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共50张ppt)2022-2023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共50张ppt)2022-2023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50张PPT)

古体诗
近体诗
产生于唐代以前较少格律限制的诗
唐代新出现的格律诗
绝句
律诗
每首四句,五绝或七绝
每首八句,五律或七律
方法指导
一读
二品
三悟
结合注释,读懂内容
联系背景,把握情感
抓住关键,赏析写法
观 沧 海
——曹操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
曾历任 大将军、丞相,封魏王,建安二十五年卒。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杰出的诗人。
代表诗作有《步出夏门行》《蒿里行》《短歌行》等。文学史上“三曹”是指曹操、曹丕、曹植。曹操雅爱诗章,好作乐府歌辞,今存二十一篇。著作有《魏武帝集》,已佚。
他的诗歌多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反映了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势雄伟,慷慨悲凉。
建安文学
直抒胸臆,抒发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是我国诗歌史上文人创作的第一个高潮。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朗读节奏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实景
虚景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波澜壮阔、气势恢宏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开阔苍茫
  《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东汉建安年间,曹操借许悠之计,以少胜多,击退了他在北方的主要对手——袁绍。袁绍残部逃到乌桓(当时辽东半岛上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想得到乌桓的支持,以求东山再起。曹操乘胜追击,征讨乌桓。东汉建安12年,即公元207年,曹操挥鞭北指,所向披靡,大败乌桓。归途中,曹操登上碣石山,观看沧海壮丽景色。此时,曹操踌躇满志,意气昂扬,挥笔即书,便有了《观沧海》一诗。
写作背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博大胸怀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朗读节奏
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在诗歌中,意象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
知识卡片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龟虽寿








送 孟 浩 然 之 广 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借景抒情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降职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地名
官名,指王昌龄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1——2——3——4——5
直接抒情
情景交融
《旧唐书》——不护细行,屡见贬斥。
《詹才子传》——晚途不谨小节,谤议
沸腾,两窜遐荒。
1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宋 苏轼
杨花终日空飞舞,奈久长难驻。
——宋 秦观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唐 郑谷
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宋 苏轼
离散
漂泊
《送春》(宋 王令)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宣城见杜鹃花》(唐 李白)
蜀国曾闻子规鸟,
宣城换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
三春三月忆三巴。
注:三巴指巴郡、巴东、巴西三郡,即指蜀国,今四川。
《琵琶行》(唐 白居易)
其间旦暮闻何物?
杜鹃啼血猿哀鸣。
思归
伤春、惜春
悲苦、哀怨

同情
担忧
关切
思念
安慰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友情的光辉 人性的光辉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枫桥夜泊》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王湾,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洛阳(现在河南洛阳)人。其诗流传不多。他的诗格调壮美,意境开阔,预示了盛唐诗歌健康发展的前景。代表作有《次北固山下》《奉使登终南山》《奉和贺监林月清酌》。
走近作者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每示能文,令为楷式
形容景物,妙绝千古。
——明 胡应麟《诗薮》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停宿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朗读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朗读节奏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船只在碧波之上慢慢地行使着,此时已到北固山。抬眼望去,山峦青葱,那是我远行的路径之地,而不是终点。
描绘画面
1、找景物(名词)
2、明特点(形容词、动词等)
3、加联想(必要且合理)
4、巧表达(语言流畅、生动,
可借用修辞)
潮平两岸失,风正数帆悬。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理趣:新的事物必将代替旧的事物。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
乐观
积极

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唐 韦应物《闻雁》
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
——唐 李商隐《离思》
鸿雁向西北,因书报天涯。
——唐 李白的《千里思》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唐 沈如筠的《闺怨》
元曲 我国古代诗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体式,如唐诗、宋词、元曲。元曲是继唐诗宋词后兴起的一种艺术形式,是一种新的诗体,包括杂剧和散曲两部分。
散曲又分小令和套数。
小令在元代又名“叶儿”,一般是独立的一支小曲子,每首曲都有一个曲牌名,根据曲牌的不同,其字数、句数、平仄、押韵等也不一样。曲牌名之后是曲子的题目,如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文体常识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曲牌名
天净沙·秋思
元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
元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
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
白草红叶黄花。
马致远,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元代著名戏曲作家、散曲家。一生著有《汉宫秋》《青衫泪》《荐福碑》《岳阳楼》《马丹阳》《黄梁梦》等杂剧共15种,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 。并写有小令、套数二百余首,后经人辑入《东篱乐府》。他在元代散曲作家群中,位居第一。
走近作者
秋思之祖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朗读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朗读节奏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太阳慢慢地落下山头,余辉映在狭长的小道上。随着一声深深的叹息,诗人缓缓走向前方,而前方不知又是何处。
描绘画面
1、找景物(名词)
2、明特点(形容词、动词等)
3、加联想(必要且合理)
4、巧表达(语言流畅、生动,
可借用修辞)
一切景语皆情语
1—2—3—4—5
萧瑟苍凉的
深秋暮色图、羁旅思乡图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李叔同《送别》
牧马古道傍,道傍多古墓。
萧条愁杀人,蝉鸣白杨树。
——常建 《少年游》
古道无人行,秋风动禾黍。
——王昌龄《秋日》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晏殊 《蝶恋花》
落叶西风时候,人共青山都瘦。
——宋·辛弃疾《昭君怨》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唐 李商隐《乐游原》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西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南朝民歌《西洲曲》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范仲淹《苏幕遮》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罗贯中《三国演义》
燕子不知何世,入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
——周邦彦《西河金陵怀古》
小桥流水人家
流动的溪水、静静站立的小桥、人家,动静结合,相互映衬,营造的是温馨、安逸的环境,而游子见到此景更是感到孤独和凄苦,从而触发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以乐景衬哀情
白描
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老人们下着棋,喝着茶,扇着蒲扇。
——周奕辰
那饱满而鲜黄的桂花悄悄落下来,那香气扑鼻的如金一般的小黄花密密麻麻挤在一起,散发出迷人让人陶醉的香味,惹人依恋在你的枝头上。
——陈悦
渲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