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别了,“不列颠尼亚”》课件(共62张PPT)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1《别了,“不列颠尼亚”》课件(共62张PPT)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共62张PPT)
什么是新闻?
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
(1943年,陆定一)
新闻是目前世界上发表量最大,受众最多的文体,它通过各种传媒(报纸、电视台、电台、网络等)对当前的政治事件和社会生活进行报道。
新闻特点
真实性
时效性
准确性
简明性
新闻的六要素
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广义的新闻包括:
消息、特写、通讯、新闻评论(社论)、典型报告(报告文学)等。
狭义的新闻
专指消息。
新闻的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
新闻的结构
由五个部分组成:
1、标题
2、导语
3、主体
4、背景
5、结语
1、标题:
标题是用来概括消息的主要事实。类型有正标、副标、引标。
(1)多行标题。
中间一行是正标,是标题的核心,用来揭示主题或提示重要事实;
正题上面一行是引标,用来引出正题,说明事实,交代背景,烘托气氛,揭示含义;
正题的下面一行是副标题,用来补充说明情况或说明正题或依据。
例:
经贸部负责人发表谈话
希望海峡两岸实现直接贸易
愿与台经贸主管部门接触协商解决双方贸易中问题
引标
正标
副标
(2)双行标题
①出现正题和引题。
如:真正幸福要靠自己劳动去创造
  杜芸芸将十万元遗产献国家
②出现正题和副题。
如:成都电讯局花钱“买”批评
  在报上登“公告”欢迎群众对通讯服务工作进行监督
引题
正题
正题
副题
(3)单行标题。单行标题只有正题。
例:
激情唱亚运,花城再扬帆
正题
小结:
消息的标题,力求言简意明,平易亲切,准确新颖,富有吸引力。
2、导语
消息的导语,就是消息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消息的核心内容。
3、主体
主体承接导语,是消息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进一步扩展和阐释。
4.背景
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位置:可在主体部分出现,也可在导语或结尾部分出现,位置不固定。
5.结语
结语是消息的最后一段或一句话。
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
标题、导语、主体是新闻结构不可缺少的三要素。
中考链接
5 月23 日上午,从全市各行业选拔出的9 名北京奥运会徐州火炬手启程前往苏州。他们将代表900 多万徐州人民参与奥运圣火25 日上午在江苏境内首站的传递。
9 名火炬手包括丰县女交巡警张敏、《 都市晨报》 记者王瑜珩、第九届世界技巧锦标赛冠军苏红等。据悉:江苏境内传递火炬手总数为624 名。5 月25 日至27 日,北京奥运圣火将在我省传递。届时,徐州火炬手将和其他615 名火炬手一道,高擎奥运火炬,在江苏境内完成传播奥林匹克精神和宣传北京奥运会“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绿色奥运”理念的神圣使命。
标题是对消息内容的概括,请帮助校报记者在下面的横线上为此消息拟个标题。
9名徐州奥运火炬手赶赴苏州参加火炬传递
(人物、地点、事件缺一项扣1 分)
阅读下面这则新闻,按要求回答问题: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0级地震。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凝聚成撼动人心的精神力量。温家宝总理星夜兼程奔赴灾区,指挥抗震救灾。济南军区救援部队14日凌晨即徒步开进灾区……这场灾难,让每一个中国人都心手相牵、骨肉相连。
请在下面的空格内为这则新闻拟写标题。(12个字以内)
灾难面前我们众志成城
阅读下面的新闻,按要求答题。
除夕到初六,家中成了麻将“赌窝” ,江苏南京初三学生小魏认为这严重影响了自己的学习,于是在小区门口贴出一副“夜夜麻将声,怎能学习?天天想一中,你去考吧!”的讽刺对联,希望父母能给他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结果对联劝父的效果并不理想,其父亲认为丢了脸,将对联揭去,并将儿子的脸打肿。居民们一起指责老魏不该打儿子,有什么话好好说,有居民还报了警。 (据2 月14 日《 南京晨报》 )
请给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可以从材料中找)
1、夜夜麻将声,怎能学习?天天想一中,你去考吧!
