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下册大单元“四步复习法”(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五单元—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下册大单元“四步复习法”(含答案)

资源简介

第五单元—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下册大单元“四步复习法”
第一步:单元学习目标整合
1 分析文章结构,并在理解观点和材料之间的关系,分析段落层次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理解文章的行文思路。
2 抓住文体特征,明确论点,分析论点与材料的内在逻辑关系。
3 学会抓住主干,弄清句子的基本间架;理清“枝叶”了解它们的表达作用;分清层次,明确分句间的关系,理解长句的含义。
4 坚持把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的事情、感想和见闻有选择地、真实地记录下来,以便积累知识,积累生活经验和写作素材;这样既有助于培养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又有助于提高思想品德修养,激励自己不断进步;并锻炼意志,培养恒心。
第二步:单元学习重难点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作为青年人,我们更要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做一个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人。
青年有多高的理想,国家就有多大的梦想。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一个人只有在青少年时期就树立起远大的理想,自觉把人生理想和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长期践行、坚定笃行,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广大青年只有把目标放高一点儿,得到的成就才能更大一点儿,经历的磨难多一些,前进的步伐才能更稳一些。
本单元所选作品,或剖析社会矛盾,或概括伟人贡献,或上书言事,或为临终绝笔,都是经典之作,表现出革命导师、有为之士顺应历史潮流,勇于担负时代使命的精神。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是马克思于1856年4月14日在英国伦敦举行的《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发表的演说。他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阐发了蕴含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干硬外壳”下的深层矛盾,宣告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一一担当资本主义灭亡的“执刑者”。文章善用比喻和典故,将睿智的思想和深刻的理论表达得鲜活生动,极具鼓动性和感召力,至今仍然能够让我们领略到经典的魅力。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恩格斯作为马克思的亲密战友在马克思的葬礼上发表的讲话。文章深切缅怀了马克思的伟大人格和崇高精神,赞颂了马克思的历史功绩和光辉思想。
《谏逐客书》是李斯的一篇优秀奏疏。文章先叙述自秦穆公以来皆以客致强的史实,说明秦若无客的辅助则未必强大的道理;然后列举各种色、乐、珠玉虽非秦地所产却被喜爱的事实与逐客对比,劝说秦王不应该重物而轻人文章正反论证,利害并举,说明了任用客卿强国的重要性切中了秦王一统天下的雄心,最终打动了秦王。
《与妻书》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林觉民写给妻子陈意映的一封绝笔信。在这封绝笔信中,作者表达了对妻子的至爱,或直抒胸臆,或追忆往昔;同时也深刻地阐明了个人的爱情和幸福同革命事业、全体人民的幸福紧密相连,体现了作者舍身为人民的崇高精神。
第三步:单元重难知识易混易错
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
一、什么是重要句子
重要句子,是指对文章思想、观点、情感、结构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性句子。如果不理解这些句子,就难以理解文章。一般论述类文本中的重要句子,主要是指点明主旨的句子,即人们常说的“文眼”;显示层次的句子,即人们常说的领起句、过渡句、收束句;内涵丰富、对领悟主旨有提示性或引导性作用的句子;结构复杂、对理解文意有直接影响的句子。
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是指根据具体语境领会或解释这些句子的意义。
二、方法指引
1.明确五个方面,做好句意理解。
(1)析结构。
