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6.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第二框“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讲述如何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第二框“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包括两目。第一目“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阐述价值判断的基本含义、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关系、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特征等;第二目“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阐述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阶级性、差异性特征,阐明价值选择的标准。两目的逻辑关系是:第一目是第二目的方法论基础,只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做到对价值判断的真理性认识,才能够百觉站在最方大人民的应场上,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二、学情分析:高二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时,知识储备上,具备一定的知识复习的意识理解能力,并且学生已经学习了《生活与哲学》的大部分内容,具备了初步的哲学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生活体验上,通过实践或互联网有了较丰富的视野,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价值观体系,对事物的认识、判断和选择有一定的客观性。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然而,哲学的问题偏向抽象性,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需要一定的过渡,因此需要教师结合生活实例、时事新闻,激发学习兴趣,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讲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而在生活中,在正确价值观的指引下,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三、教学目标1.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含义、关系、产生)?2.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特点?3.正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衡量标准?四、核心素养政治认同:认同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科学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公共参与: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在党的领导下答好时代问卷。五、教学重点1.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关系;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特征;3.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标准六、教学难点: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特征;七、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与讲授分析法相结合八、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知道图片中的这个人是谁吗?2023年3月4日中央一套卫视对2022年感动中国人物进行了表彰颁奖,图片中的这个人就是俗称安徽“麦王”的徐淙祥。徐淙祥认为想要改变农村生产落后的面貌,必须走科学种田的道路,所以,作为那个年代稀缺的高中毕业生,毅然选择回乡扛起锄头,经过50年的钻研与探索,小麦亩产增进5倍,让梦想照进了现实。今天我们就从“麦王”徐淙祥的先进事迹中来感悟他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二)新课教学第一幕:自觉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议题一:忆“麦王”之路,不畏困难艰辛议学情景一:观看视频《感动中国:徐淙祥》议学问题:(1)徐淙祥的价值判断是什么?作出来怎么的价值选择?(2)你能看出徐淙祥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如何产生的吗?(3)徐淙祥的目标能实现吗?为什么?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成的答案。教师总结:(1)徐淙祥的价值判断是什么?作出来怎么的价值选择?(2)你能看出徐淙祥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如何产生的吗?(3)徐淙祥的目标能实现吗?为什么?徐淙祥的价值判断:科技兴农课题提高农作物产量,增加农民收入,农民日子才会越过越好;徐淙祥的价值选择:致力于科技研发,早日实现我国由农业大国转变为农业强国。他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坚持真理,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知识讲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含义、关系(1) 含义:价值判断:人们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作出判断。价值选择: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进一步作出的选择。(2)关系: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那么,徐淙祥的作出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凭空产生的吗 2、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1)形成:各种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社会存在在不同人的头脑中的反映,是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2)客观标准: 人们选择的目标能否实现以及实现的程度如何,取决于人们的认识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客观标准)(3)要求: 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第二幕: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议题二:量“麦王”之心,不忘人民温饱议学情境二:观看视频议学问题:(1)徐旭东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变化体现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什么特征?(2)根据人们农业发展的不同认知,谈谈你的看法?这说明什么?(3)“你是泥土下的黄牛,夕阳下的英雄”,谈一谈徐淙祥是如何实现人生价值的?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教师总结:(1)徐旭东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变化体现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什么特征?根据人们农业发展的不同认知,谈谈你的看法?这说明什么?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主体差异性(主观因素)“你是泥土下的黄牛,夕阳下的英雄”,谈一谈徐淙祥是如何实现人生价值的?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知识讲解1、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特征(1)含义: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2)意义:①有助于我们正确评价历史和现实中的各种价值观念;②有助于我们的价值观念与时俱进,从而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进行正确的价值选择。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主体差异性(主观因素)主体差异性: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就不同。①在阶级社会中,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面对同一事物或行为,不同阶级和阶层的人会作出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②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可能作出不同的价值评价。面对同一问题,人们的不同表现体现出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差异,产生不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冲突。(角度不同、立场不同)3、评价标准: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学生讨论思考: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主体差异性,有时出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现象,是否意味着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没有标准?特征 评价标准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社会历史性: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坚持真理,走历史的必由之路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主体差异性 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三)知识框架:(四)课堂练习选择:“躺平”作为新兴的网红流行词,折射出当下很多年轻人的一种心态乃至一种生活方式。对于躺平,有人认为躺平消极、不可取,“只有奋斗拼出的精彩,没有躺平等来的幸福”,但支持者却认为躺平是过好当下的处事方式,甚至不少年轻人坚信躺平即正义。人们之所以对“躺平一族”持有不同的看法,是因为( C )①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鲜明阶级性② 认识主体的立场不同可能会对同一客观现象有不同的看法③ 价值观影响着人们对客观现象的认识和评价④ 深刻洞察社会生活的价值判断都是合理的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五)结语:习总书记曾在五四青年大会上讲过这么一段话:“人生之路,有坦途也有陡坡,有平川也有险滩,有直道也有弯路。青年面临的选择很多,关键是要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来指导自己的选择,无数人成功的事实表明,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今天老师将这段话送给大家,希望同学们选择的道路是奋斗与奉献的道路,同学们选择的青春是充实温暖、激情拼搏的青春。课后作业:举例分析你身边先进事例,感悟其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