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五单元月考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部编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五单元月考卷

资源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五单元月考卷
一、选择题
1.古诗词鉴赏。
卜算子·咏梅
(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对上面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整首词作者以内心独白的方式咏梅,泄胸中抑郁,叹人生坎坷,赞梅之精神,表现了作者凄苦愁闷的情怀。
B.词的上片从生长环境的恶劣到无人欣赏的寂寞,再到暮雨黄昏的愁苦,写出梅花处境的悲凉。
C.词的下片写梅花无意争抢春光,却惹来众多凡花俗朵的嫉妒,但它与众不同的是,纵使凋落于地车碾成尘,仍然香气不改,精神犹在。
D.作者一生在仕途上屡遭排斥,怀才不遇。他借梅言志,写出作者不媚俗,不屈服,忠贞不渝的情怀与抱负。
2.下列对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保尔在车站食堂当过杂工,在发电厂当过火夫,后来在达雅的影响下走上革命道路,经过血与火的洗礼,成为具有钢铁般意志的战士。
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一部长篇小说。作品在描写修筑轻便铁路的过程中,写到了土匪袭击工地、建设者开展劳动竞赛等内容。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身体瘫痪、双目失明的保尔,凭借钢铁般的意志进行写作,实践着他生命的誓言。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生活经历为线索,展现了从1915年到1930年前 后苏俄广阔的历史画面和人们艰苦的斗争生活。
3.对这首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A.《卖炭翁》一诗揭露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B.“把”“称”“叱”“牵”,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掠夺。
C.“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文书”是行政机构间互相往来的平行公文,而小太监手里却有“文书”和“敕”,这两个词表现了宫使的狐假虎威、巧取豪夺。
D.“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就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形象地写出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心灵的快乐是自足的。如果你的心灵足够 ,即使身处最单调的环境,你仍能 。如果你的心灵足够高贵,即使遭遇最悲惨的灾难,你仍能 。这是一笔任何外力都夺不走的 ,是孟子所说的“人之安宅”,你可以借之安身立命。
A.丰富 自得其乐 自强不息 财富 B.富裕 各得其所 坚强不屈 财富
C.富裕 自强不息 各得其所 财宝 D.丰富 自得其乐 坚强不屈 财宝
5.下列对名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艾青诗选》中收录了著名诗人艾青的大量诗作,这些诗作的特点是力量雄浑,语言直截了当,意象强烈鲜明。
B.《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的“海洋三部曲”之一,它讲述了一个神奇的故事:一位叫尼摩的船长驾驶着自己设计制造的潜水艇“诺第留斯号”,在大海中自由航行。
C.《水浒传》中宋江的绰号“及时雨”、吴用的绰号“智多星”、林冲的绰号“行者”。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闪烁着崇高的理想主义光芒的长篇小说。主人公保尔身上凝聚着那个时代最美好的精神品质——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其名为鲲/武陵人捕鱼为业 B.才美不外见/见渔人
C.安知鱼之乐/安求其能千里也 D.不知其旨也/其真无马邪
二、句子默写
7.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6句)
①   ,寒光照铁衣。( 《木兰诗》)
②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
③   ,柳暗花明又一村。 (岑陆游《游山西村》)
④此夜曲中闻折柳,   。 (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⑤   
,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泊秦淮》)
⑥可怜夜半虚前席,   。(李商隐《贾生》)
⑦   
,一山放过一山拦。(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⑧有约不来过夜半,    。(赵师秀《约客》)
(2)默写龚自珍的《己亥杂诗》。
    ,   
    ,    
三、综合性学习
8.解释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2)系向牛头充炭直   
四、翻译
9.把下列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五、名著阅读
10.名著阅读。下面是摘自不同作品中的书信内容,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甲】
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乙】
在那里他一只手能拖动整支海军舰队,一餐饭要吞吃一大批鸡鸭牛羊外加许多桶酒。那里的人为了把他这个庞然大物运到京城,动用了五百工匠,无数绳索,九百负担起重、搬运任务的“大汉”,一万五千匹“高大”御马等等。在如此这般的一个微缩国度里,所有的雄心和邀宠,政争和战事都不免显得渺小猥琐。党派之争以鞋跟高低划分阵营,你争我斗,势不两立;相邻的国家不但想战胜并奴役对方,还要争论吃鸡蛋应敲哪头之类鸡毛蒜皮的“原则”问题。
【丙】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1)【甲】出自作品《   》,【乙】段文字是作品《   》中对小人国情景的描述。
(2)【丙】这段激动人心、被千千万万青年人作为座右铭的文字,出自苏联小说《   》,这是书中主人公   对生命的诠释。
六、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①班马②鸣。
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注释】①萧萧:马的呻吟嘶叫声。②班马:离群的马,此处指载人远离的马。
11.乙诗“漠漠帆来重”一句中,“重”字用得最妙,请加以品析。
12.两首诗尾联抒情方式不同,请联系诗句具体分析。
七、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一】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二】
门子路见孔子,子曰:“汝何好乐?”对曰:“好长剑。”孔子曰:“吾非此之问也,徒谓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乎?”……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揉自直①,斩②而射之,通于犀革③;以此言之,何学之有?”孔子曰:“栝而羽之④,镞而砥砺之⑤,其入不益深乎?”子路拜曰:“敬受教。”
(选自《孔子家语》)
【注释】①不揉自直:不须人力加工,它就是挺直的。②斩:用刀砍下来。③革:兽皮④栝(guā,箭尾)而羽之:(如果)把箭尾削得尖一点,再在它上面安上羽毛。⑤镞(箭头)而砥砺之:安上箭头,再把它打磨打磨。
1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知其旨也(心意) B.不知其善也(它)
C.岂可及乎(赶上) D.汝何好乐(音乐)
14.下列句中加点词与“镞而砥砺之”中“镞”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C.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D.若士必怒……天下缟素
15.与例句中“相”的含义与用法都相同的两项是(  )
例句:教学相长也
A.刮目相待 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C.伯乐善相马 D.相映成趣
16.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7.下面两个句子在文中各比喻什么?
①南山有竹,不揉自直。
②栝而羽之,镞而砥砺之,其入不益深乎?
