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学期2.5 光的反射和折射 同步测试(1)一、选择题1.下列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笔断了 B.水中倒影C.千手观音 D.射击瞄准2.光射到下列物体表面时,会发生反射现象的是 ( )A.粗糙的木板 B.平面镜C.墙上挂的画 D.以上三项均可3.如图所示,甲、乙两条光线射到平面镜上并发生反射,则甲、乙两条光线的反射角分别是 ( )A.90°、60° B.90°、30° C.0°、60° D.0°、30°4.目前,光污染越来越严重,白亮污染是普遍的一类光污染,建筑物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磨光大理石和各种涂料都能造成白亮污染,形成白亮污染的主要原因是 ( )A.光的反射 B.光路的可逆性C.光的折射 D.光的沿直线传播5.夜晚,当汽车发出的光照射到自行车尾灯上时,司机看到尾灯反射的光,就能及时避让。下列有关自行车尾灯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 )A. B. C. D.6.月亮距离地球384400千米,在平静的池塘中形成了月亮的像,已知池塘水深2.8 米,则所成的月亮的像与水面的距离为( )A.2.8米 B.5.6米 C.384400千米 D.无法确定7.人站在平面镜前,当他走向平面镜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 B.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大C.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 D.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不变8.林丁同学做的平面镜成像图,图中MN为物体,M’N’为对应的像,其中正确的是( )A. B.C. D.9.如图所示,小柯采用透明玻璃板、蜡烛等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实验时选用的两支蜡烛大小应相同B.透明玻璃板摆放应该与纸面垂直C.若把光屏放在B位置,蜡烛的像可以呈现在光屏上D.该实验在较暗的环境下观察效果更好10.小敏作发光点S的像S’的光路图,如图所示。她作图的步骤有:①作反射光线O1A1、O2 A2;②作入射光线SO1、SO2;③作法线O1N1、O2N2;④将反射光线O1A1、O2 A2反向延长交于S’。正确的顺序是(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④①③② D.②①③④11.如图所示,小屹在做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请回答:(1)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个角度射到0点,经过平面镜反射,光沿另一个方向射出,可见 .(2)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小屹又做了三次实验,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1:表1实验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1 15° 15°2 45° 45°3 60° 60°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知: (3)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平面镜,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的方向射出,这表明: (4)某同学利用同一套实验器材,选择入射角分别为15°、30°、45°的三条光线进行实验,结果得到了如表2所示的不同数据。经检查,三次实验中各角度的测量值都是准确的,但总结的规律却与反射定律相违背。你认为其中的原因应该是 表2实验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1 15° 75°2 30° 60°3 45° 45°12.按要求完成下列各图。(1)画出反射光线,标出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2)画出反射光线(3)画出平面镜的位置(4)画出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13.野外生存训练班在夜晚急行军时,小丁带领大家迎着月光前进。在某处,他们避开“暗地”而选择“亮地”,结果跑在前面的同学纷纷掉进水坑。造成“亮地”的原因是( )A.光在地面发生漫反射 B.光在地面发生镜面反射C.光在水面发生漫反射 D.光在水面发生镜面反射14.电动车的反光镜是用来观察车后情况的平面镜。在某次行驶时,发现左侧反光镜中看到的是车后的树梢和天空,却看不见路面的情况。为确保行驶安全,左侧反光镜的镜面应该( )A.向外旋转B.向内旋转C.向下旋转D.向上旋转15.在做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请回答:(1)小明在玻璃板的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B。对蜡烛A和B的要求是 ,这是为了 (2)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 (填“A”或“B”)这一侧观察。小明无论怎样调节后面的蜡烛,都不能与蜡烛的像重合,清你推测可能的原因是 (3)用直尺分别测量蜡烛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目的是 (4)小红用跳棋代替点燃的蜡烛进行实验,但看不清跳棋的像,请你帮她想一个办法看清跳棋的像: 。16.小唐了解到电视机遥控是通过一种人眼看不见的光一一红外线来传输信号的。他想进一步了解红外线是否具有可见光的某些传播规律,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一:在遥控器前面分别用相同厚度和大小的硬纸板与玻璃板遮挡,保持遥控器方向、遥控器和电视机的距离相同,多次按下遥控器的“开/待机”按钮,发现用硬纸板遮挡时不能控制电视机,用玻璃板遮挡时能控制电视机。实验二:将遥控器对准天花板,调整遥控器的方向并多次按下遥控器的“开/待机”按钮,发现遥控器处于某些方向时能控制电视机;(1)小唐进行实验一所探究的问题是 。(2)实验二的现象能证明______。A.红外线遇障碍物会发生反射B.红外线反射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识点】光的反射【解析】【分析】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时,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解答】A.笔断了是由于力的作用,不属于光的反射现象。A不符合题意。B.水中倒影是水平面对岸边景物的反射,属于光的反射现象。B符合题意。C.千手观音是观影现象,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C不符合题意。D.射击瞄准是根据光沿直线传播,按照“三点一线”来瞄准。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2.【答案】D【知识点】光的反射【解析】【分析】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时,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我们看到物体的原因是眼睛接收到了物体反射出来的光。物体呈现各种色彩也是因为它能反射不同颜色的光。【解答】我们看到物体的原因是眼睛接收到了物体反射出来的光,所以粗糙的木板、平面镜和墙上挂的画都能反射光线。D选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3.【答案】D【知识点】光的反射【解析】【分析】入射点引出的一条垂直于平面镜的直线叫做法线。入射光线跟法线的夹角叫做入射角,反射光线跟法线的夹角叫做反射角。【解答】在题图中,根据反射角的定义可计算出甲光线的反射角是0°;乙光线的反射角是30°。D选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4.