结构比较复杂的语句,需要分析其结构来理解其含义:如果是单句,先找准主、谓、宾,同时,还要弄清主干和其修饰成分之间的关系;如果是复句,就要对分句间的层次关系作出分析,弄清它是总分关系、因果关系,还是转折关系、递进关系,从而找出重点所在。
(2)抓关键。
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其含义主要是通过一些关键词显现的。关键词,指能体现一篇文章或一部著作的中心概念的词语。我们只有把句子中关键词的含义分析透彻,才能推知全句,甚至全段的意思。
(3)辨语境。
一般来说,句子与句子是相互关联的,这些相互关系有指代、总分、说明、扩展、比较等。对这样的句子,我们可以从辨析句子间关系入手,在具体语境中理解文中的重要句子的特定含义。
(4)论目的。
重要句子往往有其表意目的,或表明全文主旨,或彰显文章的结构,或表达作者的情感,或引出行文线索,对这些句子,还应从其表意目的的角度发掘其含义。
(5)明修辞。
有些重要句子用到了一些修辞手法,对这些句子,可以从分析修辞手法人手来透视其深层含义。有时还需要结合文章的时代背景、主题等内容加以理解。
例如: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我们越来越离不开网络。但是,黑客却如阳光下的阴影一样,纠缠着每一个需要光明的人。因此,我们需要学会对付阳光下的黑影。
画横线的句子是个比喻句,要理解句子的含义,先要弄明白本体和喻体的联系。句子把“黑客”比喻为“阴影”从现实意义上看,阳光下的“阴影”是黑暗的代表,是没办法防止的事物。而联系网络可以看出,“纠缠”一词有防不胜防的意思。因此可以得出画线句的含义:黑客是网络的黑暗现象,在我们需要网络时,他们如影随形,防不胜防。
2.理解重要句子含义的方法。
(1)消减冗余。
所谓“减”是指通过减除句子中不必解说的字词后,重点解读关键字词,从而化繁为简,快速理解句子含义。常见的有“减枝叶留主干”和“减次要留关键词”两种形式。
(2)虚实相转。
所谓“转”是指阅读文章时依据题意,通过转化那些含义深刻、耐人寻味的句子的表层含义(实)和深层含义(虚)达到解读全句含义的目的。这样的句子往往具有隐含意义(象征、比喻)和附加意义(双关、言外之意、语法意义)。因此,为了解读准确,我们必须整体把握全文,看看作者使用了什么手法来表情达意,然后联系文章主旨和上下文分析具体形象的象征意义,追寻其背后隐藏的作者的真实意图,从而转化语言、规范答案。
(3)瞻前联后。
所谓“联”是指在针对文章关键句子的理解上,一定要联系上下文和全文主旨来解读,否则就会离题万里,难以全面准确地解答。
当然,这三种方法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我们只有在准确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才可因熟生巧,化腐朽为神奇,得心应手地运用。
3.理解重要句子含义的答题步骤。
第一步:审清题干,明确题意。
根据题干判断题目是考查点明主旨的句子,还是显示层次的领起句、过渡句、收束句,或是内涵丰富、对领悟主旨有提示性或引导性作用的句子。明确了题意,就明确了考查的方向。
第二步:搜索区间,标注信息。
找到句子(包括选项)在原文中的位置,确定阅读区间,并结合语境,领悟重要句子的含义。一般情况下,题目中要理解的句子在文中会有一定篇幅的材料对其进行说明或者阐释,有的阐释信息比较集中,有的则分散在文章的段落里,我们要养成全文搜索、逐段标注信息的习惯。
第三步:比对分析,得出答案。
若是选择题,要把各选项与原文相关内容进行比对辨清异同,去伪存真,从而作出正确的判断;若是简答题要巧妙运用各种方法来组织答案,如上面讲的方法等。
【例】阅读下面的演讲稿,回答问题。
在维也纳欢迎大会上的演说
恩格斯
亲爱的同志们:
今天晚上我受到了当之有愧的接待,在我离开这个会场以前不能不对此表示深切的、衷心的感谢。我必须说,可惜现在只能由我来享受我的亡友马克思的荣誉了。我是在这个意义上接受你们的热烈欢迎的。如果说我在参加运动的50年中的确为运动做了一些事情,那么,我并不因此要求任何奖赏。我的最好的奖赏就是你们!到处都有我们的同志:在西伯利亚的监狱里,在加利福尼亚的金矿里,直到澳大利亚。没有一个国家,没有一个大的国家,在那里社会民主党没有成为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现在全世界无论做什么事,都得看看我们的神色。我们就是一个使人畏惧的强国,一个比其他强国更能起到决定作用的强国。这使我感到骄傲!我们没有白活,我们能够自豪地、满意地回顾自己的事业。在德国,有人曾想用暴力来镇压运动,每一次,社会民主党都以资产阶级完全意料不到的方式作了回答。在每一次新的选举中,社会民主党的选票总是不可遏止地增长,这使资产阶级战栗,使卡普里维战栗,使所有的执政者战栗(暴风雨般的掌声)。刚才一位讲演人提到,在国外,社会民主运动总是被人估计不足。亲爱的同志们,我走过维也纳的街道,看了资产阶级如此殷勤地为未来的无产阶级建造的非常漂亮的大厦(会场大为活跃),我还请人指给我看了你们曾经正大光明地占领过的富丽堂皇的市政厅大厦。从你们占领市政厅大厦的那一天起,谁也不会再对你们估计不足了(掌声雷鸣)。这是一个划时代的日子。那时候我正在伦敦,看到了英国报纸记者们的那种惶恐的样子,当时他们报道说,7月9日无产阶级占领了维也纳,而且是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巧妙地占领了它。(暴风雨般的掌声经久不息,与会者一再高呼:“恩格斯万岁!”)
