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科学试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科学试题

资源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科学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0 分)
1.(2023五上·婺城期末)在完全黑暗的房间里,桌上放着一个红苹果。我们在这个房间里待一段时间,等眼睛适应了黑暗之后,   (选填:可以;不可以)看到红苹果,所以要想看到物体,必须有   进入人的眼睛。
【答案】不可以;光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与镜面反射相同,任何物体都能反射光,只不过是光在物体表面的反射情况有所不同。我们能够看到物体就是因为它们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我们能够看到物体就是因为它们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所以如图所示,假设你坐在一个完全黑暗的房间里,身边放着一个红苹果,没有光进入这个房间,苹果不能反射光,所以你是看不到苹果的。
2.(2023五上·婺城期末)“只闻其声,不见其人”说明   不能绕过障碍物继续向前传播,而   可以向四面八方传播。
【答案】光;声音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 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的,光在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只闻其声,不见其人”说明声音能绕过障碍物继续向前传播,而光不能绕过障碍物继续向前传播。
3.(2023五上·婺城期末)快速旋转红、   、   三色的彩色轮,能看到彩色轮的颜色变成了白色,这说明色光是可以混合成白光的。
【答案】绿;蓝
【知识点】棱镜;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白色的太阳光由七种单色光构成,而在一定条件下, 七彩光又能合成白色光。红、绿、蓝是色光的三原色,它们按不同的比例组合,可以得到各种颜色的光。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可以混成白光,所以,彩色轮快速转动时,它的颜色变成白色。
4.(2023五上·婺城期末)地壳主要由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组成,大理岩属于   。
【答案】变质岩
【知识点】地壳的组成
【解析】【分析】地质学家根据岩石的成因,把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类。花岗岩、玄武岩等属于岩浆岩;砂岩、页岩、砾岩、石灰岩属于沉积岩,沉积岩中含有化石;大理岩和板岩属于变质岩。
5.(2023五上·婺城期末)改变地形地貌的力除了来自地球内部的力量,还有来自地球外部的力量。外力的作用来源于地球外部,以   能为主,如图所示蘑菇石是在   力的作用下形成的。
【答案】风;风
【知识点】风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风力侵蚀是在流冲击作用下土粒、沙粒脱离地表、被搬运和堆积的过程,简称风蚀。风对地表所产生的剪切力和冲击力引起细小的土粒与较大的团粒或土块分离,甚至从岩石表面剥离碎屑,使岩石表面出现擦痕和蜂窝,继之土粒或沙粒被风挟带形成风沙流。外力的作用来源于地球外部,以风能为主;改变地形的力除了来自地球内部的力量,还有来自地球外部的力量,蘑菇石是在风力的作用下形成的。
6.(2023五上·婺城期末)在“认识降雨给土地带来的变化”实验中,我们在土壤表面撒上带有颜色的沙子,目的是    。
【答案】便于观察
【知识点】降雨对土地带来的变化
【解析】【分析】模拟降雨给土地带来的变化时,用喷壶模拟降雨时,喷壶喷水时应该位于雨量器的上面;在模拟降雨的实验中,喷壶与雨量器要有一定的间距;在模拟降雨给土地带来的变化时,在小山丘的顶部撒上一些红色沙子是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降雨时,土壤和彩色的沙子被细流带动沿坡面向下移动,实验后,土壤和沙子会堆积在斜坡下部和坡脚处。
7.(2023五上·婺城期末)金华和衢州等市所在的地区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因此被称为“金衢   ”。
【答案】盆地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地表形态分为五种基本地形形态,分别是平原、丘陵、山地、高原、盆地。陆地上海拔较低,地面起伏比较小的地区,称为平原;高原海拔较高,边缘比较陡峭;山地和丘陵的起伏较大,海拔较高。盆地是周围高,中间低的地形。因此,金华和衢州等市所在的地区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因此被称为“金衢盆地”。
8.(2023五上·婺城期末)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选填:时辰;天)自然而然就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古人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   变化规律发明了日晷。
【答案】天;方位
【知识点】古代计时工具;计时工具
【解析】【分析】 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我们古时把一天(一昼夜)分成十二个时辰,每一个时辰为现在两小时,古埃及根据一年内36个星座在天空的横穿情况将一天划分为24个小时,白天12个小时,晚上12个小时。
日晷,本义是指太阳的影子。现代的“日晷”指的是人类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又称“日规”。古人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方位的变化规律发明了日晷。
9.(2023五上·婺城期末)五年级的张同学身高 1.6 米,体重 32 千克。他的体重属于   (BMI 参考指数:14.4--21.4 属于正常),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有   ,   等。
【答案】低体重;遗传;饮食习惯
【知识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解析】【分析】体重指数=体重÷(身高x身高),身高以米为单位,体重以千克为单位。五年级的张同学身高1.6米,体重32千克, 他的体重指数是32÷ (1.6x1.6) =12.5,BMI参考指数:14.4 ~21.4属于正常,他的体重指数低于最低值14.4,说明他的体重属于低体重。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有:遗传、饮食习惯、营养、生长环境、 运动锻炼等。
10.(2023五上·婺城期末)心脏、   、血液组成了人体血液循环系统,血液在身体里流动的动力来自于   。遍布全身各处的   与   、脊髓组成了人体的神经系统。
【答案】血管;心脏;神经;脑
【知识点】心脏的运动
【解析】【分析】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了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血液在身体里流动的动力来自于心脏。遍布全身各处的神经与脑、脊髓组成了人体的神经系统。神经系统能接受体内、外的各种刺激,并将其转变为神经冲动进行传导,通过反射的方式,调节机体各器官系统运行。全身各系统各器官和各组织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控制下,相互配合,完成各自的功能。
二、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40 分)
11.(2023五上·婺城期末)下列物体不属于光源的是(  )。
A.开启的电灯 B.反光的玻璃 C.燃烧的蜡烛
【答案】B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 能够发光的物体被称为光源;电灯、蜡烛、萤火虫都能够发光,所以属于光源;玻璃幕墙是反射光,所以人感觉耀眼,它不属于光源。所以此题选B。
12.(2023五上·婺城期末)跑步比赛时,计时员看到发令枪冒烟就开始计时是因为(  )。
A.发令枪先出现烟再发出枪声
B.烟和枪声同时出现,但人对声音的反应速度比较慢
C.烟和枪声同时出现,但光传播的速度比声音快
【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光的传播速度远远大于声音的传播。跑步比赛时,计时员看到看到发令枪冒烟开始计时,而不是听到枪声开始计时,是因为声音传播速度比光传播速度慢,听到枪声再计时,记录时间误差变大。
