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8张PPT)
专题十二 旅游地理
考点 题目设问 备考导航
旅游业及可持续发展 (2021·全国甲卷 )铁路开通对兴国县旅游和经济作用
(2021·全国乙卷 )以村集体企业开发模式切入考查旅游资源开发意义 (2020·全国Ⅱ卷 )评价仿建国外著名旅游景点的做法对当地旅游开发的影响 (2018·全国Ⅰ卷)分别说明上述措施对九寨沟旅游发展的意义 (2018·全国Ⅱ卷)简述依托“佛手山药”发展乡村旅游带来的效益 (2017·全国Ⅰ卷)分析村民生活在村中对促进当地旅游业健康发展的作用 旅游资源及开发条件评价 (2020·全国Ⅲ卷)说明该段徽杭古道成为徒步旅游线路的优势条件 (2019·全国Ⅱ卷)分析该项目对旅游者吸引力大的原因 (2019·全国Ⅲ卷)指出越后妻有地区举办“大地艺术祭”活动的旅游价值,并说明能够永久保留在田野上的艺术作品的特点 (2018·全国Ⅲ卷)说明格陵兰岛不宜进行大规模旅游开发的理由 (2017·全国Ⅲ卷)指出武隆喀斯特景观特点对旅游活动的不利影响,并提出应对措施 旅游规划与旅游活动设计 (2022·全国甲卷 )提出该开放式“生态博物馆”开展旅游活动的旅游资源保护措施 (2022·全国乙卷 )评价观景台对旅游者欣赏风景的影响 (2019·全国Ⅰ卷)简述游客在安仁古镇很少留宿的主要原因,并为当地吸引游客留宿古镇提出合理建议 (2020·全国Ⅰ卷)简述举办“景泰蓝文化体验之夜”活动的旅游价值 1.近5年全国卷中,对两个考点均有考查,总体上不同年份考查侧重点有轮换规律,如2020年侧重考查旅游规划与旅游活动考点,2019年侧重考查旅游资源及其开发评价考点。
2.备考中,首先要掌握旅游地理基本知识;然后通过典型题目的训练,来强化运用地理知识与原理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
3.今后可能以旅游活动新形式(如打卡旅游、研学旅游等)、新措施(如预约旅游、减免门票等)、区域旅游规划案例为素材,从旅游开发条件、旅游准备、旅游活动规划评价等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运用知识和图文信息、原理综合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旨在提升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
核心考点1 旅游资源及其综合评价
1.旅游资源的分类、特性、价值
分类 自然旅游资源 人文旅游资源 地质地貌景观 气象气候景观 水文地理景观 生物景观 建筑景观 文化艺术景观 风土民情
举例 路南石林 吉林雾凇 黄果树瀑布 香山红叶 丽江古城 “三大石窟” 傣族泼水节
特性 不同性 季节性和地域性 可创造性、可变异性、可移动性 共同性 多样性、非凡性、永续性 价值 不同性 美学价值、科学价值 历史文化价值 共同性 经济价值 2.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思路
思考方向 规范答题术语
游览价值 非凡性 美学、科学、历史文化价值高(低)
集群状况 旅游资源数量多(少),距离近(远)
地域组合 区域内旅游景观种类丰富(单一),地域组合状况较好(差)
位置和交通 位置优越,交通便利,通达度高,开发价值大
客源市场 客源市场人口、城市众多(稀少),经济发达(落后);距市场近(远)
环境承载力 环境承载力大(小)
接待能力 食、宿、行、娱、游、购等配套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完善(不足)
社会条件 政策支持;社会秩序良好
1.中国历史上许多楼阁都因文学作品和名人典故而名满天下,可称为文化名楼,登武汉黄鹤楼可观“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的江城风光,登南昌滕王阁可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江湖风光。这些文化名楼承载了丰厚的地域文化,拥有独特的文化气质,成为重要的文化景观。随着现代摩天楼建造水平的提高,人们可以在几百米的高塔上看得更远。下表为我国部分文化名楼与本城已投入使用最高楼的高度数据。从旅游体验的角度分析传统文化名楼与现代塔厦两种旅游景观各自的优势。