2、对联劝父 向父讨清静,父亲老拳打肿儿子脸
请你认真阅读下面一则消息,找出消息的导语。
英国《独立报》5月l0日报道:2008年奥运,中国准备以最佳的面貌迎接世界。从l00万名报名者中筛选出来的7万名奥运会志愿者和3万名残奥会志愿者正在中国各地接受培训,争取在奥运会期间,当50万外国人以及200万中国各地游客来到北京时,能展现出中国的最佳面貌。他们将在这个为迎接奥运会几乎重新翻修的北京城中开展志愿工作。中国为奥运会斥资约200亿英镑,许多旧街区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熠熠生辉的新奥运场馆。
导语:                                   
2008年奥运,中国准备以最佳的面貌迎接世界。
将下面的文字材料改写为“一句话新闻”。
央行的统计数字表明,到2月份我国的粮价已连续4个月小幅回升。分析师估计,今年国内主要粮食品种的价格水平可能持续走高。据国内媒体对全国832个县7万多农户3月初种植意向的调查,今年全国稻谷、小麦和玉米等谷物品种播种面积继续减少,只有豆类品种播种面积增加,这将对今年的粮价水平有一定影响。
今年国内主要粮食品种的价格可能持续走高。
将下则消息概括成一句话新闻。
人民网5月14日报道 5月13日,中国目前最大的一台光学天文望远镜在中国科学院云南丽江高美古天文观测站落成并正式运行。这台大型光学天文望远镜高8米,通光孔径2.4米,重40余吨,是东亚地区最大口径的通用光学天文望远镜之一。
据悉,2.4米光学望远镜可以清晰地分辨出300公里以外一根蜡烛的火苗,其综合性能属同级望远镜中的国际中上水平,主要用于对恒星和星系进行观测。据介绍,该望远镜投入使用后,每年能容纳数十项先进水平的天体物理观测课题和研究工作。
我国最大光学天文望远镜5月13日在云南丽江落成并正式运行。
请用一句话提取下面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
他们感动着古城襄樊,他们的故事传颂在襄江两岸。2008年3月25日晚,由襄樊市委宣传部主办的2007年度感动襄樊十大人物评选结果揭晓。
被评选出的感动襄樊2007年度十大人物是:年复一年的抚养、教育40多个“问题孩子”的江建军;身残志坚,自强不息地成就一番事业的王国良;重病在身,却把最后的能量献给山区教育的肖永才;面壁十载,临摹永乐宫壁画的“画痴”刘庸之……他们身份各异,经历不同,但都有共同的一点,那就是拥有震撼人心的人格力量。
2007年度感动襄樊十大人物评选结果揭晓。
指出下面一段文字中关键信息(不能超过10个字)。
9月16日在美国新墨西哥州首府圣达菲召开的研讨会上,70多位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就登上太空的更为方便和经济的方法——太空电梯的建造进行了更为深入的讨论。在为期两天的讨论中,科学家们致力于将一个梦想在一个世纪或者十多年内变成现实,即建造太空电梯,它能够用来发射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甚至能沿着数万公里长的垂直轨道将人类方便地送上太空。
讨论太空电梯的建造。
请把下面的语言材料概括成一句话的新闻。
在汶川特大地震灾害之前,为保护学生生命安全,灾区广大教师中涌现出一大批英雄人物。他们英勇无畏和大爱之举,集中体现了新时期人民教师的光辉形象和崇高的师德风范。为此,教育部最近发出决定,在全国教育系统迅速开展想抗震救灾的英雄教师学习的活动。学习他们坚强不屈和勇于献身的精神,以抗震救灾的英雄教师为榜样,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教育部号召全国教育系统开展向抗震救灾英雄教师学习的活动。
下面的消息摘自2008年1月9日《文汇报》,请仔细阅读后按要求答题。
据中国政府网消息,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部委,各直属机构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通知明确自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消息的主要内容。
国务院办公厅通知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6月1日起禁止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或6月1日起实行塑料袋有偿使用制度。)
根据下面消息的内容,将其概括为一句话新闻。(不超过15字)
本报珠峰大本营5月8日电(记者王霞光) 点燃奥运激情,传递人类梦想。今天上午9时17分,2008北京奥运圣火顺利登上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
