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赤峰第四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政治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月亮,在天文学家眼中是一个普通天体,而一个远离家乡的游子会借景抒情,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来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①见月吟诗是一种文化活动②文化要通过一定的载体呈现出来③文化素养的高低通过文化活动呈现出来的④天文学家眼中的月亮是一种文化现象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当今的市场竞争已进入“拼技术、拼创新、拼文化”的时代,促进制造业高质量的发展,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不仅需要技术、装备、资金等方面的“刚需”推动,也需要文化力量的“柔性”支撑。是因为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推动经济的发展②文化建设能为经济建设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③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④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青衿"是周朝学子的服装,古代多指读书人:"巾帼"原是古时的一种配饰,后来引申为女子的代称:"乌纱帽"为古代官吏戴的一种帽子,后来也用来比喻官位。这些服饰文化现象折射出①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相对独立性②文化是人创造的,是社会实践的产物③不同民族的文化各具特色④一定的文化是对一定的政治的反映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自1958年新中国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播出以来,一部部反映时代生活的电视剧就像缩微版的中国当代史,从服装到角色,甚至待人接物的方式,都在随着时代改变。这从一个侧面说明①文化发展与社会发展是同步的②社会变化必然推动文化的发展③一定的文化反映一定的社会历史④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5、不管离开多久,不管走得多远,一提起家乡的传统美食,人们的味觉记忆就会被唤醒,兴奋、自豪、眷恋就会涌上心。这表明A.文化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发挥影响的B.人们对家乡的情怀是不会改变的C.人们对文化的接受是在不自觉中完成的D.文化对人的影响往往是深远持久6、徽商从明初至清末兴盛了数百年,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他们在经营食盐、茶叶、木材、粮食等商贸活动中传递了诚信经营的徽商品格和开拓进取、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徽骆驼"精神。徽商品格与"徽骆驼"精神的传递是通过———进行的①经济活动 ②商业贸易 ③人口迁徙 ④教育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从早前的贴吧、微博,到今日的 B 站、抖音等,国风国潮、国粹国货的传播边界被不断拓宽。例如,某知名视频 App 上排名第一的汉服话题视频数量达到67万个,累计播放量突破180亿次。这体现了①信息技术发展彻底改变了文化传播的方式②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共享的强大功能③大众传媒是继承我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手段④大众传媒能够最大限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8、近年来,广东省通过创新"粤菜师傅+岭南饮食文化"等模式,打造"粤菜师傅"文化品牌,粤菜厨师在海外越发紧俏。"粤菜师傅"国际化发展的文化意义在于①使粤菜文化得到各国的普遍认同②促进粤菜文化的不断繁荣与发展③引领世界饮食文化的进步与潮流④增强中华饮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它所特有的包容性。下列选项对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理解正确的是①既求同存异又兼收并蓄②能吸收借鉴其他国家,其他民族的各种文化③能与其他各民族文化平等交流、和睦相处④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0、2021年11月,中国刺绣展播在波兰多个城市举办,一幅幅精美的刺绣作品,为波兰民众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欣赏中国艺术的窗户,受到当地民俗专家和中国文化爱好者的欢迎,被誉为“世界艺术瑰宝”。由此可见,这些作品①既有民族性,又有世界性 ② 既是传统的,又是时尚的③是讲好中国故事的有效载体 ④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A.①② B.②④ C.① ③ D.③④11、《典籍里的中国》聚焦优秀中华文化典籍,通过时空对话的创新形式,以"戏剧+影视化"的表现方法,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华民族发展的内在关系,掀起一波"典籍热"。由此可见,提升文化自信应①"美人之美,美美与共" ②坚持吸收外来、面向未来③ 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同当代文化相适应④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12、中央电视台推出的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迅速走红。它通过讲述我国九大博物馆镇馆之宝的历史轶事和今生故事,让观众了解它们承载的古老文明和人文精神。央视推出的此类节目①印证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②展示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③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道德 ④增强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13、以"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利民之事,毫末必去"明确为政必须维护好群众利益;以"以实则治,以文则不治"说明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道理。习近平总书记运用古代典籍、经典名句来谈治国理政道理的"习式风格"为世人所称赞,其原因是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治国理政智慧②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③中国传统思想对当代的价值观念仍有影响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14、"小孝可治家、中孝可治企业、大孝可治国治天下,百善孝为先。"孝是维系家庭与族群生生不息的一个重要纽带,在今天仍有积极意义。这说明A.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为解决世界发展中的问题提供有益借鉴B.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基因C.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D.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15、.“千辛万苦”去创业,“千方百计”来经营,“千家万户”搞生产,“千山万水”找市场,“千头万绪”抓根本。“五千精神”和“既能做老板,又能睡地板”的“两板精神”都是浙江精神的具体体现。浙江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①创造精神 ②奋斗精神 ③团结精神 ④梦想精神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16、近些年,不少画家把目光聚焦于各行各业涌现出来的道德模范、最美人物,创作了《守岛老兵》《最美女教师》等一批佳作,获得广泛好评。在这里,画家们①不忘本来,吸收外来 ②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③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④树榜样力量,倡时代新风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7、红色播报、红色基地、红色寻访......