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3年中考第二轮复习专题五厚植文化自信 展现大国担当复习教案课题 厚植文化自信 展现大国担当 学科 道德与法治 授课者授课时间 2023 授课班级 九4、5 教学准备 课件、2023中考先锋时事热点专题学习 目标 构建关于厚植文化自信展现大国担当的知识体系,体会知识间的纵横联系,加强记忆,熟练应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认同,锤炼高尚人格,厚植爱国主义情怀。重点 构建知识体系,熟记重要知识点难点 迁移运用、能力提升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PPT展示材料:2022年的冬天,世界各地的足球爱好者相聚卡塔尔,共襄绿茵盛会! ★中国文化海外“圈粉” 在卡塔尔世界杯主题艺术展上,“竹与熊猫”主题展区颇受瞩目。该展区主要由熊猫元素和传统的青神竹编组成,包括“熊猫迎客区”“熊猫会客厅”“熊猫茶歇室”“熊猫餐饮店”四个区域97件展品,向世界展示了传统竹编艺术、竹制环保餐具、竹制茶室用品、竹制生活用品等竹文化创新产品。 阅读材料回答:从材料中你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哪些魅力? 教师小结: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中华文化具有与时俱进的创造力,虽历经沧桑仍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今天,让我们走进《厚植文化自信 展现大国担当》专题复习。 阅读材料,思考回答问题 以卡塔尔世界杯足球赛中的中国元素为切入点导入新课,引入复习专题,激发学习兴趣讲授新课 核心知识梳理: 1.延续中华文化血脉。 2.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3.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 4.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 5.构筑中国价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6.开放、发展、紧密联系的世界。 7.文化多样性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 8.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 9.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0.中国担当、中国智慧、中国影响。 11.中国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携手更多国家共同发展。 热点命题解读 视角1 弘扬民族精神 材料一 2022年12月31日,习近平主席在2023年新年贺词中说:“今天的中国,是赓续民族精神的中国。这一年发生的地震、洪水、干旱、山火等自然灾害和一些安全事故,让人揪心,令人难过,但一幕幕舍生取义、守望相助的场景感人至深,英雄的事迹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每当辞旧迎新,总会念及中华民族千年传承的浩然之气,倍增前行信心。 材料二 2022年10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缅怀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宣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奋斗精神,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向历史和人民交出新的优异答卷的坚定信念。 材料三 2022年12月27日,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关工委联合举办2022年“新时代好少年”先进事迹发布活动,向社会推出全国各地32名优秀少年的感人事迹。这32名优秀少年是在各地开展“新时代好少年”学习宣传活动的基础上,经过层层推荐、优中选优产生的。他们在传承红色家风、开展党史宣讲、弘扬传统文化,在勤学上进、苦练技艺、创新发明,在孝老爱亲、乐于助人、保护环境、奉献冬奥等方面表现突出,展现了新时代少年儿童从小听党话、跟党走,刻苦学习,树立理想,砥砺品格,增长本领,努力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风采。 考点链接 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②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③中华传统美德。 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⑤构筑中国价值,中国少年当争先。 ⑥承担责任。 问题设计: 1.什么是中华民族精神? 2.中华民族精神的品格与表现是什么? 3.为什么要弘扬民族精神? 4.怎样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 5.在新时代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革命传统和作风、弘扬延安精神有何意义? 6.开展“新时代好少年”评选表彰活动有何重要意义? 7.表彰先进人物,学习、宣传先进人物事迹,有什么重要意义? 8.我们青少年如何向先进人物学习,化感动为行动? 视角2 厚植文化自信 材料一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材料二 6月11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文化和旅游部组织全国各地集中开展非遗宣传展示活动。2022年的活动主题为“连接现代生活 绽放迷人光彩”,口号是“人民的非遗 人民共享”“激发非遗活力 创造美好生活”“乡村振兴 非遗同行”。2022年组织开展的重点活动有“云游非遗·影像展”“非遗购物节”等,一直持续到6月20日。国家图书馆举办“年华易老 技忆永存”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成果展映月暨工作回顾展、2022年非遗讲座月活动等,让更多社会公众关注、了解丰富多彩的非遗及其保护实践。文化和旅游部会同有关部门支持各地开展“非遗购物节”活动,以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为目标,以非遗工坊、老字号为重点对象,以“享传统文化 购非遗好物”为口号,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材料三 2022年7月16日,《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我们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全党全社会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材料四 202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时强调,“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对于弘扬中国茶文化很有意义。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深化文明交流互鉴,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考点链接 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②文化传承与创新。 ③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④坚定文化自信。 问题设计: 1.习近平总书记为什么要反复强调坚定文化自信? 2.为什么要重视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3.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源自哪里? 4.坚定文化自信,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哪些作用? 5.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青少年应该怎样要求自己? 视角3 文明交流互鉴 展现大国担当 材料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深化拓展平等、开放、合作的全球伙伴关系,致力于扩大同各国利益的汇合点。促进大国协调和良性互动,推动构建和平共处、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格局。坚持亲诚惠容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友好互信和利益融合。