8日凌晨,由19人组成的突击队员和支援队员从海拔8300米的突击营地出发,开始向珠穆朗玛峰顶峰发起冲击。
参与本次登顶活动的19人包括突击组l2人,支援组7人。经过6个多小时的攀登,北京时间9时17分,第五名火炬手次仁旺姆(女)在海拔8844.43米的世界最高峰高举“祥云“火炬,向世界昭示2008奥运圣火攀登珠穆朗玛峰圆满成功。这是奥运史上难忘的时刻,中国人第一次把奥林匹克运动的圣火传递到世界的最高峰。
①奥运圣火登顶(登上、传递到)珠峰。
②奥运圣火攀登珠峰成功。
(“珠峰”可以用“珠穆朗玛峰,’或“世界最高峰”代替。)
别了,不列颠尼亚
同学们,有一首歌这样唱:“小河弯弯向南流,流到香江去看一看,东方之珠,我的爱人,你的风采是否浪漫依然?”大家知道这歌里唱的“东方之珠”是什么地方吗?
“东方之珠”——香港!
写作背景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新华社记者周树春等四人由此写了这篇《别了,不列颠尼亚》,报道了查尔斯王子代表英国参加中英交接仪式并与末代港督彭定康离开香港的具体情况。这篇新闻特写,通过对告别仪式的现场描述和156年的沧桑回顾,体现出香港回归的划时代的重大历史意义。作为对重大历史事件的纪录,这篇报道笔法灵活,感情深沉,语言精当,内涵丰富,是一篇新闻特写的佳作。
体裁简介
特写:也称新闻速写、新闻素描,要求用类似电影“特定镜头”的手法反映事实,是作者深入新闻事件现场,采写制作的一种新闻价值高、现场感强、篇幅短小精悍的消息文体。
特写消息侧重于“再现”,往往采用文学手法,集中、突出地描述某一重大事件的发生现场,或某些重要和精彩的场面,生动、形象地将所报道的事实再现在读者面前。
课文朗读
字词解释:根据提示写词语
庄重
彼此遮掩而互相衬托
注目,把视线集中到一点上
半夜
变换旗帜,文中指降英国国旗、 升中国国旗。
凝重
掩映
瞩目
子夜
易帜
明确这篇特写的结构。
香港末任港督离开香港
4时30分:末代港督降旗仪式
6时15分:英国告别仪式
7时45分:英国举行第二次降旗仪式
0时左右:香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
0时40分:“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
港督府变迁
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别了,“不列颠尼亚”
导语(1):
主体(2-10):
背景:
结语:
课文分析
文中描写了英国撤退时的哪几个场景?具有什么样的象征意义?
文中一共写了四个场景
场景一:6月30日下午4:30
末代港督告别港督府,降港督旗帜
场景二: 6月30日下午6:15
添马舰东面广场降英国国旗
场景三:7月1日子夜时分
中英交接仪式,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场景四: 7月1日0:40
查尔斯王子和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
象征意义
英国殖民主义者结束在香港的统治权,中国恢复香港主权
找出文中哪些地方插入了关于背景描写的内容,并说说对这些背景的描写表明了什么。
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1885年建成,在以后的一个多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曾对其进行过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
这句话表面上说的是港督的建筑,实际上是在告诉人们,香港已经回归祖,末代港督已经离去,中国人民一段屈辱的历史已经永远地成为过去。
一百五十六年前,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
这句话语言平实,对比的鲜明,饱含了中国人民对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结束的欣喜之情。
从1841年1月23日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旗插上海岛,至1997年7月1日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一共过去了一百五十六年五个月零四天。
对中国人民来说,英国在香港进行殖民统治的这段历史是刻骨铭心的,是不应该忘记的。中国人民经过了漫长的等待,终于迎来了香港回归祖国的一天。作者心中,人民心中,都是感情澎湃。这种感情,通过精确地记录英国统治香港的时间来表现,语言含蓄,很有分寸。
1、如何理解“别了,不列颠尼亚”标题的含义?
