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4张PPT)《中国历史》七年级(下)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第14课 明朝的统治结合课文和材料,找出朱元璋认为元朝灭亡的原因。由于地方分权和朝臣权力过大。分权与制衡国家初建,政局不稳,人心浮动,我该怎么巩固统治呢?关键是不能走上元朝的老路啊!材料:“夫元氏(元朝)之有天下,固有世祖之雄武,而其亡也,由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今礼所言,不得隔城中书奏事,此正元之大弊。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 《明太祖实录》卷五十九——全面改革官制(在地方)行中书省①废行省,设“三司”②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权力(强化皇权)布政使司(民政和财政)按察使司(司法)都指挥使司(军务)思考3:朱元璋对地方官制的改动说明了什么?朱元璋强化皇权思考2:朱元璋为巩固统治,在政治上采取了哪些措施?史料:行省长官“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掌管)之”。思考1:从史料中可以看出,元朝的行省制度有何弊端?三司朱元璋强化皇权——全面改革官制(在中央)皇帝工刑兵礼吏户中书省(丞相)①废中书省和丞相,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行政权②废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军事权皇帝工刑兵礼吏户史料:明太祖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今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思考4:史料反映了明太祖强化皇权的哪些措施?朱元璋强化皇权材料一:丞相上朝仪式的变化坐削弱相权,加强皇权跪站思考: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弹劾,处以重刑”。——《明太祖实录》材料二:朱元璋立下“祖训”材料一:废除宰相制度15年后,明太祖得意地总结道:“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明太祖实录》防止大臣专权,巩固明朝统治,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发展。根据材料回答:朱元璋废除丞相、强化皇权,这一举措有什么利弊得失?材料二: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引自某史书《职官志》皇权高度集中,不能广泛吸纳建议,国家命运有赖于皇帝的个人素质,给明朝的统治埋下了危机。阅读P68页相关史实明成祖建立内阁(帮助皇帝批阅文件,处理政务)朱元璋独揽大权后,每天要处理200多件奏章,400多件政事,日理万机也难以应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百官未起朕先起,百官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三丈犹拥被。朱元璋下令设置四辅官朱元璋强化皇权——设“厂卫”机构有一天,大学士宋濂在家请客喝酒。第二天上朝时,朱元璋问他;昨天在家请了什么客?吃了什么菜?喝了什么酒?宋濂一一回答。朱元璋高兴地说:“你没有骗我。”然后拿出锦衣卫绘制的宋濂家宴图。宋濂看后目瞪口呆,被吓出一身冷汗!辨识:上述图片分别是什么?思考1:这些图片印证哪一机构?谈谈你对该机构的认识?思考2:阅读左边的历史小故事,说说朱元璋设立该机构的目的?锦衣卫锦衣卫印东厂腰牌强 化 皇 权地方和中央各个部门,既互不统属,又互相牵制,各自直接向皇帝负责,使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皇帝工部刑部兵部礼部吏部户部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地方机构中央机构军政机构特务机构五军都督府锦衣卫东厂朱元璋强化皇权——改革科举制度隋唐科举制 明朝科举制考试内容 多样文体格式 无限制答题观点 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目的 选贤举能“四书”“五经”八股文对题目的解释必须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随意发挥。选拔皇帝的顺从者阅读书本P68-69,比较隋唐科举制度和明朝科举制度的不同,完成表格。思考:根据材料分析“八股取士”有哪些弊端?材料一:八股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八股文要用孔子、孟子的口气说话,后四部分有四副对子平仄对仗,不能用风花雪月的典故亵渎圣人。材料二:“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破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顾炎武材料三:年代 世界主要科技发明 中国 占百分比宋元时期 67(件) 38 57%明清时期 472(件) 19 4%弊端:①扼杀了创造性,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不利于教育发展。②不利于选贤任能,培养的是皇帝的忠实奴仆。③阻碍了科技文化的发展。小结:核心内容思维导图设“厂卫”机构(锦衣卫、东厂)废丞相和中书省吏 户 礼 兵 刑 工改革科举制度(八股取士 )按察司废行中书省设“三司”布政司都指挥司皇 帝群臣人民知识地方中央分子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权力禁锢人们思想,培养皇帝的忠实奴仆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强化皇权全国改革官制课堂巩固一、选择题1.某同学从图书馆借来了《宰相制度的终结》、《锦衣卫特务机构研究》、《“八股取士”制度考》等书,准备写一篇历史小论文,他选择的论文题目应该是( )A.叙说科举的兴起与变迁 B.略谈明朝的君主专制C.细述三省六部的分工职能 D.浅论明朝的文化政策2.明初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财政、司法和军事。这一措施有助于( )A .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 .削弱地方行政权力C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 .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BC材料一:秦汉中央实行丞相制度,秦朝丞相“掌丞天子,助理万机”,是百官之首。……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从贞观年间开始,皇帝开始任命中央其他高级官员为相。加强皇权,分散相权,以便建立能为皇帝所控制的中央决策系统的措施。——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材料二:(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朝丞相的职权。(2)材料二中呈现的中央官制与哪一位皇帝有关,与之对应的是他采取的什么措施?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为了达成此目的,他在地方采取了哪些措施?(3)据上述材料,指出中国古代丞相(宰相)制度的演变过程及其实质。二、非选择题(3)中国古代宰相制度从秦汉开始设立,以后历代逐渐削弱宰相的权利,直至明太祖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其实质是君主专制(皇权)的逐渐加强。(1)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2)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强化皇权。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先后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