13.(2023五上·婺城期末)如图所示,(  )图月球会在地球表面留下影子。
A. B. C.
【答案】C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当光照射到一个不透明的物体上时,C图中月球挡住了太阳的光,光无法继续传播,就会在地球表面方形成影子。
14.(2023五上·婺城期末)课堂上我们做了一个用镜子反射太阳光的实验,当把镜子再往后倾斜一点点,反射在黑板上的光斑会往(  )移动。
A.原来位置不动 B.上 C.下
【答案】B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线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当把镜子再往后倾斜一点点,光线会向上反射,反射在黑板上的光斑会往上移动。
15.(2023五上·婺城期末)太阳底下,我们用喷壶喷水制造人工彩虹,喷水时我们要(  )太阳。
A.面对 B.背对 C.都可以
【答案】B
【知识点】棱镜;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的现象就是光的折射现象。喷出的小水滴对光进行折射,形成彩虹。在晴朗无风的白天,背对太阳喷射水雾制造彩虹。
16.(2023五上·婺城期末)被风刮跑的沙子,在风速减慢时会沉降下来,逐渐形成(  )。
A.沙漠 B.沙滩 C.戈壁滩
【答案】A
【知识点】风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 被风刮跑的沙子,在风速减慢时沉降下来,日积月累,逐渐形成沙漠,所以此题选A。
17.(2023五上·婺城期末)地震发生时,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
B.迅速乘电梯逃生
C.迅速跑到室外空地,并远离高压线
【答案】B
【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安全常识
【解析】【分析】 在家中,迅速关闭电源、燃气,选择浴室、厕所等空间小、不易塌落的空间避震,不能使用电梯;在教室,应在老师的指挥下迅速用书包护住头部,躲在课桌下、抓紧桌脚.主震过后,迅速有序的撤离教学楼.在操场或室外,马上蹲下或趴下,避开高大建筑物;无论在何处躲避,都要尽量用棉被、枕头、书包或其他软物体保护头部,故本题选B。
18.(2023五上·婺城期末)如图所示,河流弯道处,甲岸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
A.侵蚀 B.沉积 C.无法确定
【答案】A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水流速度会影响对河岸的侵蚀程度,水流越快侵蚀越严重。河流弯道处,甲、乙两岸中河水流速较快的是甲岸,被侵蚀更明显的是甲岸。
19.(2023五上·婺城期末)下列情形中地表被侵蚀最严重的是(  )。
A.有植物覆盖,降雨量小
B.无植物覆盖,降雨量小
C.无植物覆盖,降雨量大
【答案】C
【知识点】植被对侵蚀的影响
【解析】【分析】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由侵蚀和沉积的现象发生。侵蚀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积却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侵蚀和沉积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影响土地被侵蚀程度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大,土地受侵蚀最严重。
20.(2023五上·婺城期末)如图是小科小组做的滴漏计时装置,其中刻度标注正确的应该是(  )。
A. B. C.
【答案】C
【知识点】水钟;制作并测试水钟
【解析】【分析】水钟计时利用了水流的稳定性,通常分为泄水型和受水型。图中的滴漏装置计时刻度在上面的容器上,这是泄水型水钟。滴漏装置的滴水速度受到水位高低的影响,水位高时,水的压力大,水的滴速快,随着水位下降,滴速变慢,所以时间刻度是不均匀的,呈现先疏后密的特点,同时零刻度在上方,符合要求的是选项C。
21.(2023五上·婺城期末)所有计时工具的共同特点是(  )。
A.制作方法
B.制作材料
C.利用运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答案】C
【知识点】计时工具
【解析】【分析】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求精确的计时方法,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人们制作的计时工具越来越精确,所以随着计时工具越越先进,时间计量单位也变得更小更精细了,所有计时工具的共同点是利用物体运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22.(2023五上·婺城期末)科学小组自制了一个摆,测量 1 分钟的时间,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前 10 秒和最后 10 秒摆动的次数一样多
B.前 10 秒比最后 10 秒摆动的次数多
C.前 10 秒和最后 10 秒摆动的幅度一样大
【答案】A
【知识点】观察并记录钟摆运动的特点
【解析】【分析】摆的等时性是指同一个摆,摆长一定的情况下, 摆每摆动一次的时间是相等的。摆的等时性是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首先发现的。科学小组自制了一个摆,测量1分钟的时间,前10秒和最后10秒摆动的次数一样多。
23.(2023五上·婺城期末)某同学做了一个摆,摆长 18 厘米时,每分钟摆 70 次;摆长 22 厘米时,每分钟摆 66 次。如果要让这个摆每分钟摆 60 次,应调整摆长为(  )再测试。
A.小于 18 厘米 B.18-22 厘米 C.大于 22 厘米
【答案】C
【知识点】摆运动快慢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 摆长 18 厘米时,每分钟摆 70 次;摆长 22 厘米时,每分钟摆 66 次,摆长越长,摆动的次数越少,那么摆动的次数70>66>60,则摆长应该大于22厘米。
24.(2023五上·婺城期末)要研究摆锤轻重与摆动快慢的关系,应选如图所示装置(  )。注:两个球用同种材料做成,区别是一个空心一个实心。
A. B. C.
【答案】A
【知识点】摆运动快慢的影响因素;制作钟摆
【解析】【分析】对比实验要注意的问题:1. 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2、 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该保持一样。要研究摆锤轻重与摆动快慢的关系,控制的唯一变量是摆锤的质量, 摆绳长度等要保持不变,应选装置A。
25.(2023五上·婺城期末)我们在课堂上制作一个简易的“钟摆”,用 50 厘米长的绳子,你认为下列哪种做法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调整到 1 分钟摆动 60 次(  )。
A.将摆绳每次减少 2 厘米
B.将摆绳对折后试测 10 秒摆动次数再决定增加或减少长度
C.将摆绳对折两次后再每次增加 2 厘米
【答案】B
【知识点】制作钟摆
【解析】【分析】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单摆具有等时性。在测试单摆时,我们通常将摆绳对折后试测10秒摆动次数再决定增加或减少长度,如果10秒摆动的次数大于6次,则适当增加摆长;如果10秒摆动的次数小于6次,则适当缩短摆长,这样操作用时最短。
26.(2023五上·婺城期末)骨骼、肌肉、关节是我们人体的运动器官,当我们举起重物的时候,图中的肌肉哪处会收缩鼓起(  )。
A.A B.B C.A 和 B
【答案】B
【知识点】关节和肌肉的运动
【解析】【分析】人或动物任何一个个动作的产生,都不是一块骨骼肌收缩、 舒张完成的,而是多组肌群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完成的。如当我们举起重物的时候,如图中的②肱二头肌会收缩、鼓起,①肱三头肌舒张,可见B符合题意。
27.(2023五上·婺城期末)关于人体的血液循环器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经常运动,心脏会变得强壮