八、现代文阅读
18.阅读短文,完成后面小题
捞月亮的母亲
石兵
①彼时我还只有二十出头,心性跳脱,常常只背着简单的行囊漫无目的地四处游荡。那天天黑之后,我来到川藏交界处的偏僻山村。在那座贫瘠大山的一处平整山坡上,我支起帐篷,准备在野外过夜,就在似睡非睡之际,我听到远处传来了寒寒率率的声音。
②我吃了一惊,以为是有野兽出没,顿时睡意全无,连忙小心地坐起身来,慢慢拉开帐篷一角,仔细寻找声音的来源。很快,顺着声响传来的方向,我看到一个提着水桶的女人领着一个脏兮兮的小男孩,披着漫山的月光从山下走来。
③我屏住呼吸,这时已经接近午夜,居然还有人来山上汲水,种种灵异传说让我不寒而栗。可是,母子俩似乎根本没有注意到山路旁边突兀而出的帐篷,女人一手提着水桶,一手牵着男孩,两人一言不发,不疾不徐地走着。
④好奇心最终让我战胜了恐惧,我走出帐篷,小心翼翼地循着他们的背影走去。走了大约半个小时,远远地,我看到母子俩停下了脚步,那里居然有一口水井。女人将水桶拴上绳子,放入井中,嘴里开始喃喃地说:“只有这个时候,井里的月亮才最大最圆,狗儿莫急,娘给你捞一个上来,回家以后放在你的床前。”女人的乡音十分绵软,不像山里女子所固有的泼辣。
⑤ “娘,月亮落在水里,是不是就被洗干净了,不像在天上那样模糊着让人看不清楚了?”儿子稚嫩的声音充满着期待。
⑥女人顿了一顿,说:“狗儿说得对,月亮被水洗了以后,可好看了,就像狗儿的眼睛一样好看。”
⑦听了母亲的话,小男孩笑了起来,奶声奶气的笑声顿时让幽黑沉默的大山有了勃勃生机。
⑧母亲用力地从井中提出水桶,然后弓着腰提起水桶,另一只手牵着小男孩,吃力地踏上了归途。走上十几步,瘦弱的母亲就要休息一下,停下的时候,还摸了摸小男孩的头。随后,母亲又看了看天上与桶里的月亮,神情中竟有掩不住的忧伤。
⑨我不再犹豫,快步从低凹处走了出来,来到他们的面前。在寂静的午夜,这对母子竟对我这个不速之客没有丝毫不安与恐惧。
⑩我说:“大嫂,我来帮你提水吧。”
女人没回答我,自顾自地说:“你是刚才路边帐篷里的游客吧,这山上很凉,收了帐篷跟我们到家里休息吧。本想下山时再叫醒你的,没想到你跟着我们上了山。”
我顿时恍然,原来,她早就发现路边的帐篷和我了,也许只是早巳司空见惯,所以没有刻意多看几眼罢了。
走近以后,我才发现,小男孩的眼睛似乎有些问题。女人对我说:“狗儿眼上有病,长了白疮,我正在攒钱给他治。听说这病不难治,但是耗不起时间,要早治。这不,白天我上了一天工,给人纺丝线,晚上才能照管家里的田地。刚刚散了工,想起家里没水,才在这个时候上山,好在狗儿眼不好上不了学,不用担心明天他要早起。”
我默默地提起水桶,慢慢地跟着母子俩下了山。
这个小村落只有三四十户人家,同样的贫穷让女人无法得到他人的帮助,可女人跟我说起这些时却一如既往的平静。她说,乡邻们已经帮了她很多,不能再麻烦人家了。
在家里,女人熟练地烧水给我喝,然后铺床,哄儿子睡觉,一切都像外面森严的大山一般井然有序。
我躺在外间屋的床上,听到了母子俩在睡前的交谈。
母亲说:“狗儿知道吗?你的眼睛跟天上的月亮一样好看,娘就是这条命不要了,也要把月亮从水里捞上来,让你看清楚你想看的一切。”
或许是怕打扰,母子俩说话的声音很轻很轻,我却早巳听得泪流满面难以自抑。
第二天一早,我匆匆结束了旅行,回到城市,用最快的时间联系好医院,然后找朋友开车来到大山接这母子俩去医治眼患。面对他们的道谢,我竟羞愧得无地自容。
时过境迁,那位捞月亮的母亲或许并不知道,她捞起的并非只有一份属于自己的美好愿望,更有一个旁观之人的迷途之心。只有我自己知道,当时的自己正因为一场懵懂爱情的破碎而选择了放逐与放纵,却忽略了这世间还有那么多更加珍贵的事物,譬如四处寻找我去向的焦虑父母,譬如被青春之雾迷失视线的纯真心灵,譬如这世间那么多的悲凉与温暖、伤痛与希望……
(1)本文主要写了与“我”有关的四件事,请从“我”的角度概括出其他三件事。
①   
②   
③“我”跟着母子俩去她家住宿,了解了她家的情况。
④   
(2)请简要说说第①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3)第⑧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
(4)联系全文,请简要分析第 段“我”“泪流满面难以自抑”的原因。
(5)小说标题为“捞月亮的母亲”,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捞月亮”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紫藤萝瀑布(节选)
宗璞
①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②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③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④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⑤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⑥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19.下列对选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选文从紫藤萝的形态,色彩,香味三方面按从局部到整体到细节的顺序对盛开的紫藤萝进行描写。
B.第①段这句话既写动作,又写心情,惊讶中带着震撼。是什么让“我”竟至如此?突如其来,造成悬念。
C.选文语言流畅,细腻富有余韵,萦绕着一股柔婉之美,拟人、比喻修辞的运用恰到好处。
D.文题“紫藤萝瀑布”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紫藤萝盛开的壮观景象,既提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又暗示了文章的中心,使生命长河是无止境之意得到诗意的表达。
20.下列对选文句子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句中“从未见过”写出了作者看到这一树盛开的紫藤萝的惊叹,喜爱之情。
B.“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句中“泛”和“迸溅”两个动词充分体现出紫藤萝花瓣上阳光的美丽景象,富有动感。
C.“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一句运用拟人修辞手法,赋予紫藤萝花以生命,使静态的花跳动起来,突出了花的生机盎然。
D.“‘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嚷嚷。’”两句从视觉的角度,运用拟人、反复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花的盎然生机。
21.下列比喻中最符合一树盛开着的紫藤萝花的特征的一句是(  )
A.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B.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进溅的水花。
C.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
D.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九、作文
22.小作文
学校准备派李阳同学参加2017年6月21日至22日在市青少年宫举行的“阳光
少年快乐成长”演讲比赛。请你以李阳同学的名义向他的班主任刘老师石一张请假 条,写请假条的时间为2017年6月18日。
要求:内容清楚,格式正确。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把握诗歌内容;卜算子·咏梅
【解析】【分析】A.“凄苦愁闷”错。此词以梅花自况,咏梅的凄苦以泄胸中抑郁,感叹人生的失意坎坷;赞梅的精神又表达了青春无悔的信念以及对自己爱国情操及高洁人格的自许。
BCD.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2.【答案】A
【知识点】作品的基本内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解析】【分析】A.有误,保尔在车站食堂当过杂工,在发电厂当过伙夫,后来在朱赫来的影响下走上革命道路。不是在达雅的影响下走上革命道路的。
BCD.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好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3.【答案】D
【知识点】把握诗歌内容
【解析】【分析】ABC.正确。
D.“牛困人饥日已高”没有写出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4.【答案】A
【知识点】近义词
【解析】【分析】丰富:是指资源丰富或者感情丰富;富裕:经济宽裕,富足;一空,从句中可得,用来修饰心灵的词,只能用“丰富”;
自得其乐:自己能从中得到乐趣;自强不息:自己努力向上,不松懈;各得其所:各如其所愿,后表示各个都得到适当的安排;坚强不屈:坚韧、刚毅,毫不屈服。二空所填的词是和“最单调的环境”相对应的,因此,应选“自得其乐”;三空所填的词是和“遭遇最悲惨的灾难”相对应的,因此,应选“自强不息”;
财富:指具有价值的东西,包括自然财富、精神财富等;财宝:指钱财和珍宝;四空显然指的是精神方面的,选“财富”才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词语的辨析与运用。了解各个词语的意思,根据句子的语境做出判断。近义词(成语)的辨析常见的技巧有:坚持“存同析异”的原则,分析相异的语素;根据语境正确的使用词语;从感彩方面辨析等几种方法。做题时灵活使用。
5.【答案】C
【知识点】作品的基本内容;《海底两万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艾青诗选》;《水浒传》
【解析】【分析】ABD.正确。
C.有误,《水浒传》中林冲的绰号是“豹子头”,武松的绰号是“行者”,故C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好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6.【答案】C
【知识点】一词多义
【解析】【分析】A.叫作;作为;B.同“现”;看见。C.哪里,怎么。D.代词,它的;表示加强诘问语气。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7.【答案】(1)朔气传金柝;自缘身在此山中;山重水复疑无路;何人不起故园情;商女不知亡国恨;不问苍生问鬼神;正入万山圈子里;闲敲棋子落灯花
(2)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
【解析】【分析】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要注意“柝”“缘”“苍”“敲”等字词的书写。