【答案】A【知识点】光的反射【解析】【分析】(1)一束太阳光斜射到平面镜的表面,在平面镜的另一侧可看到耀眼的亮光,这是一种光的折射现象,也是造成光污染的主要原因。(2)光路的可逆性是指若使入射光线逆着原反射光线的方向射到平面镜上,得到的反射光恰巧是逆着原入射光线方向射出。【解答】白亮污染是普遍的一类光污染,形成白亮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光的反射,光的反射是基于光沿直线传播的。A选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5.【答案】A【知识点】光的反射【解析】【分析】平面镜的反射规律: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解答】利用直角平面镜的反射规律,制成了自行车的反光灯。夜晚,汽车灯发出的光射到自行车的反光灯上时,经自行车上互成直角的两个反射面的反射,反射光将以平行于入射光的方向反向射入司机眼睛,使司机容易发现骑自行车的人,有利于夜间行车安全。A选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6.【答案】C【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解析】【分析】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物体在水平面镜中成像,成像情况跟水的深度没有关系。【解答】湖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月亮到水面的距离和月亮在水中成的像到水面距离相等,跟水深没有关系,地球到月亮的距离为384400千米,则月亮的像到水面的距离为384400千米。故答案为:C7.【答案】C【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解析】【分析】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解答】人站在平面镜前,当他走向平面镜时,人不变故像不变,但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C选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8.【答案】B【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平面镜成像作图。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解答】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可知B选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9.【答案】C【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解析】【分析】在平面镜前点燃一支蜡烛,平面镜后面并没有点燃的蜡烛,但我们却看到平面镜后好像有点燃的蜡烛,这是因为蜡烛火焰向四处发光,一部分光经过平面镜反射后进入我们的眼睛,产生视觉,我们感到这些光好像是从蜡烛的像上发出的,而实际上像并没有发出光,因此,这样的像称为虚像。【解答】由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虚像是不能够呈在光屏上的,它只能被人眼所看到,故若在像的位置放置一个光屏,蜡烛的像是不能呈在光屏上的,C选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10.【答案】B【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解析】【分析】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出任意两条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将这两条反射光线反向延长,延长线的交点即为点光源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位置。【解答】从点光源S向镜面任意发出两条入射光线,SO1、SO2,入射点分别是O1、O2,画出法线O1N1、O2N2,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画出这两条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O1A1、O2A2,;将这两条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相交于点S′,点S′即为点光源S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所以正确的顺序是②③①④。B选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11.【答案】(1)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2)反射角等于入射角(3)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4)将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看成反射角【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解析】【分析】本题为分析题,通过分析题中信息,可以得出答案。平面镜成像的特点:①像和物体大小相等;②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③像和物体的连线跟镜面垂直;④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解答】(1)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个角度射到0点,经过平面镜反射,光沿另一个方向射出,可见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 。(2)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3)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平面镜,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的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4)三次实验中各角度的测量值都是准确的,但总结的规律却与反射定律相违背,通过分析数据可知其中的原因应该是将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看成反射角。故答案为:(1)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2)反射角等于入射角;(3)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4)将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看成反射角12.【答案】(1)(2)(3)(4)【知识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解析】【分析】(1)入射点引出的一条垂直于平面镜的直线叫做法线。入射光线跟法线的夹角叫做入射角,反射光线跟法线的夹角叫做反射角。【解答】根据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线或入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由此可做(1)(2)(3)图。(2)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由此可做(4)图。13.【答案】D【知识点】镜面反射与漫反射【解析】【分析】平面镜的表面很光滑,射到平面镜表面上的阳光产生镜面反射,而白纸的表面看上去虽然很平,但实际上是凹凸不平的,凹凸不平的纸面把射来的阳光向四面八方反射,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解答】根据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定义可以判断光在水面发生的是镜面反射,在地面上发生的是漫反射。