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方案姓名: 年级:四年级课题: 彼得与狼教学目标:1.听辩出交响乐中每个角色的音乐主题及说出相应的乐器名称。2.能说出交响童话《彼得与狼》的故事梗概,与同学交流自己的听后感;在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逐步懂得“只要大家团结一心,就能战胜一切困难”的道理。3.与同学愉快合作,边听音乐边尽情的表演。教学重点:听辨西洋乐器小提琴、长笛、单簧管、双簧管、大管、圆号、定音鼓等乐器的音色,能说出乐器所塑造的音乐形象,哼唱彼得的音乐主题。教学难点了解各种乐器的音色及不同的表现手法所展现的不同角色形象和故事情景。教材分析:交响童话剧《彼得与狼》是1936年苏联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取材于俄罗斯的民间故事,谱写成管弦乐曲《彼得与狼》。这是一部“听音乐,讲故事”的古典音乐作品。故事讲述了淘气的小彼得在小动物的帮助下,制服大灰狼的故事。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为了孩子们了解西方古典音乐和管弦乐队,特地采用了童话故事这种轻松直观的方式。在这首乐曲中,每种乐器代表一个角色。学情分析:从目前情况来看,四年级的大部分学生对音乐理解都有自己的表达方式,为了充分发挥他们各自的自身优势,采用各种教学方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求,以达到完美的教学效果。欣赏教学对于培养学生感受音乐、欣赏音乐的能力有着重要作用。教学中要以听赏为主。教师的讲解、提示,力求简明、准确、生动,富于启发性。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联想、想象让学生体会音乐表现手段在塑造艺术形象中的作用。本节课根据学生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及已有的音乐水准,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引导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想象力和观察分析力,让学生联想日常生活情景,结合音乐特定主题乐句及多媒体的引导,充分感受到天真活泼、机智勇敢的彼得;灵活欢快的小鸟;笨拙的小鸭;淘气的猫;唠叨的爷爷等生动的艺术形象。充分体现出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讨论法: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不同音乐形象的正确把握与解,通过对自己所喜爱的人物形象的选择,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宣布上课 《师生问好歌》及课堂习惯训练开放的导入 听音色分角色同学们: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们班接到学校一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表演一个交响童话剧《彼得与狼》。这堂课由我担任总指挥,而参加策划、演出的小导演及演员均由招聘考试产生,希望同学们积极表现。那么,到底要招聘哪些演员? 播放音乐,在音乐中进行师生问好,加强学生的节奏感。 这里设计成很带有情节的情境,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让学生没有丝毫的顾虑就投入在课堂氛围中。核心推进 1.招聘筹备(1)招聘人员——介绍角色向同学们出示招聘启示(一)(2)招聘要求——感受音色。同学们:要想当选可不容易,对导演和演员都分别有要求的,向同学出示招聘启示(二)2.招聘考试(1) 认识过程第一关 猜——猜——猜A、听七段表现故事角色的音乐主题。B、仔细看书上的乐器图片及听乐器的音响。(公布答案后,做对了的同学,电脑里掌声鼓励)(2) 复习过程第二关 辨——辨——辨听辨所播放的各角色主题音乐,迅速选择音乐故事中小鸟、小鸭、小猫、老爷爷、狼、彼得、猎人分别是由哪种乐器演奏的。(选导演)(3) 再熟悉过程第三关 演——演——演播放的人物音乐主题及旋律(选演员)(二)讲故事同学们:我们已对故事中的角色形象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小鸟、小鸭、小猫、老爷爷、狼、彼得、猎人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作曲家又是怎样用丰富的音乐语言来描述这个故事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交响童话《彼得与狼》。2.分段熟悉:(1)在草地上提问:彼得的心情如何?他与小鸟、小鸭、小猫、老爷爷之间发生什么事呢?(2)大灰狼来了提问:大灰狼出场的音乐给人一种什么感觉?小鸟、小鸭、小猫分别作出了什么举动?(3)英勇斗敌提问:如果你是彼得,你会采取什么方法营救小鸭呢?那彼得采用什么方法战胜了大灰狼(三)做表演同学们: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对《彼得与狼》这个交响童话故事有了更深的了解,我相信你们的表演一定会很棒!宣布奖励措施:这堂课我们将评出最佳导演奖、最佳演员奖、最佳表演小组奖,希望同学们做表演时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积极表现。(老师现场指导、调控) (四)课堂总结1.根据刚才表演情况评出最佳导演、最佳演员、最佳表演小组。2.今天非常高兴与同学们一起欣赏了精彩有趣的交响童话《彼得与狼》。我们共同在音乐中认识了故事的角色、还了解了演奏这些角色的各种交响乐器 1、学生浏览课件上的招聘启示(一)并了解认识童话里的人物及性格特征。2、学生浏览课件上的招聘启示(二)感受并能够听辨不同的交响乐器。猜一猜他们所表现的角色形象分别是谁,并按播放的顺序将角色名称写在答题卡上。学生听后在书上用线将它与相应的角色连起来。小提琴、长笛、单簧管、双簧管、大管、圆号、定音鼓、小提琴根据特点通过动作(一个动作或多个动作)、表情等将人物性格、特征大胆地表现出来。1.全体同学看故事大概动画。学生边分段欣赏音乐边用讲故事的方式回答。导演带领围成圈分组讨论。(导演领取扮演用的部分头饰)学生听音乐做表演由导演指挥,静听故事里的朗诵稍停后,相应的演员出场表演,其余的同学做群众演员,人人参与。 以学生熟悉的动物形象为载体,喜爱的童话故事为手段,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乐曲节奏韵律的感受。是学生一系列活动中、自然、快乐、开心的掌握音乐旋律,解决教学难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想象力和观察分析力,让学生联想日常生活情景,结合音乐特定主题乐句及多媒体的引导,充分感受到天真活泼、机智勇敢的彼得;灵活欢快的小鸟;笨拙的小鸭;淘气的猫;唠叨的爷爷等生动的艺术形象。充分体现出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不断的去设疑,让学生想象情景,联想情景,去感受音乐的方式,并带着主观情绪体会音乐形象的发展,并根据课件展示的故事,让学生说出乐曲中有哪些角色。通过提问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同时检阅对乐曲的理解程度。孩子的表演也许稚嫩,也许粗糙,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乐于创作的激情,敢去表现的热情。当他们纷纷离开座位,随着音乐举手投足时,收获的不仅仅是音乐。开放的延伸宣布下课附:答题卡听七段表现故事人物的音乐主题,猜一猜他们所表现的角色形象分别是谁并按播放的顺序将角色名称写在答题卡上(小鸟、小鸭、小猫、老爷爷、大灰狼、彼得和猎人) 请答题:顺序1: 顺序2: 顺序3: 顺序4:顺序5: 顺序6: 顺序7: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