秉持真实亲诚理念和正确义利观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维护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 材料二 2022年11月18日,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泰国曼谷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题为《团结合作勇担责任 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讲话。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指出,中国将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坚持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继续同世界特别是亚太分享中国发展的机遇。 材料三 2022年12月9日,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题为《弘扬中阿友好精神 携手构建面向新时代的中阿命运共同体》的主旨讲话。 材料四 2022年12月19日,第五届“阿拉伯艺术节”在景德镇开幕。开幕式后还举行了“阿拉伯艺术节”专场演出,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中阿艺术家用音乐联通语言、以舞姿携手共进,献上了一台融汇中阿艺术经典、展现中阿友好情谊的精彩演出。 材料五 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上,从中国裁判到卢塞尔球场,从中国的大熊猫到中国建筑,从公共交通到世界杯纪念品,“中国元素”遍布卡塔尔世界杯的每一个角落。 考点链接 ①维护世界和平。 ②推动可持续发展。 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 ④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需要解决许多全球性问题。 ⑤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 ⑥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 问题设计: 1.我国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贡献了哪些智慧和力量? 2.我国积极参与系列国际活动、提出中国方案说明了什么? 3.如何正确对待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 4.我国为什么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5.面对全球性挑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各国应怎样努力共创繁荣美好的世界? 6.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这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7.共同开创人类美好未来,青少年应怎样做? 教师小结: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治中国专题主要涉及教材知识链接:(九上第五课,九下第一、二、三、四课) 三、模拟演练:(备注:答案均在课件中呈现) 部分模拟题深解读: 1.(2023 江苏宿迁 统考一模)经历“修旧如旧”,拥有400年历史的宿迁老街——新盛街回归烟火、焕新重生,这是我市深入文化强市战略的又一重大举措。之所以要让文化自信的“宿迁力量”不断彰显,是因为文化自信( C ) ①是民族自信、国家自信的根本原因、根本所在 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 ③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④是中华文化虽历经沧桑而薪火相传、历久弥新的重要原因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D.创新创造 2.(2023 云南昭通 统考二模)习近平主席在2023年新年贺词中指出:“今天的中国,是赓续民族精神的中国。”这是因为民族精神( A ) ①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精神支柱 ②是维系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纽带 ③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精神动力 ④是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2023 广西崇左 统考二模)大爱相“髓”!在广西非新缘定点采集医院,3名志愿者先后捐献造血干细胞混悬液,成为广西第519例、第520例、第521例非亲缘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他们为患者带去“生命的种子”和希望之光。3名志愿者的行为( C ) ①敬畏生命,悦纳了自己 ②体现了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关切他人,传递了温暖 ④展现了青春风采,实现了青春梦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2023 甘肃庆阳 统考二模) 【弘扬中华文化 建设文化强国】 2022年11月29日晚,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7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是有关茶园管理、茶叶采摘、茶的手工制作,以及茶的多用和分享的知识、技艺和实践。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开始种茶、采茶、制茶和饮茶。传统制茶技艺主要集中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江南、江北、西南和华南四大茶区,相关习俗在全国各地广泛流传,为多民族所共享。通过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万里茶道等,茶穿越历史、跨越国界,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已经成为中国与世界人民相知相交、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媒介,成为人类文明共同的财富。 (1)“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申遗成功,走向世界,说明了什么? (2)除材料中提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外,你还知道我国的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3)“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申遗成功有何重要意义? 【答案】(1)我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彰显了文化自信。 (2)二十四节气、太极拳等。 (3)①有利于进一步增强人民的自豪感,坚定文化自信;②有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文化强国;③有利于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我国文化的影响力;④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等等。 四、教学小结(略) 回忆课本知识,找出相关知识点,试图构建自己的思维导图 阅读材料,聆听教师讲解,思考回答问题 完成中考先锋时事热点专题P27—30命题预测中选择题部分 通过知识结构思维导图的建立,培养学生形成知识结构的能力 链接时政热点,对核心的重点知识进行科学梳理,突出关键词,利于学生有效识记 贴近中考要求,限时实战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应试解题能力和答题速度课堂小结 答题方法的归纳布置作业 识记背诵本专题重要知识点;完成中考先锋时事热点专题P27—30非选择题教学反思 本课复习专题为厚植文化自信展现大国担当,内容涉及九年级上册、九年级下册部分知识。近几年关于文化的热点事件频出不穷,2023中国诗词大会、“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以及对越来越多文化遗产的保护、卡塔尔世界杯上的中国元素,在本专题复习时应该结合这些时事热点加以解读,精心设问,帮助学生提高熟练运用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应试解题能力,在时政热点新闻解读过程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性,坚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认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