B.血液把氧气和养料运输到全身各处,二氧化碳不是血液运输的
C.心脏在两次跳动的间隙有短暂的休息时间
【答案】B
【知识点】心脏的运动
【解析】【分析】 心脏就像一台强有力的泵,将血液压入血管,推动血液流经全身各部位,从而将养料和氧气输送到全身,满足人体生长发育的
需要。心脏与血管是我们人体的血液循环器官。
A、心脏的作用类似于水泵使血液在血管内循环流动。经常运动,心脏会变强壮,A正确。
B、血液能运输营养和氧气,也能运输二氧化碳,B错误。
C、心脏在两次跳动的间隙都有短暂的休息时间,C正确
28.(2023五上·婺城期末)下图所示是人体器官中,身体的“总指挥”是(  )。
A. B. C.
【答案】C
【知识点】大脑的作用与保护
【解析】【分析】人体中的“总指挥”是大脑,大脑能够控制我们的情绪、身体、语言、意识、思维活动等等生命体征。
29.(2023五上·婺城期末)有人在发生车祸后成为了植物人,心脏还在跳动,但失去知觉,可能是(  )。
A.四肢受到了伤害 B.脊髓受到了伤害 C.大脑受到了伤害
【答案】C
【知识点】大脑的作用与保护
【解析】【分析】脑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等部分。大脑包括大脑左半球和大脑右半球。大脑能根据感官发来的信息进行认知和决策,控制人体的行为,如进行学习、记忆和判断、推理等活动。小脑能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脑干能控制呼吸和心跳。所以有人在发生车祸后成为了植物人,心脏还在跳动,但失去知觉,可能是大脑受到了伤害。
30.(2023五上·婺城期末)下列制订的健康目标中,比较合理的是(  )。
A.计划减肥,争取一个月瘦 20 斤
B.要期末考了,每天 21 点前上床睡觉
C.加强锻炼身体,每天跑步 20 千米
【答案】B
【知识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解析】【分析】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健康逐步被人类所重视。经科学研究表明,依据个人条件不同采取合理、科学的体育锻炼对人体健康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A、计划减肥,争取一个月瘦20斤,会导致营养不均衡,选项观点错误;
B、养成早睡的习惯,21点前入睡,提早进行洗漱,越来越身体健康,选项观点正确;
C、加强跑步锻炼,每天跑步20千米, 是过度锻炼的表现,不利于身体健康,选项观点错误。
三、读图连线题(每线或每空 0.5 分,共 15 分)
31.(2023五上·婺城期末)根据三棱镜对光的色散规律,选填 6 种光的颜色(填序号)。
①绿、②靛、③紫、④红、⑤蓝、⑥橙、⑦黄
【答案】
【知识点】棱镜;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三棱镜对光有偏折、色散的作用,不同色光的偏转角不同,从而形成七色光带。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后可以分散成七种颜色的光,从上到下分别是红、橙、黄、绿、蓝、靛、紫。
32.(2023五上·婺城期末)将图上的序号填在对应的括号中,并将地形与其特点用线连起来。
盆地(  )、丘陵(  )、高原(  )、平原(  )、山地(  )
【答案】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地形是指地形表面的形态,简称地形,又称地貌,通常用高原、高山、盆地、湖泊、峡谷、平原等来描述。①是山地,起伏很大,坡度陡峻;②是丘陵,坡度较缓,海拔不高;③是高原,地面开阔,海拔较高;④是盆地,四周地势高,中间低平;⑤平原,地貌宽广、平坦、海拔较低。
33.(2023五上·婺城期末)将下列计时仪器与原理、准确性用线连接起来。
水钟 摆的等时性 不准确(受天气影响)
日晷 水速均匀 比较准确
石英钟表 石英振动 准确
摆钟 日影变化 很准确
【答案】
【知识点】计时工具
【解析】【分析】在古代,人们还曾利用流水来计时。水钟是人类根据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 下流这一特点制作的比较准确的计时工具。古代的水钟有受水型和泄水型两种类型。日晷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亿种计时机器。其原理就是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并划分时刻。日晷不太准确(且受天气的影响)。石英晶体受到电池电力影响时,和音叉-样会产生有规律的振动。现在的石英钟表里都有一个电池和一片石英晶体,带电的石英晶体始终在做微小的往返运动(振动),每个振动都保持严格的相同时间,所以石英钟表可以非常精确地计时,一天之 内的误差不会超过1秒。同一个单摆每次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根据单摆的等时性,人们制成了摆钟,使时间的计量误差更小。
34.(2023五上·婺城期末)当我们的手无意中被仙人掌的刺扎到时,会立刻将手缩回来,然后才感觉到痛。小科查阅资料了解到,这是因为将手缩回来是由脊髓直接控制的,而感觉到痛是由大脑控制的,脊髓将信号传给大脑需要的时间较长,所以我们先将手缩回来然后才感觉到痛。据此资料请你将这一过程的序号填入图中。
①大脑 ②脊髓 ③手感受到被扎 ④传出神经 ⑤控制缩手的肌肉 ⑥传入神经
【答案】
【知识点】大脑的作用与保护;神经系统
【解析】【分析】如果大脑是身体的“总指挥”,那么神经就像身体的“联络员"。神经系统的作用是传递信息和处理信息。人体能够感知各种环境刺激的器官,包括眼、耳、鼻、舌、皮肤等。当人体受到环境中的各种刺激时,都会由传入神经将信号传到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做出相应的指令并通过传出神经使身体做出反应。当我们的手无意中被仙人掌的刺扎到时,会立刻将手缩回来,然后才感觉到痛。手感受到被扎→传入神经→脊髓→大脑→产生痛觉或手感受到被扎→传入神经→脊髓→传出神经→控制缩手的肌肉。
四、科学探究与实验(每空 1 分,共 25 分)
