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人教统编版语文七下 第六单元 大单元整体教学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人教统编版语文七下 第六单元 大单元整体教学 教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六单元 大单元整体教学 教学设计
【整体感知】
本册教材是依主题选择同质文本进行组元,因此教学时要关注选文之间的勾连,适度体现单元整体教学思维。但是,备课时仍然要挖掘单元内每篇选文自身独特的教学价值,形成篇与篇的差异互补。
【单元简析】
本单元主要选取探险和科幻方面的文章,探险是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寻,也是对自身的挑战。探险过程中的任何艰难险阻,都抑制不住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激情,阻挡不了人类迈向全新领域的脚步。而科学幻想,依据科学技术的原理、发展趋势以及科学假说,展示了人类对未来的大胆想象。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我们对“探险”这一过去被人们相对忽视的人类文化活动的价值倾向,旨在引导学生从中触摸到探险者的精神世界,并激发出探索自然世界和科学领域的兴趣和想象力。
本单元重点学习通过快速浏览文章,提取主要信息,获得对全文内容的整体感知;然后精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勾画出有疑问的地方,或请教老师、家长,或自己查阅资料,多渠道解疑释困,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单元目标:
人文要素:
通过学习,激发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丰富探险、地理、航天科技等方面的知识,提高阅读有关自然科学的文章的能力。
语文要素:
1.学习浏览。可以一目数行地扫视文段,迅速提取字里行间的主要信息。
2.抓住文章情节,概括内容要点,理解重要语句的含义,把握作者表达的观点和思想感情。
写作要求:
1.片段:用生动的语言,充分发挥想象,完成想象习作练习。
2.习作:在完成写作任务的过程中,培养撰写简明文章的能力。
【课时安排】
单元导读课 1课时
自主预习单 1课时
《紫藤萝瀑布》《一棵小桃树》整合教读 3课时
《外国诗二首》整合自读 1课时
《古代诗歌五首》整合品读 4课时
文本拓展读写课 2课时
写作指导课 1课时
合计 13课时
【自主预习】
22.伟大的悲剧
作者:
斯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1881年11月28日—1942年2月22日),奥地利小说家、诗人、剧作家、传记作家。代表作有中篇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和《象棋的故事》,长篇小说《心灵的焦灼》,回忆录《昨日的世界》,传记《三大师》和《一个政治性人物的肖像》。
字词清单:
23.太空一日
作者:
1.自传是传记的一种。不同的是,传记以记叙人物生平事迹与心得为主,而自传则是以记述自己的生平事迹为主。自传体作文是传记的简要形式——小传的一种。《太空一日》是杨利伟创作的文章,选自《天地九重》。
2.《天地九重》是一本杨利伟亲笔写作出版的自传。由20万字和150幅珍贵图片组成。杨利伟以坦率而真挚的方式,讲述了自己的成长,回顾了一个小城少年如何成为军人、成为一名优秀的战斗机飞行员,如何通过艰难的、接近完美的训练,终于成就了自己见证和创造奇迹的人生。
字词清单:
24.带上她的眼睛
作者:
刘慈欣,1963年6月出生于北京,祖籍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山西阳泉人,本科学历,高级工程师,科幻作家。作品蝉联1999年—2006年中国科幻小说银河奖,2010年赵树理文学奖,2011年《当代》年度长篇小说五佳第三名,2011年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长篇小说奖,2010、2011年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科幻作家奖,2012年人民文学柔石奖短篇小说金奖,2013年首届西湖类型文学奖金奖、第九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代表作有长篇小说《超新星纪元》《球状闪电》《三体》三部曲等,中短篇小说《流浪地球》《乡村教师》《朝闻道》《不能共存的节日》《全频带阻塞干扰》等。其中《三体》三部曲被普遍认为是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2015年8月23日,凭借《三体》获第73届世界科幻大会颁发的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为亚洲首次获奖。
