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 21*芦花鞋 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下面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A.那鞋很厚实,像暖和和的鸟窝。B.那柔软的芦花,竟像是长在上面的一般。C.他的脚板顿时感到了一股针刺般的寒冷。2.按课文的顺序,下面的句子排列的顺序应该是( )①青铜去油麻地镇上卖鞋。②青铜和葵花一起采集芦花。③家人编织芦花鞋。④城里的客人买走十双鞋。⑤青铜卖掉自己脚上的芦花鞋。A.④②①⑤③ B.③②①⑤④ C.②③①④⑤ D.②①③⑤④3.下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风一吹,鹅毛般的芦恕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B.雨来一看要挨打了,撤腿就往外跑。C.耍起来,眼神都恍忽了,十分入迷。D.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风一吹,嗯,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B.大家呆呆地立在河沿上。C.窗口边的旅客都不谋而合地伸手去抱他。D.一股稻草香,在这清新的空气里,格外分明。5.对下列句子使用的描写方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雨来一看要挨打了,撒腿就往外跑。(动作描写)B.爸爸怎么忽然这样打扮起来了呢?(神态描写)C.女老师穿着青布裤褂,胖胖的,剪着短发。(外貌描写)D.奶奶对青铜说:“今天就别去镇上卖鞋了。”(语言描写)二、填空题6.给下列生字注上拼音,认真拼读一遍。搓( )( )葵( )( )祈( )( )遗( )( )憾( )( )污( )( )屑( )( )7.读下面的句子,完成练习。(1).①青铜望着那个人,心里觉得有点儿对不住他。②走着走着,青铜放慢了脚步。他的目光落在了自己脚上的那双芦花鞋上。句①是对青铜的_______和______描写,句②是对青铜的_____描写。读了这两句话,我预测____________。(2).“想到这笔收入,全家人都很兴奋,觉得心里亮堂堂的,未来的日子亮堂堂的。”中“亮堂堂”的本意是_________,句中第一个“亮堂堂”的意思是__________, 第二个“亮堂堂”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三、语言表达8.按要求写句子。(1).李大叔把墙角那盛着一半糠皮的缸搬开。(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天上飘着浮云。(扩写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上课时,全班同学积极地、认真地、聚精会神地思考问题。(修改病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综合性学习。学校招募小小志愿者去捡拾垃圾,你约同学元元一起参加,元元却说:“我们的任务是学习,捡拾垃圾是环卫工人的事情。我才不去呢!”面对这种情况,你会怎样劝说元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现代文阅读课内精段探究。走着走着,青铜放慢了脚步。他的目光落在了自己脚上的那双芦花鞋上。雪在芦花鞋下咯吱咯吱地响着。他越走越慢,后来停下了。他看看天空,看看雪地,最后又把目光落在了自己脚上的芦花鞋上。"不自年现变,他觉得双脚暖和和的。但过了一会儿,他将右脚从芦花鞋里拔了出来,站在了雪地上。他的脚板顿时感到了一股针刺般的寒冷。他又将左脚从芦花鞋里拔了出来,站在了雪地上。又是一股刺骨的寒冷。他弯下腰,捡起了那双芦花鞋,放到眼前看着。因为一路上都是雪,那双鞋竟然没有一丝污迹,看上去完全是一双新鞋。他笑了笑,掉头朝那个人追了过去。他的赤脚踏过积雪时,溅起了一蓬蓬雪屑……10.“他的脚板顿时感到了一股针刺般的寒冷。”这个句子运用了______修辞手法。11.“他看看天空,看看雪地,最后又把目光落在了自己脚上的芦花鞋上。”青铜这时心里在想:__________。12.联系课文,说说青铜是一个怎样的孩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他的赤脚踏过积雪时,溅起了一蓬蓬雪屑……”请你展开想象接着往下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短文,完成练习。草房子(节选)眼看着就要汇演了,油麻地小学上上下下就为这么一个必须的秃头而苦恼不堪。柳三下用双手抱住自己的头:“不行,我不能做秃鹤!”仿佛不是要剃他的发,而是要割他的头。很快,油麻地小学的学生们都传开了:“《屠桥》不演了”都很遗憾。秃鹤在一旁静静地听着,不说话。傍晩,孩子们都放学回去了,秃鹤却不走,在校园门口转悠。当他看到桑桑从家里走出来时,连忙过去:“桑桑,你给我送个纸条给蒋老师好吗?”“好吧。”桑桑接过纸条。秃鹤转身离开了校园,不一会工夫就消失在苍茫的暮色里。蒋一轮打开了秃鹤的纸条,那上面工工整整地写着:蒋老师:我可以试一试吗?