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件51张PPT。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关于东汉时期的简介西汉末年,外戚王莽废掉西汉皇帝,夺取政权,改国号“新”,是为“新朝”,也称“新莽”。新朝在历史上的时间很短,影响不大,但它是西汉和东汉的转折点。王莽实行的“改制”,激化了社会矛盾,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战争——绿林、赤眉起义。王莽的新朝被推翻。公元25年,汉室宗亲刘秀战胜群雄,夺取皇位,建立东汉。史称“光武中兴”。汉朝得以继续延续了200年,但已开始衰落下去。 关于三国时期的简介东汉后期,外戚、宦官轮流控制朝廷,天下大乱,再次爆发大规模的农民战争——黄巾起义。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豪强并起,形成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并相互兼并。东汉政权土崩瓦解,形同虚设。汉献帝成为曹操手中的傀儡。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优势。最后形成魏、蜀、吴三分天下的局面。三国的代表人物是曹操、刘备、孙权。280年,三国被西晋统一。中国最著名的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把这段历史写得生动鲜活,把有关的著名历史人物写得栩栩如生,从而使中国人民对这段历史非常熟悉。184年,黄巾起义,桃园结义。208年,赤壁之战,三国分立。220年,曹丕篡汉,东汉灭亡。264年,魏国灭蜀,蜀国灭亡。266年,司马篡魏,魏国灭亡。280年,西晋灭吴,三国归晋。三国大事《三国演义》描写了大约100年的历史“千里无鸡鸣”“白骨蔽平原” 龟 虽 寿(节选) ——曹操 老 骥 伏 枥, 志 在 千 里; 烈 士 暮 年, 壮 心 不 已。《曹操像》曹操字孟德,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曹操势力日益壮大的原因:政治上:(1)“挟天子以令诸侯” (2)“唯才是举”经济上: 实行屯田(利用戍卒或农民、商人垦殖荒地。汉以后历代政府沿用此措施取得军饷和税粮。)(xié)官渡之战后,曹操陆续吞并河北诸州,统一了长江以北大部分地区。官 渡 之 战公元200年袁绍和曹操以少胜多曹操胜利请结合资料分析:为什么曹操能获胜?赤壁之战——三国鼎立208年,曹操率领大军南下,试图消灭刘备和孙权,兼并荆州和江南,统一天下。在诸葛亮的主持下,刘备和孙权结成联盟,共同抵抗曹操。双方在赤壁决战,孙刘联军火烧赤壁,以少胜多,打败曹军,曹操败退回北方。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曹刘孙孙、刘联军刘赤壁之战曹军曹操军南下路线孙权军进军路线刘备军败退路线孙刘联军进军路线赤 壁 之 战曹操和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曹操失败公元208年思考:赤壁之战与官渡之战只相差8年,为什么曹操扮演的角色正好相反?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定都建业。221年,刘备称皇,国号汉,史称蜀汉、定都成都220年,曹丕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魏蜀吴三国鼎立220年221年222年曹丕刘备孙权洛阳成都建业(南京)政权名称建国年代创建者都城(今名)魏蜀吴(pī)三国鼎立隆中对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汉室后裔的刘备势力十分弱小,为了光复汉室到处招贤纳士。刘备(161——223年)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年轻时隐居隆中,自比管乐,以待时机;经刘备三顾茅庐才出山,辅佐刘备联吴抗曹,建立蜀国;后又继续辅佐刘禅治蜀,南征批伐,七擒孟获,五出祁山,最终病死五丈原。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堪为后世楷模。三国时代最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三国故事会 说一说: 你知道的 三国故事 还有哪些?草船借箭三国故事会三、三国的治理与开发1、曹魏屯田,兴修水利工程2、诸葛亮治蜀,丝织业兴旺3、东吴开发江南,卫温乘船到台湾东汉疆域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三国鼎立形势 从统一和分裂的角度看,三国鼎立是一种倒退; 从大规模的分裂和局部统一的角度看,三国鼎立是一种历史的进步。