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推理与演绎推理概述 教案(含解析)-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1推理与演绎推理概述 教案(含解析)-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简介

6.1推理与演绎推理概述
课标要求:了解推理的含义和种类; 掌握演绎推理的方法。
教学目标:
1. 理解推理的含义、构成以及推理结构,懂得研究推理结构对于人们正确思维的意义。
2.了解推理的分类标准以及具体的种类。
3. 领会演绎推理的含义和逻辑要义;
4. 理解形式逻辑研究推演绎推理的重点,以及运用演绎推理方法对人们保持思维严密性的重要作用。
科学精神:正确理解推理的含义、种类、结构。培养学习演绎推理的兴趣,明确推理的重要性,提高思维能力,树立科学精神。
公共参与:学会正确地运用演绎推理。
教学重点:了解推理的含义、构成、结构、分类标准及具体的种类。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演绎推理的含义、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形式逻辑研究演绎推理的重点,掌握演绎推理。
教学方法:正确理解联言判断的真假值特征,正确运用联言判断的意义。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结合前面所学知识,想想什么是推理?什么是演绎推理呢?
新课讲授:出示课题和目录——推理和演绎推理
第一目:复合判断及其种类
探究活动一:某地一珠宝店失窃,甲、乙、丙、丁四人涉嫌盗窃被拘审。四人口供如下:某地一珠宝店失窃,甲、乙、丙、丁四人涉嫌盗窃被拘审。四人口供如下。
甲:案犯是丙。 乙:丁是案犯。丙:如果我作案,那么丁是主犯。 丁:作案的不是我。
经查证,四个人的口供中只有一个是假的。
思考:谁是作案人 你的结论是如何得出的。
学生讨论回答:结合教材进行梳理回答。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提示:作案的是丙和丁。
(1)乙和丁的话相互矛盾。根据矛盾律,两个矛盾论断不能同真,必有一假。
(2)由只有一个是假的可知,甲和丙说的都是真话。
(3)由甲说的是真话可推出作案的是丙,由丙说的是真话,可推出丁是主犯。
一、推理的含义与种类
1、判断形成的两条途径
①一是通过实践,直接对对象进行观察或调查,然后作出判断;
②二是借助已有的判断,合乎逻辑地推出一个新的判断。(推理)
思考:有人认为,实践和推理是形成判断的两个来源。这一看法对吗?
注意:来源 ≠ 途径。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但人们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条:一个是参加实践,这就是直接经验;二是就是读书学习,这就是间接经验。无论是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都是实践的产物,归根到底来源于实践。
2、推理的含义与结构:
(1)推理的含义:从一个或几个已有的判断推出一个新判断的思维形式就是推理。
人们运用在社会实践中所形成的逻辑推理,可以从既得的知识(前提判断)推出新的知识(结论判断)。所以逻辑推理是一种获得新知识的方法。
推理结构:
①推理要素:任何推理都由前提和结论两部分组成。
推理的前提:推理所依据的已有的判断
推理的结论:推出的新判断
②推理结构:推理的结论是由前提推出来的,前提和结论之间就存在着一种逻辑联系方式,这种逻辑联系方式叫推理结构。
注意:推理不是判断的任意组合,而是由推论关系的判断构成的,作为前提的判断与作为结论的判断之间都存在这样一种逻辑关系。
在真理面前,一千个权威抵不上一个谦恭的逻辑推理—伽利略
——推理在追求真理中的重要性
示例评价: 如果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
张思德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 前提
所以,张思德的死是比泰山还重的。 结论
在这个推理中,前两个判断是推理时所依据的判断,即前提;
后一个判断是从前提通过推理得到的新判断,即结论。
3、推理的分类标准及种类:
类型 含义 举例
演绎推理 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推理 所有的人都会死 苏格拉底是人 所以,苏格拉底会死
归纳推理 从个别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的推理 已知欧洲有矿,亚洲有矿,非洲有矿,美洲有矿......... 所以地球上所有大洲都有矿
类比推理 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或从个别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推理 花园里园丁给花浇水施肥 校园里老师给学生传授知识
——这是从推理所表现的思维进程的方向性进行的区分
(2)形式逻辑从前提与结论之间是否有必然联系的角度,将推理分为:
类型 含义 核心问题
必然推理 如果前提真并且推理结构正确,则必然推出真结论的推理 推理结构的普遍有效性
