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作文模拟主题写作:“静与动”导写及范文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届高考作文模拟主题写作:“静与动”导写及范文

资源简介

高考作文模拟主题写作:“静与动”导写及范文
【作文材料】
现代文阅读Ⅰ谈及“诗画异质”时说:“画只宜于描写静物,诗只宜于叙述动作。”阐述了“画和诗”与“静与动”的关系。其实,“静”与“动”还可适用于生活中的诸多方面。
请以生活中的“静与动”为思考对象,谈谈你的理解和认知。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材料分析】
这是一则与阅读相关的作文材料,不过,阅读材料只是一个引子,真正想要学生思考与表达的在于后面的要求。“画只宜于描写静物,诗只宜于叙述动作。”材料中的话可以作文引出观点的内容,然后重点思考生活中的“静与动”的体现:分别是什么,为什么需要,怎样指导生活。这也是作文行文的逻辑思路。
学生写作的重点应该放在“静与动”的内涵上和多角度分析“静与动”的原因,并结合现实生活进行理性的分析、辩证的分析。具体写作中,注重行文思路结构、语言表达、生活现实分析、事例运用等方面即可。
【范文展示】
静以修身,动以顺势
学者菜辛谈及“诗画异质”时直述诗画不同、动静相异的原理,让诗论得以有新的突破。从哲学角度上说,“动”与“静”是一对矛盾体,相辅相成,对立统一;从生活意义上说,“动”与“静”贯穿人的一生,体现人生智慧。
“静”与“动”二者是同根之本、同源之水,不可偏废。行于人生至道,乃应静以修身,动以顺势,促人格之花香远益清。
秉怀“宁静”之道,深自沉潜,修炼羽翼,“静”待花开。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无时无刻不处于沧海变迁、运动变化之中,波诡云谲,变幻莫测,秉怀宁静之心是一方抚慰心灵的良药。在静中修身养德,去体会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情逸致,学习他那虽“结庐在人境”,却仍能做到“心远地自偏”的奥秘。在唐诗气象万千之时,高适持有宁静的视角,他像是坐在云端的神明,俯瞰那苍凉的沙场,内心升腾起雄伟的烟云飘渺。而信息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浮躁的风气浸染着每个人的灵魂,都或多或少地占据了纯洁的心灵圣地,此时恰恰需要有“静”的勇气,敢于从“内卷”的风潮中抽身,呼吸自由畅快的空气,以“静”致远。
当然,所谓的“静”不是“静止”,不是因循守旧、片面孤立、不思进取,而是强调对待人生的态度要宁静、冷静、安静,以理性的思维来升华人格的魅力。
与此同时,我们亦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以“动”的眼光来调整不合理的目标、节奏、步伐,让我们在迎接挑战与希望的未来中,多一份理智,少一份轻浮;多一份从容,活得更加游刃有余。
就像革命先辈孙中山弃医从政,为民主进程添砖加瓦,为国家救亡图存贡献一已之力;就像笔杆子孤勇者鲁迅弃医从文,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适时转变航向,唤醒国人意识,痛斥反动者,为正义发声;就像跨界者钟扬在多个研究领域“变动”,推动种子基因库不断健全,保护国家种质资源安全……
动以顺势,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而“动”,是为了及时规正自己不合理的目标而“动”。“动”不是毫无主见,盲目变动,不是亦步亦趋,随波逐流。在浩浩大潮中,葆有初心,适时而“动”,可谓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静以修身,动以顺势,不畏荆棘险径,不屈激流劲湍,但求审时度势,以“静”看现实,以“动”明未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