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9张PPT)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四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多民族国家。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民族地区经济建设,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谐发展,实现了民族大团结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夙愿。在“一国两制”构想的指引下,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海峡两岸关系不断发展。在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下,祖国统一大业一定会实现。思维导图民族团结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经济基础制度保障祖国统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各民族共同繁荣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成就香港、澳门回归祖国趋势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时空观念课标:通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认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意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含义 在______统一领导下,各______________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确立过程 1949年,通过的《共同纲领》将实行__________________确立为基本政治制度;1954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载入________;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实施情况 已成立的五个自治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位 是我国的一项___________________意义 1.从制度和政策层面保障了少数民族公民享有平等自由权利以及经济、社会、文化权利。2.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础。国家少数民族聚居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宪法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基本政治制度课标:通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认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意义。具体措施 意义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国家战略进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翻身做主人,迈进了社会主义社会给予政策、人力、技术、资金、物资等支持经济得到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传承与发展了少数民族文化西部大开发、兴边富民行动、精准扶贫极大地带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图说历史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材料研读年份 农业总产值(亿元) 工业总产值(亿元)1952年 46.5 11.41978年 155.6 212.12014年 1135.23 64369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概况下面图表说明了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生变化的原因有哪些?变化: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得到发展原因: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兴边富民政策的实施等;联系中国历史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史实,谈谈你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习近平中共十九大报告我认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能力提升课标:了解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课标解读“一国两制”构想 提出 20世纪80年代,________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适用范围祖国统一大业方针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根据 中英、中葡《联合声明》时间 香港:_______________ 澳门:___________________历史意义 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标志中国人民洗雪了__________;在完成祖着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对早日解决__________提供范例;根本原因方针政策邓小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港、澳、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1997年7月1日1999年12月20日百年国耻台湾问题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提高。一国两制构想的正确指导。对比归纳比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一国两制”名称内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一国两制”设置目的社会制度权限适用范围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并存享有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和其他法律规定的自治权。拥有除外交、国防之外的高度自治权。香港、澳门及台湾。新疆、西藏、宁夏、内蒙古、广西等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解决民族问题,维护社会稳定。材料研读依据材料归纳港澳回归的历史意义。材料一: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这是中国现代史和世界现代史的一大盛事,它一洗中国人民蒙受了一百多年的民族耻辱……它是中华民族的伟大胜利。——《党政干部学刊》1997年材料二: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的构想,使香港、澳门问题得以顺利解决,也使海峡两岸的人民对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增加了信心和希望,鼓舞着他们为早日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而努力。 ——《共和国史》标志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着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对早日解决台湾问题提供范例。材料研读依据材料归纳港澳能够顺利回归的原因。材料一:香港问题为什么能够谈成呢?……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有力量的国家……当然,香港问题能够解决好,还是由于“一国两制”的根本方针或者说战略搞对了……中英双方努力的结果。——邓小平《在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一国两制”构想的正确指导;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中英双方的共同努力时空观念你从下面图表中得出什么信息?这些信息说明了什么?说明回归后的香港、澳门经济更加繁荣;说明祖国内地是香港澳门强大的后盾,说明“一国两制”的正确性和可行性。时空观念课标:了解海峡两岸关系改善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对台政策 原则(前提):__________ 方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影响台湾问题解决的因素 有利因素不利因素一个中国“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根本保证:政策保障:历史依据:民心所向:密切交往:范例借鉴:法律保障: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一部分;两岸同胞的共同心愿;海峡两岸人员往来及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综合国力的提升,国际地位的提高;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反分裂国家法》的颁布。国际反华势力干涉,台独势力阻碍。课标:了解海峡两岸关系改善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达成“九二共识”1979年1987年2005年1990年1991年1992年1993年1995年停止炮击金门和妈祖台湾当局调整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台湾成立海基会大陆成立海协会胡连会江泽民提出八项主张2008年汪辜会谈实现“三通”2015年习马会颁布《反分裂国家法》走向缓和打破隔绝迈出重要一步两岸关系新发展两岸关系取得重大发展翻开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下面两个图表说明了什么?海峡两岸人员往来及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台胞来大陆人次的变化10002000300040005000600019872018 (年份)(千人次)476136海峡两岸贸易总额的增长500100015002000250019782018 (年份)(亿美元)0.52262.5图说历史小试身手(2021北京)1982 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增加了设立特别行政区的规定。