35.(2023五上·婺城期末)(一)光的研究
小科和同学做光的传播实验:用夹子分别固定卡纸,并直立在桌子上,
卡纸之间的间隔约 15 厘米,保持所有的小孔在同一条直线上。在最
后一张卡纸之后约 15 厘米处直立一张没有打孔的卡纸作为屏。
(1)在三张矩形卡纸的同一位置分别打一个小孔,小孔直径为(  )比较合适。
A.1 毫米 B.1 厘米 C.10 厘米
(2)如图所示,把手电筒放在离自己最近的卡纸前,保持一定距离,使手电简的光能够直接穿过这些小孔,纸屏上的光斑是(  )形状。
A. B. C.
(3)把中间的一张卡纸向右移动 0.5 厘米,再观察纸屏,此时纸屏上的光斑是(  )形状。
A. B. C.
(4)把上题这一张卡纸继续向右移动 2 厘米,观察纸屏,此时纸屏上(  )。
A.有圆形光斑 B.没有光斑 C.有椭圆形光斑
(5)通过上面的实验,可以得出结论:   。
(6)用干净的玻璃片遮住手电筒并保证手电筒是唯一光源,光能穿过玻璃。把玻璃片换成一张纸,光   (能/不能)穿过纸。把纸换成一本书,光   (能/不能)穿过书。
实验结论: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   或   的物体时,能穿过物体继续进行传播,当光照射到一个   物体上时,它会把光挡住,光无法传播。
【答案】(1)B
(2)A
(3)A
(4)B
(5)光沿直线传播
(6)能;不能;透明;较薄;较厚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小孔成像实验中,成像的形状取决于物体的形状,和小孔的形状没有关系。小孔成像实验中,蜡烛烛焰的光通过小孔后在光屏上成倒立、左右相反的实像;其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像的大小和光屏到小孔的距离、烛焰到孔的距离有关。
(1)小孔成像实验中,成像的形状取决于物体的形状,和小孔的形状没有关系,但是小孔大小的过小或过大都不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所以小孔直径是1厘米比较合适。
(2)小孔成像实验中,成像的形状取决于物体的形状,和小孔的形状没有关系。所以手电筒的形状是圆形,所以纸屏上的光是圆形。
(3)小孔成像实验中,成像的形状取决于物体的形状,和小孔的形状没有关系。所以手电筒的形状是圆形,把中间的一张卡纸向右移动0.5厘米,再观察纸屏,此时纸屏上的光也是圆形;
(4)把中间的一张卡纸向右移动2厘米,观察纸屏,由于三个小孔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所以此时纸屏上没有光斑;
(5)通过实验可知,光沿直线传播,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阻挡光的传播。
(6)光具有一定的穿透性,光能穿过透明物体和较薄的物体,较厚的物体光不能穿过。
36.(2023五上·婺城期末)(二)模拟火山喷发
科学课上,我们做了模拟火山喷发实验。
(1)模拟“火山”的材料是   ,模拟“岩浆”用   ,实验时用   加热,加热模拟的是    。
(2)为了实验现象更明显,我们应该(  )。
A.把模拟岩浆的物质适当稀释
B.“火山”里面的洞不要挖到底
C.“火山口”用土豆泥封得厚一些,实验现象会更明显
(3)以下三种地形,和火山喷发有关的是(  )。
A.地震时形成的堰塞湖
B.黄河第一湾乾坤湾
C.长白山天池
【答案】(1)土豆泥;番茄酱;酒精灯;地壳深处的高温状态
(2)A
(3)C
【知识点】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火山是常见的地貌形态。地壳之下100-150千米处,有一个“液态区“,区内存在着高温、高压下含气体挥发成分的熔融状硅酸盐物质,即岩浆。它一旦从地壳薄弱的地段冲出地表,就形成了火山。
(1)探究火山形成的原因。在这个实验中,眵层橡皮泥模拟岩层,土豆泥模拟“火山”,用番茄酱模拟岩浆,酒精灯加热模拟地壳深处高温的状态。
(2)为了实验现象更明显,我们应该把模拟岩浆的物质适当稀释,“火山”里面的洞要挖到底,“火山口”用土豆泥封得薄一些,实验现象会更明显。
(3)长白山天池亦称白头山天池,系由火山口积水成湖,所以是火山喷发形成的。地震时形成的堰塞湖是地震形成的,黄河第一湾乾坤湾是流水形成的。
37.(2023五上·婺城期末)(三)摆的研究
小科同学发现一个摆的玩具:15 个质量相同的小球悬挂在支架上,将 15 个球用木棒推到同一高度,放开后发现这些小球像跳舞一样不断变换队形(如图)。
图一 图二
(1)小科猜测:小球像跳舞一样不断变换队形的原因是和   有关。
(2)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测,小科和同学尝试着用自己制作的摆展开研究,并作了如下记录:
(3)他们应该选用②,   ,   数据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4)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判断,第   组数据记录有误。
(5)根据实验数据,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系?   。
(6)这个摆的玩具中(图一),15 个球在相同时间内摆动的次数(  ),所以才会出现不断变换队形的情况。
A.左多右少 B.左少右多 C.左右一样多
【答案】(1)摆绳长度
(2)②④⑤
(3)④;⑤
(4)③
(5)摆摆动的快慢与摆绳长度有关系,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摆绳越长,摆摆动越慢
(6)B
【知识点】摆运动快慢的影响因素;制作钟摆
【解析】【分析】同一个摆,摆摆动的快慢与摆长有关,与摆锤无关。摆长越长,摆摆动越慢,反之摆长越短,摆摆动越快。对比实验要注意的问题:1. 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2、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该保持一样。
(1)根据对实验过程的分析,15个小球的质量,摆绳长度不同,推在同一高度放开,小球像跳舞一样不断变换队形的原因是和摆绳长度不同有关。
(2)(3)设计对比实验验证猜想时,要注意对变量的控制,每组只能改变一个变量。 他们应该选用②,④,⑤这三组数据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只改变摆绳长度,小球质量保持不变。
(4)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摆长相同的摆,在单位时间内的摆动次数是相同的。图中①,②,③三组使用的摆绳长度都是20cm,则一分钟内它们的摆动次数应该大致相同,①组与②组的摆动次数大致相同,每分钟摆动65次,而③组记录的数据大约为60次,与其余两组的差异较大,从而判断③组的实验记录数据有问题。
(5)根据实验数据发现:摆摆动的快慢与摆绳长度有关系,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摆绳越长,摆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摆动越快。
(6)这个摆的玩具中(图一),15个小球的质量,摆绳长度不同,15个球在相同时间内摆动的次数是不一样多的,摆绳越短,摆动越快,左边的摆绳比右边的摆绳长,左边比右边摆动慢,左少右多,所以才会出现不断变换队形的现象。
38.(2023五上·婺城期末)(四)我们的身体
人体内部有一个框架,是由骨骼组成的。体内的骨骼系统中骨的数量由年龄而定。一个刚出生的婴儿有 300 多块骨骼,而一个成年人的身体里却只有 206 块骨。骨骼之间连接的地方称为关节。人体内大约有 600 块肌肉,分为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三类,心肌在心脏部位,它永远不会疲劳,能够不断地收缩。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人体内的骨骼数量是不变的
B.心肌能不断收缩
C.骨骼之间连接的地方称为关节
(2)人体内大约有(   )块肌肉。
(3)我们在做各种运动时,骨骼   独立运动(选填:能;不能)。
【答案】(1)A
(2)600
(3)不能
【知识点】观察我们的身体;关节和肌肉的运动
