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整体教学】2.9《燃烧》课件+课时教案+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大单元整体教学】2.9《燃烧》课件+课时教案+素材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2.9 燃烧
青岛版(六三制2017秋)五年级下册
一桩离奇
的纵火案
燃烧
利弊
条件
现象
灭火与逃生


发光
发热
冒烟
燃点
可燃物
氧气
预防烧伤烫伤
空气的成分
氧气
二氧化碳
产物
态度
责任
探究
实践




态度
责任




使空气更清新
态度
责任
1. 结合图片和生活经验,认识燃烧的现象。
2. 根据一桩离奇的纵火案,猜想燃烧的条件,设计实验并完成实验进行验证,形成科学观念。
3. 结合上述知识,明确燃烧的利弊,及预防处理烧伤、烫伤的方法技能,培养态度责任。
课时学习目标:
《燃烧》
自主评价表
学习目标 评价 任务 自主评价学习标准 表现程度 自评 互评 师评
学习目标1 活动一 说出燃烧时的现象 能 基本能 不能
学习目标2 活动二 1.知道燃烧的条件及燃点 2.设计实验并验证燃烧的条件 能 基本能 不能
学习目标3 活动三 知道烧伤烫伤的处理方法 能 基本能 不能
学后反思 我的收获或困惑(用一句话表示,并及时补充到单元学习路径中) 活动一:根据图片和生活经验思考,物体燃烧时有哪些具体表现
发热、发光、冒烟
活动二:探究燃烧的条件
1.对于这桩纵火案的原因,你能提出哪些猜想?
活动要求:请用简短的语言来回答。
……?
所有的物体被点燃需要的温度一样吗?
如果没有空气还会燃烧吗?
所有的物体都能燃烧吗?
燃烧的条件
2.小组讨论,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活动要求:
活动二:探究燃烧的条件
(1)小组选定一个问题。
(2)说出大体的实验思路。
酒精灯 纸条 小木棍 玻璃棒 小石块
镊子 粉笔头 湿毛巾 烧杯