或然推理 前提对结论提供一定程度的支持,但不能确保从真前提得真结论 推理结构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注意:①演绎推理是必然推理,(特征:前提真,结论一定真。)
②归纳推理(除完全归纳推理外) 和类比推理是或然推理。
(特征:前提真,结论可能真,也可能假。)
——这是从推理的前提和结论之间是否有蕴涵关系方面进行的区分
【名词点击】: 必然推理:如果前提真并且推理结构正确则必然推出真结论的推理,核心问题:推理结构的普遍有效性。
或然推理:前提对结论提供一定程度的支持,但不能确保从真前提得真结论。
核心问题:推理结构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探究活动二:人们发现,3 -1=8,5 -1=24,7 -1=48,9 -1=80,11 -1=120,13 -1=168,…等号后面的数都是8的倍数。根据以上发现,人们推断:所有大于1的奇数的平方减去1,得到的数都是8的倍数。
思考:这个推理的结论和前提之间是否存在必然关系,为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这个推理是根据前提的特征,归纳出“所有大于1的奇数的平方减去1,得到的数都是8的倍数。”这一结论。这个结论与前提之间不存在必然性关系,因为它是通过不完全归纳推理得到的结论。属于或然推理。
形式逻辑的研究对象:
①逻辑学本身只能告诉我们前提和结论之间的逻辑规则,而不能具体解决前提真实与否的问题。前提是否真实靠各门具体科学,靠实践来解决。
②形式逻辑不研究每个推理所反映的认识对象的具体内容,而把推理结构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告诉人们正确的思维应该运用怎样的推理结构,以及运用推理结构时应该遵循哪些规则,进而帮助人们识别什么样的推理结构是正确的,什么样的推理结构是不正确的。
第二目:演绎推理的逻辑要义
探究活动三:一切客观规律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经济规律是客观规律,
所以,经济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思考:这个推理是否正确?为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教师总结:整理分析结果
提示:这是一个演绎推理。
从推理的内容看,一个推理是真的,前提必须是真的;
从推理的形式看,要保证推理结论是真的,推理形式结构必须是有效的。
材料中给出的推理,两个前提都为真,结论也是真的。
该推理的逻辑形式结构:
所有M是P 真前提
所有S是M 真前提
所有S是P 真结论
推理结论是否一定为真涉及两个方面:
①前提内容的真实性。 ②推理形式结构的有效性。
二、演绎推理的逻辑要义
1、演绎推理的含义: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推理。演绎推理是前提蕴涵结论的必然推理。
2、正确的演绎推理必备的两个条件:
(1)作为推理根据的前提是真实的判断。
所有的中学生都是勤奋好学的, 大前提 假
小丽是中学生, 小前提 真
小丽是勤奋好学的。 结 论 不一定真
——如果前提虚假,由前提推出的结论就不能保证真实可靠。
(2)推理结构正确。
放火行为是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大前提 假
电信诈骗不是放火行为, 小前提 真
所以电信诈骗不是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结 论 假
——如果推理结构不正确,也就是说,前提和结论的逻辑联系方式是错误的,那么,尽管前提真实,也不能保证推出正确的结论。
3、形式逻辑研究演绎推理的重点及掌握演绎推理方法的意义
①形式逻辑研究演绎推理,是从推理结构方面揭示其前提与结论之间的必然联系,便于人们掌握正确的演绎推理方法。
从推理结构(推理形式)方面来研究一个推理是否有效。它所提供的是从推理结构方面保证推理的正确性的知识,以便人们从真实的前提必然地推出真实的结论。从结构上把握演绎推理前提与结论之间的必然联系,有利于人们掌握正确的演绎推理方法。
②掌握演绎推理的方法,对人们保持思维的严密性具有重要的作用。
例1、伽利略说过,“在真理面前,一千个权威抵不上一个谦恭的逻辑推理”,这里的“推理”( )
①就是通过实践对对象进行观察或调查,然后作出判断
②就是借助已有的判断,合乎逻辑地推出一个新的判断
③所依据的已有判断和推出的新判断分别是推理的前件和后件
④就是从一个或几个已有的判断推出一个新判断的思维形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推理”是指借助已有的判断,合乎逻辑地推出一个新的判断,就是从一个或几个已有的判断推出一个新判断的思维形式,②④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推理而不是判断,①③不符合题意。
例2:采取不同的标准,可以将推理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下面关于推理的类型分析正确的是( )
①末位是0的数都能被5整除;这个数的末位是0,所以它能被5整除。——演绎推理
②教材对于学生就相当于锄头对于农民、机器对于工人、武器对于军人。 ——演绎推理
