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粤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做个小竹筏》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二节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制作小竹筏,了解竹筏的结构和原理,以及竹子的生长环境和利用价值。本节课的教材来源于教材中的教学案例,通过实践活动的方式让学生感受科学的乐趣。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竹子的生长环境和利用价值。(2)了解竹筏的结构和原理。(3)学会制作小竹筏。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实践和创新思维能力。(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3.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珍惜资源的意识。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1.教学重点(1)竹子的生长环境和利用价值。(2)竹筏的结构和原理。(3)小竹筏的制作方法。2.教学难点(1)竹子的生长环境和利用价值的讲解。(2)竹筏的结构和原理的讲解。(3)小竹筏的制作方法的演示和指导。四、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节课,学生的学科基础较薄弱,对科学的认识和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践活动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实践和创新思维能力。同时,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也需要在本节课中得到培养和提高。五、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1)教师出示一些竹制品,如竹篮、竹筷子、竹制家具等,让学生看看这些物品,让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这些物品的共同点和特点。(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品是由什么制成的,为什么选择这种材料制作这些物品。(3)教师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竹子的利用。2.讲授环节(1)教师讲解竹子的生长环境和利用价值,引导学生认识竹子的重要性和珍贵性。(2)教师讲解竹筏的结构和原理,引导学生认识竹筏的特点和优点。(3)教师演示制作小竹筏的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和学习。3.实践环节(1)学生分组制作小竹筏,教师在旁边指导和帮助。(2)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任务。(3)学生完成小竹筏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比赛,比赛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4.总结环节(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2)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继续努力。六、板书设计竹子的生长环境和利用价值竹筏的结构和原理小竹筏的制作方法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实践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在制作小竹筏的过程中,感受到科学的乐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动手实践和创新思维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但是,本节课的时间安排较为紧张,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时间的控制,确保教学进度的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