陆鹤蒋一轮先是觉得有点好笑,但抓纸条的双手立即微微颤抖起来。当校长桑乔看到这个纸条时,也半天没有说话,然后说:“一定让他试一试。”秃鹤从未演过戏。但禿鹤决心演好这个戏。他用出人意料的速度,将所有台词背得滚瓜烂熟。不知是因为秃鹤天生就有演出的才能,还是这个戏在排练时秃鹤也看过,他居然只花一个上午就承担起了角色。在参加汇演的前两天,所有参加汇演的节目,先给油麻地小学的全体师生演了一遍。当秃鹤上场时,全场掌声雷动,孩子们全无一丝恶意。秃鹤要把戏演得更好。他把这个角色要用的服装与道具全都带回家中。晚上,他把自己打扮成那个伪军连长,到院子里,借着月光,反反复复地练着:小姑娘,快快长,长大了,跟连长,有的吃有的穿,还有花不完的现大洋……【a】他将大盖帽提在手里,露着光头,就当纸月在场,驴拉磨似的旋转,数着板。那个连长出现时,是在夏日。秃鹤就是按夏日来打扮自己的。但眼下却是隆冬季节,寒气侵入肌骨。秃鹤不在意这个天气,就这么不停地走,不停地做动作,额头竟然出汗了。【b】到灯光明亮的大舞台演出那天,秃鹤已胸有成竹。《屠桥》从演出一开始,就得到了台下的掌声,接下来,掌声不断。当秃鹤将大盖帽甩给他的勤务兵,秃头在灯光下锃光瓦亮时,评委们就已经感觉到,桑乔又要夺得一个好名次了。【c】秃鹤演得一丝不苟。他脚蹬大皮靴,一只脚踩在凳子上,从桌上操起一把茶壶,喝得水直往脖子里乱流,然后脑袋一歪,眼珠子瞪得鼓鼓的:“我杨大秃瓢,走马到屠桥……”在与纸月周旋时,一个凶恶,一个善良;一个丑陋,一个美丽,对比得十分强烈。可以说,秃鹤把那个角色演绝了。演出结束后,油麻地小学的师生们只管沉漫在胜利的喜悦之中,而当他们忽然想到秃鹤时,秃鹤早已不见了。桑桑第一个找到了秃鹤。那时,秃鹤正坐在小镇的水码头的最低的石阶上,望着被月光照得波光粼粼的河水。桑桑听到了秃鹤的啜泣声。油麻地小学的许多师生都找来了。纸月哭了,许多孩子也都哭了纯净的月光照着大河,照着油麻地小学的师生们,也照着世界上一个最英俊的少年。【注】①秃鹤:陆鹤的外号,因为陆鹤是秃头。14.短文讲了五层意思,给每层意思加个小标题(不超过六个字),并试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1)柳三下拒演 (2)__________ (3)__________(4)__________ (5)秃鹤哭了 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15.下面关于选文内容的说法错误的是( )A.柳三下不愿意参加演出是因为他不想演“秃鹤”B.柳三下不愿意演,同学们都认为节目演不成了,都很遗憾C.秃鹤听着同学们对话,他不说话,但他心中有了想法16.对结尾“世界上一个最英俊的少年”理解正确的是( )A.这里指的是陆鹤,他用自己的努力为学校争得了荣誉,得到大家的认可和赞美。B.这里不是单指陆鹤,是指孩子们纯洁的心灵C.这里是指陆鹤在纯净的月光下变得特别英俊17.读【abc】三段,从内容和写法上各提出一个问题,并选择其中一个解答。问题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问题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答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蒋一轮先是觉得有点好笑,但抓纸条的双手立即微微颤抖起来。”这是对蒋老师的什么描写?结合陆鹤的特点,推测他“觉得好笑”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卷第1页,共3页试卷第1页,共3页参考答案:1.B【详解】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掌握。A选项,“那鞋很厚实,像暖和和的鸟窝。”中把“鞋”比作“鸟窝”,是比喻句。B选项,“那柔软的芦花,竟像是长在上面的一般。”中没有本体和喻体,不是比喻句。C选项,“他的脚板顿时感到了一股针刺般的寒冷。”中把“脚冷的感受”比作“针刺”一样,是比喻句。故答案为:B。2.C【详解】这是一道句子排序题。排列句子时,应首先整体感知一下语段的内容,并从中找到关键性的词语,根据这些有标志性的语句,确定哪个句子可以在最前,哪个句子不能在最前,哪几个句子必须相连。然后据此进行句间排列。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读语段,检查确定。3.D【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根据平时所学生字及平时的积累,结合具体语境,对每个词中的字进行分析完成即可。A项,“芦恕”改为“苇絮”。苇絮:芦苇的花朵;芦苇飘絮。B项,“撤”改为“撒”。撤:chè ,撤退。C项, “恍忽”改为“恍惚”。恍惚: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4.C【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词语搭配的能力,在理解词语意思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语境,判断搭配是否得当。C选项“不谋而合”是不经过商量而想法一致。不是行为方面的。改成“不约而同”更合适。故答案为C。