③工人更幸福了,农民更幸福了,医生更幸福,所以中国人民更幸福了。 ——归纳推理
④只要坚持改革开放和党的领导,我们就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归纳推理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解析:①③正确,人们依据对个别一般的关系的知识可以将推理划分为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推理是演绎推理;从个别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的推理属于归纳推理;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或从个别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推理属于类比推理。由此可知,“这个末位是0的数都能被5整除;这个数的末位是0,所以它能被5整除”属于演绎推理;“工人更幸福了,农民更幸福了,医生更幸福,所以中国人民更幸福了”属于归纳推理;“教材对于学生就相当于锄头对于农民、机器对于工人、武器对于军人”类比推理,②对应错误;④不符合推理的结构形式,不是推理;选A。
3、有这样一个故事:南海岛上的人喜爱吃蛇肉,北游到中原时往往带上晾干的蛇肉作干粮。一次,一位岛人到齐国,受到齐人的热情款待。这位岛人非常高兴,就以风干的蛇肉答谢主人,主人一见便吓得逃走。岛人不知何故,还以为是主人嫌礼物微薄,又让仆人挑选一条蛇王来送主人。这位岛人的想法( )
A.运用了不完全归纳推理,从特殊到一般,是必然推理
B.运用了完全归纳推理,从一般到一般,是或然推理
C.运用了类比推理,从特殊到特殊,是或然推理
D.运用了演绎推理,从一般到特殊,是必然推理
解析: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或两类研究对象在一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的推理。材料中岛人以自己喜食蛇肉推出齐人也喜欢蛇肉,符合类比推理,是特殊到特殊的推理过程,类比推理是或然推理,C正确。归纳推理是一种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不完全归纳推理属于或然推理,完全归纳推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具有保真关系,不属于或然推理,“运用了不完全归纳推理,从特殊到一般,是必然推理”、“运用了完全归纳推理,从一般到一般,是或然推理”AB均不符合题意且说法均有错误。演绎推理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方法,演绎推理属于必然推理,岛人以己度人不是演绎推理,D错误。选C。
例4:“牵牛花是在黎明四时左右开放,野蔷薇是在黎明五时左右开放,龙葵花是在清晨六时左右开放,芍药花是清晨七时左右开放,万寿菊是在下午三时左右开放。我们观察了许多花,它们开放的时间虽不同,但都有固定的开花时间,由此可知,所有的花都有一定的开花时间。”上面这个推理从种类上说是( )
A.完全归纳推理 B.不完全归纳推理
C.相容选言推理 D.充分条件假言推理
解析:题干从“牵牛花在黎明四时左右开放,野蔷薇是在黎明五时左右开放……”等在固定时间开花的若干个别情况,概括出“所有的花都有一定的开花时间”的一般性结论。在这个推理中,归纳推理的前提没有涉及认识对象全部范围而只涉及其中部分范围,因而是一个不完全归纳推理,故B入选。
例5:凡是资本主义经济都是市场经济,凡是社会主义经济都不是资本主义经济,所以,凡是社会主义经济都不是市场经济。有关这个推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正确,前提真实,推理过程也正确
B.正确,前提真实,结论也真实,故推理过程也正确
C.错误,前提真实,而结论不真实,说明推理过程不正确
D.错误,前提不真实,故结论也不真实
解析:依据题意,该推理错误,其前提真实,推理过程不正确,因而结论不真实,故A、B错误,C入选。该推理前提真实,推理形式结构错误,排除D。选C
例6: “国家的好政策,托起人民的幸福好生活,我国实施一个又一个的好政策 ,所以,我国人民过上了幸福好生活。”这一推理之所以是合理的,其原因是( )
A.只要前提是真实的,推理就是合理的,结论就是正确的
B.前提是真实的判断,并且推理结构正确,所以推理合理
C.只要推理结论正确,不管推理结构如何,推理都是合理的
D.只要推理结构正确,不管前提判断正确与否,推理都是合理的
解析:正确进行演绎推理的条件是,前提真实,推理结构正确。如果推理结构错误,也就是前提和结论的逻辑联系方式错误,那么,尽管前提真实,也不能保证推理结论正确。故B说法符合题意,A、C、D说法错误。选B。
练一练:“甲说乙说谎,
乙说丙说谎,
丙说甲和乙都说谎。”
请你运用所学推理知识,推出谁说谎?谁诚实?
提示:假设甲诚实,那么乙就是说谎者;
乙是说谎者,则丙诚实;
若丙诚实,则甲和乙都是说谎者
——结论与假设“甲诚实”相矛盾,根据矛盾律可定论:甲不诚实。
“甲不诚实”,可推知乙诚实;
从乙诚实,推知丙说谎;
从丙说谎,推出甲和乙不都说谎(乙诚实)
——结论:甲和丙说谎,乙诚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