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单元“单元研习任务”活动设计阅读单元研习任务二古代散文多注重骈散结合,诵读《陈情表》《兰亭集序》和《种树郭橐驼传》,感受它们不同的韵味。小组合作,选择其中一篇,说说文章是怎样通过骈句和散句的结合来表情达意的。各小组互相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讨论。活动主题:探究古代散文骈散结合语言特点以及古文章法活动目的:1. 明确骈散结合的语言特征,识别什么是骈句和散句。结合文本赏析骈句和散句的艺术效果。理清古文的章法活动方法:合作探究、诵读法、讲授法活动过程:导入齐读,说一说两段文言文的区别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王勃《滕王阁序》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欧阳修《醉翁亭记》《滕王阁序》被誉为“千古第一骈文”,王勃的这篇文章很美、辞藻华丽、讲究形式,但是晦涩难懂,不仅对于我们来说难懂,对于古人没有一定的文化水平也很难理解。相对来说《醉翁亭记》这一篇散文就容易理解很多。为解决骈文只讲究形式而无内容且晦涩难懂这些弊病,以韩愈、欧阳修为首的文人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古文运动”,大力推行散文,所以,散文到底是什么呢?一、散文与古代散文散文:1.形散神聚:散文一般结构自由、不拘一格,但又有贯穿全文的线索。2.意境深邃:散文常常表达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感情真挚。3.语言优美:散文具有优美的意境,语言上具有清新隽永的特点。古代散文:我国古代把与韵文、骈体文相对的散体文章称为“散文”,即除诗、词、曲、赋之外,不论是文学作品还是非文学作品,都一概称之为“散文”。散文是具有广泛实用性的文学样式,一直被视为文学的“正宗”,是正统的、经世致用文化的文学化和通俗化的表述。散文成了载道的重要工具,一个民族散文品味的高低,其实也反映了这一民族整体素质的高低。我国古代优秀的散文,无不体现出作家宽广的情怀、光博的知识;同时,又善于从个体的角度思考人类的命运,成为了一个民族的心灵写照和人类文化进程的最为真实的见证。二.古代散文单元回顾1.本单元六篇文章:《陈情表》《项脊轩志》《兰亭集序》《归去来兮辞》《种树郭橐驼传》《石钟山记》——魏晋到明代的六篇经典散文。有的以情见长,至情至性,感人肺腑;有的以理取胜。理趣盎然,发人深思。作品体裁不一,风格各异,呈现了我国古代散文的多样面貌。2.散文体式:“表”“志”“序”“辞”“传”“记”六种体式——基本涵盖了中学生常见的古代散文(议论类散文除外)体式。除了《陈情表》《兰亭集序》带有实用文的特点,其他几篇都是以抒发情感、表达思想为主的作品。即使是《兰亭集序》,与纯实用性的序文有所区别。3.风格:这六篇文章大致可以分为两个类型:《陈情表》《兰亭集序》《归去来兮辞并序》——晋代作品;《种树郭橐驼传》《石钟山记》——唐宋八大家的古文。《项脊轩志》——是明代的“唐宋派”代表,继承了唐宋古文运动的传统。《陈情表》《归去来兮辞并序》都曾选入《文选》,虽然带有重视“辞采”“文华”的特点,却并不堆砌、浮华,属于能得文辞之助而不为辞所累的佳作。唐宋八大家中的柳文清朗有力、不乏文采,苏文晓畅平易、不事雕琢,可谓各臻其妙。归有光的名作,即事抒情,真切动人。古代散文发展史上的重大转折——即由骈而散,由华而实,由踵事增华而不尚雕彩。三篇晋文本是佳作,不属于古文运动要抨击、批判的浮靡已极的骈文。三.古代散文写法古代散文写法比较自由,句子可骈可散,结构可疏可密。但优秀的散文作品在语言、章法等方面都颇有讲究:1.古代散文多注重骈散结合(1)骈句与散句骈句:骈——二马并驾一车;并列;对偶。骈句——指的是结构相似、内容相关、行文相邻、字数相等的两句话,跟对偶相似,只是不像对偶那样在音韵上有严格的要求。骈句也有工整和不工整之分。不工整的骈句在结构和字数上也可能不完全合乎要求。散句:是相对于骈句而言,也可以说,骈句以外的句子都是散句。骈句的表达效果——形式整齐,音节和谐,气势贯通,意义鲜明。散句的表达效果——语句灵活自然,富有变化,避免单调呆板。