故答案为:⑴ 朔气传金柝 ; 自缘身在此山中 ; 山重水复疑无路 ; 何人不起故园情 ; 商女不知亡国恨 ; 不问苍生问鬼神 ; 正入万山圈子里 ; 闲敲棋子落灯花
⑵ 浩荡离愁白日斜 ; 吟鞭东指即天涯 ; 落红不是无情物 ; 化作春泥更护花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不仅要做好对于古诗文、名言名句的背诵,更要注重这些语句的默写,特别关注文句中容易写错的字,从而做到准确、工整的完成作答。
8.【答案】(1)同“现”,出现
(2)同“值”,价钱
【知识点】通假字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通假字的掌握情况。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本题需要注意的字是:见:通“现”,出现。
故答案为:⑴ 同“现”,出现
⑵ 同“值”,价钱
【点评】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即“通用、借代”,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或其他类型的字代替本字。需要考生平时对通假字多归纳汇总,并熟悉常见通假字。
9.【答案】(1)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2)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知识点】文言文翻译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言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重点字词有:(1)食,喂;其,指千里马;千里,日行千里。(2)其,表反问,可译为“难道”;邪,同“耶”,表反问,可译为“吗”;其,表推测,可译为“恐怕”;知:认识。
故答案为:⑴ 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⑵ 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10.【答案】(1)伟大的悲剧;格列佛游记
(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 柯察金
【知识点】作家作品;《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常识的识记能力。从“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可知,甲文段出自茨威格《伟大的悲剧》;从“在那里他一只手能拖动整支海军舰队,一餐饭要吞吃一大批鸡鸭牛羊外加许多桶酒”“在如此这般的一个微缩国度里”“党派之争以鞋跟高低划分阵营,你争我斗,势不两立”等句子可知,乙文段出自英国作家乔纳森 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写的是格列佛在小人国的经历。(2)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常识的识记能力。从“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可知,丙文出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写的是保尔 柯察金在烈士墓地,想起了英勇就义的战士们时引发的感想,是他对生命的诠释。
故答案为:⑴ 伟大的悲剧 ; 格列佛游记
⑵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 保尔 柯察金
【点评】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好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答案】11.“重”既写出了船帆为雨所湿显得重而滞的实景,又表现了惜别时的沉重心情,情景交融,渲染了深深的离愁别恨。
12.李诗结尾借助自己和友人挥手分别,两匹马似有无限不舍之情而萧萧长鸣的动人场景,间接传达送别友人的不舍之情。韦诗尾联直抒胸臆,无限的离愁别绪使泪水和雨丝交融在一起沾湿衣襟。
【知识点】体味诗歌的遣词;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品味语言特色中的“炼字”型。解答此类题目时基本思路应首先解释该字(词)在句中的意思(字面意思和实质意思)或该字(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最后点出该字(词)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情感。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
11.本题考查诗歌的炼字。炼字题答题步骤:一、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二、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三、点出该字构成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或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点出表现手法)。答题时,要在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进行赏析。“重”,读作“zhòng”,诗中“漠漠帆来重”,是写帆重,指船帆因雨而变得又湿又重,这既是眼前作者看到的实景,也是他心情的外化——心情因与朋友分别而显得沉重,情景交融,表达朋友分别的深深离愁。
故答案为: “重”既写出了船帆为雨所湿显得重而滞的实景,又表现了惜别时的沉重心情,情景交融,渲染了深深的离愁别恨。
12.本题考查诗歌的抒情方式。诗歌常用抒情方式分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与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有借景抒情、借事抒情、托物言志(借人喻己)等。李诗尾联“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意为:挥挥手从此分离,友人骑的那匹将要载他远行的马萧萧长鸣,似乎不忍离去。这是借景抒情,属于间接抒情,借我与朋友挥手作别,两匹马萧萧长鸣的情景来抒发对友人的不舍之情。韦诗尾联“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意为:送别老朋友我情深无限,沾在衣襟的泪水像是散落在江面的雨丝。这是直抒胸臆,“情无限”,直接点明朋友间的友情深厚。据此作答。
故答案为: 李诗结尾借助自己和友人挥手分别,两匹马似有无限不舍之情而萧萧长鸣的动人场景,间接传达送别友人的不舍之情。韦诗尾联直抒胸臆,无限的离愁别绪使泪水和雨丝交融在一起沾湿衣襟。
【答案】13.C
14.D
15.B;D
16.①我不是问你这件事(或我问你的不是这件事)。
②箭射进去不是更深了吗?
17.①比喻只要素质(天赋)好,不学习也照样优秀(能干)。
②比喻学习可以使人有更大的发展(或学习可以使人获得更多的知识与才能)。
【知识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文言文翻译;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⑵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词类活用。常见的有:名词作动词,名词做状语,动词作名词等。解答时依据句意以及在句中充当的句子成分进行分析即可。
⑶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⑷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⑸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附参考译文】
(甲文)即使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味道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这样以后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导人以后才知道困惑不通。知道自己不足之处,这样以后能够反省自己;知道自己困惑的地方,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乙文)子路初次拜见孔子,孔子说:“你有什么爱好?”子路回答说:“我喜欢长剑。”孔子说:“我不是问你这个。我是说以你的能力,再加上努力学习,谁能赶得上你呢!” ……子路说:“南山有竹子,不矫正自然就是直的,砍下来用作箭杆,可以射穿犀牛皮。以此说来,哪用学习呢?”孔子说:“做好箭栝还要装上羽毛,做好箭头还要打磨锋利,这样射出的箭不是射得更深吗?”子路再次拜谢说:“恭敬地接受您的教诲。”
13.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A.句意:就不知道它味道甘美。旨:味美;B.句意:就不知道它的好处。其:代指学习;C.句意:谁能赶得上你呢!及:赶得上;D.句意:你有什么爱好?乐:爱好,喜欢;
故答案为: C
14.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用法。题干中“镞而砥砺之”的意思是:把它作成箭头而且磨砺它;其中“镞”是名词作动词,把……作成箭头,A.上:名词用作状语,在上边;B.美:意动用法,以……为美;C.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D.缟素:名词作动词,穿丧服;
故答案为: D
15.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题干中“教学相长也”的意思是: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其中“相”的意思是互相,副词;A.相:动词,意思是对待,看待;B.相:副词,意思是互相;C.相:动词,意思是观察,发现;D.相:副词,意思是互相;
故答案为: B D
16.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注意:①非:不是;“此之问也”是宾语前置句,翻译时调整为“问此也”;之: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②其:代箭;益:更加。
故答案为: ①我不是问你这件事(或我问你的不是这件事)。
②箭射进去不是更深了吗?