夜晚光线较弱,漫反射不如镜面反射光线强,所以题中“亮地”的形成原因是光在水面发生镜面反射。D选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14.【答案】C【知识点】光的反射;光的反射定律【解析】【分析】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时,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解答】发现左侧反光镜中看到的是车后的树梢和天空,说明树梢的反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进入眼睛,路面射向平面镜的光线经反射后射向了上面,因此需将反光镜向下旋转。C选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15.【答案】(1)两者等大;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2)A;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3)比较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4)用灯光照亮跳棋【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解析】【分析】本题为实验探究题,通过分析题中信息,可以得出答案。平面镜成像的特点:①像和物体大小相等;②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③像和物体的连线跟镜面垂直;④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解答】(1)分析题干信息,小明在玻璃板的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B。对蜡烛A和B的要求是两者等大,这是为了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2)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A这一侧观察。小明无论怎样调节后面的蜡烛,都不能与蜡烛的像重合,清你推测可能的原因是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3)用直尺分别测量蜡烛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目的是比较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4)小红用跳棋代替点燃的蜡烛进行实验,但看不清跳棋的像,请你帮她想一个办法看清跳棋的像:用灯光照亮跳棋。故答案为:(1)两者等大;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2)A;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3)比较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4)用灯光照亮跳棋16.【答案】(1)红外线能否透过透明和不透明的物体(2)A【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解析】【分析】本题为实验探究题,通过分析题中信息,可以得出答案。平面镜成像的特点:①像和物体大小相等;②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③像和物体的连线跟镜面垂直;④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解答】(1)通过分析题干信息,可知小唐进行实验一所探究的问题是:红外线能否透过透明和不透明的物体。(2)通过分析题干信息,可知实验二的现象能证明红外线遇障碍物会发生反射。故答案为:(1)红外线能否透过透明和不透明的物体;(2)B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学期2.5 光的反射和折射 同步测试(1)一、选择题1.下列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笔断了 B.水中倒影C.千手观音 D.射击瞄准【答案】B【知识点】光的反射【解析】【分析】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时,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解答】A.笔断了是由于力的作用,不属于光的反射现象。A不符合题意。B.水中倒影是水平面对岸边景物的反射,属于光的反射现象。B符合题意。C.千手观音是观影现象,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C不符合题意。D.射击瞄准是根据光沿直线传播,按照“三点一线”来瞄准。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2.光射到下列物体表面时,会发生反射现象的是 ( )A.粗糙的木板 B.平面镜C.墙上挂的画 D.以上三项均可【答案】D【知识点】光的反射【解析】【分析】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时,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我们看到物体的原因是眼睛接收到了物体反射出来的光。物体呈现各种色彩也是因为它能反射不同颜色的光。【解答】我们看到物体的原因是眼睛接收到了物体反射出来的光,所以粗糙的木板、平面镜和墙上挂的画都能反射光线。D选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3.如图所示,甲、乙两条光线射到平面镜上并发生反射,则甲、乙两条光线的反射角分别是 ( )A.90°、60° B.90°、30° C.0°、60° D.0°、30°【答案】D【知识点】光的反射【解析】【分析】入射点引出的一条垂直于平面镜的直线叫做法线。入射光线跟法线的夹角叫做入射角,反射光线跟法线的夹角叫做反射角。【解答】在题图中,根据反射角的定义可计算出甲光线的反射角是0°;乙光线的反射角是30°。D选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4.目前,光污染越来越严重,白亮污染是普遍的一类光污染,建筑物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磨光大理石和各种涂料都能造成白亮污染,形成白亮污染的主要原因是 ( )A.光的反射 B.光路的可逆性C.光的折射 D.光的沿直线传播【答案】A【知识点】光的反射【解析】【分析】(1)一束太阳光斜射到平面镜的表面,在平面镜的另一侧可看到耀眼的亮光,这是一种光的折射现象,也是造成光污染的主要原因。(2)光路的可逆性是指若使入射光线逆着原反射光线的方向射到平面镜上,得到的反射光恰巧是逆着原入射光线方向射出。【解答】白亮污染是普遍的一类光污染,形成白亮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光的反射,光的反射是基于光沿直线传播的。A选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5.夜晚,当汽车发出的光照射到自行车尾灯上时,司机看到尾灯反射的光,就能及时避让。下列有关自行车尾灯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 )A. B. C. D.【答案】A【知识点】光的反射【解析】【分析】平面镜的反射规律: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解答】利用直角平面镜的反射规律,制成了自行车的反光灯。夜晚,汽车灯发出的光射到自行车的反光灯上时,经自行车上互成直角的两个反射面的反射,反射光将以平行于入射光的方向反向射入司机眼睛,使司机容易发现骑自行车的人,有利于夜间行车安全。A选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6.月亮距离地球384400千米,在平静的池塘中形成了月亮的像,已知池塘水深2.8 米,则所成的月亮的像与水面的距离为( )A.2.8米 B.5.6米 C.384400千米 D.