字词清单:
25.活版
作者:
沈括(1031年-1095年),字存中,号梦溪丈人,汉族,杭州钱塘县(今浙江杭州)人,北宋官员、科学家。沈括出身于仕宦之家,幼年随父宦游各地。沈括一生致志于科学研究,在众多学科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和卓越的成就,被誉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其代表作《梦溪笔谈》,内容丰富,集前代科学成就之大成,在世界文化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被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学前准备】
传记:记载人物事迹的文章,亦简称“传”,多由别人记叙;自述生平的,称为“自传”。传记可分两类:一类记述翔实的史事,即史传,或历史传记文学。另一类带有更多的文学创作性质,多用生动、形象的文学描述语言,描写各种人物的生平、思想及时代背景,以史实为根据,但不排斥想象、夸张的描写。
笔记:泛指随笔记录、不拘体例的作品,有随笔、笔谈、杂识等异名,既可涉及政治、历史、文化、经济、自然科学、社会生活众多领域,亦可专门论叙某一问题。
科幻小说:即科学幻想小说,指以幻想的形式表现自然科学领域还未出现的某种奇迹的小说,通常将“科学”、“幻想”、“小说”视为它的三要素。其特点是有较强的科学性,所写内容以科学上的某种新成就、新发现为依据,所作的科学预见往往具有独特见解;科幻小说注重悬念的运用,有着生动的故事情节。
学习任务单一:勾画关键,整体把握故事
浏览课文,勾画重要信息,简要梳理故事,并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阅读感受。
《伟大的悲剧》和《太空一日》中探险精神
【教学目标】
通过快速阅读文本,感知文本内容,抓住小标题或关键语句,从遇到的困难到如何面对,深挖人物举动下所包含的探险精神。
一、导入:
探险,既是人类对未知的探寻,也是人类对自身的挑战。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伟大的悲剧》《太空一日》两篇文章,一同走进斯科特和杨利伟的内心世界,开始我们惊心动魄的探险之旅。
二、快速浏览两篇文章,抓住关键语句和小标题,说说两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按照人物、时间、地点、干什么事的结构进行概括)
《伟大的悲剧》主要内容:探险家斯科特他们南极绝望而归最后悲壮牺牲的故事。
《太空一日》关注文章中的小标题、表时间的词语和关联词语,归纳文章的主要内:航天员杨利伟探索太空的惊险过程。
三、再读课文,走进人物,聚焦探险精神。
1、探险之路并不那么一帆风顺,在斯威特一行和杨利伟探险的过程中又遇到了哪些困难或意外,他们是如何应对的,当时内心世界又是怎样的呢?
用“-----”线划出遇到的困难或意外;用“~~~~”线划出应对方法或内心活动。
2、科学不是为了个人荣誉,不是为了私利,而是为人类谋幸福。
作为科学探险者,他们身上都有哪些可贵的精神品质呢?
思考提示:
(1) 关注《伟大的悲剧》中的细节描写,思考南极探险者的崇高品质。请尝试完成下列表格(填写不少于四项)。
(2)《太空一日》一文中对时间、数据和所见所闻等详细准确地表述以及有关杨利伟的动作、心理等描写,体现了航天员哪些可贵的品质?找出句子做好批注。
明确:
①时间、数据和所见所闻等:
如“那种共振持续 26 秒后,慢慢减轻。”“不是当时的声音,我就不能签字,所以就让我反复听,断断续续听了一年多。但是直到现在也没有确认,那个神秘的声音也没有在我的耳边准确地再现过。”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
“飞经亚洲,特别是经过中国上空时,我就会仔细分辨大概到哪个省,正从哪个地区上空飞过”“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那里有我的战友和亲人。”表现了杨利伟对祖国对亲友的热爱。
“我后来问过俄罗斯的航天员,他们从不给新航天员讲述这个过程,担心新手害怕。我回来却讲了,每一个步骤都给‘神六’和‘神七’的战友讲了,让他们有思想准备,并告诉他们不用紧张,很正常。”作者细致描述“抛伞”的过程,与俄罗斯航天员的做法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我国航天员敢于直面困难、坦诚相待、无私奉献的品质。