17.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理解。①句意思是:南山有竹子,不矫正自然就是直的;这里用南山竹子的生长来比喻只要自身的天赋条件好,不需要后天的的辅佐,自然就能很优秀;②句意思是:做好箭栝还要装上羽毛,做好箭头还要打磨锋利,这样射出的箭不是射得更深吗?这里用弓箭需要经过打磨才能射的更深来比喻学习可以使有先天优势的人有更大的收获。
故答案为: ①比喻只要素质(天赋)好,不学习也照样优秀(能干)。
②比喻学习可以使人有更大的发展(或学习可以使人获得更多的知识与才能)。
18.【答案】(1)①“我”来到川藏交界处的山村,遇到母子俩;②“我”跟随着母子俩,看见他们捞月亮;④“我”深受触动,回城后接母子俩医治眼患。
(2)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点明了“我”当时的心情;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起下文;为下文写“我”遇见母子俩捞月亮(母亲无钱为儿子医治眼病)的情节作铺垫(伏笔);与结尾“捞起迷途之心”的内容相呼应(与文末“我”的转变形成对比
(3)动作描写、外貌(神态)描写,生动细致地写出了母亲的辛劳、坚强及对儿子的疼爱。
(4)母亲不惜自己的命也要为儿子治好病的那番话震撼了“我”;母亲辛勤劳动,拼命攒钱为儿子治眼病的行为打动了“我”;母亲的善良、真诚、淳朴及对“我”的热情招待感动了“我”;母亲为儿子捞月亮的举动唤醒了“我”,让“我”懂得要珍惜人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
(5) “捞月亮”既指母亲给儿子捞起映在水中的月亮,给了儿子生活的希望与期待;也指母亲努力攒钱为儿子治眼病,表达了母亲对未来生活充满了美好的愿望;还指母亲的言行捞起了“我”的迷途之心,拯救了“我”的灵魂。
【知识点】文章标题及其作用;文章开头及其作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分析人物行为思想变化原因;外貌描写;动作描写
【解析】【分析】(1)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本,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找出事件,用简洁的语句分析概括即可。注意题干中的“从‘我’的角度概括”,同时,应仿照题目中已提供的样例。文本先写“我”来到川藏交界处的山村夜宿,遇到神秘的母子俩;接着写“我”跟随着母子俩,看见他们到水井边捞月亮;然后好奇的“我”发出疑问,母亲邀请我到她家居住,“我”跟着母子俩去她家住宿,了解了她家的情况;最后“我”被这对母子深深感动,回城后联系医院接母子俩医治眼患。然后填空即可。
(2)要求学生牢记重点段落的作用。结合“我还只有二十出头,心性跳脱,常常只背着简单的行囊漫无目的地四处游荡。那天天黑之后,我来到川藏交界处的偏僻山村。在那座贫瘠大山的一处平整山坡上,我支起帐篷,准备在野外过夜,就在似睡非睡之际,我听到远处传来了悉悉索索的声音”分析,从内容上看,主要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点明了“我”当时的心情;从结构上看,引起下文,为下文写“我”遇见母子俩捞月亮的情节作铺垫,并与结尾相照应。
(3)要求学生掌握常用的描写方法及作用。“提”“牵”“踏”“摸”运用了一系列动词,属于动作描写;“瘦弱的母亲”属于外貌描写;“用力地”“弓着腰”“吃力地”属于神态描写。结合描写的作用(外貌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姿态等):作用:交代了人物身份、地位、处境、思想性格等情况。动作描写:形象、准确、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什么心理,并反映了人物的什么性格特征或什么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神态描写:指对人的脸部表情的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突出人物性格,使读者对人物加深印象并产生进一步的了解)分析表达效果即可。如:生动细致地写出了母亲的辛劳、坚强及对儿子的疼爱。
(4)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本,结合题干内容,找到在文本中的位置,根据上文分析原因即可。结合“狗儿知道吗?你的眼睛跟天上的月亮一样好看,娘就是这条命不要了,也要把月亮从水里捞上来,让你看清楚你想看的一切。”和“或许是怕打扰,母子俩说话的声音很轻很轻,我却早已听得泪流满面难以自抑”一句,可以看出关键是母亲与儿子之间的对话,围绕着这一内容来阐述原因即可。
(5)要求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本,结合文本的内容和主治分析含义。结合“时过境迁,那位捞月亮的母亲或许并不知道,她捞起的并非只有一份属于自己的美好愿望,也可以将这一行为理解为是母亲努力攒钱为儿子治眼病,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分析:“捞月亮”既指母亲带着儿子捞起映在水中的月亮,给儿子生活的希望与期待;结合“更有一个旁观之人的迷途之心。只有我自己知道,当时的自己正因为一场懵懂爱情的破碎而选择了放逐与放纵,却忽略了这世间还有那么多更加珍贵的事物,譬如四处寻找我去向的焦虑父母,譬如被青春之雾迷失视线的纯真心灵,譬如这世间那么多的悲凉与温暖、伤痛与希望……”分析:我改变了自身的行为,还可理解为“捞”起了我的迷途之心。然后综述即可。
故答案为:⑴1、①“我”来到川藏交界处的山村,遇到母子俩2、②“我”跟随着母子俩,看见他们捞月亮3、④“我”深受触动,回城后接母子俩医治眼患。
⑵ 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点明了“我”当时的心情;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起下文;为下文写“我”遇见母子俩捞月亮(母亲无钱为儿子医治眼病)的情节作铺垫(伏笔);与结尾“捞起迷途之心”的内容相呼应(与文末“我”的转变形成对比 )
⑶ 动作描写、外貌(神态)描写,生动细致地写出了母亲的辛劳、坚强及对儿子的疼爱。
⑷ 母亲不惜自己的命也要为儿子治好病的那番话震撼了“我”;母亲辛勤劳动,拼命攒钱为儿子治眼病的行为打动了“我”;母亲的善良、真诚、淳朴及对“我”的热情招待感动了“我”;母亲为儿子捞月亮的举动唤醒了“我”,让“我”懂得要珍惜人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
⑸ “捞月亮”既指母亲给儿子捞起映在水中的月亮,给了儿子生活的希望与期待;也指母亲努力攒钱为儿子治眼病,表达了母亲对未来生活充满了美好的愿望;还指母亲的言行捞起了“我”的迷途之心,拯救了“我”的灵魂。
【点评】⑴文章脉络的考查,要先通读全文,划分出情节的各个阶段,再进行概括,筛选出文中的关键词语或自己概括。
⑵段落在文章开头的作用一般是:统领全篇;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营造氛围;开篇点题;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考生可仔细体会。
⑶本题考查学生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句子的能力。做这类题目必须结合上下文的内容来理解分析,先分析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然后再根据上下文内容考虑这句话写出了什么内容,最后点明这句话表现了相关人物或作者怎样的情感。
⑷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解答此类整体感知的题目,要通读全文,带着问题找到相关段落细读(即定点阅读),从中提取或概括要点回答。
⑸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题目妙处的能力。分析记叙文题目妙处,首先要反复阅读文本,了解作品内容,品味作品主旨,然后从题目的修辞(比喻、象征、一语双关等)方面,分析题目的作用或深层含义,明确其是不是文章行文线索,与写作内容、写作对象、写作顺序、文章首尾等的关系,最后表明题目与文章主旨的关系。
【答案】19.A
20.D
21.A
【知识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文章语言特点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⑵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从修辞、语句中重要的动词、形容词、描写的角度、句式特点等几个角度考虑。表述的最后不要忽略了对作者情感内容的阐述。
⑶本题考查对语句的理解。解答句子理解的试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情感分析、区位分析、主旨分析、修辞分析。作答时学生可自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即可。
19.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A.从选文内容看,作者在描写盛开的紫藤萝时,采用的是“从整体到局部”的描写顺序,不是“从局部到整体到细节的顺序”。
BCD.正确。
故答案为:A.
20.考查对句子的赏析。
ABC.正确。
D. “‘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嚷嚷。’”这两句话是作者从听觉的角度来进行的想象,不是“从视觉的角度”来描写。
故答案为:D.
21.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依据题目要求“最符合一树盛开着的紫藤萝花的特征”,结合选项内容分析作答。B.“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进溅的水花”;C.“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D.“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可以看出,这三项都是紫藤萝花的局部特征。
故答案为:A.