无法确定【答案】C【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解析】【分析】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物体在水平面镜中成像,成像情况跟水的深度没有关系。【解答】湖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月亮到水面的距离和月亮在水中成的像到水面距离相等,跟水深没有关系,地球到月亮的距离为384400千米,则月亮的像到水面的距离为384400千米。故答案为:C7.人站在平面镜前,当他走向平面镜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 B.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大C.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 D.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不变【答案】C【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解析】【分析】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解答】人站在平面镜前,当他走向平面镜时,人不变故像不变,但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C选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8.林丁同学做的平面镜成像图,图中MN为物体,M’N’为对应的像,其中正确的是( )A. B.C. D.【答案】B【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平面镜成像作图。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解答】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可知B选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9.如图所示,小柯采用透明玻璃板、蜡烛等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实验时选用的两支蜡烛大小应相同B.透明玻璃板摆放应该与纸面垂直C.若把光屏放在B位置,蜡烛的像可以呈现在光屏上D.该实验在较暗的环境下观察效果更好【答案】C【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解析】【分析】在平面镜前点燃一支蜡烛,平面镜后面并没有点燃的蜡烛,但我们却看到平面镜后好像有点燃的蜡烛,这是因为蜡烛火焰向四处发光,一部分光经过平面镜反射后进入我们的眼睛,产生视觉,我们感到这些光好像是从蜡烛的像上发出的,而实际上像并没有发出光,因此,这样的像称为虚像。【解答】由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虚像是不能够呈在光屏上的,它只能被人眼所看到,故若在像的位置放置一个光屏,蜡烛的像是不能呈在光屏上的,C选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10.小敏作发光点S的像S’的光路图,如图所示。她作图的步骤有:①作反射光线O1A1、O2 A2;②作入射光线SO1、SO2;③作法线O1N1、O2N2;④将反射光线O1A1、O2 A2反向延长交于S’。正确的顺序是(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④①③② D.②①③④【答案】B【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解析】【分析】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出任意两条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将这两条反射光线反向延长,延长线的交点即为点光源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位置。【解答】从点光源S向镜面任意发出两条入射光线,SO1、SO2,入射点分别是O1、O2,画出法线O1N1、O2N2,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画出这两条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O1A1、O2A2,;将这两条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相交于点S′,点S′即为点光源S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所以正确的顺序是②③①④。B选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11.如图所示,小屹在做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请回答:(1)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个角度射到0点,经过平面镜反射,光沿另一个方向射出,可见 .(2)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小屹又做了三次实验,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1:表1实验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1 15° 15°2 45° 45°3 60° 60°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知: (3)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平面镜,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的方向射出,这表明: (4)某同学利用同一套实验器材,选择入射角分别为15°、30°、45°的三条光线进行实验,结果得到了如表2所示的不同数据。经检查,三次实验中各角度的测量值都是准确的,但总结的规律却与反射定律相违背。你认为其中的原因应该是 表2实验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1 15° 75°2 30° 60°3 45° 45°【答案】(1)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2)反射角等于入射角(3)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4)将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看成反射角【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解析】【分析】本题为分析题,通过分析题中信息,可以得出答案。平面镜成像的特点:①像和物体大小相等;②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③像和物体的连线跟镜面垂直;④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解答】(1)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个角度射到0点,经过平面镜反射,光沿另一个方向射出,可见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 。(2)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3)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平面镜,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的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4)三次实验中各角度的测量值都是准确的,但总结的规律却与反射定律相违背,通过分析数据可知其中的原因应该是将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看成反射角。