【解析】【分析】(1)我们的身体里有一个支架,这就是骨骼。骨骼支撑着我们的身体,保护着我们的内脏器官,使我们能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身体的肢体活动由骨骼、关节和肌肉共同完成。不同形式的运动,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组合结构也有所不同。A.人体内的骨骼系统中骨的数量由年龄而定。一个刚出生的婴儿有275块骨,而一个成年人的身体里却只有206块骨。人体内的骨骼数量是会变化的,A的说法错误;B、心肌能不断收缩,B的说法正确;C、头之间连接的地方称为关节,C的说法正确。
(2)人体大约有600块肌肉。
(3)我们在做各种运动时,骨骼不能独立运动。我们使劲提重物时,提起重物我们的上臂做曲臂的运动,曲臂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科学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0 分)
1.(2023五上·婺城期末)在完全黑暗的房间里,桌上放着一个红苹果。我们在这个房间里待一段时间,等眼睛适应了黑暗之后,   (选填:可以;不可以)看到红苹果,所以要想看到物体,必须有   进入人的眼睛。
2.(2023五上·婺城期末)“只闻其声,不见其人”说明   不能绕过障碍物继续向前传播,而   可以向四面八方传播。
3.(2023五上·婺城期末)快速旋转红、   、   三色的彩色轮,能看到彩色轮的颜色变成了白色,这说明色光是可以混合成白光的。
4.(2023五上·婺城期末)地壳主要由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组成,大理岩属于   。
5.(2023五上·婺城期末)改变地形地貌的力除了来自地球内部的力量,还有来自地球外部的力量。外力的作用来源于地球外部,以   能为主,如图所示蘑菇石是在   力的作用下形成的。
6.(2023五上·婺城期末)在“认识降雨给土地带来的变化”实验中,我们在土壤表面撒上带有颜色的沙子,目的是    。
7.(2023五上·婺城期末)金华和衢州等市所在的地区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因此被称为“金衢   ”。
8.(2023五上·婺城期末)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选填:时辰;天)自然而然就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古人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   变化规律发明了日晷。
9.(2023五上·婺城期末)五年级的张同学身高 1.6 米,体重 32 千克。他的体重属于   (BMI 参考指数:14.4--21.4 属于正常),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有   ,   等。
10.(2023五上·婺城期末)心脏、   、血液组成了人体血液循环系统,血液在身体里流动的动力来自于   。遍布全身各处的   与   、脊髓组成了人体的神经系统。
二、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40 分)
11.(2023五上·婺城期末)下列物体不属于光源的是(  )。
A.开启的电灯 B.反光的玻璃 C.燃烧的蜡烛
12.(2023五上·婺城期末)跑步比赛时,计时员看到发令枪冒烟就开始计时是因为(  )。
A.发令枪先出现烟再发出枪声
B.烟和枪声同时出现,但人对声音的反应速度比较慢
C.烟和枪声同时出现,但光传播的速度比声音快
13.(2023五上·婺城期末)如图所示,(  )图月球会在地球表面留下影子。
A. B. C.
14.(2023五上·婺城期末)课堂上我们做了一个用镜子反射太阳光的实验,当把镜子再往后倾斜一点点,反射在黑板上的光斑会往(  )移动。
A.原来位置不动 B.上 C.下
15.(2023五上·婺城期末)太阳底下,我们用喷壶喷水制造人工彩虹,喷水时我们要(  )太阳。
A.面对 B.背对 C.都可以
16.(2023五上·婺城期末)被风刮跑的沙子,在风速减慢时会沉降下来,逐渐形成(  )。
A.沙漠 B.沙滩 C.戈壁滩
17.(2023五上·婺城期末)地震发生时,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
B.迅速乘电梯逃生
C.迅速跑到室外空地,并远离高压线
18.(2023五上·婺城期末)如图所示,河流弯道处,甲岸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
A.侵蚀 B.沉积 C.无法确定
19.(2023五上·婺城期末)下列情形中地表被侵蚀最严重的是(  )。
A.有植物覆盖,降雨量小
B.无植物覆盖,降雨量小
C.无植物覆盖,降雨量大
20.(2023五上·婺城期末)如图是小科小组做的滴漏计时装置,其中刻度标注正确的应该是(  )。
A. B. C.
21.(2023五上·婺城期末)所有计时工具的共同特点是(  )。
A.制作方法
B.制作材料
C.利用运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22.(2023五上·婺城期末)科学小组自制了一个摆,测量 1 分钟的时间,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前 10 秒和最后 10 秒摆动的次数一样多
B.前 10 秒比最后 10 秒摆动的次数多
C.前 10 秒和最后 10 秒摆动的幅度一样大
23.(2023五上·婺城期末)某同学做了一个摆,摆长 18 厘米时,每分钟摆 70 次;摆长 22 厘米时,每分钟摆 66 次。如果要让这个摆每分钟摆 60 次,应调整摆长为(  )再测试。
A.小于 18 厘米 B.18-22 厘米 C.大于 22 厘米
24.(2023五上·婺城期末)要研究摆锤轻重与摆动快慢的关系,应选如图所示装置(  )。注:两个球用同种材料做成,区别是一个空心一个实心。
A. B. C.
25.(2023五上·婺城期末)我们在课堂上制作一个简易的“钟摆”,用 50 厘米长的绳子,你认为下列哪种做法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调整到 1 分钟摆动 60 次(  )。
A.将摆绳每次减少 2 厘米
B.将摆绳对折后试测 10 秒摆动次数再决定增加或减少长度
C.将摆绳对折两次后再每次增加 2 厘米
26.(2023五上·婺城期末)骨骼、肌肉、关节是我们人体的运动器官,当我们举起重物的时候,图中的肌肉哪处会收缩鼓起(  )。
A.A B.B C.A 和 B
27.(2023五上·婺城期末)关于人体的血液循环器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经常运动,心脏会变得强壮
B.血液把氧气和养料运输到全身各处,二氧化碳不是血液运输的
C.心脏在两次跳动的间隙有短暂的休息时间
28.(2023五上·婺城期末)下图所示是人体器官中,身体的“总指挥”是(  )。
A. B. C.
29.(2023五上·婺城期末)有人在发生车祸后成为了植物人,心脏还在跳动,但失去知觉,可能是(  )。
A.四肢受到了伤害 B.脊髓受到了伤害 C.大脑受到了伤害
30.(2023五上·婺城期末)下列制订的健康目标中,比较合理的是(  )。
A.计划减肥,争取一个月瘦 20 斤
B.要期末考了,每天 21 点前上床睡觉
C.加强锻炼身体,每天跑步 20 千米
三、读图连线题(每线或每空 0.5 分,共 15 分)
31.(2023五上·婺城期末)根据三棱镜对光的色散规律,选填 6 种光的颜色(填序号)。
①绿、②靛、③紫、④红、⑤蓝、⑥橙、⑦黄
32.(2023五上·婺城期末)将图上的序号填在对应的括号中,并将地形与其特点用线连起来。
盆地(  )、丘陵(  )、高原(  )、平原(  )、山地(  )
33.(2023五上·婺城期末)将下列计时仪器与原理、准确性用线连接起来。
水钟 摆的等时性 不准确(受天气影响)
日晷 水速均匀 比较准确
石英钟表 石英振动 准确
摆钟 日影变化 很准确
34.(2023五上·婺城期末)当我们的手无意中被仙人掌的刺扎到时,会立刻将手缩回来,然后才感觉到痛。小科查阅资料了解到,这是因为将手缩回来是由脊髓直接控制的,而感觉到痛是由大脑控制的,脊髓将信号传给大脑需要的时间较长,所以我们先将手缩回来然后才感觉到痛。据此资料请你将这一过程的序号填入图中。
①大脑 ②脊髓 ③手感受到被扎 ④传出神经 ⑤控制缩手的肌肉 ⑥传入神经
四、科学探究与实验(每空 1 分,共 25 分)