22.【答案】示例:
请假条
尊敬的刘老师:
我因参加2017年6月21日-22日在市青少年宫举行的“阳光少年快乐成长”演讲比赛,不能来学校上课,特向您请假两天,请批准。
请假人:李阳
2017年6月18日
【知识点】应用文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请假条应用文的把握,请假条、称谓、请假原因、请假时间、请假人、落款时间。六项缺一不可。请假条的格式:①在顶部正中写标题:请假条;②第二行顶格写称呼,即向谁请假。如本文写:(尊敬的)刘老师;③第三行空两格开始写正文。首先写明请假原因(因参加2017年6月21日-22日在市青少年宫举行的“阳光少年快乐成长”演讲比赛),其次写明请假时间(如请假两天或写明具体起止时间),最后加上请假习惯用语“请批准”、“请予批准”等;④在右下角写上请假人的姓名(请假人:李阳)和请假日期(2017年6月18日)。注意:日期应正对在署名下方。
故答案为:示例:
请假条
尊敬的刘老师:
我因参加2017年6月21日-22日在市青少年宫举行的“阳光少年快乐成长”演讲比赛,不能来学校上课,特向您请假两天,请批准。
请假人:李阳
2017年6月18日
【点评】本题考查应用文有关知识。解答此题,可结合平时有关知识的积累,结合具体内容理解辨析。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五单元月考卷
一、选择题
1.古诗词鉴赏。
卜算子·咏梅
(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对上面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整首词作者以内心独白的方式咏梅,泄胸中抑郁,叹人生坎坷,赞梅之精神,表现了作者凄苦愁闷的情怀。
B.词的上片从生长环境的恶劣到无人欣赏的寂寞,再到暮雨黄昏的愁苦,写出梅花处境的悲凉。
C.词的下片写梅花无意争抢春光,却惹来众多凡花俗朵的嫉妒,但它与众不同的是,纵使凋落于地车碾成尘,仍然香气不改,精神犹在。
D.作者一生在仕途上屡遭排斥,怀才不遇。他借梅言志,写出作者不媚俗,不屈服,忠贞不渝的情怀与抱负。
【答案】A
【知识点】把握诗歌内容;卜算子·咏梅
【解析】【分析】A.“凄苦愁闷”错。此词以梅花自况,咏梅的凄苦以泄胸中抑郁,感叹人生的失意坎坷;赞梅的精神又表达了青春无悔的信念以及对自己爱国情操及高洁人格的自许。
BCD.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2.下列对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保尔在车站食堂当过杂工,在发电厂当过火夫,后来在达雅的影响下走上革命道路,经过血与火的洗礼,成为具有钢铁般意志的战士。
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一部长篇小说。作品在描写修筑轻便铁路的过程中,写到了土匪袭击工地、建设者开展劳动竞赛等内容。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身体瘫痪、双目失明的保尔,凭借钢铁般的意志进行写作,实践着他生命的誓言。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生活经历为线索,展现了从1915年到1930年前 后苏俄广阔的历史画面和人们艰苦的斗争生活。
【答案】A
【知识点】作品的基本内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解析】【分析】A.有误,保尔在车站食堂当过杂工,在发电厂当过伙夫,后来在朱赫来的影响下走上革命道路。不是在达雅的影响下走上革命道路的。
BCD.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好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3.对这首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A.《卖炭翁》一诗揭露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B.“把”“称”“叱”“牵”,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掠夺。
C.“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文书”是行政机构间互相往来的平行公文,而小太监手里却有“文书”和“敕”,这两个词表现了宫使的狐假虎威、巧取豪夺。
D.“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就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形象地写出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答案】D
【知识点】把握诗歌内容
【解析】【分析】ABC.正确。
D.“牛困人饥日已高”没有写出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心灵的快乐是自足的。如果你的心灵足够 ,即使身处最单调的环境,你仍能 。如果你的心灵足够高贵,即使遭遇最悲惨的灾难,你仍能 。这是一笔任何外力都夺不走的 ,是孟子所说的“人之安宅”,你可以借之安身立命。
A.丰富 自得其乐 自强不息 财富 B.富裕 各得其所 坚强不屈 财富
C.富裕 自强不息 各得其所 财宝 D.丰富 自得其乐 坚强不屈 财宝
【答案】A
【知识点】近义词
【解析】【分析】丰富:是指资源丰富或者感情丰富;富裕:经济宽裕,富足;一空,从句中可得,用来修饰心灵的词,只能用“丰富”;
自得其乐:自己能从中得到乐趣;自强不息:自己努力向上,不松懈;各得其所:各如其所愿,后表示各个都得到适当的安排;坚强不屈:坚韧、刚毅,毫不屈服。二空所填的词是和“最单调的环境”相对应的,因此,应选“自得其乐”;三空所填的词是和“遭遇最悲惨的灾难”相对应的,因此,应选“自强不息”;
财富:指具有价值的东西,包括自然财富、精神财富等;财宝:指钱财和珍宝;四空显然指的是精神方面的,选“财富”才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词语的辨析与运用。了解各个词语的意思,根据句子的语境做出判断。近义词(成语)的辨析常见的技巧有:坚持“存同析异”的原则,分析相异的语素;根据语境正确的使用词语;从感彩方面辨析等几种方法。做题时灵活使用。
5.下列对名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艾青诗选》中收录了著名诗人艾青的大量诗作,这些诗作的特点是力量雄浑,语言直截了当,意象强烈鲜明。
B.《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的“海洋三部曲”之一,它讲述了一个神奇的故事:一位叫尼摩的船长驾驶着自己设计制造的潜水艇“诺第留斯号”,在大海中自由航行。
C.《水浒传》中宋江的绰号“及时雨”、吴用的绰号“智多星”、林冲的绰号“行者”。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闪烁着崇高的理想主义光芒的长篇小说。主人公保尔身上凝聚着那个时代最美好的精神品质——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
【答案】C
【知识点】作品的基本内容;《海底两万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艾青诗选》;《水浒传》
【解析】【分析】ABD.正确。
C.有误,《水浒传》中林冲的绰号是“豹子头”,武松的绰号是“行者”,故C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好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其名为鲲/武陵人捕鱼为业 B.才美不外见/见渔人
C.安知鱼之乐/安求其能千里也 D.不知其旨也/其真无马邪
【答案】C
【知识点】一词多义
【解析】【分析】A.叫作;作为;B.同“现”;看见。C.哪里,怎么。D.代词,它的;表示加强诘问语气。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二、句子默写
7.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6句)
①   ,寒光照铁衣。( 《木兰诗》)
②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
③   ,柳暗花明又一村。 (岑陆游《游山西村》)
④此夜曲中闻折柳,   。 (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⑤   
,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泊秦淮》)
⑥可怜夜半虚前席,   。(李商隐《贾生》)
⑦   
,一山放过一山拦。(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⑧有约不来过夜半,    。(赵师秀《约客》)
(2)默写龚自珍的《己亥杂诗》。
    ,   
    ,    
【答案】(1)朔气传金柝;自缘身在此山中;山重水复疑无路;何人不起故园情;商女不知亡国恨;不问苍生问鬼神;正入万山圈子里;闲敲棋子落灯花
(2)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
【解析】【分析】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要注意“柝”“缘”“苍”“敲”等字词的书写。
故答案为:⑴ 朔气传金柝 ; 自缘身在此山中 ; 山重水复疑无路 ; 何人不起故园情 ; 商女不知亡国恨 ; 不问苍生问鬼神 ; 正入万山圈子里 ; 闲敲棋子落灯花
⑵ 浩荡离愁白日斜 ; 吟鞭东指即天涯 ; 落红不是无情物 ; 化作春泥更护花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不仅要做好对于古诗文、名言名句的背诵,更要注重这些语句的默写,特别关注文句中容易写错的字,从而做到准确、工整的完成作答。
三、综合性学习
8.解释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2)系向牛头充炭直   
【答案】(1)同“现”,出现
(2)同“值”,价钱
【知识点】通假字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通假字的掌握情况。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本题需要注意的字是:见:通“现”,出现。
故答案为:⑴ 同“现”,出现
⑵ 同“值”,价钱
【点评】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即“通用、借代”,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或其他类型的字代替本字。需要考生平时对通假字多归纳汇总,并熟悉常见通假字。
四、翻译
9.把下列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答案】(1)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2)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知识点】文言文翻译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言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重点字词有:(1)食,喂;其,指千里马;千里,日行千里。(2)其,表反问,可译为“难道”;邪,同“耶”,表反问,可译为“吗”;其,表推测,可译为“恐怕”;知:认识。
故答案为:⑴ 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⑵ 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五、名著阅读