故答案为:(1)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2)反射角等于入射角;(3)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4)将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看成反射角12.按要求完成下列各图。(1)画出反射光线,标出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2)画出反射光线(3)画出平面镜的位置(4)画出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答案】(1)(2)(3)(4)【知识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解析】【分析】(1)入射点引出的一条垂直于平面镜的直线叫做法线。入射光线跟法线的夹角叫做入射角,反射光线跟法线的夹角叫做反射角。【解答】根据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线或入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由此可做(1)(2)(3)图。(2)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由此可做(4)图。13.野外生存训练班在夜晚急行军时,小丁带领大家迎着月光前进。在某处,他们避开“暗地”而选择“亮地”,结果跑在前面的同学纷纷掉进水坑。造成“亮地”的原因是( )A.光在地面发生漫反射 B.光在地面发生镜面反射C.光在水面发生漫反射 D.光在水面发生镜面反射【答案】D【知识点】镜面反射与漫反射【解析】【分析】平面镜的表面很光滑,射到平面镜表面上的阳光产生镜面反射,而白纸的表面看上去虽然很平,但实际上是凹凸不平的,凹凸不平的纸面把射来的阳光向四面八方反射,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解答】根据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定义可以判断光在水面发生的是镜面反射,在地面上发生的是漫反射。夜晚光线较弱,漫反射不如镜面反射光线强,所以题中“亮地”的形成原因是光在水面发生镜面反射。D选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14.电动车的反光镜是用来观察车后情况的平面镜。在某次行驶时,发现左侧反光镜中看到的是车后的树梢和天空,却看不见路面的情况。为确保行驶安全,左侧反光镜的镜面应该( )A.向外旋转B.向内旋转C.向下旋转D.向上旋转【答案】C【知识点】光的反射;光的反射定律【解析】【分析】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时,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解答】发现左侧反光镜中看到的是车后的树梢和天空,说明树梢的反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进入眼睛,路面射向平面镜的光线经反射后射向了上面,因此需将反光镜向下旋转。C选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15.在做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请回答:(1)小明在玻璃板的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B。对蜡烛A和B的要求是 ,这是为了 (2)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 (填“A”或“B”)这一侧观察。小明无论怎样调节后面的蜡烛,都不能与蜡烛的像重合,清你推测可能的原因是 (3)用直尺分别测量蜡烛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目的是 (4)小红用跳棋代替点燃的蜡烛进行实验,但看不清跳棋的像,请你帮她想一个办法看清跳棋的像: 。【答案】(1)两者等大;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2)A;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3)比较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4)用灯光照亮跳棋【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解析】【分析】本题为实验探究题,通过分析题中信息,可以得出答案。平面镜成像的特点:①像和物体大小相等;②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③像和物体的连线跟镜面垂直;④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解答】(1)分析题干信息,小明在玻璃板的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B。对蜡烛A和B的要求是两者等大,这是为了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2)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A这一侧观察。小明无论怎样调节后面的蜡烛,都不能与蜡烛的像重合,清你推测可能的原因是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3)用直尺分别测量蜡烛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目的是比较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4)小红用跳棋代替点燃的蜡烛进行实验,但看不清跳棋的像,请你帮她想一个办法看清跳棋的像:用灯光照亮跳棋。故答案为:(1)两者等大;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2)A;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3)比较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4)用灯光照亮跳棋16.小唐了解到电视机遥控是通过一种人眼看不见的光一一红外线来传输信号的。他想进一步了解红外线是否具有可见光的某些传播规律,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一:在遥控器前面分别用相同厚度和大小的硬纸板与玻璃板遮挡,保持遥控器方向、遥控器和电视机的距离相同,多次按下遥控器的“开/待机”按钮,发现用硬纸板遮挡时不能控制电视机,用玻璃板遮挡时能控制电视机。实验二:将遥控器对准天花板,调整遥控器的方向并多次按下遥控器的“开/待机”按钮,发现遥控器处于某些方向时能控制电视机;(1)小唐进行实验一所探究的问题是 。(2)实验二的现象能证明______。A.红外线遇障碍物会发生反射B.红外线反射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答案】(1)红外线能否透过透明和不透明的物体(2)A【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解析】【分析】本题为实验探究题,通过分析题中信息,可以得出答案。平面镜成像的特点:①像和物体大小相等;②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③像和物体的连线跟镜面垂直;④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解答】(1)通过分析题干信息,可知小唐进行实验一所探究的问题是:红外线能否透过透明和不透明的物体。(2)通过分析题干信息,可知实验二的现象能证明红外线遇障碍物会发生反射。故答案为:(1)红外线能否透过透明和不透明的物体;(2)B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学期2.5 光的反射和折射 同步测试(1)(学生版).docx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学期2.5 光的反射和折射 同步测试(1)(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