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4张PPT)中考一轮复习统编历史八年级上册中国近代史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线索191919241927193119371945192119461949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第一次国共合作)国民大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国共十年内战时期第二次国共合作北伐战争、黄埔军校井冈山道路红军长征一、五四运动(1919年)五四运动导火索:过程性质:作用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地点: 主力:口号:北京学生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前期后期地点: 主力:结果:上海工人①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②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③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了实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社会革命运动;思想启蒙运动革命性群众性进步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新的革命思想新的革命力量新的领导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精神二、中国共产党诞生(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思想基础:会议领导全国工人运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十月革命中共一大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诞生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中共二大最高纲领:最低纲领:实现共产主义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民主革命纲领(反帝反封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成就:高潮:全国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被血腥镇压(二七惨案)教训: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争强大的敌人第一次国共合作红船精神三、国民大革命时期: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1924—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原因:过程成果结果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尚未完成中共三大:共产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国民党一大: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党内合作合作基础:新三民主义,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黄埔军校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民革命失败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与统一教训:中国共产党应独立掌握革命武装力量目标:名将:结果:节节胜利的重要原因: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叶 挺国共两党的齐心协力“四一二”“七一五”四、国共十年内战时期(1927—1937年)革命道路探索城市为中心的武装斗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八七会议:转向农村: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星火燎原建立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临时政府党领导军队:井冈山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三湾改编古田会议党指挥枪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失败打土豪分田地2014年,古田会议强调军队政治工作要为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八一精神思想建党、政治建党四、国共十年内战时期(1927—1937年)②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③渡过乌江夺取遵义④四渡赤水⑤巧渡金沙江⑥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⑦爬雪山⑧过草地⑨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①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⑩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遵义会议红军长征五、抗日战争时期(1931—1945年)(一)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九一八事变时间: 借口:结果:1931年9月18日柳条湖事件东三省沦亡,伪满洲国建立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最主要矛盾一二·九运动背景华北危机(策动“华北自治运动”)国民政府采取不抵抗的妥协政策口号:“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促进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中国共产党号召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西安事变时间: 人物:结果:意义: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和平解决,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局部抗战起点“双十二事变”五、抗日战争时期(1931—1945年)(一)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七七事变全面抗战时间: 地点:意义:1937年7月7日卢沟桥①意味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②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第二次国共合作《国共合作宣言》发表(党外合作)国共关系演变192719241949193719451947第一次合作第一次分裂第二次合作第二次分裂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启示: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党内合作)(党外合作)中国工农红军八路军新四军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卢沟桥事变五、抗日战争时期(1931—1945年)(二)全民族浴血奋战正面战场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迷梦南京大屠杀台儿庄战役: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武汉会战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第三次长沙会战:相持阶段,国民政府的态度: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皖南事变豫湘桂战役: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沉重打击了日军,有力支援了同盟国军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重要贡献国家公祭日12月13日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五、抗日战争时期(1931—1945年)(二)全民族浴血奋战敌后战场毛泽东《论持久战》抗日根据地指挥中枢:作战:建设延安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民主选举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重要战役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的第一个重大胜利彭德怀毛泽东的重要论断或著作国共十年内战时期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后“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论持久战》《论联合政府》《对日寇的最后一战》《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起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八七会议井冈山道路中国七大良好开端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五、抗日战争时期(1931—1945年)(三)抗日战争的胜利抗战胜利重要会议:中共七大内容意义:政治路线:组织路线:思想路线: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毛泽东当选为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思想确立为指导思想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日本投降1945.8.15:日本天皇被迫无条件投降1945.9.2: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胜利原因根本原因: 