某市积极整合党史资源,以丰富的内容、多样的活动宣传党史文化,使革命文物活了起来,让革命历史更有温度。这一做法旨在A.从理想信念中汲取前行力量 B.将文物资源转化为物质财富C.宣传革命文化提升科学素养 D.用当代新技术再现革命场景18、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施中华文化传承工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加强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下面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关系理解正确的是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应有之义②革命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全部内容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转化与发展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内容④三种文化都是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出来的A.②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④19、随着新技术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已不仅仅局限于书籍、演讲等形式,还可以借助视频等形式。这使得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形式更加多样化,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接受程度更高。这启示我们①运用现代科技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时代化、大众化②要深人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同当代中国发展的具体实际相结合③要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④意识形态领域指导思想多元化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0、电视剧《人世间》是百姓生活史,更是一部中国社会变革史。它讲述了三线建设、恢复高考、改革开放、国企改革、棚户区改造等国家发展背景下老百姓生活的磅礴变迁,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正直善良,一经播出便掀起观剧热潮。《人世间》的热播启示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①坚持守正创新,融通古今中外各种文化资源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贴近人民群众生活③真实再现历史,引领经济社会发展进步④立足时代之基,讴歌人民的伟大奋斗精神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1、“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人类文明新形态”——面对时代之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彰显了真理光芒、思想的伟力,引领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这告诉我们,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①在百年不遇的世界大变局中形成的 ②回答时代之问的科学理论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终成果 ④现代化强国建设的行动指南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2、有些时候文明只是十厘米的宽度,有些时候只是一张纸的厚度。当我们把十厘米的盲道让出来,当我们在椅子上垫上一张纸,每个人的一小步就构成了中国文明的一大步。这启示我们,提高公民的道德修养必须A.脚踏实地,重在行动 B.加强宣传,开拓创新C.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D.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2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文艺工作者要勇于回答时代课题,从当代中国的伟大创造中发现创作的主题,捕捉创新灵感,深刻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巨变,描绘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图谱,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这就要求我们的文化文艺工作者①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开展文艺创作②加强理论武装,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③坚持以时代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④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的服务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4、为赓续红色基因,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于2022年清明之际推出六集专题纪录片《绝笔》(第二季)。该片重温、解读十四位中国共产党员的绝笔,展现了革命先烈献身中国革命、追求崇高信仰的牺牲精神。节目一经播出,引发强烈反响。该节目①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激发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②继往开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③筑牢理想信念之基,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基本遵循④铸魂育人,为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深厚滋养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二、非选择题(25—28共52分)25、共同富裕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美好期盼,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我们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到底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又要强大的精神力量。坚持物质富足和精神富足的统一,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应有之义。需要齐抓共建、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促进共同富裕,我们既需要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又要提供良好的精神环境。良好的精神环境,是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有力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强化社会核心价值观引领,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发展公共文化事业。完善公共文化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需求;要加强促进共同富裕的舆论引导,为促进共同富裕提供良好的舆论环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积极向上、弘扬正气、催人奋进的精神食粮与产品的提供,不但使人精神抖擞,乐观向上,富有朝气,而且能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轻松愉悦的工作,为整个社会提供更丰富的物质产品和社会财富,在物质富足与精神富足良性互动中不断推进社会发展。