35.(2023五上·婺城期末)(一)光的研究
小科和同学做光的传播实验:用夹子分别固定卡纸,并直立在桌子上,
卡纸之间的间隔约 15 厘米,保持所有的小孔在同一条直线上。在最
后一张卡纸之后约 15 厘米处直立一张没有打孔的卡纸作为屏。
(1)在三张矩形卡纸的同一位置分别打一个小孔,小孔直径为(  )比较合适。
A.1 毫米 B.1 厘米 C.10 厘米
(2)如图所示,把手电筒放在离自己最近的卡纸前,保持一定距离,使手电简的光能够直接穿过这些小孔,纸屏上的光斑是(  )形状。
A. B. C.
(3)把中间的一张卡纸向右移动 0.5 厘米,再观察纸屏,此时纸屏上的光斑是(  )形状。
A. B. C.
(4)把上题这一张卡纸继续向右移动 2 厘米,观察纸屏,此时纸屏上(  )。
A.有圆形光斑 B.没有光斑 C.有椭圆形光斑
(5)通过上面的实验,可以得出结论:   。
(6)用干净的玻璃片遮住手电筒并保证手电筒是唯一光源,光能穿过玻璃。把玻璃片换成一张纸,光   (能/不能)穿过纸。把纸换成一本书,光   (能/不能)穿过书。
实验结论: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   或   的物体时,能穿过物体继续进行传播,当光照射到一个   物体上时,它会把光挡住,光无法传播。
36.(2023五上·婺城期末)(二)模拟火山喷发
科学课上,我们做了模拟火山喷发实验。
(1)模拟“火山”的材料是   ,模拟“岩浆”用   ,实验时用   加热,加热模拟的是    。
(2)为了实验现象更明显,我们应该(  )。
A.把模拟岩浆的物质适当稀释
B.“火山”里面的洞不要挖到底
C.“火山口”用土豆泥封得厚一些,实验现象会更明显
(3)以下三种地形,和火山喷发有关的是(  )。
A.地震时形成的堰塞湖
B.黄河第一湾乾坤湾
C.长白山天池
37.(2023五上·婺城期末)(三)摆的研究
小科同学发现一个摆的玩具:15 个质量相同的小球悬挂在支架上,将 15 个球用木棒推到同一高度,放开后发现这些小球像跳舞一样不断变换队形(如图)。
图一 图二
(1)小科猜测:小球像跳舞一样不断变换队形的原因是和   有关。
(2)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测,小科和同学尝试着用自己制作的摆展开研究,并作了如下记录:
(3)他们应该选用②,   ,   数据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4)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判断,第   组数据记录有误。
(5)根据实验数据,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系?   。
(6)这个摆的玩具中(图一),15 个球在相同时间内摆动的次数(  ),所以才会出现不断变换队形的情况。
A.左多右少 B.左少右多 C.左右一样多
38.(2023五上·婺城期末)(四)我们的身体
人体内部有一个框架,是由骨骼组成的。体内的骨骼系统中骨的数量由年龄而定。一个刚出生的婴儿有 300 多块骨骼,而一个成年人的身体里却只有 206 块骨。骨骼之间连接的地方称为关节。人体内大约有 600 块肌肉,分为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三类,心肌在心脏部位,它永远不会疲劳,能够不断地收缩。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人体内的骨骼数量是不变的
B.心肌能不断收缩
C.骨骼之间连接的地方称为关节
(2)人体内大约有(   )块肌肉。
(3)我们在做各种运动时,骨骼   独立运动(选填:能;不能)。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不可以;光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与镜面反射相同,任何物体都能反射光,只不过是光在物体表面的反射情况有所不同。我们能够看到物体就是因为它们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我们能够看到物体就是因为它们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所以如图所示,假设你坐在一个完全黑暗的房间里,身边放着一个红苹果,没有光进入这个房间,苹果不能反射光,所以你是看不到苹果的。
2.【答案】光;声音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 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的,光在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只闻其声,不见其人”说明声音能绕过障碍物继续向前传播,而光不能绕过障碍物继续向前传播。
3.【答案】绿;蓝
【知识点】棱镜;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白色的太阳光由七种单色光构成,而在一定条件下, 七彩光又能合成白色光。红、绿、蓝是色光的三原色,它们按不同的比例组合,可以得到各种颜色的光。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可以混成白光,所以,彩色轮快速转动时,它的颜色变成白色。
4.【答案】变质岩
【知识点】地壳的组成
【解析】【分析】地质学家根据岩石的成因,把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类。花岗岩、玄武岩等属于岩浆岩;砂岩、页岩、砾岩、石灰岩属于沉积岩,沉积岩中含有化石;大理岩和板岩属于变质岩。
5.【答案】风;风
【知识点】风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风力侵蚀是在流冲击作用下土粒、沙粒脱离地表、被搬运和堆积的过程,简称风蚀。风对地表所产生的剪切力和冲击力引起细小的土粒与较大的团粒或土块分离,甚至从岩石表面剥离碎屑,使岩石表面出现擦痕和蜂窝,继之土粒或沙粒被风挟带形成风沙流。外力的作用来源于地球外部,以风能为主;改变地形的力除了来自地球内部的力量,还有来自地球外部的力量,蘑菇石是在风力的作用下形成的。
6.【答案】便于观察
【知识点】降雨对土地带来的变化
【解析】【分析】模拟降雨给土地带来的变化时,用喷壶模拟降雨时,喷壶喷水时应该位于雨量器的上面;在模拟降雨的实验中,喷壶与雨量器要有一定的间距;在模拟降雨给土地带来的变化时,在小山丘的顶部撒上一些红色沙子是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降雨时,土壤和彩色的沙子被细流带动沿坡面向下移动,实验后,土壤和沙子会堆积在斜坡下部和坡脚处。
7.【答案】盆地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地表形态分为五种基本地形形态,分别是平原、丘陵、山地、高原、盆地。陆地上海拔较低,地面起伏比较小的地区,称为平原;高原海拔较高,边缘比较陡峭;山地和丘陵的起伏较大,海拔较高。盆地是周围高,中间低的地形。因此,金华和衢州等市所在的地区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因此被称为“金衢盆地”。
8.【答案】天;方位
【知识点】古代计时工具;计时工具
【解析】【分析】 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我们古时把一天(一昼夜)分成十二个时辰,每一个时辰为现在两小时,古埃及根据一年内36个星座在天空的横穿情况将一天划分为24个小时,白天12个小时,晚上12个小时。
日晷,本义是指太阳的影子。现代的“日晷”指的是人类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又称“日规”。古人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方位的变化规律发明了日晷。
9.【答案】低体重;遗传;饮食习惯
【知识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解析】【分析】体重指数=体重÷(身高x身高),身高以米为单位,体重以千克为单位。五年级的张同学身高1.6米,体重32千克, 他的体重指数是32÷ (1.6x1.6) =12.5,BMI参考指数:14.4 ~21.4属于正常,他的体重指数低于最低值14.4,说明他的体重属于低体重。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有:遗传、饮食习惯、营养、生长环境、 运动锻炼等。