5.B【详解】此题考查描写方法的判断,B选项是心里想的,所以应该是心理描写。该选项描述错误。6. cuō 搓 kuí 葵 qí 祈 yí 遗 hàn 憾 wū 污 xiè 屑7. 动作 心理 动作 青铜打算把自己脚上穿的芦花鞋卖给那个人 形容光线很亮 全家人心情愉快、舒畅 未来的生活很美好,前景很光明【详解】此题考查句子的理解能力。1.第①句通过“望”和“心里”可以看出是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第②句通过“走”、“落”等词语可以看出是动作描写。2.此题考查词语的理解能力。亮堂堂的意思是形容光线很亮,第一个心里亮堂堂中亮堂堂是说心理很愉快、舒畅。第二个未来的日子亮堂堂是说生活很美好,前景很光明。8. 墙角那盛着一半糠皮的缸被李大叔搬开。 蓝蓝的天上飘着一块一块像红绸子似的浮云。 删去“积极地、认真地”。9.作为一个学生,我们不仅仅要学习文化知识,同时也要学习社会知识,同时也要加强个人品德修养,当志愿者去捡垃圾,就是对自己爱劳动、有社会责任的一次教育,你还是和我一起去吧。10.比喻11.我脚上不是穿着一双芦花鞋吗?可不可以卖给那个人呢?12.青铜是一个善良、勤快、执着、能吃苦的孩子。13.当那人正要踏上轮船码头的台阶时,青铜绕到了他前头,向他高高地举起了绣花鞋,那人喜出望外,伸手接过了芦花鞋,他想多付一些钱给青铜,但青铜只收了他该收的钱,朝他摆了摆手,然后朝着家的方向,头也不回地跑了。10.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掌握。结合“针刺般”可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针刺般”这个词凸现了天气的寒冷。1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联系上下文可知,青铜接下来把鞋子脱了,追上去卖给那人。这句话写出了当时天气的寒冷,更加体现出青铜脱下芦花鞋的勇气以及他善良、淳朴的本性。1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芦花鞋》这篇短文节选自课文《青铜葵花》,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冬季快要来了,青铜和葵花准备去采集芦花,他们一家子要做一百零一双芦花鞋,芦花鞋很厚实,穿的也很舒服,雨天也不会进水。冬天一到青铜就拿到集市上去卖,卖的钱供葵花上学。有一天下着鹅毛大雪,家人劝青铜别去卖鞋了,雪天没有生意。可青铜偏要去。不料有几个城里人把还剩下的十双芦花鞋全部买去,最后连青铜自己脚上的那双也被买去,青铜还是赤着脚回家的。通过学习青铜卖芦花鞋的故事可知,青铜是一个善良、纯朴、懂事的孩子。13.本题考查想象和语言表达。本题为开放性题型,答案不唯一,学生按照要求完成,语句通顺、言之有理即可。结合上文可以想象:青铜急匆匆地追上那个人,然后把手上的那双鞋卖给了他,那人连说“谢谢”,青铜高兴地赤脚走在回家的路上。14. 秃鹤自荐 秃鹤苦练 演出 在即将汇演时,柳三下拒演了秃头的角色,秃鹤通过自荐担任了这个角色。为了能演好他苦练表演技巧。结果演出非常成功,他哭了孩子们也哭了。15.A16.A17. 【b】段中评委们为什么觉得乔杉又要夺得一个好名次了? 【a】段中哪些地方运用了对比的写法? 2 天气寒冷和陆鹤身穿夏衣对比;寒气透骨和陆鹤额头冒汗对比。18.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 陆鹤秃头,演“杨大秃瓢”正好14.本题考查的是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结合文章的主要情节进行分析和概括,写出相应的答案即可。仔细分析每一段话的内容,进行概括,不要写错别字。15.本题考查的是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结合文章的主要情节进行分析和概括,说法错误的是柳三下不愿意参加演出是因为他不想演“秃鹤”。并不是因为他不想演“秃鹤”。16.本题考查的是对结尾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要结合原文的主要内容,以及结尾的内容进行分析,可以得出答案,“世界上一个最英俊的少年” 这里指的是陆鹤,他用自己的努力为学校争得了荣誉,得到大家的认可和赞美。17.本题考查的是主观性题目,根据文章的内容,找到相对应的【abc】三段,从内容和写法上各提出一个问题,然后写出答案。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要有充分的理由论证,答案要完整有逻辑。问题要有深度,不要太肤浅。18.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从文章的内容可以分析得出答案,“蒋一轮先是觉得有点好笑,但抓纸条的双手立即微微颤抖起来。”这是对蒋老师的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结合陆鹤的特点,分析他“觉得好笑”的原因是陆鹤秃头,演“杨大秃瓢”正好。答案第1页,共2页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