建筑名称 高度
广州塔 600米
广州镇海楼 28米
武汉民生银行大厦 333.3米
武汉黄鹤楼 51.4米
长沙国金中心 452米
长沙天心阁 13.4米
传统名楼:游览时可接受历史文化洗礼,感受古人诗意文化情境,具有厚重的历史文化价值;传统名楼所在地一般宁静,空气清新;与其他景观邻近,景观丰富多样,旅游资源集群性高。
现代塔厦:多位于市中心,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出游便利;高楼俯瞰,视野辽阔。(对感官和心理)冲击力强,能深切体验科技对建筑业等的促进作用;时代感强。
2.乡愁文化是生活在一定区域普通老百姓的记忆,也是对于农耕社会文明形态的温情和留恋。徽州地区,简称“徽”,古时也被称作“新安”,位于安徽、浙江和江西三省交界处。由于徽州地区衍生出了极具地方特色的徽州文化,徽州地区已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个地方文化圈。如今,徽州地区范围内已有五个5A级景区,包括黄山风景区、古徽州文化旅游区、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江湾景区以及龙川景区。近些年来,徽州地区大力发展乡愁文化旅游。
(1)简述徽州地区大力发展乡愁文化旅游的优势条件。
(2)指出徽州地区发展乡愁文化旅游可从哪些方面挖掘乡愁文化元素。
(1)地处江南丘陵,具有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文化历史特色鲜明、传承性强;当地旅游业发达;政府支持。
(2)建筑风貌格局;社区生活氛围;劳作场景遗存方面;乡土故事人物方面;传承技艺表达方面;传统文化表演方面;自然景观映像方面。
3.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问 题 成 因
景区背景环境破坏 不合理的交通线路或其他建筑的建设,导致景区背景环境整体观感受到破坏
环境污染 旅游交通、食宿和游览活动所产生的废气、废水、垃圾以及噪声等
对生物的危害 捕猎野生动物、采集野生植物、干扰生物的生活习性、阻断生物的迁徙路线
传统文化的破坏 外来文化的强力冲击
文物古迹的破坏 游客的不文明旅游行为
1.区域旅游开发与规划的分析
核心考点2 旅游规划设计
2.旅游景区的规划设计要求
旅游景区的交通规划 景区交通 线路规划 景区交通规划首先要方便游览各个景点,保证交通的便捷、经济、安全、可靠
旅游交通 工具规划 合适的交通工具可以加快旅游速度、缩短旅游时间、减轻旅游疲劳
旅游景区的服务设 施规划 规划的原因 旅游景区的服务设施是为满足景区服务业的需要兴建的,它是整个景区的组成部分
规划时要考 虑的因素 要与交通线连接,注重交通的便利、快捷
尽量在旅游景区附近选址,以方便旅游者
有的服务设施需要集聚,有的需要分散,布局时需要具体分析
旅游景区规划还包括景区主题规划,即针对该景区旅游核心内容确定主题,如生态旅游、文化之旅等。
1.(2021·全国Ⅰ卷)地处云南元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核心区的阿者科村,保留着完好的梯田生态系统、独特的哈尼传统民居和文化。曾经有的村民将传统民居出租给外地经营者,自己搬出村寨。为了保护哈尼传统文化,改变贫困落后状况,2018年某科研团队应当地政府邀请,经多方调研和探索,提出阿者科村实行内源式村集体企业主导的开发模式:不租不售、不靠外来资本介入;通过智力援助和当地政府支持,组织村民成立旅游发展公司,自我经营和管理,公司收入归全村所有,村集体公司留成30%,村民分红占70%。村民分红按传统民居40%、梯田30%、居住20%、户籍10%执行。说明阿者科村实行村集体企业主导的旅游开发模式的优势。
主要收入归还村民,提高当地村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留住原住民,保留原住民的部分生活方式,有利于传承独特的地方文化;使村民主人翁意识更强,更能自觉注重民居、梯田等遗产的保护;合理分配收益,兼顾公平和效率,利于乡风和谐,减少矛盾;通过智力援助,提升村民的文化水平和技能。
审答流程
1.2017年8月8日,九寨沟发生里氏7.0级地震。在震后重建规划中,当地有关部门制定了扩大生态保护区面积、扩大农牧发展区面积、适度减少旅游产业聚集区和人口聚集区面积等多项土地利用优化措施。分别说明上述措施对九寨沟旅游发展的意义。
