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 导学案(含答案)-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0.2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 导学案(含答案)-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

资源简介

10.2《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
【学习目标】
1.理解感性具体的含义,了解感性具体的局限性。
2.理解思维抽象的含义。
3.掌握思维抽象的方法。
4.理解感性具体与思维抽象之间的关系。
5.理解思维具体的含义。
6.掌握实现从思维抽象发展到思维具体的方法。
7.领会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思维过程,把握这种辩证思维方法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思维抽象的方法
2.掌握实现从思维抽象发展到思维具体的方法
【教学手段】
合作探究
【教学方法】
讨论法、讲授法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基础感知】
结合提纲提示,认真阅读课本87~91页内容,使用双色笔勾、画、圈、点、注。
第一目: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
1.感性具体认识的含义
2.感性具体的局限性
3.思维抽象的含义
4.感性具体与思维抽象之间的关系
第二目: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
1.思维具体的含义
2.从思维抽象发展到思维具体的方法
3.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思维过程
4.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之间的辩证关系
【深入学习】
人们在认识水的过程中,首先通过视觉、味觉、触觉将水反映到大脑,通过分析认识到水的各种属性--无色、无味、液体等,进一步分析水的无色、无味、液体等属性之间的关系以及水具有这些属性的原因,最后将水定义为无色、无味的液体。
根据材料分析人们是怎样形成对水的内在本质的认识的。
【练习】
1.2022年3月23日,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课堂”中向人们展示了太空“冰雪”实验,袋子里挤出的溶液会形成一个液体球,当球体与沾了结晶核的毛根碰触后迅速变成“冰球”。王亚平解释到,在微重力环境下饱和乙酸钠溶液只要碰到一丁点的晶体,就能迅速打破稳定状态,析出大量的晶体,从而变成了一个“冰球”。但在地球上由于受到重力等因素影响,形成的晶体形状是不规则的。据此,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①从观察结晶球形成实验到知晓其中的原理蕴含着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的过程
②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每一个细节,因为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重要来源
③天宫实验呈现出的实验结果有别于地面,印证了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④研究晶体形成形状的异同需要排除重力等因素干扰,这是思维抽象的分离环节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很多外国人初来中国感触到的是“中国文化独特、社会安全、食物多样、人们热情”,居住几年后,便会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去了解中国,从而形成了对中国历史、现实、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方式及价值观的综合印象。这一思维过程( )
A.表明提纯是思维具体的关键环节B.从感性具体到思维具体,再到思维抽象
C.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到思维具体D.通过思维抽象把握了中国整体的本质和规律
3.对玫瑰和百合,有的人认为是爱情和幸福的象征;有的人认为是治疗疾病的良方(玫瑰具有祛斑、养颜、消炎等药用价值;百合具有润肺,清火,安神,治疗咳嗽、眩晕、夜寐不安和湿疹等功效);还有的人认为玫瑰和百合可以给自己带来好运,是吉祥之花。对上述材料认识正确的是 ()
A.分离是思维抽象的起始环节
B.实践的需要不同,抽象的目的也就不同
C.理想化环节有利于人们揭示认识对象的本质和规律
D.抽象,既可以从事物整体中抽取某一部分,抽取事物某一方面质的规定性,也可以从事物个性中抽取某种共性
4.党员干部只有努力加强理论学习,了解各项方针政策,在思想上重视提高认识、掌握政策的实质,才能在实际工作中服务好群众。提高认识必须发展到思维具体,是因为( )
①人们通过思维抽象形成的认识不能把握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
②人们通过思维抽象形成的是对事物零散的、片面的认识
③思维抽象的认识只是一种对事物的直观的整体表象的认识
④思维抽象是认识的起点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5.很多外国人最初来中国感触到的就是“中国文化独特,社会安全,食物多样,人们热情”,对中国形成了一个比较初步的整体印象。其在中国居住多年后,便会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了解中国,从而形成一个对中国历史、现实、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方式及价值观的综合印象。这一思维过程 ()
①是从感性具体到思维具体,再由思维具体到思维抽象的过程②是认识逐步深化的过程
③第一阶段还不能把握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④表明提纯是思维具体的关键环节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6.《孙子兵法·计篇》有言曰:“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这段话说明了()
A.看问题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B.认识要由感性具体上升到思维抽象