(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分析创造良好的精神环境对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意义(12分)(2)为国家如何创造良好的精神环境提出两条合理建议(4分)26、传统文化占领舞台,并非是一时的“群情激昂” ,而是源于全社会对传统文化的青睐。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接触、认识传统文化的机会越来越多,“国潮”‘国风’热日益高涨;文艺创作者文化观趋于成熟,对传统文化不断再创作;现代科技有效助推了传统文化古与今、新与旧的蜕变升华----结合材料 运用文化生活,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一路火出圈的原因。(12分)27、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将历史主动精神贯穿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始终,有力解决了不同历史时期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新民主主义革命时,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结合中国革命实际,探索并成功走出一条农村包围城、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领导人民以“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的奋斗精神,结合中国国情,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具体实际的社会的工业化道路,使我国建立起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改革开放时期,党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开放精神,“艰苦奋斗,知难而上”的创业精神,带领中国人民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开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和问题中逐渐形成了“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钉子精神,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原创性的治国方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制定了科学的战略部署。历史主动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中把握历史规律,顺应历史大势,掌握历史主动,承担历史重任的精神品格,是在担当历史使命中永立时代潮头,引领时代前行的伟大奋斗精神。结合材料,运用中华民族精神的知识加以分析说明新时代传承弘扬历史主动精神的重大意义。(12分)28、电影《长津湖》自2021年9月30日上映以来以"加速度"刷新30余项中国影史纪录,上映第39天总票房达到55.9亿元。在这场全民观影的热潮中,集体记忆、情感共振、家国情怀得到了加倍的激发和释放。观众在观看影片的同时,了解了长津湖战役这段历史,受到了爱国主义精神的鼓舞和感召,心里充满了对志愿军战士们的崇敬和对伟大祖国的自豪、感恩。该影片实现了口碑与收益双赢,并化为爱国最强音,激励着人们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更大力量。结合材料,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分析电影《长津湖》的成功给我国文化强国建设的启示。(12分)赤峰四中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月考试题高二政治试题答案-选择题答案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ACD◇DACCAC0Y题号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答案B6ACBDCABB二:问答题答案.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5、(1)①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活动中转化为物质力量,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创设良好的精神文化环境,在全社会形成精神共同富裕的炱好的社会氛围。③创设良好的文化环境,有利于满足人们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实现人民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④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优秀的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裤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经济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为社会提供更为丰富的物质产品和社会财常,在物质富足与精神富足良性互动中推动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每点3分共12分》(2)大力开展精袜文明创办活动,培养文明和谐的文明人;树立道德模范,努力营造一个人人争当模范的社会环境(每点2分,共4分)26题答案①经济是文化的基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为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火出圈奠定物质基础。②文艺创作者,立足社会实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动传统文化不断创新③科技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潮流相结合,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每点4分,共12分)】27题答笨①历史主动精神蕴含与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之中,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历史主动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创造,伟大奋斗,伟大团结,伟大梦想精神的具体体现,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4分)②历史主动精神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资源,能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磅礴的精神力量。(4分】③新时代传承和弘扬历史主动精神,有利于继承党的优良传统,有利于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4分】28题答案(①、建设社会主文化强国,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建设社会文化强国,要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4分),②建设义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你要培育践行社会核心价值观,发挥社会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精神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2分)③、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立足社会实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讲好历史故事传承组色文化{2分}④建设社会文化强国,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建立健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文化体制机制.加快现代化文化产业发展,我不提升文化产品的质量。(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赤峰第四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思想政治答案.pdf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赤峰第四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思想政治试题.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