10.名著阅读。下面是摘自不同作品中的书信内容,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甲】
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乙】
在那里他一只手能拖动整支海军舰队,一餐饭要吞吃一大批鸡鸭牛羊外加许多桶酒。那里的人为了把他这个庞然大物运到京城,动用了五百工匠,无数绳索,九百负担起重、搬运任务的“大汉”,一万五千匹“高大”御马等等。在如此这般的一个微缩国度里,所有的雄心和邀宠,政争和战事都不免显得渺小猥琐。党派之争以鞋跟高低划分阵营,你争我斗,势不两立;相邻的国家不但想战胜并奴役对方,还要争论吃鸡蛋应敲哪头之类鸡毛蒜皮的“原则”问题。
【丙】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1)【甲】出自作品《   》,【乙】段文字是作品《   》中对小人国情景的描述。
(2)【丙】这段激动人心、被千千万万青年人作为座右铭的文字,出自苏联小说《   》,这是书中主人公   对生命的诠释。
【答案】(1)伟大的悲剧;格列佛游记
(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 柯察金
【知识点】作家作品;《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常识的识记能力。从“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可知,甲文段出自茨威格《伟大的悲剧》;从“在那里他一只手能拖动整支海军舰队,一餐饭要吞吃一大批鸡鸭牛羊外加许多桶酒”“在如此这般的一个微缩国度里”“党派之争以鞋跟高低划分阵营,你争我斗,势不两立”等句子可知,乙文段出自英国作家乔纳森 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写的是格列佛在小人国的经历。(2)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常识的识记能力。从“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可知,丙文出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写的是保尔 柯察金在烈士墓地,想起了英勇就义的战士们时引发的感想,是他对生命的诠释。
故答案为:⑴ 伟大的悲剧 ; 格列佛游记
⑵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 保尔 柯察金
【点评】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好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六、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①班马②鸣。
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注释】①萧萧:马的呻吟嘶叫声。②班马:离群的马,此处指载人远离的马。
11.乙诗“漠漠帆来重”一句中,“重”字用得最妙,请加以品析。
12.两首诗尾联抒情方式不同,请联系诗句具体分析。
【答案】11.“重”既写出了船帆为雨所湿显得重而滞的实景,又表现了惜别时的沉重心情,情景交融,渲染了深深的离愁别恨。
12.李诗结尾借助自己和友人挥手分别,两匹马似有无限不舍之情而萧萧长鸣的动人场景,间接传达送别友人的不舍之情。韦诗尾联直抒胸臆,无限的离愁别绪使泪水和雨丝交融在一起沾湿衣襟。
【知识点】体味诗歌的遣词;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品味语言特色中的“炼字”型。解答此类题目时基本思路应首先解释该字(词)在句中的意思(字面意思和实质意思)或该字(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最后点出该字(词)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情感。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
11.本题考查诗歌的炼字。炼字题答题步骤:一、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二、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三、点出该字构成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或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点出表现手法)。答题时,要在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进行赏析。“重”,读作“zhòng”,诗中“漠漠帆来重”,是写帆重,指船帆因雨而变得又湿又重,这既是眼前作者看到的实景,也是他心情的外化——心情因与朋友分别而显得沉重,情景交融,表达朋友分别的深深离愁。
故答案为: “重”既写出了船帆为雨所湿显得重而滞的实景,又表现了惜别时的沉重心情,情景交融,渲染了深深的离愁别恨。
12.本题考查诗歌的抒情方式。诗歌常用抒情方式分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与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有借景抒情、借事抒情、托物言志(借人喻己)等。李诗尾联“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意为:挥挥手从此分离,友人骑的那匹将要载他远行的马萧萧长鸣,似乎不忍离去。这是借景抒情,属于间接抒情,借我与朋友挥手作别,两匹马萧萧长鸣的情景来抒发对友人的不舍之情。韦诗尾联“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意为:送别老朋友我情深无限,沾在衣襟的泪水像是散落在江面的雨丝。这是直抒胸臆,“情无限”,直接点明朋友间的友情深厚。据此作答。
故答案为: 李诗结尾借助自己和友人挥手分别,两匹马似有无限不舍之情而萧萧长鸣的动人场景,间接传达送别友人的不舍之情。韦诗尾联直抒胸臆,无限的离愁别绪使泪水和雨丝交融在一起沾湿衣襟。
七、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一】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二】
门子路见孔子,子曰:“汝何好乐?”对曰:“好长剑。”孔子曰:“吾非此之问也,徒谓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乎?”……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揉自直①,斩②而射之,通于犀革③;以此言之,何学之有?”孔子曰:“栝而羽之④,镞而砥砺之⑤,其入不益深乎?”子路拜曰:“敬受教。”
(选自《孔子家语》)
【注释】①不揉自直:不须人力加工,它就是挺直的。②斩:用刀砍下来。③革:兽皮④栝(guā,箭尾)而羽之:(如果)把箭尾削得尖一点,再在它上面安上羽毛。⑤镞(箭头)而砥砺之:安上箭头,再把它打磨打磨。
1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知其旨也(心意) B.不知其善也(它)
C.岂可及乎(赶上) D.汝何好乐(音乐)
14.下列句中加点词与“镞而砥砺之”中“镞”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C.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D.若士必怒……天下缟素
15.与例句中“相”的含义与用法都相同的两项是(  )
例句:教学相长也
A.刮目相待 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C.伯乐善相马 D.相映成趣
16.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7.下面两个句子在文中各比喻什么?
①南山有竹,不揉自直。
②栝而羽之,镞而砥砺之,其入不益深乎?
【答案】13.C
14.D
15.B;D
16.①我不是问你这件事(或我问你的不是这件事)。
②箭射进去不是更深了吗?
17.①比喻只要素质(天赋)好,不学习也照样优秀(能干)。
②比喻学习可以使人有更大的发展(或学习可以使人获得更多的知识与才能)。
【知识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文言文翻译;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⑵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词类活用。常见的有:名词作动词,名词做状语,动词作名词等。解答时依据句意以及在句中充当的句子成分进行分析即可。
⑶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⑷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⑸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附参考译文】
(甲文)即使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味道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这样以后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导人以后才知道困惑不通。知道自己不足之处,这样以后能够反省自己;知道自己困惑的地方,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乙文)子路初次拜见孔子,孔子说:“你有什么爱好?”子路回答说:“我喜欢长剑。”孔子说:“我不是问你这个。我是说以你的能力,再加上努力学习,谁能赶得上你呢!” ……子路说:“南山有竹子,不矫正自然就是直的,砍下来用作箭杆,可以射穿犀牛皮。以此说来,哪用学习呢?”孔子说:“做好箭栝还要装上羽毛,做好箭头还要打磨锋利,这样射出的箭不是射得更深吗?”子路再次拜谢说:“恭敬地接受您的教诲。”
13.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A.句意:就不知道它味道甘美。旨:味美;B.句意:就不知道它的好处。其:代指学习;C.句意:谁能赶得上你呢!及:赶得上;D.句意:你有什么爱好?乐:爱好,喜欢;
故答案为: C
14.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用法。题干中“镞而砥砺之”的意思是:把它作成箭头而且磨砺它;其中“镞”是名词作动词,把……作成箭头,A.上:名词用作状语,在上边;B.美:意动用法,以……为美;C.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D.缟素:名词作动词,穿丧服;
故答案为: D
15.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题干中“教学相长也”的意思是: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其中“相”的意思是互相,副词;A.相:动词,意思是对待,看待;B.相:副词,意思是互相;C.相:动词,意思是观察,发现;D.相:副词,意思是互相;
故答案为: B D
16.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注意:①非:不是;“此之问也”是宾语前置句,翻译时调整为“问此也”;之: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②其:代箭;益:更加。
故答案为: ①我不是问你这件事(或我问你的不是这件事)。
②箭射进去不是更深了吗?