②动作描写:如“每当响声传来的时候,我就趴在舷窗那里,边听边看,试图找出响声所在,却未能发现什么。”这体现了宇航员严谨、专注的品质。
③心理描写:如“外面高温,不怕!有碎片划过,不怕!过载,也能承受!”飞船进入轨道,百分之八九十的航天员会产生“本末倒置”的错觉,“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完全靠意志克服这种错觉。”体现了航天员不怕牺牲、临危不惧的良好心理素质。“先是右边舷窗有裂纹,……这个时候我反而放心一点儿了:哦,可能没有什么大问题,因为如果是故障,重复出现的概率并不高。”体现了作者面对危机时的从容镇定。
3、条件如此恶劣,面对困难斯科特、杨利伟都能坚守自己的信念,我们通过他们的表现能不能看到他们性格的共同之处。(学生分享交流)
明确:正是那份不畏艰险、勇敢探索、坚毅执着、沉着镇定、不怕牺牲、求实严谨、无私奉献的精神支撑着他们,这正是探险精神的集中体现。
从《带上她的眼睛》到《海底两万里》的推荐
【教学目标】
1、快速浏览文章,理清思路,概括文章内容。
2、结合具体情节,体会人物所具有的性格特点,明确作者写这一人物所表达的情感。
【课前准备】利用十天时间阅读《海底两万里》
【教学过程】
一:感知内容,理清思路。
1、根据要素,抓住关键语句,概括主要内容。
2、说说我“带”上这双眼睛去旅行,都去了哪里?做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3、同样的科幻之旅,尼摩船长驾驶“诺第留斯号”潜水艇又去了哪里,你能不能绘制一份简单的航行线路图。并标出他遇到的事情及内心感受。
二:走进人物,品评精神。
1、《带上她的眼睛》文中有关小姑娘的语言描写和结尾补叙地航飞船失事情况的文字体现了地航员怎样的精神品质?
明确:
①热爱自然,热爱美好生活。语言描写如“这里真好”
“我现在就像从很深很深的水底冲出来呼吸到空气,我太怕封闭了”等这些语句表现了小姑娘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之情。“呀,花,有花啊”“我真想把手伸到小河里”等语言描写写出了小姑娘看到花、水时的喜悦,以及对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热爱。“看不到日出了,好想看草原的日出……听,这是今天的第一声鸟叫,雨中也有鸟呢!”期盼日出,再次体现出小姑娘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热爱。
②身处困境,不慌不乱。补叙部分如“炽热的岩浆刺目地闪亮着,
翻滚着,随着飞船的下潜,在船尾飞快地合拢起来,瞬间充满了飞船通过的空间。”“周围是温度高达 5000 摄氏度,压力可以把碳在一秒钟内变成金刚石的液态铁镍。”面对困境,小姑娘不惊恐,不慌乱,表现出惊人的的淡定,如“她没有回答我的话,而是自己轻轻哼起了一首曲子……”
③坚守岗位,乐观坚强,无私奉献。如“……今后,我会按照研究计划努力工作的。将来,也许会有地心飞船找到‘落日六号’并同它对接,但愿那时我留下的资料会有用。请你放心,我现在已经适应这里……”这些语句集中表现了小姑娘坚守自己的岗位,乐观坚强,无私奉献的精神。
综上所述,《带上她的眼睛》赞美了地航员热爱自然和美好生活,身处困境、不怕牺牲、坚守岗位、乐观坚强、无私奉献、大义大勇的崇高精神。
2、小说《海底两万里》中灵魂人物尼摩船长是个怎样的人,你能不能结合故事情节说说你眼中的尼摩船长。
三、情节语言,明确科幻小说吸引之处。
1、《带上她的眼睛》情节中有很多谜团,你能不能找到文中设置悬念及埋下伏笔的地方,体会情节的引人入胜。
2、海底的世界是奇妙的,是精彩的,你能不能找出来,说说它的匪夷所思或精妙之处。
智慧结晶的活字之旅
【教学目标】
结合课下注释,理清文章主要内容;找出活板“活”的地方,感受古代人民的智慧。
【教学过程】
一、感知文本,梳理情节。
1、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意,根据要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二、合作交流,话“活”板。
2、课文没有一开始就介绍活板印刷,是先从雕版印刷写起,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活板印刷比雕版印刷有哪些进步的地方?
3、本文从整体上是按照什么顺序进行说明的?其中第二段采用了什么顺序?
4、本文的题眼是一个“活”字,通篇是怎样围绕这个“活”字作文章的 找出相应的句子进行分析。
5、本文都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举例说明。
6、通过学习本文,你发现作者写作本文的语言特点了吗?