(3)请从小组实验单中选择你所需要的材料,打√
(4)讨论完成后端正坐好并举手示意老师。
……?
所有的物体被点燃需要的温度一样吗?
如果没有空气还会燃烧吗?
所有的物体都能燃烧吗?
燃烧的条件
活动二:探究燃烧的条件
3.思考:如果进行实验,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1)小组长先做好分工,分工结束后派一名同学领
取需要的实验器材;
(2)规范使用酒精灯;
(3)用镊子夹取待燃烧物,防止烫手;
(4)实验结束后立刻做好实验记录。
小组汇报
我们组探究的问题是 ,发现 ,
说明 。
某种物质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叫作这种物质的 。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 、 和达到可燃的 。
燃点
可燃物
氧气
燃点
还 原 案 发 现 场
活动三:思考燃烧对我们生活有哪些利弊?
活动要求:举手回答。
怎样预防和处理烧伤、烫伤
迅速将受伤部位用流动的冷水冲洗或浸泡在冷水中
应急处理后应尽快到附近的医院治疗
回忆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填写自主评价表并汇报
自主评价表
学习目标 评价 任务 自主评价学习标准 表现程度 自评 互评 师评
学习目标1 活动一 说出燃烧时的现象 能 基本能 不能
学习目标2 活动二 1.知道燃烧的条件及燃点 2.设计实验并验证燃烧的条件 能 基本能 不能
学习目标3 活动三 知道烧伤烫伤的处理方法 能 基本能 不能
学后反思 我的收获或困惑(用一句话表示,并及时补充到单元学习路径中) 利用学过的知识检查家中是否存在火灾隐患,并提出自己的改进建议。
【课后任务】
消防人员终于找到了张阿姨,可惜她已经
死了,奇怪的是她全身没有一处烧伤,不是
烧死的!这又是为什么呢?
谢 谢!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9《燃烧》课时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通过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燃烧的现象,知道燃烧需要具备的条件;知道烧烫伤的预防和应急处理方法。
能基于所学知识,制订比较完整的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方案;学习烧烫伤应急处理的技能。
能在小组活动中大胆质疑,从不同视角提出研究思路,采用新方法完成探究。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探究过程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评价任务(根据需要设计评价量规)
根据所给的资料,提出有价值的科学问题。
从不同视角提出研究思路,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小组评价量表
项目 评价标准 星等
实验设计思路 每少一步去掉一颗星
注意事项 每对一项加一颗星
3.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实验结论。
小组实验评价量表
序号 简要步骤 操作人 评价星等
1
2
3
4
4.基于所学知识,分析得出预防处理烧伤烫伤的方法。
学习活动
情境导入
这是一桩离奇的纵火案。张阿姨是村里有名的老好人,街坊邻里有困难找她,她都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在一个夏季的正午,张阿姨家失火了,离奇的是火源来自于张阿姨家后院的柴火垛,警察搜集了很多证据,发现7天内并没有人靠近柴火垛,而是柴火垛自己燃烧了。村里人都说有“鬼火”。同学们,如果你是警长,你该如何去破案呢?
探究活动
评价活动一:对于这桩纵火案,你想提出哪些与科学有关的问题?
学生举手发言,教师搜集学生的问题。
预设学生回答:柴火垛上有放大镜,将木头点燃
有人把未熄灭的烟头扔到柴火附近(没有人靠近)
柴火里有白磷
燃烧跟空气有关
……
教师引导排除掉不合理的选项。
评价活动二:请你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你的猜想。(注意对比实验)
请从导学案中选出你需要的实验材料
放大镜、酒精灯、纸条、小木条、玻璃棒、砖块、镊子、小煤块、棉花、蜡烛。
2.小组活动:说出大体的实验思路
学生活动:分组设计实验,班内汇报,学生互评,优化实验方案。
预设学生设计思路:
用放大镜照射点燃纸条,如果能点燃说明柴火上面有放大镜。
点燃酒精灯,用灯帽盖灭,说明燃烧跟空气有关。
(3)分别将粉笔、砖块、小纸条、小木条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现象。
教师点拨:
注意安全,要用镊子夹着物体加热,防止烧伤、烫伤。
点燃的材料要迅速放在装有水的烧杯里,准备一个湿抹布,如果发现桌面有火星应立刻盖上湿抹布。
评价活动三:实验操作,做好实验记录。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学生实验发现
我发现放大镜点燃纸条成功(没有成功)
我发现放大镜点燃粉笔不成功
我发现了粉笔、砖块不能被点燃,纸条、木条能被点燃。
我发现木条不能马上被点燃,纸条可以马上被点燃。
我发现盖上灯帽后,酒精灯会熄灭。
我发现桌面的火星用湿抹布可以灭火。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
放大镜点燃纸条能成功,点燃粉笔不成功。
小纸条、小木条在酒精灯下能点燃,粉笔,小砖块不能点燃。
小结:能够燃烧的物体是可燃物,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
放大镜点燃纸条没有成功(温度不够)
纸条和木条被点燃的时间不一样,纸条很快被点燃,木条被点燃的慢。
小结:每个物体燃烧需要的温度不一样,某种物质燃烧需要的最低温度叫做这种物质的燃点。说明放大镜点燃纸条没有达到燃点,纸条的燃点低,木条的燃点高。
点燃酒精灯,盖上灯帽可以灭火。
用湿抹布盖住火星可以灭火。
小结: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接触空气,空气中的氧气可以助燃。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通过以上研究,我们知道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达到可燃物的燃点。
最终,经过警察的核实,张阿姨家的柴火垛中因为有一批木头在运输的过程中不小心沾到了白磷。白磷是一种可燃物,燃点很低,大约在40度,夏季的正午室外气温高,接近40度,恰好沾到白磷的那块木头暴露在空气中,木头也是可燃物,所以在没有人放火的条件下,三个条件同时具备,柴火垛就自己燃烧了起来。
生活应用
怎样预防处理烧伤、烫伤? 学生交流。
教师点拨:轻微且没有创口的情况下,可以用冷水冲洗。对严重的烧烫伤,经紧急降温处理后必须去医院诊治。
知识总结
学生自主设计思维导图,总结归纳知识点。
四、成果集成
学生模拟燃烧的三个条件,还原案发现场。
五、作业设计
利用今天学习的“燃烧的条件”检查家中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并提出自己的改进建议。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