兴起。
【展示】常见官能团的结构与特征反应
【生】群答完成。
官能团符号 有机物类别 代表物 特征反应
烯 乙烯CH2==CH2 烯、炔烃均含有不饱和键,性质相似。 (1)加成反应:与H2、H2O、HX、X2等试剂反应,如使溴水褪色; (2)氧化反应: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3)加聚反应:如生成聚乙烯、聚乙炔
—C≡C— 炔 乙炔CH≡CH
卤代烃 溴乙烷C2H5Br (1)取代反应:在强碱的水溶液中发生水解生成醇; (2)消去反应:与强碱的乙醇溶液共热,脱去卤化氢,生成不饱和化合物
—OH 醇 乙醇C2H5OH (1)取代反应:与氢卤酸反应生成卤代烃;与羧酸、浓硫酸共热生成酯;与浓H2SO4共热生成醚; (2)消去反应:与浓H2SO4共热,脱去H2O,生成不饱和化合物; (3)氧化反应:催化氧化生成醛或酮,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
酚 苯酚 (1)弱酸性:能与Na、NaOH、Na2CO3等物质反应; (2)取代反应:与浓溴水反应,生成三溴苯酚沉淀; (3)氧化反应:易被O2、酸性KMnO4溶液氧化; (4)加成反应:苯环与H2在催化剂、加热条件下生成环己醇; (5)显色反应:酚类物质遇到FeCl3显紫色
—CHO 醛 乙醛CH3CHO (1)还原反应:与H2在催化剂、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醇; (2)氧化反应:与新制Cu(OH)2、银氨溶液在加热条件下生成羧酸盐;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
—COOH 羧酸 乙酸CH3COOH (1)弱酸性:与Na、NaOH、NaHCO3等反应; (2)酯化反应:与醇、浓硫酸共热生成酯
—COOR 酯 乙酸乙酯CH3COOC2H5 水解反应:在酸(或碱)作用下,加热可水解生成酸(或盐)和醇
—NH2 胺 乙胺CH3CH2NH2 具有碱性:与酸反应生成盐
酰胺 乙酰胺CH3CONH2 水解反应:在酸(或碱)作用下,酰胺水解生成羧酸和铵盐[或羧酸盐和氨气(或胺)]
【讲解】基团间的相互影响
1、实验探究苯环对—OH的影响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开始时两试管中NaOH溶液的pH相同;加入乙醇的试管中pH不变,而加入苯酚的试管中pH减小
实验结论 乙醇分子中的羟基不能电离,乙醇呈中性,而苯酚分子中的羟基能电离,苯酚显酸性
微观解释 苯酚分子中的苯基影响了与其相连的羟基上的氢原子,促使它比乙醇分子中羟基上的氢原子更易电离
2.比较苯和苯酚的溴代反应
苯 苯酚
反应物 苯、液溴 苯酚、溴水
反应条件 Fe、常温 常温
被取代的氢原子数 1 3
反应速率 慢 快
微观解释 羟基影响了与其相连的苯基上的氢原子,使邻、对位的氢原子更活泼,更容易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取代
有机物的相互转化
【讲解】烃的衍生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讲解】有机化合物之间转化的实质
有机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实质就是在一定条件下官能团发生的变化。
如:医药工业中合成“扑热息痛”的过程
【讲解】三、有机合成的一般过程
1.有机合成的概念
有机合成就是利用简单、易得的原料,通过一系列有机化学反应,生成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化合物的过程。
任务:目标化合物分子骨架的构建和官能团的转化。
常见官能团引入或转化的方法
引入的官能团 反应类型
引入碳碳双键 卤代烃的消去反应
醇的消去反应
炔烃与H2、HX、X2的不完全加成反应
引入卤素原子 不饱和烃与卤素单质(或卤化氢)的加成反应
烷烃、苯及其同系物与卤素单质发生取代反应
醇与氢卤酸的取代反应
引入羟基 卤代烃的水解反应
醛、酮与H2的加成反应
酯的水解反应
引入羧基 醛的氧化
苯的同系物的氧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酯的水解(酸性条件)
【生】完成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讲解】有机物分子中官能团的消除
(1)消除不饱和双键或三键,可通过加成反应。
(2)经过酯化、氧化、与氢卤酸取代、消去等反应,都可以消除—OH。
(3)通过加成、氧化反应可消除—CHO。
(4)通过水解反应可消除酯基。
【讲解】
分析方法 内容
正合成分析法 采用正向思维方法,从已知原料入手,找出合成所需要的直接或间接的中间产物,逐步推向待合成有机物,其思维程序:原料→中间产物→目标化合物
逆合成分析法 采用逆向思维方法,从目标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入手,找出合成所需要的直接或间接的中间原料,逐步推向已知原料,其思维程序:
例:苯甲酸苯乙酯的合成
苯乙酸乙酯的合成
【生】独立完成。
【讲解】有机合成中常见官能团的保护
(1)(酚)羟基的保护:因(酚)羟基易被氧化,所以在氧化其他基团前可以先使其与NaOH溶液反应,把—OH变为—ONa(或使其与ICH3反应,把—OH变为—OCH3)将其保护起来,待氧化后再酸化将其转变为—OH。
(2)碳碳双键的保护:碳碳双键也容易被氧化,在氧化其他基团前可以利用其与HCl等的加成反应将其保护起来,待氧化后再利用消去反应转变为碳碳双键。
(3)氨基(—NH2)的保护:如在对硝基甲苯对氨基苯甲酸的过程中应先把—CH3氧化成—COOH之后,再把—NO2还原为—NH2。防止当KMnO4氧化—CH3时,—NH2(具有还原性)也被氧化。
【讲解】有机合成的原则
(1)基础原料和辅助原料要廉价、易得、低毒性、低污染。
(2)尽量选择步骤最少的合成路线,使得反应过程中副反应少、产率高。
(3)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操作简单、条件温和、能耗低、易实现、原料利用率高、污染少,尽量实现零排放。
(4)按照一定的反应顺序和规律引入官能团,不能臆造不存在的反应事实。
【课堂练习】
请设计合理的方案以苯甲醛()和乙醇为原料合成苯乙酸乙酯(用合成路线流程图表示,并注明反应条件)。
提示:(1)R—Br+NaCN―→R—CN+NaBr,R—CNR—COOH;
[答案] 
【课堂小结】师生共同完成。
一、有机物基团间的相互影响
二、重要有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
三、有机合成的一般过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