三、归纳主旨,开拓思维。
从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的过程中反映了什么?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语言简明的修改之旅
【写作点拨】
本次作文要求我们展开想象,写科幻故事。作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确定角色,贴切命名。所谓角色就是科幻作文中所涉及的人或物,他们是这个故事的扮演者,也是缔造者。
大多数同学在写作时都能幻想出很多的角色,但每个角色的人物形象都不够生动。怎么办呢?其实不难,只要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碰到的、电视上看到的、书本上学到的各种人物或动、植物大卸八块,再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加以拼凑,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不就可以跃然纸上了吗?如果再给他们取个贴切又蕴藉丰富的名字,那就更好了。比如:用孙悟空的头、羊的身子、米老鼠的手、大象的腿加以拼凑,并在头脑中放入一块电脑芯片,组合成一个名叫“万事通”的神奇人物,就把想象和科技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了。
二、设定情节,关联呼应。情节是指事情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它贯穿于科幻作文的始终,是故事的生命线。它和角色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1.开端。可采用开门见山点明题意的方法,也可以采取用表示声音的词或几个奇怪的问题、现象来设置悬念,以引人入胜。
2.发展。真正切入主题后,要把自己融入故事当中,当作故事的主人公。让开头设置的疑团由复杂到简单慢慢解开,让文章的主人公过五关斩六将,同时加入自己的大胆想象,使情节曲折,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3.高潮。当主人公经受过一系列的惊险或趣事后,可以利用一些更为高科技的东西把故事推向高潮。
4.结局。结尾可以通过一个有趣的动作、一个奇怪的声音,把笔锋自然地转到现实;或者在结尾阐明一个道理,或提出一个新的问题,让读者去思考,去品味,给读者一种回味无穷的感受。
三、讲述故事,语言简明。由于一篇几百字的作文只能写一个很小的生活片段,不可能全面反映出各角色之间发生的故事。因此叙述故事时,要做到简明生动,切忌拖泥带水。
学习任务单二:借助波折,绘制情节结构图
以结构图形式整理故事的情节,并归纳作者让故事“曲折”的技巧。
示例: 《伟大的悲剧》情节结构图
【学生展示】
学习任务单三:追问细节,感受故事之真与幻
梳理每篇课文科学性及文学性的具体体现,并归纳课文文体的特点。
示例:
【学生展示】
学习任务单四:致敬时代“超人”,学习伟大精神
参考示例,为文中每个人物制作一张人物形象梳理图。
示例:
【学生展示】
学习任务单五:描摹科学家“群像”,体会“崇高”内涵
学前准备:
叙述性语言,是指叙述故事的语句,通常采用“记叙”的表达方式。如:“又回到了灰色的生活和忙碌的工作中,以上的经历很快就淡忘了。”与描述性语言不同,叙述性语言不对细节做过多扩展性描绘。描述性语言则通常采用“描写”的表达方式,对具体的画面和细节进行细致描绘,如:“第二天清晨,阴云布满了天空,草原笼罩在蒙蒙的小雨中,我从眼睛中听到了她轻轻的叹息”,此处用“蒙蒙的”、“轻轻的”分别修饰小雨和叹息,用布满描写阴云之重,这样的语句就是描述性语言。
叙述性语言
学习任务单六:从叙述性语句感受科学语言的准确性
体会文中叙述性语言的表达效果,并归纳作者让文章语言简明准确的方法。
【小组活动】
一 分享科学故事,总结读后启示
参照下列句式向班级同学分享你喜爱的科学故事,简要谈谈你获得的启示。
我最喜欢 (作者)讲述的故事,作者用 文体,讲述了 的故事,文中最打动我的情节是 ,作者用 (方法/形式)将这一情节讲述得引人入胜,让我不禁动容。读完故事,我感受到了科学探索 。
二、精选人物,列举故事与品质
选择你喜爱的科学家,搜集其原创文字、新闻、图片、视频等资料,了解科学家生平和突出成就,选出你最有感触的故事,梳理故事经过和人物遇到的挑战,简要写下该人物打动你的精神品质,参考示例制作选材构思图。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