(1893年9月14日)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鉴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主旨是号召全体无产阶级,以这“一个划时代的日子”为新的起点,顽强英勇地同资产阶级进行斗争。
B.透过全文,我们可以看出一代伟人恩格斯那高尚的人格和昂扬的斗志。
C.全文感情激越,演讲者与听众在情感上相互呼应,才使得演讲真正具备了强烈的感召力。
D.恩格斯在总结无产阶级革命成果的同时,还对马克思表示了由衷的赞美,认为革命的胜利完全归功于马克思。
2.为什么说“这是一个划时代的日子”?
3.“看了资产阶级如此殷勤地为未来的无产阶级建造的非常漂亮的大厦”一句,表现出恩格斯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以及解析
答案:1.D
2.无产阶级在那天占领维也纳市政厅大厦,使资产阶级感到害怕。(或答旧世界的坍塌由此开始。)
3.恩格斯对未来充满信心,相信无产阶级必定战胜资产阶级。
解析:1.“认为革命的胜利完全归功于马克思”与原文不符。
2.解读这句话的意思,结合上文中“我还请人指给我看了你们曾经正大光明地占领过的富丽堂皇的市政厅大厦。从你们占领市政厅大厦的那一天起,谁也不会再对你们估计不足了”,可以概括出答案。
3.该句写恩格斯为资产阶级为未来的无产阶级建造漂亮的大厦而高兴,表明恩格斯对无产阶级的未来充满坚定的信念。学习演讲词,要从演讲的目的、场合和对象等方面把握其针对性。还可以设想作者演讲时的现场氛围,揣摩演讲者的语气、语调,想象其表情和肢体语言。
第四步:单元核心素养对接高考
演讲稿是人们在工作和社会生活中不时使用到的-种文体。虽然演讲不只是对着演讲稿来读,演讲者在台上的表演也相当重要,但演讲稿始终是进行演讲的依据是对演讲内容和形式的规范和提示,它体现着演讲的目的和手段。演讲稿具有宣传、鼓动、教育和欣赏等作用,它可以把演讲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以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产生共鸣。作为考场作文,演讲稿可以根据材料进行发散、论述,也可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和感悟等,因而,演讲稿越来越成为高考写作考查的重要文体。
演讲稿写作技巧
1.了解对象,有的放矢。
演讲稿是讲给人听的,因此,写演讲稿首先要了解听众对象: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文化程度、职业状况如何了解他们所关心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等。否则演讲稿写得再花功夫,说得再天花乱坠,听众也会感到索然无味,无动于衷,也就达不到宣传、鼓动、教育和欣赏的目的。
2.观点鲜明,感情真挚。
演讲稿观点鲜明,显示着演讲者对一种理性认识的肯定,显示着演讲者对客观事物见解的透辟程度,能给人以可信性和可靠感。演讲稿观点不鲜明,就缺乏说服力,就失去了演讲的作用。
演讲稿还要有真挚的感情,这样才能打动人、感染人,有鼓动性。因此,它要求在表达上注意感彩,把说理和抒情结合起来,既有冷静的分析,又有热情的鼓动;既有所怒,又有所喜;既有所憎,又有所爱。
3.行文变化,富有波澜。
构成演讲稿波澜的要素很多,有内容,有安排,也有听众的心理特征和认识事物的规律。如果能掌握听众的心理特征和认识事物的规律,恰当地选择材料,安排材料,也能使演讲在听众心里激起波澜。换句话说,演讲稿要写得有波澜,主要不是靠声调的高低,而是靠内容的起伏,张弛有度,有强调,有反复,有比较,有照应。
