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专题教育 高考综合改革、政策要点及挑战 课件 (17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专题教育 高考综合改革、政策要点及挑战 课件 (17张PPT)

资源简介

(共17张PPT)
高考综合改革试点:
政策要点及面临的挑战
2020/3/16
1
改革背景
现行高校招生体系,统一考试、单一评价、按计划招生,与西方一些高校个人申请、综合评价、自主招生不同。优点是社会认可其公平,招生成本低,可操作性强;主要问题是教育多样性的丧失、学生应试负担重、深层次的不公平。
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启动,上海、浙江先行进入高考综合改革试点。
2020/3/16
2
一、完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完善重点:提高科学性、权威性和公信力。
政策要点:国家标准、省级考试;全科覆盖、分类考查;科目可选,成绩分等;学完即考,两次机会;严格考务、规范操作。
2020/3/16
3
基本特征:
标准参照考试,不同于常模参照;
学与考对接,不同于共性通适考试;
必修: 必学必考(共同基础)
选修Ⅰ:选学选考(不同个性倾向)
选修Ⅱ:选学不统考(满足学校及学生特殊需求)
校外高厉害考试,不同于校内考试。
2020/3/16
4
政策要点
面临的主要挑战
一是考试命题。组织研制学业质量标准,明确学业水平层次,并据此命题,不断提高科学性(音乐、美术、体育、技术等学科考试挑战性更大)。将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作必要整合。
2020/3/16
5
二是组考。一次考试,还是两次机会?两类考合一,还是分离?什么学年或学期考什么科目、安排什么类型考试?一学年什么时间安排考试?每门学科考多长时间、不同考试类型考多长时间?
三是高中教学管理。丰富选修课程,推进走班教学,方便学生选学选考,文理兼修。“文科分类、理科分层、体艺分项”将成为教学新常态。
2020/3/16
6
四是学生学业指导。高中生处在一个有倾向、没方向阶段,需有必要的尝试和经历及专业化的辅导。目前被动学习,更多的选择和不确定性无疑会增加盲目性和焦虑感。由于没有方向感,缺乏对自己准确的把握、定位,门门争优,也是学生课业负担加重的重要原因。
2020/3/16
7
规范重点:在原有的基础上,调整思路,规范过程,提高科学性和真实性。它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亟待建立和完善的一项重要制度。
政策要点:全面发展,注重特长;客观记录,公示审核;依据事实,重在指导;谁用谁评,公平公正;统一管理,抽查监督。
二、规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2020/3/16
8
基本特征:从用统一标准给学生分等转为对成长过程进行观察、记录与分析,发现和培育良好个性,强调以写实记录为基础;从行政统一实施转为学校组织实施,高中学校与高校,分别进行不同评价,行政重在管理监控;从不同主体多元评价、汇总转为专业人员集体评议,结合学习生活背景理解其经历、表现及意味着什么,把握其内在素养、潜质,促进学自我评价。
2020/3/16
9
面临的主要挑战:
一是引导学生从解题训练中走出来,持续参加社会实践等,丰富学生成长经历,并如实做好成长记录,建立综合素质档案。
二是建立健全诚信机制和内外监督制度,确保综合素质材料真实可靠。教育内外对此普遍持怀疑态度。
三是提高评价人员的专业水平,促进评价专业化、招生职业化。综合素质评价指向整体的人,既不同于物质属性的考量,也不同人的某一方面素质的测评,应当持慎重态度,对人的成长保持应有的敬畏。

2020/3/16
10
三、深化统一高考改革
政策要点:统一高考语数外科目不变,分值不变,不分文理科,外语提供两次考试机会。高考命题较多关注知识考查,过分强调覆盖面,题型以选择题为主,走向基于核心素养的考试,增强基础性、综合性,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课标修订专家呼吁,高考数学命题减少选择题,增加开放性题目;减少题量,增加考试时间,注重考查学生思维过程。英语课标专家呼吁,适当增加听力分值、阅读理解题,减少完型填空等语法选择题。
2020/3/16
11
面临的挑战
一是命题和阅卷能力亟待提升。开放性试题从现实生活中提取素材,对命题和阅卷都提出了新要求。把懂与不懂、表面懂与真懂区别开来,用新颖而内涵丰富的情境来考查学生。
二是我国高中数学课程在必修课外,为理工,经济与社会,人文,体育与艺术不同专业方向设置了不同的学习内容,如何处理高考与数学课程的关联问题?
三是听力考试对设备、环境有很高要求。两次考试对命题质量提出更高要求。
2020/3/16
12
四、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
政策要点:
中职升高职:“文化基础+职业技能”测试
普高升高职:学业水平考试+职业适应性测试,并参考综合素质评价。
面临挑战:
一是职业技能测试。二是学生的再次分流指导,同时普加强技术课程的开设与教学。
2020/3/16
13
推进“两依据一参考”。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语数外3科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组成。高校根据自身办学定位和专业培养目标,研究提出对考试高中学业水平科目包括要求和综合素质评价使用办法,提前向社会公布。学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有关学科中自主选择。
逐步取消录取批次,实行按专业(类)投档录取。今年浙江高职提前招生“一档多投”成功试水。
五、改革招生录取机制
2020/3/16
14
面临的主要挑战:
一是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作为录取依据,对学业水平考试提出更高要求。
二是按专业(类)投档录取,促使高校招生工作重心由招办转向院系,并对学业水平考试科目提出要求;取消录取批次,使不同高校在同一个平台上启动招生,更加要求高校凸显特色。
三是高校招生中综合评价如何进行?
2020/3/16
15
目前高校对综合素质评价的使用有三条途经:一是在高职分类招生中充分使用。二是在自主招生试点以及教育部批准的一些省市和高校综合评价录取试点中作为报考和初次遴选的重要依据。如15年。复旦、交大两校综合评价改革试点安排招生计划数1500个。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安排计划数的1.5倍的标准,按考分排序,划定入围考生数。最终由统一高考成绩(60%)、面试成绩(30%)、平时学考成绩(10%)构成录取学生。三是在统一高考中作为招生录取的参考。教育部要求各高校抓紧研究提出使用办法。
2020/3/16
16
1.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权衡各方面利益关系,综合设计;同时要求各方面通力协作,明确并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警惕“平庸的恶”。
2. 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机遇和风险同在。高中教育应抓住机遇,推进育人模式的“三个转变”,完善学校治理体系。
3. 新的高中育人模式是以尊重每一个学生的选择权、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的课程教学为核心建立起来的,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受益。
几点感受
2020/3/16
17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