决定因素:外部因素: 战争性质:全民族抗战共产党中流砥柱反法西斯同盟正义之战胜利意义国内:国际: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民族觉醒对反法西斯、维护世界和平作出巨大贡献国际地位1945年抗战胜利纪念日:9月3日六、解放战争(1946-1949年)解放战争背景重庆谈判双十协定政治协商会议再一次确定了避免内战、和平建国的方针过程防御阶段反攻阶段决战阶段粉碎全面进攻粉碎重点进攻:战略思想:作战方式:英雄人物:“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运动战刘胡兰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经济:军事:土地改革土地政策:纲领文件:意义:耕者有其田《中国土地法大纲》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人力、物力保障挺进大别山指挥者:意义:刘伯承、邓小平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六、解放战争(1946-1949年)解放战争过程决战阶段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淮海战役解放东北全境华北全境基本解放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胜利七届二中全会地点:工作重心:奋斗目标:河北西柏坡西柏坡会议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渡江战役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胜利的根本原因: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取得胜利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一)近代经济的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消亡产生初步发展短暂的春天再度受挫洋务运动资本输出实业救国放宽限制临时政府奖励实业实业救国的高潮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三座大山的压迫一战期间暂时放松经济侵略19世纪六七十年代甲午中日战争(1895年)辛亥革命(1911年)一战后(1918年)三大改造完成(1956年)新中国成立(1949年)特点:先天不足后天畸形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二)近代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社会生活剪辫、易服、劝禁缠足、更礼仪、改称呼自由平等的新风尚特征不平衡性:沿海地区变化大于内陆地区呈现出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征教育文化教育兴办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京师大学堂废科举:1905年革新学制:颁布各级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新闻出版近代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近代中国人创办的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有影响的出版机构:共产党在解放区创办的发行进步书刊的重要阵地:《申报》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开明书店、生活书店新华书店中国近代新式教育逐渐发展起来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二)近代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文学艺术文学鲁迅《狂人日记》第一篇白话小说,批判了吃人的礼教《阿Q正传》批判国民性问题美术齐白石:徐悲鸿:《虾》《田横五百士》《愚公移山》音乐聂耳:洗星海:《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黄河大合唱》歌剧第一部无声电影:《定军山》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其他作家:郭沫若、曹禺、茅盾、巴金、老舍时代背景:抗日战争课堂巩固1.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讲到:“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早在1919年5月4日,中国先进青年知识分子掀起了一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的爱国革命运动。这场运动体现的精神是( )A.不怕牺牲、艰苦奋斗 B.万众一心、众志成城C.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D.立党为公、忠诚为民2.1922年7月,中共二大宣言指出:“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表明中共提出了( )A.民主革命纲领 B.党的中心工作C.抗日民主政权 D.工农武装割据CA课堂巩固3.国民革命时期,国民党提出的“打倒列强,除军阀”口号,正是五四运动“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口号的直接传承,也切合民间大众的民族主义情绪。这说明二者的共同任务是( )A.反帝反封建 B.建立民主政治 C.反对帝国主义 D.反对封建主义4.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工农革命军第一师于湘赣边界发动秋收起义,在攻打长沙受挫后,他果断改变计划,决定到敌人力量薄弱的山区寻找落脚点,这是中国革命发展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新起点”是指中国共产党A.从进攻大城市转为向农村进军B.开始领导国民革命运动C.从领导农民斗争转为领导工人运动D.开始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AA课堂巩固5.一些文学与艺术作品反映了历史事件,与下列图片相关的诗句是( )A.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B.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C.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D.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6.中国人民历经了十四年艰苦卓绝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揭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的是(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C.西安事变 D.七七事变BA课堂巩固7.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表了《张、杨对时局宣言》。其主要目的是( )A.呼吁民众弘扬民主精神 B.鼓励东北将士奋勇杀敌C.推动国共两党合作抗日 D.号召民众抵御外来侵略8.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名称,七七事变后,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人民军队名称的变化反映出( )A.社会性质的变化 B.中共地位的变化C.社会矛盾的变化 D.领导阶级的变化CC课堂巩固9.李宗仁在回忆录中写道:“捷报传出后,举国若狂。……抗战前途露出一线曙光……为抗战发动以来的第一快事。”被李宗仁誉为“抗战发动以来的第一快事”指的是( )A.台儿庄战役 B.百团大战C.平型关大捷 D.淞沪会战10.1938年春,延安兴起街头诗运动,大家把诗写在墙壁、岩石和大树上。其中就有:假使我们不去打仗,敌人用刺刀刺死了我们,还要用手指着我们的骨头说:“看,这就是奴隶!”可见该运动旨在( )A.揭露国民党围剿红军 B.号召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鼓舞人民的抗战斗志 D.宣传抗战前线取得重大胜利AC课堂巩固11.艺术创作与时代需要紧密相连。对下图漫画《日本陷入战争泥潭》(1942年6月)创作意图解释合理的是( )A.认为中国抗战有力牵制了日军B.揭露日本跨洋进攻欧洲企图C.嘲讽日军在中国战场节节败退D.庆祝抗日战争取得最终胜利12.“渡江战役的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这体现出渡江战役胜利的原因是( )A.人民群众的支持 B.国民党军队的装备先进C.抗日战争的正义性 D.国民党将领的错误指挥AA课堂巩固13.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人们的风俗习惯也发生着变化。观察下图,你认为导致变化的历史事件是( )A.戊戌变法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新中国建立14.毛泽东说过,讲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讲到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轻工业方面是因为状元实业家张謇抱着“实业救国”的理想,创办了许多实业,其中最著名的是( )A.湖北枪炮厂 B.汉阳铁厂 C.大生纱厂 D.福新面粉公司B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