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综合性学习:我的语文生活 教学设计1.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学习语文的能力和习惯。2.提升学生规范使用汉字和词语的能力。3.加强学生对商业广告和对联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2课时◆活动一、活动准备,了解生活中的语文教师:生活即语文,语文即生活。我们的生活充满了语文元素,语文也无处不在生活中。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综合性学习活动“我的语文生活”,让我们一起探索如何在生活中学习和欣赏语文。1.招牌的魅力。教师:在我们周围,商店的招牌是无处不在的。它们有各种形式和风格。让我们一起欣赏以下几个例子,并探讨它们的特点。“好来屋”“炭火烧烤”“小林付食”。(学生自由交流,教师指导和引导讨论)预设:“好来屋”设计巧妙,“炭火烧烤”平淡无奇,“小林付食”有错别字,用语不规范,应该是“小林副食”。师小结:商店的招牌是街市的“眼睛”。好的招牌设计能够吸引人们的注意力,甚至激发人们的购物欲望。有些招牌设计独特,充满文化气息;而有些则可能平淡无奇,甚至存在用字不规范、错误字词或者拼音错误等问题。2.广告词的艺术。教师:广告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语言形式。一句简洁、有力的广告词能够深入人心,让人对推广的产品留下深刻印象。我们一起欣赏几个广告词,讨论它们的特点。(1)闻香知好茶。(2)一杯茶,一份情,一生缘。(3)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4)有了喧哗,自己无法心静;有了打闹,别人无法凝思。(引导学生自由交流和讨论,教师总结并提供反馈)明确:第一则广告词不仅告诉了我们识别好茶的方法,还告诉人们这个品牌的茶叶品质好,味道也香。第二则广告词巧妙地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形象地道出了一杯好茶会让茶商与顾客之间建立起浓浓的感情,成就彼此一生的茶缘,由茶到情再到缘,内涵逐渐扩大。第三则广告词巧妙地引用了徐志摩《再别康桥》中的诗句,委婉含蓄地告诉到图书馆借书(读书)的人,要放轻脚步,以免打扰到别人。第四则广告词巧妙地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委婉地告诉人们,应当设身处地为自己或他人着想,图书馆内不要喧哗,更不能有打闹。教师总结:这些广告词紧扣主题,表达清晰,富有创意和趣味性。看完这些广告词,你会对这些广告有更深的理解和记忆。3.对联的文化。教师: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是我们的活动文化遗产。无论是在名胜古迹,还是在街头巷尾,我们都能看到对联的身影。对联的语言和形式都富有韵味和意蕴。让我们一起了解并欣赏对联的魅力。(1)对联的定义对联俗称对子,亦称楹联,我国传统文化中特有的文学体裁。一般把上下两句字数相等,词语对偶,音韵平仄对称,内容上相互关联呼应,形式上彼此排比、对称的两句话组成的文体,称为对联。(2)对联的历史发展历史:对联起源于桃符。桃符本来是古人在大门上挂的两块画着门神或题着门神名字的桃木板,古人认为它能压邪,后来在上面贴春联,因此后来用桃符借指春联。后蜀之主孟昶在公元964年除夕,题于卧室门上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一般被认为是最早的对联,它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3)对联的类型对联按不同的方法,可分成若干种类:按用途分,有门联、厅堂联、胜迹联等。按内容分,有春联、寿联、婚联、挽联等。按技巧分,有谜语联、隐字联、巧趣联等。按字数分,有短联、中联、长联等。按句数分,有单句联、多句联等。(4)对联的拟写对联要求字句对等、词性对品、结构对应、节律对拍、平仄对立、形对意联。(5)对联欣赏春联:梅花点点笑迎丰收岁,爆竹声声欢歌大治年。寿联:福海朗照千秋月,寿域光涵万里天。喜联:春山春水春常在,喜事喜人喜日来。挽联:青山永志芳德,绿水长吟雅风。名胜古迹联:龙游凤舞中天瑞,风和日朗大地春。(北京故宫)师小结:对联巧妙地利用汉字的特点,讲究对仗工整,整齐美观,短小精悍,富于表现力,有着很高的审美价值,是中华民族文化长廊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活动二、小组活动,走近生活中的语文1. 