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8.1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 导学案[课标要求] 感悟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理解文化多样性的价值。[素养目标] 1.政治认同:通过了解文化的民族性,认同本民族文化,坚定文化自信。2.公共参与:立足生活实践践行尊重文化多样性要求。【新知导学】 一、文化具有民族性1.地位: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 。2.作用:在一个民族的历史与现实中,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 、维持社会稳定、激发民族 和凝聚力的重要作用,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 。3.核心: 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4.体现:民族文化体现在民族的生活方式、 、思维方式,以及民族 、民族服饰等方面。二、文化具有多样性1.地位:文化多样性表征文化存在的 程度。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都扎根于本国本民族的土壤之中,各国和各民族的政治、 等社会条件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2.意义: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 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 要求。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3.要求:面对文化多样性,我们要在坚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尊重 ,理解个性,既要 本民族文化,又要 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易错提醒】1.民族文化对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激发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起着决定性作用。2.世界观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3.民族文化只体现在民族价值观、民族思维方式、民族性格等精神层面。4.当今时代出现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所以会形成文化全球化和趋同化。5.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内在要求。6.认同本民族文化,就是全面继承本民族传统文化。合作探究一材料一 我国春节历史悠久,在传承发展中已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习俗,有许多还相传至今,如办年货、扫尘、贴年红、团圆饭、守岁、压岁钱、拜岁、拜年、舞龙舞狮、拜神祭祖、祈福禳灾、放鞭炮、放烟花、游神、庙会、赏花灯等习俗。材料二 圣诞节的习俗主要包括:戴圣诞帽、送圣诞卡、做圣诞蛋糕、送圣诞礼物等。大部分的天主教教堂都会先在12月24日的平安夜,亦即12月25日凌晨举行子夜弥撒,而一些基督教会则会举行报佳音,然后在12月25日庆祝圣诞节。(1)春节和圣诞节的不同习俗体现了文化的什么特点?(2)你知道民族节日之间差异性的原因吗?(3)民族文化在一个民族的发展中有什么重要地位和作用?合作探究二近年来,西方的情人节在我国已成为很多年轻人特别喜欢的节日。为什么我国的“七夕”节日受冷落,西方情人节反而成了一种时尚呢?首先是西方文化的冲击。清朝末年,中国屡遭列强侵略,人们认为中国传统是十分落后的,西方的才是先进的,于是人们开始穿西装、说英语,甚至采用了西方的纪年方式。其次是经济方面的原因。改革开放以来,由于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普遍高于我国,人们逐渐出现了各种“崇洋媚外”的心理:过生日必须要吃蛋糕,结婚必须要穿婚纱,甚至在民国的时候,差点连春节都被废除。还有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假日经济商机。情人节的各种噱头会吸引年轻人去消费,商家趁机进行各种节日活动的宣传,这对情人节的普及也起很重要的推动作用。(1)东西方节日的差异体现了文化的什么特点?请说明原因。(2)你是否赞同文化教育中的“去西方化”?(3)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以节日文化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巩固提升】1.2020年11月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中外参观者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展示的千层底布鞋制作技艺等赞不绝口;来自意大利的55个世界文化遗产被浓缩成5个主题,通过五面氛围大屏展示,给观众带来一场全方位的意式审美体验。中外文化遗产在进博会上的展示说明( )①不同文化凝结着各自民族的智慧②文化的价值在于不同文化的交流③文化与经济的交融增进了文明互鉴④文化的内涵因现代科技而不断丰富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2.千年陆路湘桂古道作为文化线路遗产,其主要构成是以沿途保存的遗址或遗存为主要对象。湖南广西相关部门加大古道沿线的文物和遗址保护力度,做好古道文化游的整合、活化与利用工作。这有利于( )①发挥自然遗产优势,促进湘桂文化交融②在求同存异中,彰显中华文化的包容性③保护文化传承的载体,展现文化的多样性④整合利用文化资源,挖掘文化遗产的价值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3.“一字一图画,一语一境界。”中文优美、简约、深邃、博大,书写并传承了中华文化。中文是联合国指定的六种国际官方语言文字之一,联合国设定每年4月20日为“中文日”,取典于仓颉在“谷雨”时节造字的传说。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语言文字是文化创新的基础,展现了文化多样性②语言文字是了解一国文化的钥匙,搭建了世界文化交流的桥梁③汉字产生于中国传统习俗,是中华民族智慧结晶和全人类共同财富④“中文日”有助于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扩大中文影响力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8.1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导学案答案【新知导学】 一、文化具有民族性1.地位: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2.作用:在一个民族的历史与现实中,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激发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作用,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3.核心:价值观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4.体现:民族文化体现在民族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思维方式,以及民族节日、民族服饰等方面。二、文化具有多样性1.地位:文化多样性表征文化存在的丰富程度。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都扎根于本国本民族的土壤之中,各国和各民族的政治、经济等社会条件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2.意义: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3.要求:面对文化多样性,我们要在坚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差异,理解个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易错提醒】1.民族文化对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激发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起着决定性作用。纠正: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激发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作用。2.世界观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纠正:价值观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3.民族文化只体现在民族价值观、民族思维方式、民族性格等精神层面。纠正:民族文化体现在精神层面,也体现在物质载体层面。4.当今时代出现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所以会形成文化全球化和趋同化。纠正:当今时代出现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但不会形成文化全球化和趋同化,“文化全球化和趋同化”实质是一种文化霸权主义。以此为借口进行文化侵略,必然导致文化的冲突,影响世界文化的繁荣发展,最终不可能得逞。5.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内在要求。纠正: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6.认同本民族文化,就是全面继承本民族传统文化。纠正:对于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指的是总体认同,但不排斥“去其糟粕”的可能。合作探究一答案 (1)体现了文化的民族性,不同的民族拥有不同的文化,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2)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各个民族的历史发展不同、社会实践不同,经济、政治也不同,从而决定了各民族的民族节日也不同。(3)①地位: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②作用:在一个民族的历史与现实中,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激发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作用,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合作探究二答案 (1)文化具有民族性和多样性。各国和各民族的社会条件不同,政治、经济的差异性。(2)赞同:西方文化教育过度,会影响文化民族性;不赞同: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和繁荣世界文化的需要。(3)尊重文化多样性,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做到求同存异、相互借鉴。【巩固提升】1.答案 B解析 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文化的价值任何时候都是为人服务的,文化的价值在于其发挥作用,不在于交流,②说法不科学。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其内涵应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科技仅仅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仅仅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变革,④说法错误。①③符合题意。2.答案 D解析 千年陆路湘桂古道作为文化线路遗产,是以沿途保存的遗址或遗存为主要对象,表明不是纯自然遗产,而是文化遗产,①不符合题意。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材料没有涉及在求同存异中,彰显中华文化的包容性,②不符合题意。千年陆路湘桂古道作为文化线路遗产,加大古道沿线的文物和遗址保护力度,有利于保护文化传承的载体,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③符合题意。湖南广西相关部门做好古道文化游的整合、活化与利用工作,有利于整合利用文化资源,挖掘文化遗产的价值,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3.答案 C解析 文化创新的基础是社会实践,而不是语言文字,故①说法错误。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产生于人民的社会实践,而不是中国传统习俗,故③说法错误。②④符合题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