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九单元基础知识背记清单1.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2.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叫溶剂,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水能溶解很多物质,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指的是水溶液。汽油、酒精等也可以作溶剂,如汽油能溶解油脂,酒精能溶解碘。液体与液体互溶时,量多者为溶剂,量少者为溶质。如果其中有一种是水,一般把水叫做溶剂。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还可以是气体。3.m溶液 =m质+m剂 V溶液 <V质+ V剂4.物质在溶解过程中通常伴随着热量的变化,有些物质在溶解时会出现吸热现象,有些物质在溶解时会出现放热现象。氯化钠溶于水温度无变化 ,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5.洗涤剂能使植物油在水中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从而使油和水不再分层,所形成的乳浊液稳定性增强。这种现象称为乳化。6.用汽油擦除衣服上的油污是因为油污被汽油溶解,而用洗涤剂清洗衣服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涤剂有乳化功能,所以它们的原理不相同。7.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8.在增加溶剂或升高温度的情况下,原来的饱和溶液可以变成不饱和溶液,因此,只有指明“一定温度下”和“一定量的溶剂”,溶液的“饱和”和“不饱和”才有确定的意义。9.在一定温度下,充分搅拌后再观察该溶液中有没有不能继续溶解的溶质存在,如有且溶质的量不再减少,那么这种溶液就是饱和溶液;若溶液中没有剩余溶质,可向溶液中加入少量该溶液的溶质,搅拌后,观察该溶液能否继续溶解溶质,若不能再溶解,那么这种溶液就是这种溶液的饱和溶液,若还能再溶解就是不饱和溶液。10.11.不饱和溶液降温可以转化为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升温可以转化为不饱和溶液,氢氧化钙要例外,因为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少。12.溶质以晶体的方式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叫做结晶。结晶的方法:冷却热饱和溶液、蒸发溶剂。结晶后剩余的溶液叫母液,母液是饱和溶液。13.固体的溶解度表示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 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固体溶解度四要素:①指明一定温度;②溶剂的量为100 g;③必须达到饱和状态;④单位为g。(四要素缺一不可。)14.S=注:S表示某温度时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溶质的质量和溶剂的质量指的是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15.溶解度的相对大小(20℃)溶解度/g 一般称为<0.01 难溶0.01~1 微溶1~10 可溶>10 易溶16.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在交点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17.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KN03、NH4NO3等;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Ca(OH)2 。18.气体的溶解度是指该气体压强为101 kPa和一定温度时,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气体溶解度五要素:①压强为101 kPa②指明一定温度;③溶剂为100 g;④必须达到饱和状态;⑤单位为体积。(五要素缺一不可。)19.在0℃时,氮气的溶解度为0.024,指氮气的压强为101 kPa和温度为0℃时,1体积水里最多能溶解0.024体积的氮气。20.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随压强增大而增大,随温度升高而减小。21.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溶质的质量分数=公式变形: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22.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a%(饱和)=23、.“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区别和联系溶解度 溶质的质量分数定义 固体的溶解度表示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 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计算式 S=(溶质的质量和溶剂的质量指的是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 a%=温度 必须指明 可以不指明状态 饱和 不一定饱和单位 g 是一个比值,没有单位联系 a%(饱和)=24.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饱和溶液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但在相同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25.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质量分数偏大可能的原因①称量开始时,未调平衡,指针偏右;②量水时,俯视读数;③倾倒液体时有少量洒到了烧杯外面。质量分数偏小可能的原因①往烧杯倒食盐时,少量食盐洒出;②量水时仰视读数;③溶解时,所用烧杯中有水;④称量时药品和砝码的位置放颠倒了(带有游码)。PAGE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