从统一与分裂的角度看三国鼎立是历史的倒退因为国家的统一有利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国家分裂会加剧地方矛盾,对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不利的影响。从大规模分裂与局部统一来看三国鼎立是一种进步因为东汉末年十几个豪强割据使东汉实际上已是一个分裂的国家,三国实际上是消灭各自地区的割据势力,实现本地区的统一基础上建立的,这样的局部统一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相互牵制减少战争的发生,也为以后的大一统奠定了基础,是一种历史的进步。西晋的短期统一魏国大臣司马懿和他的儿子司马师、司马昭逐渐控制了曹魏政权。266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废魏帝,自己登上皇位,建立晋朝。魏晋先后灭掉蜀吴,西晋完成新的统一。但是,西晋的统一非常短暂。晋武帝司马炎三国两晋南北朝: 317年,司马睿在南方重建政权,定都建康(南京),史称东晋。“王与马,共天下。”前秦淝水之战 420年,大将刘裕自立为帝,国号宋,结束了东晋的统治。东汉三国以来,北方政权分立,战乱频繁,为了躲避战乱,北方人民(包括少数民族)纷纷向南迁移,江南地区悄悄的发生了变化……民族融合 公元前一世纪的《史记》记载,汉中期以前的江南 地域辽阔,人烟稀少,老百姓以鱼米为食,那时的生产技术比较落后,百姓没有什么积蓄,但也少有挨饿受冻之人。 根据这两段材料,说一说江南地区发生了哪些变化,想想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合作探究 公元六世纪的《宋书》记载,南朝前期江南是繁荣昌盛的地方,用户越来越多,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土地辽阔,物产丰富,百姓勤劳,努力耕种,如果一个郡获大丰收,就可以解决好几个郡的粮食问题。江南地区雨水充足,气侯较热,土地服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 大量北方人口南迁,为江南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南迁农民带来先进工具的技术江南地区战乱较少,社会比较安定。政府重视经济的发展翻车合作探究 五胡南迁,民族融合“五胡”中,至今还存在的少数民族是哪个? 曾一度统一黄河流域(北方)的是哪两个?北魏孝文帝(拓拔宏)(467----499年)《魏书》说他“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意,览之便讲,学不师授,探其精奥,才藻富瞻,好为文章,诗歌铭颂,任兴而作,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即位时只有4岁,由具有汉族血统的冯太后辅政;太后想把她的小儿子立为皇帝,故意苦害文帝,寒天季节给他穿单衣,关在冷屋里,三天不给吃东西,对此文帝也不忌恨。北魏孝文帝改革 从图中,我们可概括出孝文帝改革政策包含哪些措施?改革有何作用?政治文化迁都洛阳;采用汉族官制、律令改用汉姓、改说汉话改穿汉服、与汉人通婚影响促进经济发展加速民族融合 汉服和胡服主要有何区别,哪一种比较便利?孝文帝为什么要改穿汉服?471年孝文帝登基以来,农民流离失所,无田可耕,鲜卑族落后的政治、经济、文化、习俗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于是他决定改革……三国鼎立(局部统一)江南经济发展北魏孝文帝改革东汉(合)隋、唐(合)中国历史的发展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其中国家统一与民族融合始终是主流。使节、互市 在今天的日常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事物是汉族和少数民族相互影响的结果?这些家具是汉人的发明吗?当时它们被称为什么?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 都付笑谈中 古今多少事一壶浊酒喜相逢 观看秋月春风白发渔樵江诸上 几度夕阳红 青山依旧在是非成败转头空 浪花淘尽英雄滚滚长江东逝水这是以下哪部电视剧的音乐?东汉末年由治到乱的原因是什么? 外戚宦官专权,政治腐败;土地兼并严重,社会经济及民生凋敝,中央力量日益削弱。黄巾起义,地方豪强势力迅速坐大,拥兵自重,混战不断。念奴骄·赤壁怀古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 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 一樽还酹江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滚滚长江.mpg 第四单元第一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