4.语言流畅,深刻风趣。
(1)要口语化。
“上口”“人耳”这是对演讲语言的基本要求,也就是说演讲的语言要口语化。演讲稿的“口语”,不是日常的口头语言的复制,而是经过加工提炼的口头语言,要逻辑严密语句通顺。由于演讲稿的语言是作者写出来的,受书面语言的束缚较大,因此,就要冲破这种束缚,使演讲稿的语言口语化。为了做到这一点,写作演讲稿时,应把长句改成短句,把倒装句改成正装句,把单音词换成双音词,把听不明白的文言词语、成语改换或删去。演讲稿写完后,要念一念,听一听,看看是不是“上口”“人耳”,如果不那么“上口”“入耳”,就需要进一步修改。
(2)要通俗易懂。
演讲要让听众听懂。如果使用的语言讲出来谁也听不懂,那么这篇演讲稿就失去了听众,因而也就失去了演讲的作用、意义和价值。为此,演讲稿的语言要力求做到通俗易懂。列宁说过:“应当善于用简单明了、群众易懂的语言讲话,应当坚决抛弃晦涩难懂的术语和外来的字眼,抛弃记得烂熟的、现成的但是群众还不懂的、还不熟悉的口号、决定和结论”。鲁迅也说过:“为了大众力求易懂”
(3)要生动感人。
好的演讲稿,语言一定要生动。如果只是思想内容好,而语言干巴巴,那就算不上是一篇好的演讲稿。广为流传的恩格斯、毛泽东、鲁迅、闻一多的演讲,都是既有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又有生动感人的语言。老舍说得好:“我们的最好的思想,最深厚的感情,只能被最美妙的语言表达出来。若是表达不出,谁能知道那思想与感情怎样好呢 ”由此可见,要写好演讲稿,只有语言的明白、通俗还不够,还要力求语言生动感人。
怎样使语言生动感人呢 一是用形象化的语言,运用比喻、比拟、夸张等手法增强语言的形象色彩,把抽象化为具体,深奥讲得浅显,枯燥变成有趣。二是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增强演讲稿的表现力。这样,既能深化主题,又能使演讲的气氛轻松和谐;既可调整演讲的节奏,又可使听众消除疲劳。三是发挥语言音乐性的特点,注意声调的和谐和节奏的变化。
(4)要准确朴素。
准确,是指演讲稿使用的语言能够确切地表现讲述的对象一-事物和道理,揭示它们的本质及其相互关系。作者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对表达的对象熟悉了解;其次,要做到概念明确,判断恰 当,用词贴切,句子组织结构合理。
朴素,是指用普普通通的语言,明晰、通畅地表达演讲的思想内容,而不刻意在形式上追求辞藻的华丽。如果过分地追求文辞的华美,就会弄巧成拙,失去朴素美的感染力。
(5)要控制篇幅。
演讲稿不宜过长,要适当控制时间。如,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与世长辞。恩格斯作了《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著名演讲。演讲草稿是这样开头的:“就在十五个月以前,我们中间大部分人曾聚集在这座坟墓周围。当时,这里将是一位高贵的崇高的妇女最后安息的地方。今天,我们又要掘开这座坟墓,把她的丈夫的遗体放在里边。”作者考虑后进行了修改,写成:“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两者比较,后者人题较快,演讲一开始就抒发了对逝者的无限敬爱和万分惋惜的心情,使现场的人们也沉浸在对马克思的缅怀与崇敬之中。正是这种认真的态度和精心的修改,才为他的每次演讲的成功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