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四单元第三课第四框《元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拓展》教学设计【课标解读】:1.课程标准:2-2-1列出秦代到清代王朝更替的时序,展现中华文明绵延不断的基本脉络。2-2-2 列举秦朝建立后中国古代的重要人物和事件,评析这些人物和事件对历史进程产生的重要影响。2-2-3知道从秦代到清代中国历史版图的变化,认识中国历史发展的统一大势。2-2-4讲述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各民族相互交往的故事,说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 2-2-7列举实例,展现古代中国与世界各地的交往,知道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相互影响的历史。2-4-6评述重要历史人物的功过,恰当说明他们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2.课标解读:知道从秦汉到明清历代王朝的称谓、时间和顺序,特别是元朝的建立;学会用正确的方法评价忽必烈和成吉思汗等历史人物,从过程和结果上看,这些事件和人物对中国古代历史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知道元帝国的疆域版图概况;中国古代有过地方割据、政权分立的时期,但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向心力;知道元朝宣政院是如何管辖西藏的?理解历史上中国疆域内的各族人民对中华文明的发展都作出了贡献,中华民族具有巨大的凝聚力;知道海上丝绸之路与马可·波罗来华的概况,引导学生认识有关事件发生的缘由,而且带领学生了解这种交往带给中国和世界的影响。 【教材简析】:1.教材编写特点及意图:“元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拓展”。 教材首先简单介绍了蒙古帝国的兴起,然后重点描述元朝建立后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及其影响。接着通过马可·波罗来华等案例,说明了元代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之繁盛,突出了元代民族融合的新进展。理解开放和文化交流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2.教材结构体系:【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蒙古帝国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知道元朝的疆域和巩固统一的措施2.通过马可·波罗来华等案例,说明了元代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之繁盛,突出了元代民 族融合的新进展。(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元朝帝国的评析,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学会一分为二的历史辩证法。 2.通过分析元朝疆域图,初步掌握识别和使用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初步理解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过程,为正确认识我国古代民族关系奠定基础,明确民族友好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2.通过分析元朝疆域图,增强民族自豪感,理解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元朝巩固统一的措施。难点:元朝巩固统一措施所产生的影响。【教学思想和策略方法】:1.运用多媒体教学。 2.依标施教、以史导论、论从史出、关注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出示图片和材料:我国先后在1983、1992、1993年三次发行马可·波罗金银纪念币。十年中三次为一位七百多年前出生的外国人发行金银纪念币,这在中国钱币铸造史中实属罕见。设问:马可·波罗是什么时候来中国的呢?又是怎么来的呢?教学方式:学生思考并提问。注意点:对学生的回答应给予即时评价。马可?波罗跟随父亲、叔父从威尼斯出发,取道波斯,沿古老的丝绸之路东行,翻越帕米尔高原,穿过河西走廊,历时四年到达元帝国。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和相关材料的分析,做到古今联系,同时也起到激发学生探知欲望的目的,自然引出本堂课学习的主题——元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拓展。(二)教学环节: 1.蒙古帝国的兴起设问1:元朝是由哪个民族建立的呢?设问2:蒙古帝国又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呢?(请学生结合教材,自主探究完成)教学方式:(1)学生自主探究,教师提问。(2)教师及时捕捉学生回答中的精要内容或通过指导学生概括性回答展示主要问题。