C.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质D.认识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
7.对于玫瑰和百合花,有的人认为是爱情和幸福的象征;有的人认为是治疗疾病的良方(玫瑰具有祛斑、养颜、消炎的药用价值,百合花则具有润肺、清火、安神,以及治咳嗽、眩晕、夜寐不安和湿疹的功效);还有的人认为玫瑰和百合花可以给自己带来好运,是吉祥之花。认识正确的是 ()
A.实践的需要不同,抽象的目的也就不同
B.抽象,既可以从事物整体中抽取某一部分,抽取事物某一方面质的规定性,也可以从事物个性中抽取某种共同性
C.理想化环节有利于人们揭示认识对象的本质和规律
D.分离是思维抽象的起始环节
8.面对五颜六色的苹果、柑橘、香蕉、菠萝……我们却说“水果”,甚至说“植物的果实”;看到“水果”一词,我们脑海中马上浮现出了苹果、柑橘、香蕉、菠萝……这说明 ()
A.感性具体要高于思维抽象B.感性具体是思维抽象的前提
C.思维抽象是思维具体的指导D.感性具体、思维抽象、思维具体相互联系
9.党员干部只有努力加强理论学习,了解各项方针政策,在思想上重视提高认识掌握政策的实质,才能在实际工作中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提高认识必须发展到思维具体,是因为 ()
①人们通过思维抽象形成的是对事物零散的、片面的认识
②人们通过思维抽象形成的认识不能把握整体的本质和规律
③思维抽象还只是一种对事物的直观的整体表象
④思维抽象是感性认识,是认识的起点
A. ①② B.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10.“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从思维发展阶段上看,其中的“热闹”与“门道”分别是指 ()
A.理性认识感性认识 B.思维抽象感性具体
C.事物的现象 事物的本质D.感性具体思维抽象或思维具体
11.要把“完整的表象蒸发为抽象的规定”,需要经历的重要环节主要有()
A.分析、综合、简略化和理想化 B.分离、提取、简略化和理想化
C.分离、提纯、简单化和理想化 D.分离、提纯、简略化和理想化
12.吴锋同学学习很用功,可在历次考试中得分总是不高,在老师的帮助下,找到了原因:审题不准确。在以后的练习和测试中,吴锋重抓审题关。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吴锋的成绩有了起色。吴锋重抓审题关,属于思维抽象环节中的 ( )
A.分离 B.提纯 C.简略化 D.理想化
13.2022年3月23日,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课堂”中向人们展示了太空“冰雪”实验,袋子里挤出的溶液会形成一个液体球,当球体与沾了结品核的手根碰触后迅速变成“冰球”王亚平解释到,在微重力环境下饱和乙酸钠溶液只要碰到一丁点的晶体,就能迅速打破稳定状态,析出大量的晶体,从而变成了一个“冰球”。但在地球上由于受到重力等因素影响,形成的晶体形状是不规则的。据此,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①从观察结晶球形成实验到知晓其中的原理蕴含着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的过程
②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每一个细节,因为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重要来源
③天宫实验呈现出的实验结果有别于地面,印证了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④研究品体形成形状的异同需要排除重力等因素干扰,这是思维抽象的分离环节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 ②④
14.一位禅师说:“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禅师认识所经历的“是山”-“不是山”-“只是山”的过程表明 ()
①要透过现象直接感知事物的本质②思维抽象要上升到思维具体
③感性认识需要上升到理性认识④正确认识总是在与错误认识的斗争中发展的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5.庖丁初学解牛时,只对牛的外部特征有直观的认识,不知从何处下刀。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他逐步知道了牛的内部结构,达到了“庖丁解牛,目无全牛”的阶段。又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庖丁弄清楚了牛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特征之间的关系。这时,呈现在他面前的牛,又成为一头完整的牛。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对牛外部特征的直观认识是“只见其表不知其里”的感性具体
②“庖丁解牛,目无全牛”阶段是“既知其表又知其里”的思维抽象
③清楚牛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特征之间的关系是“知道其表里关系”的思维抽象
④庖丁对牛的认识是由感性具体到思维具体,再从思维具体到思维抽象的过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深入学习】
答案:①从具体到抽象和从抽象到具体的认识运动构成了完整的认识上升过程。人们对水的认识经历了由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由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上升过程。②第一阶段是由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的上升过程。人们通过视觉、味觉、触觉将水反映到大脑,从而形成感性具体的认识,然后通过大脑的分析,抽象出水的各种属性--无色、无味、液体等,形成思维抽象。③第二阶段是由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上升过程。人们通过进一步分析水的无色、无味、液体等属性之间的关系以及水具有这些属性的原因,最后将水定义为无色、无味的液体,从而形成思维具体的认识。
解析:本题考查思维上升的过程。从具体到抽象和从抽象到具体的认识运动是完整的认识上升过程。分析材料可知,人们对水的认识是从表面现象的感性具体的认识开始的;进一步分析水的各种属性,形成思维抽象;最后对各个方面进行综合定义,形成思维具体,从而完成了对水的本质的完整的认识。学生组织答案时要注意做到理论与材料的有机结合。
【练习】
1-5ACBAC 6-10BADAD 11-15DAAB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