17.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理解。①句意思是:南山有竹子,不矫正自然就是直的;这里用南山竹子的生长来比喻只要自身的天赋条件好,不需要后天的的辅佐,自然就能很优秀;②句意思是:做好箭栝还要装上羽毛,做好箭头还要打磨锋利,这样射出的箭不是射得更深吗?这里用弓箭需要经过打磨才能射的更深来比喻学习可以使有先天优势的人有更大的收获。
故答案为: ①比喻只要素质(天赋)好,不学习也照样优秀(能干)。
②比喻学习可以使人有更大的发展(或学习可以使人获得更多的知识与才能)。
八、现代文阅读
18.阅读短文,完成后面小题
捞月亮的母亲
石兵
①彼时我还只有二十出头,心性跳脱,常常只背着简单的行囊漫无目的地四处游荡。那天天黑之后,我来到川藏交界处的偏僻山村。在那座贫瘠大山的一处平整山坡上,我支起帐篷,准备在野外过夜,就在似睡非睡之际,我听到远处传来了寒寒率率的声音。
②我吃了一惊,以为是有野兽出没,顿时睡意全无,连忙小心地坐起身来,慢慢拉开帐篷一角,仔细寻找声音的来源。很快,顺着声响传来的方向,我看到一个提着水桶的女人领着一个脏兮兮的小男孩,披着漫山的月光从山下走来。
③我屏住呼吸,这时已经接近午夜,居然还有人来山上汲水,种种灵异传说让我不寒而栗。可是,母子俩似乎根本没有注意到山路旁边突兀而出的帐篷,女人一手提着水桶,一手牵着男孩,两人一言不发,不疾不徐地走着。
④好奇心最终让我战胜了恐惧,我走出帐篷,小心翼翼地循着他们的背影走去。走了大约半个小时,远远地,我看到母子俩停下了脚步,那里居然有一口水井。女人将水桶拴上绳子,放入井中,嘴里开始喃喃地说:“只有这个时候,井里的月亮才最大最圆,狗儿莫急,娘给你捞一个上来,回家以后放在你的床前。”女人的乡音十分绵软,不像山里女子所固有的泼辣。
⑤ “娘,月亮落在水里,是不是就被洗干净了,不像在天上那样模糊着让人看不清楚了?”儿子稚嫩的声音充满着期待。
⑥女人顿了一顿,说:“狗儿说得对,月亮被水洗了以后,可好看了,就像狗儿的眼睛一样好看。”
⑦听了母亲的话,小男孩笑了起来,奶声奶气的笑声顿时让幽黑沉默的大山有了勃勃生机。
⑧母亲用力地从井中提出水桶,然后弓着腰提起水桶,另一只手牵着小男孩,吃力地踏上了归途。走上十几步,瘦弱的母亲就要休息一下,停下的时候,还摸了摸小男孩的头。随后,母亲又看了看天上与桶里的月亮,神情中竟有掩不住的忧伤。
⑨我不再犹豫,快步从低凹处走了出来,来到他们的面前。在寂静的午夜,这对母子竟对我这个不速之客没有丝毫不安与恐惧。
⑩我说:“大嫂,我来帮你提水吧。”
女人没回答我,自顾自地说:“你是刚才路边帐篷里的游客吧,这山上很凉,收了帐篷跟我们到家里休息吧。本想下山时再叫醒你的,没想到你跟着我们上了山。”
我顿时恍然,原来,她早就发现路边的帐篷和我了,也许只是早巳司空见惯,所以没有刻意多看几眼罢了。
走近以后,我才发现,小男孩的眼睛似乎有些问题。女人对我说:“狗儿眼上有病,长了白疮,我正在攒钱给他治。听说这病不难治,但是耗不起时间,要早治。这不,白天我上了一天工,给人纺丝线,晚上才能照管家里的田地。刚刚散了工,想起家里没水,才在这个时候上山,好在狗儿眼不好上不了学,不用担心明天他要早起。”
我默默地提起水桶,慢慢地跟着母子俩下了山。
这个小村落只有三四十户人家,同样的贫穷让女人无法得到他人的帮助,可女人跟我说起这些时却一如既往的平静。她说,乡邻们已经帮了她很多,不能再麻烦人家了。
在家里,女人熟练地烧水给我喝,然后铺床,哄儿子睡觉,一切都像外面森严的大山一般井然有序。
我躺在外间屋的床上,听到了母子俩在睡前的交谈。
母亲说:“狗儿知道吗?你的眼睛跟天上的月亮一样好看,娘就是这条命不要了,也要把月亮从水里捞上来,让你看清楚你想看的一切。”
或许是怕打扰,母子俩说话的声音很轻很轻,我却早巳听得泪流满面难以自抑。
第二天一早,我匆匆结束了旅行,回到城市,用最快的时间联系好医院,然后找朋友开车来到大山接这母子俩去医治眼患。面对他们的道谢,我竟羞愧得无地自容。
时过境迁,那位捞月亮的母亲或许并不知道,她捞起的并非只有一份属于自己的美好愿望,更有一个旁观之人的迷途之心。只有我自己知道,当时的自己正因为一场懵懂爱情的破碎而选择了放逐与放纵,却忽略了这世间还有那么多更加珍贵的事物,譬如四处寻找我去向的焦虑父母,譬如被青春之雾迷失视线的纯真心灵,譬如这世间那么多的悲凉与温暖、伤痛与希望……
(1)本文主要写了与“我”有关的四件事,请从“我”的角度概括出其他三件事。
①   
②   
③“我”跟着母子俩去她家住宿,了解了她家的情况。
④   
(2)请简要说说第①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3)第⑧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
(4)联系全文,请简要分析第 段“我”“泪流满面难以自抑”的原因。
(5)小说标题为“捞月亮的母亲”,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捞月亮”的理解。
【答案】(1)①“我”来到川藏交界处的山村,遇到母子俩;②“我”跟随着母子俩,看见他们捞月亮;④“我”深受触动,回城后接母子俩医治眼患。
(2)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点明了“我”当时的心情;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起下文;为下文写“我”遇见母子俩捞月亮(母亲无钱为儿子医治眼病)的情节作铺垫(伏笔);与结尾“捞起迷途之心”的内容相呼应(与文末“我”的转变形成对比
(3)动作描写、外貌(神态)描写,生动细致地写出了母亲的辛劳、坚强及对儿子的疼爱。
(4)母亲不惜自己的命也要为儿子治好病的那番话震撼了“我”;母亲辛勤劳动,拼命攒钱为儿子治眼病的行为打动了“我”;母亲的善良、真诚、淳朴及对“我”的热情招待感动了“我”;母亲为儿子捞月亮的举动唤醒了“我”,让“我”懂得要珍惜人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
(5) “捞月亮”既指母亲给儿子捞起映在水中的月亮,给了儿子生活的希望与期待;也指母亲努力攒钱为儿子治眼病,表达了母亲对未来生活充满了美好的愿望;还指母亲的言行捞起了“我”的迷途之心,拯救了“我”的灵魂。
【知识点】文章标题及其作用;文章开头及其作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分析人物行为思想变化原因;外貌描写;动作描写
【解析】【分析】(1)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本,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找出事件,用简洁的语句分析概括即可。注意题干中的“从‘我’的角度概括”,同时,应仿照题目中已提供的样例。文本先写“我”来到川藏交界处的山村夜宿,遇到神秘的母子俩;接着写“我”跟随着母子俩,看见他们到水井边捞月亮;然后好奇的“我”发出疑问,母亲邀请我到她家居住,“我”跟着母子俩去她家住宿,了解了她家的情况;最后“我”被这对母子深深感动,回城后联系医院接母子俩医治眼患。然后填空即可。
(2)要求学生牢记重点段落的作用。结合“我还只有二十出头,心性跳脱,常常只背着简单的行囊漫无目的地四处游荡。那天天黑之后,我来到川藏交界处的偏僻山村。在那座贫瘠大山的一处平整山坡上,我支起帐篷,准备在野外过夜,就在似睡非睡之际,我听到远处传来了悉悉索索的声音”分析,从内容上看,主要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点明了“我”当时的心情;从结构上看,引起下文,为下文写“我”遇见母子俩捞月亮的情节作铺垫,并与结尾相照应。
(3)要求学生掌握常用的描写方法及作用。“提”“牵”“踏”“摸”运用了一系列动词,属于动作描写;“瘦弱的母亲”属于外貌描写;“用力地”“弓着腰”“吃力地”属于神态描写。结合描写的作用(外貌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姿态等):作用:交代了人物身份、地位、处境、思想性格等情况。动作描写:形象、准确、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什么心理,并反映了人物的什么性格特征或什么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神态描写:指对人的脸部表情的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突出人物性格,使读者对人物加深印象并产生进一步的了解)分析表达效果即可。如:生动细致地写出了母亲的辛劳、坚强及对儿子的疼爱。
(4)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本,结合题干内容,找到在文本中的位置,根据上文分析原因即可。结合“狗儿知道吗?你的眼睛跟天上的月亮一样好看,娘就是这条命不要了,也要把月亮从水里捞上来,让你看清楚你想看的一切。”和“或许是怕打扰,母子俩说话的声音很轻很轻,我却早已听得泪流满面难以自抑”一句,可以看出关键是母亲与儿子之间的对话,围绕着这一内容来阐述原因即可。
(5)要求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本,结合文本的内容和主治分析含义。结合“时过境迁,那位捞月亮的母亲或许并不知道,她捞起的并非只有一份属于自己的美好愿望,也可以将这一行为理解为是母亲努力攒钱为儿子治眼病,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分析:“捞月亮”既指母亲带着儿子捞起映在水中的月亮,给儿子生活的希望与期待;结合“更有一个旁观之人的迷途之心。只有我自己知道,当时的自己正因为一场懵懂爱情的破碎而选择了放逐与放纵,却忽略了这世间还有那么多更加珍贵的事物,譬如四处寻找我去向的焦虑父母,譬如被青春之雾迷失视线的纯真心灵,譬如这世间那么多的悲凉与温暖、伤痛与希望……”分析:我改变了自身的行为,还可理解为“捞”起了我的迷途之心。然后综述即可。