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教材的主要内容,提高理解、归纳教材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初步学会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元朝建立 请学生结合教材归纳元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等。 出示图片:元朝的疆域图(介绍大致范围) 设问1:如此空前辽阔的疆域元朝是如何进行有效管理的? (行省制度;建立比较完善的驿站系统。)设问2:如何理解行省制度?设问3:元朝管理西藏的机构是什么?(宣政院)设问4:元帝国在巩固统一过程中还进行了哪些改革?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与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归纳和分析能力;通过学习元朝的疆域图,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3.元朝的开放与交流提问:元朝的开放与交流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完成,举例说明。)(1)海外贸易空前繁荣,茶叶、瓷器等大量出口,远销亚非欧三大洲。(2)中外文化交流空前繁盛,指南针、火药等科技发明就在这时传播出去,阿拉伯的医学、天文学等知识也相继传入中国。(3)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各种宗教在中国传播开来。(4)中外人员往来和民族融合迎来一个高潮,并形成一个新民族——“回族”。 出示图片和材料:伊本·奥贝德拉墓碑设问:想一想,这种情况说明了什么?出示图片:泉州伊斯兰教清真寺和泉州摩尼教遗址设问:伊斯兰教、摩尼教在泉州的盛行说明了什么问题?接下来,请学生简要介绍海上丝绸之路设问:为什么汉朝时陆上丝绸之路发达,而宋元时期则海上丝绸之路发达?设问:为什么元朝出现了这样一个空前开放和交流的局面?(提示:可以从疆域、交通、对外政策、科技等方面考虑)思维拓展:◆在前面学过的内容中,中国还有哪些朝代也实行对外开放的? ◆元朝的开放与交流对中国今天的改革开放有什么借鉴意义?【课堂小结】:【课堂练习】:【作业布置】:【板书设计】:元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拓展课件14张PPT。元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拓展 我国先后在1983、1992、1993年三次发行马可·波罗金银纪念币。十年中三次为一位七百多年前出生的外国人发行金银纪念币,这在中国钱币铸造史中实属罕见。1983年1992年1993年 马可?波罗跟随父亲、叔父从威尼斯出发,取道波斯,沿古老的丝绸之路东行,翻越帕米尔高原,穿过河西走廊,历时四年到达元帝国。元朝建立蒙古帝国的兴起北到西伯利亚西南包括今西藏、云南南到南海西北到今新疆东北到 鄂霍次克海(一)如此空前辽阔的疆域元朝是如何进行有效的管理的?行省制度;建立比较完善的驿站系统大都甘肃行省陕西行省岭北行省辽阳行省江西行省湖广行省云南行省河南江北行省四川行省中书省宣政院辖地江浙行省琉球元朝管理西藏的机构是什么? 西藏:宣政院元帝国在巩固统一的过程中还进行了哪些改革呢?◆ (五)元朝的开放与交流表现在哪些方面?(1)海外贸易空前繁荣,茶叶、瓷器等大量出口,远销亚非欧三大洲。(2)中外文化交流空前繁盛,指南针、火药等科技发明在这时传播出去,阿拉伯的医学、天文学等知识传入中国。(3)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各种宗教在中国传播开来。(4)中外人员往来和民族融合迎来一个高潮,形成一个新民族—回族。伊本·奥贝德拉墓碑在元代,许多来华贸易的蕃客留居下来,病逝于中国。在泉州,蕃客的墓碑几乎到处可见。像左图这样阿拉伯文和汉文合璧的墓碑,泉州有很多。最为典型的一块墓碑,一面刻着阿拉伯文的《古兰经》和死者姓名,另一面用汉字刻有死者的儿子为父亲写的墓志铭。想一想:这种情况说明了什么?(说明了中外经济交流的繁盛)伊斯兰教、摩尼教在泉州的盛行说明了什么问题? 我国与阿拉伯各国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说明中外文化交流的盛况。“海上丝绸之路”又称为什么?陶瓷之路为什么汉朝时陆上丝绸之路发达,而宋元时期则海上丝绸之路发达?造船技术的提高、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六)为什么元朝出现了这样一个空前开放和交流的局面?(提示:可以从疆域、交通、对外政策、科技等方面考虑) ◎辽阔的疆域 ◎建立比较完善的驿站系统,交通畅通 ◎统治者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 ◎古代科学技术发展达到高峰 ◆在前面学过的内容中,中国还有哪些朝代也是对外开放的?(秦)汉、 (隋)唐 、 宋◆元朝的开放与交流对中国今天的改革开放有什么借鉴意义?思维拓展巩固统一,发展经济,完善各项制度,引进人才与资金,发展交通,兼容并蓄,善用人才,民族平等,求同存异,共同繁荣,人民齐心协力,艰苦创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四单元第三课《元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拓展》教学设计.doc 第四单元第三课《元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拓展》教学设计.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