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机械效率一、教学目标1.物理观念(1)能结合实例分析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2)能说出机械效率的含义,知道机械效率是小于 1的。能利用机械效率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利用公式通过实验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2.科学思维通过科学探究活动,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分析、概括、思维能力。3.科学探究通过实践和探究,让学生感觉科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唯物主义观。。4.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勇于发现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机械效率教学难点: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三、教学分析教材在之前已经安排了有关于各种简单机械和功的内容学习,《机械效率》是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延伸,它既是前面知识的延伸,又是功的知识在生活实际中广泛的应用,而机械效率对学生今后参加社会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也可以说是对这些内容的综合分析和实际应用,体现了物理知识最终要服务于生产和生活的理念四、教学过程环节1:导入新课小明家最近买了一处新楼房,家在三楼。想把洗手间、厨房装修一下,需把沙子运到三楼。请同学们根据需要,选择器械帮助小明家解决这个问题,看看哪个小组选的办法最好?环节2:新课讲授一、有用功和额外功讨论:不使用机械直接提升物体做的功,与使用机械提升物体做的功一样吗?(手拉绳做的功与动滑轮对沙子做的功相等吗?)怎样探究这个问题?1.设计实验方案:用手通过一只弹簧测力计拉一个动滑轮,沿竖直方向匀速缓慢提起重为G的钩码。2.为了探究上述问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手对绳的拉力F、手移动的距离s、钩码的重力、钩码上升的高度h。3.改变钩码的数量,重复上述测量。4.设计表格,将实验数据填入表中。5.分析实验数据:(1)手拉绳所做的功与动滑轮拉钩码所做的功是否相等?(2)哪一个做的功多一些?(3)你认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二、机械效率工作中,我们总是希望额外功越少越好;也就是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越大越好。在物理学中,用机械效率表示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注意:对于实际机械,由于总是有额外功存在,η<1。组织学生讨论:1.机械效率有单位吗?2.为什么机械效率没有大于 1的?3.用小数和百分数来表达机械效率,你认为那种表达更好?环节四:小结作业在小结时,我会以提问的方式进行提问总结,梳理本节课知识点。在作业布置环节,完成课后第三题。(三)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