10.【答案】血管;心脏;神经;脑
【知识点】心脏的运动
【解析】【分析】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了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血液在身体里流动的动力来自于心脏。遍布全身各处的神经与脑、脊髓组成了人体的神经系统。神经系统能接受体内、外的各种刺激,并将其转变为神经冲动进行传导,通过反射的方式,调节机体各器官系统运行。全身各系统各器官和各组织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控制下,相互配合,完成各自的功能。
11.【答案】B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 能够发光的物体被称为光源;电灯、蜡烛、萤火虫都能够发光,所以属于光源;玻璃幕墙是反射光,所以人感觉耀眼,它不属于光源。所以此题选B。
12.【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光的传播速度远远大于声音的传播。跑步比赛时,计时员看到看到发令枪冒烟开始计时,而不是听到枪声开始计时,是因为声音传播速度比光传播速度慢,听到枪声再计时,记录时间误差变大。
13.【答案】C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当光照射到一个不透明的物体上时,C图中月球挡住了太阳的光,光无法继续传播,就会在地球表面方形成影子。
14.【答案】B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线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当把镜子再往后倾斜一点点,光线会向上反射,反射在黑板上的光斑会往上移动。
15.【答案】B
【知识点】棱镜;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的现象就是光的折射现象。喷出的小水滴对光进行折射,形成彩虹。在晴朗无风的白天,背对太阳喷射水雾制造彩虹。
16.【答案】A
【知识点】风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 被风刮跑的沙子,在风速减慢时沉降下来,日积月累,逐渐形成沙漠,所以此题选A。
17.【答案】B
【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安全常识
【解析】【分析】 在家中,迅速关闭电源、燃气,选择浴室、厕所等空间小、不易塌落的空间避震,不能使用电梯;在教室,应在老师的指挥下迅速用书包护住头部,躲在课桌下、抓紧桌脚.主震过后,迅速有序的撤离教学楼.在操场或室外,马上蹲下或趴下,避开高大建筑物;无论在何处躲避,都要尽量用棉被、枕头、书包或其他软物体保护头部,故本题选B。
18.【答案】A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水流速度会影响对河岸的侵蚀程度,水流越快侵蚀越严重。河流弯道处,甲、乙两岸中河水流速较快的是甲岸,被侵蚀更明显的是甲岸。
19.【答案】C
【知识点】植被对侵蚀的影响
【解析】【分析】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由侵蚀和沉积的现象发生。侵蚀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积却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侵蚀和沉积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影响土地被侵蚀程度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大,土地受侵蚀最严重。
20.【答案】C
【知识点】水钟;制作并测试水钟
【解析】【分析】水钟计时利用了水流的稳定性,通常分为泄水型和受水型。图中的滴漏装置计时刻度在上面的容器上,这是泄水型水钟。滴漏装置的滴水速度受到水位高低的影响,水位高时,水的压力大,水的滴速快,随着水位下降,滴速变慢,所以时间刻度是不均匀的,呈现先疏后密的特点,同时零刻度在上方,符合要求的是选项C。
21.【答案】C
【知识点】计时工具
【解析】【分析】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求精确的计时方法,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人们制作的计时工具越来越精确,所以随着计时工具越越先进,时间计量单位也变得更小更精细了,所有计时工具的共同点是利用物体运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22.【答案】A
【知识点】观察并记录钟摆运动的特点
【解析】【分析】摆的等时性是指同一个摆,摆长一定的情况下, 摆每摆动一次的时间是相等的。摆的等时性是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首先发现的。科学小组自制了一个摆,测量1分钟的时间,前10秒和最后10秒摆动的次数一样多。
23.【答案】C
【知识点】摆运动快慢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 摆长 18 厘米时,每分钟摆 70 次;摆长 22 厘米时,每分钟摆 66 次,摆长越长,摆动的次数越少,那么摆动的次数70>66>60,则摆长应该大于22厘米。
24.【答案】A
【知识点】摆运动快慢的影响因素;制作钟摆
【解析】【分析】对比实验要注意的问题:1. 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2、 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该保持一样。要研究摆锤轻重与摆动快慢的关系,控制的唯一变量是摆锤的质量, 摆绳长度等要保持不变,应选装置A。
25.【答案】B
【知识点】制作钟摆
【解析】【分析】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单摆具有等时性。在测试单摆时,我们通常将摆绳对折后试测10秒摆动次数再决定增加或减少长度,如果10秒摆动的次数大于6次,则适当增加摆长;如果10秒摆动的次数小于6次,则适当缩短摆长,这样操作用时最短。
26.【答案】B
【知识点】关节和肌肉的运动
【解析】【分析】人或动物任何一个个动作的产生,都不是一块骨骼肌收缩、 舒张完成的,而是多组肌群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完成的。如当我们举起重物的时候,如图中的②肱二头肌会收缩、鼓起,①肱三头肌舒张,可见B符合题意。
27.【答案】B
【知识点】心脏的运动
【解析】【分析】 心脏就像一台强有力的泵,将血液压入血管,推动血液流经全身各部位,从而将养料和氧气输送到全身,满足人体生长发育的
需要。心脏与血管是我们人体的血液循环器官。
A、心脏的作用类似于水泵使血液在血管内循环流动。经常运动,心脏会变强壮,A正确。
B、血液能运输营养和氧气,也能运输二氧化碳,B错误。
C、心脏在两次跳动的间隙都有短暂的休息时间,C正确
28.【答案】C
【知识点】大脑的作用与保护
【解析】【分析】人体中的“总指挥”是大脑,大脑能够控制我们的情绪、身体、语言、意识、思维活动等等生命体征。
29.【答案】C
【知识点】大脑的作用与保护
【解析】【分析】脑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等部分。大脑包括大脑左半球和大脑右半球。大脑能根据感官发来的信息进行认知和决策,控制人体的行为,如进行学习、记忆和判断、推理等活动。小脑能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脑干能控制呼吸和心跳。所以有人在发生车祸后成为了植物人,心脏还在跳动,但失去知觉,可能是大脑受到了伤害。
30.【答案】B
【知识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解析】【分析】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健康逐步被人类所重视。经科学研究表明,依据个人条件不同采取合理、科学的体育锻炼对人体健康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A、计划减肥,争取一个月瘦20斤,会导致营养不均衡,选项观点错误;
