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课件(共31张ppt)2022-2023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8课《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课件(共31张ppt)2022-2023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共31张PPT)
长江上源沱沱河的发源地,藏语意思是“高高尖尖的山峰”,主峰海拔有6621米。终年积雪,冰川覆盖面积近800平方千米,大小现代冰川100余条。
冬季,山上山下,银装素裹;夏秋季节,冰消雪融,山下野花烂漫,草原上牛羊成群。各拉丹冬是探险、旅游、登山、科学考察的理想之地。
18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一、了解背景 夯实基础
荣誉
基本信息
代表作
当代女作家,山东济南人
一级作家、编审,现任中国藏学出版社总编辑。
《青藏苍茫——青藏高原科学考察五十年》
《追你到高原》《终极风景》《西藏之旅》等.
马丽华
1.作者简介
棱角 骤然 虔诚 恭顺 蠕动
凄凉 懈怠 敦实 蜿蜒 消长
衰竭 漫溢 演绎 安营扎寨
风云变幻 接踵而至 历历在目
川流不息 漫不经心 熠熠烁烁
léng
zhòu
qián

xiè dài
gōng
qī liáng
dūn shi
wān yán
xiāo zhǎng
shuāi jié
màn yì
yǎn yì
zhài
huàn
zhǒng

shuò
2.词语积累
风云变幻:
安营扎寨:
历历在目:
接踵而至:
川流不息:
漫不经心:
旧指军队到一个地方,须在野外扎帐篷设栅栏为营。现指部队、团体在一个地方驻扎安顿下来。
像风云那 样变化不定。比喻变幻动荡的局势,也比喻事物复杂、变化迅速。
指人们前脚跟着后脚,接连不断地来。形容来者很多,络绎不绝。
指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过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
(行人、车马等)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
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
二、整体感知 把握内容
本文记述了作者跟随摄制组在各拉丹冬游
览的见闻和感受。
请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大意。
概括大意
“1987年3月上旬,我随电影摄制组走向各拉丹冬,就近安营扎寨。”
提示:浏览课文,圈画出表示时间或地点变化的词语,根据它们来概括行程。
梳理行踪
游踪路线(移步换景)
时间推移:第二天
地点转换:
草坝子上的营地
砾石堆上
沿冰河接近冰山
置身于冰窟
进入冰塔林
人走景移,随着观察点的变换,不断展现新画面。
把握内容
第一部分(第1-2段),写初见各拉丹冬的景象。
第二部分(第3-11段),详写第一天在不同地点所见的景象及感受。
第三部分(第12-15段),略写第二天再次进入冰塔林的经过。
以作者的 为线索
按照 来组织材料的,叙述了“我”游览格拉丹冬雪山的所见所感。
小结:
游踪
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
三、欣赏美景 学习写法
品读第10-11自然段:思考作者是从什么角度描写哪些景物,抓住了景物什么特点?从中感受到了雪山怎样的特点。
角 度 特 点
触 觉
听觉:写风
视觉:冰体
感 受:
温 暖
声音大(呼啸);不停息(川流不息);威力大(扫荡)
漂亮千姿百态(挺拔的,敦实的,奇形怪状的,蜿蜒而立的。那些冰塔、冰柱、冰洞、冰廊、冰壁上徐徐垂挂冰的流苏,像长发披肩);熠熠烁烁,光彩夺目
是琼瑶仙境;这波纹是否就是年轮?
可划出来,并在旁边批注理由。
提示:可以谈谈作者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感官描写、表现手法等。
同学们,你还喜欢游记中哪部分的描写呢
合作探究
那些冰塔、冰柱、冰洞、冰廊、冰壁上徐徐垂挂冰的流苏,像长发披肩。
比喻,将“徐徐垂挂冰的流苏”比作“长发披肩”,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冰流苏的美丽,用语精简而准确,流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阳光使这位身披白色披风的巨人变化多端:融雪处裸露出大山黧黑的骨骼,有如刀削一般,棱角与层次毕现,富有雕塑感。
比喻、拟人,赋予白雪覆盖下的各拉丹冬以生命,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各拉丹冬山峰的壮美。
“变化多端”一词,又写出了这里自然环境严酷,天气恶劣。
第1自然段
冰体一点一点地改变了形态,变成自然力所能刻画成的最漂亮的这番模样:挺拔的,敦实的,奇形怪状的,蜿蜒而立的。
运用短句,富有节奏感,具音律之美,读起来朗朗上口,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改变冰体形态的惊讶、赞美之情。
第11自然段
想象,把冰山的裂纹和皱褶想象成树的年轮。裂纹和皱褶记载着时间、空间的变换,仿佛是时空的年轮。让人对生命的存在和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端详着冰山上纵横的裂纹,环绕冰山的波状皱褶,想象着在漫长的时光里,冰川的前进和后退,冰山的高低消长,这波纹是否就是年轮。
第11自然段
小结内容
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描绘了长江源头各拉丹冬雪山的神奇美丽,并赋予雪山以生命,在写景中蕴含着作者对雪山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四、探究感受 领悟情感
作者多次写到自己在高原上的身体感受,
请同学们找一找,并说说这些句子有何作用。
海拔接近六千米……
此刻倒霉迹象接踵而至,频频小震酝酿着某一两次大地震:手背生起冻疮,肩背脖颈疼痛得不敢活动,连夜高烧,不思饮食……活动时只能以极轻极慢动作进行,犹如霹雳舞的“太空步”。
第3自然段
拍一座完整的冰山,要退出很远。
正是在后退的当儿,脚下一滑,分外利落地一屁股坐在冰河上,裂骨之痛随之袭来。这一跤,使我在后来的旅行中备受折磨。回那曲拍了片才知道,娇贵而无用的尾椎骨已经折断,连带腰椎也错了位。
第6自然段
此地的海拔已经超过六千米。
头痛,恶心,双脚绵软,呼吸困难——典型的缺氧反应,外加新伤剧痛。
“我要死了。”我少气无力地说,声音空空荡荡,随即散失在冰原上。
第7至9自然段
终于过了冰河,
我便半卧在砾石堆上仔细寻找起来,看有没有贝壳、植物之类化石,或者古人类生活过的痕迹,可是很遗憾,没有。而我似乎已经衰竭,心想碰巧哪一口气上不来,就长眠于此吧。
第12自然段
作者身体情况渐趋恶化,
为什么还要“接近探索瞻仰”各拉丹冬?
越是接近各拉丹冬,作者的身体越难受。
然而,即便身体状况渐趋恶化,
作者依旧忍受着这样的不适与痛苦,也要去接近、探索、瞻仰它。
这,恰恰展现出了这片景色的独特与绝美;
也展现出人类在追寻、探索这样的绝美景色时,那份勇气与意志;
这,更是一份人类对自然的亘古不变的敬畏。
苦难美
悲壮美
坚冰之下的流水,是圣洁的,是长江的生命源头,从这里开启了长江的生命之旅,长江从此开启了孕育生命,造福人类之旅,这流水,也是中华民族的生命之源,中华民族的历史也同长江一样源远流长。
这段话一方面表明了各拉丹冬作为长江之源的重要,另一方面表达了对滴水汇成浩荡长江这种自然伟力的赞美和敬畏。
那是坚冰之下的流水之声,它一刻不停,从这千山之巅、万水之源的藏北高原流出,开始演绎长江的故事。
小结
本文作者采用时空顺序记叙了在长江源头的见闻和感受,
从不同的角度写景,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通过想象和联想,描绘了长江源头各拉丹冬雪山的神奇美丽,并赋予雪山以生命,写景中蕴含着作者对雪山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