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第一轮复习单元复习教案:金属和金属材料(复习2)(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第一轮复习单元复习教案:金属和金属材料(复习2)(表格式)

资源简介

同头备课教案 总第41节
小组: 学校:
教学内容 金属和金属材料(复习2)
课时 1 课型 复习
主备人 备课日期 年月日
备课组成员
教 学 目 标 1、知识与能力:巩固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铁的冶炼等知识点,能灵活运用金属的活动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知识梳理和针对练习,对所学知识查漏补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白知识的获取需要记忆和练习的相辅相成。
三、教学方法 讲授、练习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难点: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五、教具学具准备 教材 教案 PPT
共性教案 个性教案
教学设计 金属活动性顺序 【默写】默写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提问】根据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表,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回答】金属的位置越靠前,活动性越强;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稀盐酸和稀硫酸中的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提问】设计实验比较Cu、Zn的活动性强弱。 【回答】方案一:将金属锌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锌的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说明Zn>Cu。方案二:将金属铜放入硫酸锌溶液中,无明显现象,说明Zn>Cu。方案三:将金属锌、铜分别放入稀盐酸中,锌表面有气泡产生,铜无明显变化,说明Zn>Cu。 【提问】请设计实验比较Al、Fe、Cu的活动性。 【回答】方案一(两盐夹一金):取硫酸铝和硫酸铜溶液,将金属铁片分别放入两种溶液中,硫酸铝溶液中铁片无明显现象,硫酸铜溶液中,铁片上有红色固体附着,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则金属活动性顺序为:Al>Fe>Cu。方案二(两金夹一盐):取等量FeSO4溶液2份,向其中分别加入铝片、铜片,铝片表面有黑色物质析出,溶液由浅绿色变成无色,而加入铜片的溶液无明显现象。则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Al>Fe>Cu。 【练习】1.现有X、Y、Z三种金属。把X、Y分别放入稀盐酸中,Y产生气体的速率比X快;把Z放入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后,无明显现象。根据以上事实,判断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正确的是( ) A. X>Y>Z B. Y>Z>X C. Y>X>Z D. Z>Y>X 2. 锌与金属M的硫酸盐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MSO4= ZnSO4+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金属M的活动性比Zn强 B. 金属M一定是Cu C.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 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一定减少 3.下列可用于验证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的一组药品是( ) A. Fe、Cu、H2SO4溶液 B. Cu、Ag、FeSO4溶液 C. Fe、Ag、CuSO4溶液 D. Ag、FeSO4溶液、CuSO4溶液 金属的冶炼 【默写】高炉炼铁的化学方程式。 【出示】实验室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或氧化铜的实验装置 【提问】实验现象是什么? 【回答】硬质玻璃管中的现象:Fe2O3——红色固体逐渐变成黑色(CuO——黑色固体逐渐变成红色)。试管中的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提问】在装置末尾点燃一个酒精灯的原因是什么? 【回答】防止一氧化碳污染空气。 【提问】在实验前,是先通一氧化碳还是先点燃酒精灯? 【回答】先通入CO,再点燃酒精灯,原因是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CO和空气的混合物受热发生爆炸。 【提问】实验结束后,移走一氧化碳和酒精灯的先后顺序是什么?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 【回答】实验结束后,先熄灭酒精喷灯,后停止通入CO至试管冷却。防止生成的金属在高温下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铁生锈的条件与防护措施 【提问】铁生锈需要什么条件? 【回答】同时与水和氧气接触。 【提问】如何防止铁制品锈蚀? 【回答】隔绝氧气或水。保持铁制品表面干燥,在铁制品表面加一层保护膜,比如涂油或刷漆。 【练习】1. 实验室模拟炼铁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b._____。 (2)实验中看到的实验现象为:玻璃管中的粉末_____________;试管里的澄清石灰水_______ (3)玻璃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加热氧化铁之前,先通一会儿一氧化碳的作用是___________。 (5)该实验设计装置C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根据你所具备的化学知识和生活经验,指出铁钉在下列哪种情况下最容易生锈( ) 3. 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对铁快速生锈进行了创新实验探究,实验设计如图。 实验操作如下: ①如图所示组装好仪器。 ②用锥形瓶收集一瓶氧气,塞上胶塞。在烧杯中倒入少量滴有红墨水的水(水不要加太多,没过导管末端即可)。 ③打开胶塞,向锥形瓶中快速加入4 mL饱和食盐水、2 g铁系脱氧剂(主要成分是活性铁粉)。塞上胶塞,捏住乳胶管,轻轻摇晃锥形瓶,使悬浊液均匀挂在锥形瓶内壁上。 ④将导管放入烧杯中。1分钟后,观察到导管中红色液柱高度超过25 mm,锥形瓶内壁呈红褐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步骤①组装好仪器后,立即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 (2)查资料得知,步骤④中红褐色固体为Fe(OH)3,它由生成的Fe(OH)2与氧气、水反应而来,写出生成红褐色固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下列各项是同学们对该创新实验的判断与评价,你认为不太合理的是____。 A. 实验中用红墨水是便于观察 B. 实验用氧气代替空气,毫无意义 C. 实验用铁钉代替铁系脱氧剂,实验效果会更好 D. 加入饱和食盐水可加快铁生锈的速度
七、作业布置
八、板书设计 金属和金属材料 金属活动性顺序 金属的冶炼 铁生锈的条件与防护措施
九、教学反思 成功: 不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