扩大生态保护区面积,可促进地震后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有利于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扩大农牧发展区面积,有利于增加景区内居民的收入,可减少对旅游收入的过度依赖,优化景区旅游环境;适度减少旅游产业聚集区和人口聚集区面积,可降低旅游活动对景区环境的影响,便于地震发生时游客疏散和安置,有利于保护游客的安全、降低财产损失,促进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2.(2022·全国乙卷)在旅游景区,观景台被称为“凝视景点的窗口”“站在风景上看风景的平台”。而观景台有时也像广告牌,告诉甚至“规定”旅游者从这里能看到的典型景色。评价观景台对旅游者欣赏风景的影响。(10分)
有利影响:为旅游者提供经典的、有代表性的观赏方位和角度;利于塑造风景的典型形象,形成代表性景观,提高知名度;观景台本身可能在形态、位置、景观方面突出,本身也是景点之一;为旅游者提供服务,提高接待能力;约束游客游览范围,减少对环境的干扰。
不利影响: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旅游者观赏的角度和范围;不利于游客以情观景,缺乏个性化体验;部分观景台与风景格格不入,破坏整体景观的和谐。
3.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中南部,北京市以西730 km,呼包鄂1小时经济圈内,是鄂尔多斯新的政治文化中心、金融中心、科研教育中心,也是第一个以城市核心区景观申报命名并批准的国家AAAA级旅游区,是中国北方为数不多的适合发展全域旅游和都市休闲度假的城市。下图示意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旅游景观。说明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发展全域旅游的优势条件。
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地域组合状况好;草原文化旅游资源独特,吸引力大;距京津等客源市场较近;京津经济发达,客源市场大;多条铁路、高速公路途经,交通通达度高;基础设施好,接待能力强;政府政策支持。
审答流程
1.区域旅游开发与规划的分析
湖北省神农架风景区,是国家自然保护区,入选世界生物圈保护区。景区山峰海拔均在3 010米以上,有秀丽的自然风光,多样的动植物,是以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为主题的森林生态旅游区。
(1)游客在神农架旅游时,夏季在山腰甚至山顶和野生动物邂逅,而冬季会在山麓和野生动物相遇,选择任一季节说明原因。
(2)为吸引游客,当地拟开发“走近、亲近野生动物”的旅游项目,对此很多人持反对意见,解释其原因。
(1)夏季海拔高处气候凉爽;且有充足的食物。(或者冬季海拔高处积雪覆盖;缺乏水和食物。)
(2)野生动物具备攻击性,旅游安全难以保证;自然保护区过度开发会导致生态破坏;野生动物对人特别敏感,不容易找寻,不具备开发的条件。
核心考点3 旅游活动与区域发展
命题视角一:旅游活动设计
(2017全国Ⅱ卷)茶马古道是以茶、马为主要商品,以马帮为主要运输方式的古代商道,该商道分布在今滇、川、藏等地区,沿途穿越高山、峡谷、密林。暑期一群旅游爱好者计划沿茶马古道,开展徒步古道游,体验马帮文化。从文化体验角度,指出他们应做的前期准备。
需收集茶马古道相关资料,了解马帮文化的历史,了解古道所经地区的自然与人文环境;确定茶马古道体验游的地点,设计体验游路线;准备与设计路线自然环境相适应的装备、生活用品;聘请向导;等等。
审答流程
1.旅游活动的设计
了解旅游者的出游愿望和能力 出游愿望:个人的兴趣(旅游动机)和爱好(旅游偏好) 能力:自身的经济承受能力和闲暇时间 收集旅游地的信息 收集信息的渠道:各种新闻媒介、旅行社、导游手册、亲朋好友、有经验的旅游者等 需要收集的旅游地信息:旅游地旅游资源的类型、主要游览景区、景区的特色、旅行费用、旅游服务设施和条件以及旅游地的时空可达性等 确定旅游目的地, 选择旅游线路 ①选择著名的旅游地 ②选择与居住地环境差异比较大的旅游地 ③选择最小旅游时间比( 人们从居住地到旅游目的地的单纯旅行时间与在旅游目的地游玩时间的比值 ) 保证旅游安全 影响旅游安全的因素 旅游地的地形、气候、水文等自然环境条件