B、养成早睡的习惯,21点前入睡,提早进行洗漱,越来越身体健康,选项观点正确;
C、加强跑步锻炼,每天跑步20千米, 是过度锻炼的表现,不利于身体健康,选项观点错误。
31.【答案】
【知识点】棱镜;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三棱镜对光有偏折、色散的作用,不同色光的偏转角不同,从而形成七色光带。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后可以分散成七种颜色的光,从上到下分别是红、橙、黄、绿、蓝、靛、紫。
32.【答案】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地形是指地形表面的形态,简称地形,又称地貌,通常用高原、高山、盆地、湖泊、峡谷、平原等来描述。①是山地,起伏很大,坡度陡峻;②是丘陵,坡度较缓,海拔不高;③是高原,地面开阔,海拔较高;④是盆地,四周地势高,中间低平;⑤平原,地貌宽广、平坦、海拔较低。
33.【答案】
【知识点】计时工具
【解析】【分析】在古代,人们还曾利用流水来计时。水钟是人类根据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 下流这一特点制作的比较准确的计时工具。古代的水钟有受水型和泄水型两种类型。日晷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亿种计时机器。其原理就是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并划分时刻。日晷不太准确(且受天气的影响)。石英晶体受到电池电力影响时,和音叉-样会产生有规律的振动。现在的石英钟表里都有一个电池和一片石英晶体,带电的石英晶体始终在做微小的往返运动(振动),每个振动都保持严格的相同时间,所以石英钟表可以非常精确地计时,一天之 内的误差不会超过1秒。同一个单摆每次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根据单摆的等时性,人们制成了摆钟,使时间的计量误差更小。
34.【答案】
【知识点】大脑的作用与保护;神经系统
【解析】【分析】如果大脑是身体的“总指挥”,那么神经就像身体的“联络员"。神经系统的作用是传递信息和处理信息。人体能够感知各种环境刺激的器官,包括眼、耳、鼻、舌、皮肤等。当人体受到环境中的各种刺激时,都会由传入神经将信号传到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做出相应的指令并通过传出神经使身体做出反应。当我们的手无意中被仙人掌的刺扎到时,会立刻将手缩回来,然后才感觉到痛。手感受到被扎→传入神经→脊髓→大脑→产生痛觉或手感受到被扎→传入神经→脊髓→传出神经→控制缩手的肌肉。
35.【答案】(1)B
(2)A
(3)A
(4)B
(5)光沿直线传播
(6)能;不能;透明;较薄;较厚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小孔成像实验中,成像的形状取决于物体的形状,和小孔的形状没有关系。小孔成像实验中,蜡烛烛焰的光通过小孔后在光屏上成倒立、左右相反的实像;其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像的大小和光屏到小孔的距离、烛焰到孔的距离有关。
(1)小孔成像实验中,成像的形状取决于物体的形状,和小孔的形状没有关系,但是小孔大小的过小或过大都不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所以小孔直径是1厘米比较合适。
(2)小孔成像实验中,成像的形状取决于物体的形状,和小孔的形状没有关系。所以手电筒的形状是圆形,所以纸屏上的光是圆形。
(3)小孔成像实验中,成像的形状取决于物体的形状,和小孔的形状没有关系。所以手电筒的形状是圆形,把中间的一张卡纸向右移动0.5厘米,再观察纸屏,此时纸屏上的光也是圆形;
(4)把中间的一张卡纸向右移动2厘米,观察纸屏,由于三个小孔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所以此时纸屏上没有光斑;
(5)通过实验可知,光沿直线传播,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阻挡光的传播。
(6)光具有一定的穿透性,光能穿过透明物体和较薄的物体,较厚的物体光不能穿过。
36.【答案】(1)土豆泥;番茄酱;酒精灯;地壳深处的高温状态
(2)A
(3)C
【知识点】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火山是常见的地貌形态。地壳之下100-150千米处,有一个“液态区“,区内存在着高温、高压下含气体挥发成分的熔融状硅酸盐物质,即岩浆。它一旦从地壳薄弱的地段冲出地表,就形成了火山。
(1)探究火山形成的原因。在这个实验中,眵层橡皮泥模拟岩层,土豆泥模拟“火山”,用番茄酱模拟岩浆,酒精灯加热模拟地壳深处高温的状态。
(2)为了实验现象更明显,我们应该把模拟岩浆的物质适当稀释,“火山”里面的洞要挖到底,“火山口”用土豆泥封得薄一些,实验现象会更明显。
(3)长白山天池亦称白头山天池,系由火山口积水成湖,所以是火山喷发形成的。地震时形成的堰塞湖是地震形成的,黄河第一湾乾坤湾是流水形成的。
37.【答案】(1)摆绳长度
(2)②④⑤
(3)④;⑤
(4)③
(5)摆摆动的快慢与摆绳长度有关系,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摆绳越长,摆摆动越慢
(6)B
【知识点】摆运动快慢的影响因素;制作钟摆
【解析】【分析】同一个摆,摆摆动的快慢与摆长有关,与摆锤无关。摆长越长,摆摆动越慢,反之摆长越短,摆摆动越快。对比实验要注意的问题:1. 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2、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该保持一样。
(1)根据对实验过程的分析,15个小球的质量,摆绳长度不同,推在同一高度放开,小球像跳舞一样不断变换队形的原因是和摆绳长度不同有关。
(2)(3)设计对比实验验证猜想时,要注意对变量的控制,每组只能改变一个变量。 他们应该选用②,④,⑤这三组数据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只改变摆绳长度,小球质量保持不变。
(4)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摆长相同的摆,在单位时间内的摆动次数是相同的。图中①,②,③三组使用的摆绳长度都是20cm,则一分钟内它们的摆动次数应该大致相同,①组与②组的摆动次数大致相同,每分钟摆动65次,而③组记录的数据大约为60次,与其余两组的差异较大,从而判断③组的实验记录数据有问题。
(5)根据实验数据发现:摆摆动的快慢与摆绳长度有关系,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摆绳越长,摆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摆动越快。
(6)这个摆的玩具中(图一),15个小球的质量,摆绳长度不同,15个球在相同时间内摆动的次数是不一样多的,摆绳越短,摆动越快,左边的摆绳比右边的摆绳长,左边比右边摆动慢,左少右多,所以才会出现不断变换队形的现象。
38.【答案】(1)A
(2)600
(3)不能
【知识点】观察我们的身体;关节和肌肉的运动
【解析】【分析】(1)我们的身体里有一个支架,这就是骨骼。骨骼支撑着我们的身体,保护着我们的内脏器官,使我们能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身体的肢体活动由骨骼、关节和肌肉共同完成。不同形式的运动,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组合结构也有所不同。A.人体内的骨骼系统中骨的数量由年龄而定。一个刚出生的婴儿有275块骨,而一个成年人的身体里却只有206块骨。人体内的骨骼数量是会变化的,A的说法错误;B、心肌能不断收缩,B的说法正确;C、头之间连接的地方称为关节,C的说法正确。
(2)人体大约有600块肌肉。
(3)我们在做各种运动时,骨骼不能独立运动。我们使劲提重物时,提起重物我们的上臂做曲臂的运动,曲臂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