(2)诵读《陈情表》《兰亭集序》《种树郭橐驼传》感受它们不同的韵味。明确:《陈情表》多以四字句为主,间有其它散句,使得文章节奏既紧凑上口又富于变化。这些句子,有些是骈句,节奏紧凑;有的则是散句,节奏舒缓。骈散结和语言错落有致。如“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前面多用散句来铺叙,语势连贯、紧凑,不拖沓,让人感到灾祸接踵而来。再使用内外对比的骈句对自己不幸的人生进行总结。“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骈散结合既写出了圣命的咄咄逼人又道出了自己左右为难的矛盾心情。《兰亭集序》的句式不似《陈情表》那样整齐,骈句主要出现在写景抒怀时,但使用频率明显低于《陈情表》,往往是稍加对偶即接以散句。特别是最后一段,基本是散句,之所以呈现出这样的一种形式,是因为作者要表达的是人生终将有尽的苦痛和对生命的思考,其情思都起伏抑扬,更利于用散句表达。《种树郭橐驼传》属于以散句为主的古文,所谓骈散结合,在本文中主要体现为整散结合。本文中比较整齐的句子,基本都是关键点。例如,概述郭橐驼种树的秘诀:“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其将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又如,解释“他植者”的错误之本:“爱之太恩,忧之太勤。……虽日爱之,其实害之;虽日忧之,其实仇之。”再如,描绘官吏的烦政:“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这些内容不是不能用单行散句来写,但用整齐的句子来表达,能起到反复强调、鲜明对比的作用,还能以连续的短句让读者自然感到弊政对人民生活的扰害,其效果是只用散句难以达到的。(3)画出《陈情表》中的骈句,体味其韵味及表达的情感。小结:《陈情表》概述自己的不幸: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坦率展现自己的尴尬处境: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表现祖孙不可须臾分离的实情: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骈句简练概括性强、可对比或使意思更进一层:在表情达意方面,常用骈句表达最能打动皇帝、说服皇帝的情事(抒情说理)(4)请学生,翻译下列句子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察“经考察后予以推举“举”(请学生答)“孝廉”汉代所设荐举人才的一种科目“秀才”(请学生答)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结草衔环的典故明确结草为“报恩”活着应当杀身报效朝廷,死后也应当像结草老人那样在暗中报答陛下的恩情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明确:“一”“齐”的意思)小结:文言翻译时注意上下句意思相同、相近、相补或相对。2.古人为文,讲究章法古人为文,极重视文章的结构和内部联系,就连一些看似信笔写就的作品,也大都有章法可循。《归去来兮辞(并序)》,虽被誉为“不见有斧凿痕”,但章法严密:“归程”——“归舍”——“归园”——“归田”——“归尽”。请同学们在本单元课文中,选择一篇,理清其整体结构也各部分之间的联系,用思维导图或者表格的形式表现出来四.总结“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人都具有思想感情,从而产生出语言来;有了语言,就会有文章,这是自然的道理)古人将自己的人生感悟、事理思考、情感体验等诉诸笔墨,留下了许多佳作名篇。诵读这些作品,触摸民族文化血脉,可以增进我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这个单元的散文体现了我国古代散文的多样面貌。通过在对比中体会,在联系中思考,可以帮助更全面地理解古代散文。作业布置:制作《种树郭橐驼传》的结构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