据此制定的法律明确了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这项宪法规定A. 有利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B. 标志着对外开放新格局最终形成C. 说明国家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D. 为“一国两制”实施提供法律依据【D】小试身手(2021南昌一模)凌青诗作“粤海销烟扬我威,但悲港岛易英徽。前仇旧恨今尽雪,只缘华夏已腾飞。”从内容上判断,激发诗人创作这首诗的历史事件是《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中英联合声明的签署C. 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D. 成立澳门特别行政区【c】小试身手跨学科·音乐(2020河南)20世纪即将结束的时候,有一首歌家喻户晓,中国人唱着这首歌,迎来了一个被外国租占的领土的回归。这首歌的歌词应该是A.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B.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C. 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D.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D】小试身手对图12解读正确的是( )A.西藏的和平解放B.国民经济的恢复C.“一五计划”的实施D.政治制度的创新【D】小试身手(2022 广西北部湾 12)历史学习要学会区分史实和史论,史论就是根据史实得出的历史结论。下列属于史论的是(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维护民族团结具有重大意义B.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C.袁隆平经多年反复试验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D.中国于2001年12月成为了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A】小试身手(2022 广西梧州 10)广西在农历三月三开展壮族歌圩、抢花炮、打扁担、打铜鼓等民族风俗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壮乡民族风情、壮族传统文化的魅力。这反映少数民族重视( )A.经济开发B.文化传承C.科技创新D.民族平等【B】(2022 湖南湘潭 10)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通道侗族自治县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实行(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D.基层村民选举制度小试身手【B】(2022 山东聊城 17)西部12省(区、市)的人均GDP,1990年只有全国平均值的70%左右,2000年又下降到60%左右;2000年的人均GDP仅为东部地区的三分之一。基于此,国家全面实施了( )A.科教兴国战略 B.人才强国战略C.西部大开发战略D.“三步走”发展战略小试身手【C】(2022 内蒙古通辽 10)关于“经济特区”“民族自治区”“特别行政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都享受到了中央给予的特殊政策B.符合中国国情,且都体现了创新精神C.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D.都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小试身手【D】(2022 福建省 18)“香港欣归祖国,颂歌高唱未来”“两制光昭四海,五星辉耀寰球”的对联体现了( )A.“九二共识”的达成 B.“一国两制”的实践C.军队建设的成就D.两岸“三通的实现小试身手【B】(2022 广西桂林 28)2022年5月8日,香港特别行政区成功进行第六任行政长官选举。香港社会各界表示,新任行政长官必将更好地贯彻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爱国者治港”践行了(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 “一国两制”方针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 “求同存异”方针小试身手【B】(2022 黑龙江牡丹江 14)英国国旗缓缓降落,中国五星红旗冉冉升起,英国在香港的殖民统治结束了。下列有关香港问题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在“一国两制”构想推进下解决的 ②香港回归的时间是1999年 ③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 ④标志着祖国实现完全统一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小试身手【B】(2022 黑龙江绥化 18)为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人是( )A.毛泽东B.周恩来C.邓小平D.江泽民小试身手【C】(2022 江苏泰州 37)近年来,驻澳军队广泛开展“中国故事”系列文化联谊活动,创作了《可爱的中国》《澳门同胞的中国心》《吉祥澳门》等作品,受到澳门民众的热烈欢迎。这些举措( )A.是对“九二共识”的认同B.促进了内地与澳门的经贸联系C.彰显了澳门的高度自治权D.增强了澳门民众的祖国认同感小试身手【D】.(2022 辽宁营口 12)2022年5月31日,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推出庆祝香港回归25周年主题曲——《前》。歌曲呈现出香港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的繁荣局面。使香港“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原因是( )A.地理位置优越 B.人民共同心愿C.科技发展进步 D.实行“一国两制”小试身手【D】(2022 黑龙江龙东 12)“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诗中表达了台湾同胞对回归祖国的渴望。改革开放后,为了解决台湾问题,我国政府对台的基本方针是( )A.和平统一B.坚持一个中国C.“三不”政策 D.“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小试身手【D】(2022 山东临沂 16)邓小平说,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可以采取独特的模式,社会制度不变,台湾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降低,外国资本不动,台湾可以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即使武装统一,台湾的现状也可以不变。从中得到的历史信息是( )A.台湾问题必须使用和平解决模式B.武力统一后也可实行“一国两制”C.“一国两制”构想排斥使用武力D.只有通过武力才能解决台湾问题小试身手【B】(2022 云南昆明 17)1992年11月,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的代表在香港会晤,达成了在处理两岸事务性交涉中“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 )A.“一国两制”方针B.八项主张C.两岸直接“三通” D.“九二共识”小试身手【D】小试身手材料一 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县是全国唯一的毛南族自治县,全县有毛南族6.45万人,占全国毛南族总人口的70%左右。2020年5月,环江县退出贫困县序列。综合全国毛南族脱贫情况,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求是》2020年第11期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毛南族自治县建立所依据的政治制度。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有什么重要意义?(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意义: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有利于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小试身手材料二 由于历史上反动统治者长期实行民族压追政策,各民族之间,主要是少数民族和汉族之间存在着很深的隔阂。少数民族大多信仰宗教,以致民族问题往往同宗教问题交织在一起而难于处理……鉴于情况复杂,中国共产党从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政治实际情况出发,制定了正确的民族工作方针和政策。——《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据材料二归纳民族问题复杂表现。为此,中共确立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表现:历史上民族隔阂深刻,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交织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小试身手材料三中“解决国家统一问题”的构想是什么?请写出其成功实践的范例。构想:一国两制。范例:1997年香港回归;1999年澳门回归。材料三 不管大陆还是港、澳、台地区,都只有一个中央人民政府,实行不同社会制度的地区都是中央人民政府管辖下的一级地方政权,它们与中央人民政府的关系是地方与中央的系。邓小平的这一思想是根据中国国请来解决祖国统一问题的光辉范例。——胡维革、胡晓岩《关于香港回归祖国的思考》小试身手依据材料三,指出“台湾问题”的性质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当今祖国统一问题的看法。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看法: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庭院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我们要……材料三 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不容任何外来干涉。任何人都不要低估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坚定意志、强大能力!祖国完全统一的历史任务一定要实现,也一定能够实现!——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21年10月9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