分组活动学生按照兴趣自由组队,分别成立“招牌”、“广告词”和“对联”三个研究小组。每个小组需要有一个组长,负责组织和协调小组内的活动。2. 活动指导(1) “招牌”小组:小组成员需要上街采集一些有特色的招牌名称。在采集过程中,注意是否有违反语文规范、拼音规则、存在错别字等情况。收集完毕后,将这些招牌名进行分类,并简要地分析每种类型的招牌语言特点,挑选出最有特色的招牌,并深入剖析其特色所在。(2) “广告词”小组:小组成员可以通过查阅报纸、杂志,关注广告牌、电子屏幕、电视、广播、网络等方式,搜集一些自己喜欢的广告词。收集完毕后,分析每条广告词和其推广产品之间的契合度,以及广告词的精彩之处和创新元素。(3) “对联”小组:小组成员可以在社区,景区等地方搜集一些对联,注意搜集过程中分类,并概括对联的特点。3. 活动总结每个小组需要选派一名代表,在活动结束后,将小组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活动三、汇报展示,分享生活中的语文一、正眼看招牌主持人:大家好,我是“招牌小组”的组长,我们要展示我们收集到的各种招牌,并分享我们的发现和理解。1. “问题招牌”主持人:首先,让我们一起观察这些“问题招牌”。例如:“夜稀饭”、“杨氏烧烤”、“小张理发店”……用词粗俗的招牌:“厕所串串”、“哎哟我烤”……主持人:我们发现,“问题招牌”存在以下问题:繁体字和简体字混用;使用错别字;外文使用不规范。教师指导:学生们,你们发现的问题非常重要。遇到这样的招牌,我们可以尝试联系商家,指出招牌中的问题,并告诉他们这些问题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也可以通过自我学习,避免将来犯同样的错误。2. “优秀招牌”主持人:接下来,我们要分享我们收集到的“优秀招牌”。“花花世界”“碟碟不休”“水帘洞茶楼”“‘狗不理’包子”“‘郑胖子’萝卜干”“中山路花店”“乔丹体育用品”“夜游神夜宵”“再回首酒楼”“王者陶瓷”等。主持人:我们组经过探究发现,“优秀招牌”命名有以下特点:巧妙使用成语、典故、地名、人名等;使用了名人效应、俗语等创新命名方式。二、广告词中的语文主持人:广告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有些广告词已经成了我们语言的一部分。我们组搜集了很多精彩的广告,今天,不仅要和大家一起分享,还想和大家一起来探究广告词的独特之处和广告的写作技巧。1. 比较发现主持人:请大家比较这两组广告词,看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A组:①默默无蚊地奉献。 ②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B组:①同升一面旗,共爱一个家。 ②司机一杯酒,亲人两行泪。共同点:①语言简明精练;②内容主题突出;③形式新颖别致;④让人印象深刻;⑤易读易记。不同点:A组是营利性广告(推销商品或劳务获取利益);B组是非营利性广告(达到某种宣传目的)。教师指导:同学们,你们的发现非常独特。从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广告词的特征:a.抓特点,突出主题;b.重押韵,富有韵味;c.用修辞格,增强艺术效果;d.求创新,幽默且具有吸引力;e.化用俗语、成语、谚语、古诗词,增强表达效果。2. 欣赏总结主持人:我们组还搜集了很多耐人寻味的广告,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则,总结一下这些广告词的创作技巧。①不打不相识。(打字机广告词)②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请为你的窗户装上玻璃。(眼镜店广告词)③夏天的“凉”友,冬日的“火”伴。(空调广告词)④平时注入一滴水,难时拥有太平洋。(保险公司广告词)⑤多一些润滑,少一些摩擦。(润滑油广告词)主持人:我们组发现,这些耐人寻味的广告词运用了以下技巧。产地命名法、人物命名法、歌名点化法、谐音命名法、化用古典诗词名句法、活用词语法、矛盾法。师点评:同学们的分享都很棒,从你们的分享中,我看到了你们对生活中的语文现象敏锐的观察力和独特的理解力。希望大家能继续保持这种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将学习的视线延伸到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让语文真正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三、寻找“最美对联”主持人:大家好,我是“对联组”的主持人,今天就由我来给大家汇报一下我们组的活动成果,我们组的主题是“寻找‘最美对联’”。1.趣联故事。