一方面,字面上看是写查尔斯王子和末任港督乘坐游轮“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消失在茫茫南海夜幕中,这是现实的场景;另一方面,“不列颠尼亚”号的离去,象征着英国殖民统治在香港的终结,中华民族的一段耻辱被洗刷。
问题探究:
别了,“不列颠尼亚”
2、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
“不列颠尼亚”号和巨幅紫荆花图案构成形成鲜明对比,说明英国在香港的统治即将结束,而作为特别行政区象征的紫荆花图案将在香港上空冉冉升起,香港即将回到祖国的怀抱。
别了,“不列颠尼亚”
为什么说英国的告别仪式是“日落仪式”?
英国曾经被称为“日不落帝国”,喻指在它的领土上,永远都有阳光照耀。香港作为英国在东方的最后一块殖民地,于1997年脱离英国统治,回归祖国,可以说在中国香港的土地上,英殖民统治的太阳落下了。所以把英国的告别仪式称为“日落仪式”。
别了,“不列颠尼亚”
3、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短短的十三个字,运用对比手法,包含着无穷的意蕴:当年从海上耀武扬威地来,今天黯然地从海上离去。胜利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别了,“不列颠尼亚”
第一次降旗——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
这标志今后的香港再也不会由港督来统治
别了,“不列颠尼亚”
讨论:文中三次写到降旗,各有什么意义?
第二次降旗——港岛上的每天一度的降旗
平时,这一次降旗是很平常的,但这一次降旗,意义非常大,
因为标志着被英国统治了156年的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
别了,“不列颠尼亚”
第三次降旗——7月1日子夜时分的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的易帜
它标志着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统治的结束,也标志着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将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别了,“不列颠尼亚”
  最后一次降旗仪式结束后,彭定康将离去。世界各大媒体的记者都把镜头对准了港督府,中央电视台现场直播全过程,世人也都把目光聚焦在这里,等待着彭定康最后的离去,但是出人意料的事情发生了,镜头中末代港督神色黯然,降落的米字旗叠放在他的膝头,带有皇家标记的“劳斯莱斯”并未驶离,而是缓缓地围着港督府绕开了圈子……
如果你是现场记者,对观看实况转播的亿万观众该说什么
别了,“不列颠尼亚”
记者
中央电视台记者白岩松的现场解说词是:“彭定康的车轮原地转起了圈子,但历史的车轮是不会在原地转圈的。”
凤凰卫视的解说词是“按惯例,历任港督离港前都要坐车绕总督府两圈,彭定康也不例外,只是不同的是,彭定康没有继任了。”
诗人
港督府前车马稀,缓降慢别米字旗。
小号声中斜阳暮,细雨蒙蒙霸权离。
别了,“不列颠尼亚”
1997年7月1日,是一个彪炳史册的日子,这一天,全世界都在谛听从东方响起的庄严的钟声,它响彻环宇,向五湖四海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这是雪白年耻辱,长民族志气,振国家声威的喜庆时刻,历史已经铭记这一刻,我们每一个华夏儿女也将铭记这一刻。
当你了解到经过156年5个月零4天,中国国旗重新飘扬在上空,你有何感想?
课堂小结:
本课是一篇新闻特写,它以平实、含蓄、庄重的语言向我们再现了香港回归时的四个交接场景,写法反映事实。
课外探究:
香港和澳门都已经顺利回归了,在今后我们还需要继续作出哪些努力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