旅游硬件设施情况
旅游地的社会文化环境
设计旅游路线应遵循的原则
原则 具体内容
突出 特色 旅游路线设计是组织管理者的一种导向性安排,应该突出所设计路线的主题
讲究 韵律 旅游活动要有节奏感、韵律感。组织旅游活动既要使旅游者始终保持一定的兴奋度,又要做到张弛有度
“冷热” 兼顾 不同旅游者会选择不同的旅游路线。设计旅游路线要从全局出发,做到“冷(不太知名、旅游者较少的点)热(著名、旅游者较多的点)”兼顾
目的是提高景点利用率、分散客流
2.发展旅游业对区域发展的积极意义
影 响 具体表现
区域经济 带动区域相关产业的发展;改善区域产业结构
为国家创汇、创税和回笼资金
提供就业机会,提高居民经济收入水平
社会和文化 有助于文化的交流,促进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
促进历史古迹的保护及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
促进旅游区卫生的改善和基础设施的建设
1.(2020·全国Ⅱ卷)奥地利的哈尔斯塔特小镇以湖光山色、错落有致的特色建筑、古老的盐矿遗址等而闻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每年有数十万游客来到这个仅有千余居民的小镇观光。我国某企业选择国内自然景观相似的地点,按照哈尔斯塔特的原型,建造了一座翻版小镇。建成开放后一度成为当地热门旅游景点。评价仿建国外著名旅游景点的做法对当地旅游开发的影响。
降低开发设计难度,利用被仿景点的知名度吸引游客,并配套开发其他旅游项目,创造经济效益,提高投资回报率;风景能够复制,而历史和文化却不能够复制,翻版景点没有“灵魂”,难以实现长期效益;仿建景点耗资较大、引入外来文化等也会对当地旅游资源和原生文化的保护构成损害。
审答流程
1. 近年来,我国许多传统古村落被开发成旅游观光地。一些古村落的村民仍留在村内,如“中国最具旅游价值古村落”之一的桂林江头洲村,至今仍完整地保存着明清时期的建筑格局(右上图),依然有百余户村民生活在村中,坚守着那份宁静与质朴。分析村民生活在村中对促进当地旅游业健康发展的作用。
保留村落的原生活状态,可满足外来旅游者的体验需求;尊重原有的传统,传承和保护富有浓郁文化传统的遗产,保持古村落的生命力;激发村民对自身文化传统的自豪感和保护古村落的热情,在开发与保护、生活与旅游之间维持良好的平衡。
挂壁公路是一种在高峻大山的峭壁上开凿出的奇险公路,为了施工方便和开通后取自然光照明,挂壁公路多贴壁而凿,悬在半山腰,每相隔十余米开一处隧洞。我国挂壁公路主要分布于南太行、晋东南地区的断层岩壁上,其开凿后不仅解决了山区交通难题,成了脱贫路、致富路,更成了深山奇景的一部分。下图为某挂壁公路景观图。简述挂壁公路的旅游价值及其保持运营对当地的有利影响。
旅游价值:半山开凿,非凡性强,美学价值高;主要分布于太行山断层岩壁上,科学价值高;与其他旅游资源组合带动当地旅游业发展,经济价值高。
有利影响: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收入;提高山区交通运输能力,促进对外联系;增加区域知名度,扩大旅游市场。
旅游收入约占西班牙经济收入的12%,2017年,西班牙游客数量高达8 150万人次。旅游旺季欧洲各旅游区正努力地接待游客,然而西班牙的巴塞罗那针对游客的“反游客运动”却在不断升级。旅游业过度发展所带来的副作用在各热门旅游目的地有所体现。平衡经济效益和人民生活,已是目前西班牙甚至整个欧洲面临的巨大挑战。
说明巴塞罗那居民进行“反游客运动”的原因,并从政府角度提出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原因:大量游客涌入,占用交通等公共资源,影响当地人正常生活秩序;游客过多导致环境污染、古迹损坏等问题;大量游客涌入抬高房租和房价。措施:限制市中心新建酒店数量;制定约束游客不当行为的法律法规;开发新的旅游目的地分流游客,避免热门景点过度拥堵;丰富游客活动,引导本地游客错峰出行;加强旅游区的环境监测;等等。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