主持人:首先和大家分享一则和对联有关的小故事。(1)苏轼被贬黄州后,一居数年。一天傍晚,他和好友佛印和尚泛舟长江。饮酒间,佛印向苏轼索句。苏轼忽然用手往左岸一指,笑而不语。佛印顺势望去,只见一只黄狗正在啃骨头,顿有所悟,遂将自己手中题有苏轼诗句的蒲扇抛入水中。两人面面相觑,不禁大笑起来。原来,这是一副哑联。苏轼的上联是:狗啃河上(和尚)骨。佛印的下联是:水流东坡尸(诗)。(2)传说苏东坡与二三位学友一起乘船去九江赴考,途遇风浪,误了进场时间。考官出一上联,要他们对出下联,方可入场,上联是:一叶小舟,载着二三位考生,走了四五六日水路,七颠八倒,来到九江,十分来迟。苏东坡并未被此难倒,顷刻对出了下联:十年寒窗,读了九八卷诗书,赶过七六五个考场,四返三往,终到二门,一定要进。主持人:有趣的故事,精妙的对联!对联确实是中华文化的奇葩,它能表达种种复杂深刻的思想感情,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和艺术价值。2.欣赏总结。主持人:下面,让我们再来欣赏几副有名的对联。(1)五代后蜀皇帝孟昶书写了我国第一副对联: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2)顾宪成写的一副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3)杭州岳王坟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4)孤山是杭州西湖的著名风景区,此间有一石亭,称“西湖天下景”,上面镌刻着一副对联: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5)蒲松龄故居: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6)大观楼长联是乾隆年间名士孙髯翁登大观楼所作上联: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下联: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7)上联: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下联: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上联读:hǎi shuǐ cháo ,zhāo zhāo cháo , zhāo cháo zhāo luò下联读:fú yún zhǎnɡ ,chánɡ chánɡ zhǎnɡ , chánɡ zhǎnɡ chánɡ xiāo(8)上联:水有虫则浊 水有鱼则渔 水水水 江河湖淼淼下联:木之下为本 木之上为末 木木木 松柏樟森森主持人:我们组通过探究发现这些著名的对联都有这样的特点:(1)字数相等,句式一致。(2)平仄相合,音调和谐。(3)词性相对,位置相同。(4)内容相关,上下衔接。师点评:同学们找的对联太有价值了!你们总结出来的这些特点正是对联写作的要求。◆活动四、活动总结,在生活中用语文1.课堂训练。(1)学写广告词。师:我们试试学以致用,用我们总结的写广告词的技巧来创作两则广告词。①给“英雄”墨水拟一条广告词。②给校内的草坪拟一条公益广告词。预设:①看《英雄》,不如用“英雄”。②一花一草皆生命,一枝一叶总关情。师:猜猜下面几句话分别是为何种商品做的广告词。夏天的“凉”友,冬日的“火”伴。(空调)实不相瞒,我的名气是吹出来的。(电扇)(2)练习对对联。师:老师这里有一些关于对联的题目,请同学们结合前面总结的对联的特点完成各题。①看对联,猜行业。A.藏古今学术,聚天地精华。B.小费君莫惜,后顾自无忧。C.万千星斗心胸里,十二时辰手腕间。D.白雪阳春传雅曲,高山流水觅知音。预设: A.书店;B.保险公司;C.钟表店;D.乐器店。②根据上联,对下联。蚕吐丝——画饼充饥——福如东海阔——冬去山清水秀——预设:蚕吐丝——蜂酿蜜画饼充饥——望梅止渴福如东海阔——寿比南山高冬去山清水秀——春来鸟语花香2.活动总结。师:招牌、广告、对联,都是中华民族文墨精华的象征。只要我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多多注意,用心去感受这一文化精髓所蕴含的丰富的精神营养,就能不断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通过这一堂课的学习,我们对生活中的语文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生活有多广阔,语文的天地就有多广阔。让我们带着求知的目光到生活中去领略语文世界的魅力,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