故答案为:⑴1、①“我”来到川藏交界处的山村,遇到母子俩2、②“我”跟随着母子俩,看见他们捞月亮3、④“我”深受触动,回城后接母子俩医治眼患。
⑵ 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点明了“我”当时的心情;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起下文;为下文写“我”遇见母子俩捞月亮(母亲无钱为儿子医治眼病)的情节作铺垫(伏笔);与结尾“捞起迷途之心”的内容相呼应(与文末“我”的转变形成对比 )
⑶ 动作描写、外貌(神态)描写,生动细致地写出了母亲的辛劳、坚强及对儿子的疼爱。
⑷ 母亲不惜自己的命也要为儿子治好病的那番话震撼了“我”;母亲辛勤劳动,拼命攒钱为儿子治眼病的行为打动了“我”;母亲的善良、真诚、淳朴及对“我”的热情招待感动了“我”;母亲为儿子捞月亮的举动唤醒了“我”,让“我”懂得要珍惜人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
⑸ “捞月亮”既指母亲给儿子捞起映在水中的月亮,给了儿子生活的希望与期待;也指母亲努力攒钱为儿子治眼病,表达了母亲对未来生活充满了美好的愿望;还指母亲的言行捞起了“我”的迷途之心,拯救了“我”的灵魂。
【点评】⑴文章脉络的考查,要先通读全文,划分出情节的各个阶段,再进行概括,筛选出文中的关键词语或自己概括。
⑵段落在文章开头的作用一般是:统领全篇;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营造氛围;开篇点题;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考生可仔细体会。
⑶本题考查学生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句子的能力。做这类题目必须结合上下文的内容来理解分析,先分析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然后再根据上下文内容考虑这句话写出了什么内容,最后点明这句话表现了相关人物或作者怎样的情感。
⑷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解答此类整体感知的题目,要通读全文,带着问题找到相关段落细读(即定点阅读),从中提取或概括要点回答。
⑸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题目妙处的能力。分析记叙文题目妙处,首先要反复阅读文本,了解作品内容,品味作品主旨,然后从题目的修辞(比喻、象征、一语双关等)方面,分析题目的作用或深层含义,明确其是不是文章行文线索,与写作内容、写作对象、写作顺序、文章首尾等的关系,最后表明题目与文章主旨的关系。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紫藤萝瀑布(节选)
宗璞
①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②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③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④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⑤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⑥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19.下列对选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选文从紫藤萝的形态,色彩,香味三方面按从局部到整体到细节的顺序对盛开的紫藤萝进行描写。
B.第①段这句话既写动作,又写心情,惊讶中带着震撼。是什么让“我”竟至如此?突如其来,造成悬念。
C.选文语言流畅,细腻富有余韵,萦绕着一股柔婉之美,拟人、比喻修辞的运用恰到好处。
D.文题“紫藤萝瀑布”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紫藤萝盛开的壮观景象,既提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又暗示了文章的中心,使生命长河是无止境之意得到诗意的表达。
20.下列对选文句子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句中“从未见过”写出了作者看到这一树盛开的紫藤萝的惊叹,喜爱之情。
B.“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句中“泛”和“迸溅”两个动词充分体现出紫藤萝花瓣上阳光的美丽景象,富有动感。
C.“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一句运用拟人修辞手法,赋予紫藤萝花以生命,使静态的花跳动起来,突出了花的生机盎然。
D.“‘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嚷嚷。’”两句从视觉的角度,运用拟人、反复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花的盎然生机。
21.下列比喻中最符合一树盛开着的紫藤萝花的特征的一句是(  )
A.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B.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进溅的水花。
C.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
D.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答案】19.A
20.D
21.A
【知识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文章语言特点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⑵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从修辞、语句中重要的动词、形容词、描写的角度、句式特点等几个角度考虑。表述的最后不要忽略了对作者情感内容的阐述。
⑶本题考查对语句的理解。解答句子理解的试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情感分析、区位分析、主旨分析、修辞分析。作答时学生可自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即可。
19.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A.从选文内容看,作者在描写盛开的紫藤萝时,采用的是“从整体到局部”的描写顺序,不是“从局部到整体到细节的顺序”。
BCD.正确。
故答案为:A.
20.考查对句子的赏析。
ABC.正确。
D. “‘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嚷嚷。’”这两句话是作者从听觉的角度来进行的想象,不是“从视觉的角度”来描写。
故答案为:D.
21.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依据题目要求“最符合一树盛开着的紫藤萝花的特征”,结合选项内容分析作答。B.“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进溅的水花”;C.“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D.“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可以看出,这三项都是紫藤萝花的局部特征。
故答案为:A.
九、作文
22.小作文
学校准备派李阳同学参加2017年6月21日至22日在市青少年宫举行的“阳光
少年快乐成长”演讲比赛。请你以李阳同学的名义向他的班主任刘老师石一张请假 条,写请假条的时间为2017年6月18日。
要求:内容清楚,格式正确。
【答案】示例:
请假条
尊敬的刘老师:
我因参加2017年6月21日-22日在市青少年宫举行的“阳光少年快乐成长”演讲比赛,不能来学校上课,特向您请假两天,请批准。
请假人:李阳
2017年6月18日
【知识点】应用文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请假条应用文的把握,请假条、称谓、请假原因、请假时间、请假人、落款时间。六项缺一不可。请假条的格式:①在顶部正中写标题:请假条;②第二行顶格写称呼,即向谁请假。如本文写:(尊敬的)刘老师;③第三行空两格开始写正文。首先写明请假原因(因参加2017年6月21日-22日在市青少年宫举行的“阳光少年快乐成长”演讲比赛),其次写明请假时间(如请假两天或写明具体起止时间),最后加上请假习惯用语“请批准”、“请予批准”等;④在右下角写上请假人的姓名(请假人:李阳)和请假日期(2017年6月18日)。注意:日期应正对在署名下方。
故答案为:示例:
请假条
尊敬的刘老师:
我因参加2017年6月21日-22日在市青少年宫举行的“阳光少年快乐成长”演讲比赛,不能来学校上课,特向您请假两天,请批准。
请假人:李阳
2017年6月18日
【点评】本题考查应用文有关知识。解答此题,可结合平时有关知识的积累,结合具体内容理解辨析。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