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 同步练习(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4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 同步练习(含解析)

资源简介

4.4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
、选择题
暴风雨后,大树被连根拔起,而树干却没有被折断,这主要是因为(  )
A.木质部发达 B.韧皮部发达 C.髓发达 D.树皮较厚
小明将枝条插入盛有红墨水的锥形瓶中,15分钟后取出,将枝条纵切。关于a、b点红色深浅及水分运输方向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颜色较深,水分由a向b运输 B.a点颜色较深,水分由b向a运输
C.b点颜色较深,水分由a向b运输 D.b点颜色较深,水分由b向a运输
给一些刚移栽的树木输液(主要成分是水和无机盐),为提高树的成活率,你认为输液管的针头必须插入到树干的(  )
A.树皮 B.木质部 C.韧皮部 D.形成层
给植物打针输液是植物施肥和治病虫害的常见方法。打针输液就是在枝干上用针由上向下刺45°的斜孔到木质部,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过程不易污染环境,保护了人畜安全
B.输液液体的主要成分是水和有机物
C.液体进入木质部中的筛管往上运输
D.此方法操作简便但肥料利用率不高
取甲乙两个相同的枝条,将乙的叶片全部摘除后,同时插入两个装有红色溶液的烧杯中,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枝条内红色液体上升速度快
B.乙枝条内红色液体上升速度快
C.两枝条内红色液体上升速度一样快
D.两枝条内红色溶液是由筛管运输的
如图为根尖的一部分结构,箭头表示水分移动的方向。此图不能说明的是(  )
A.根毛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土壤溶液的浓度
B.导管是植物体内运输水分的主要通道
C.光合作用是根吸收和运输水分的主要动力
D.根尖的根毛区内层细胞的细胞液的浓度一般比外层细胞的细胞液的浓度大
柳树樟树等木本双子叶植物的茎能不断增粗,是因为他们的茎中具有(  )
A.树皮 B.形成层 C.木质部 D.韧皮部
关于植物体内导管和筛管的功能,正确的说法是(  )
A.筛管向上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B.导管向上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C.筛管向上运输有机物 D.导管向下运输有机物
红富士苹果吃起来又甜又脆,其中含有的糖主要产生部位和运输通道是(  )
A.叶、导管 B.茎、筛管 C.叶、筛管 D.根、导管
街道两边新移栽了很多漂亮的银杏树,一些树正在打针输液(如图)。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为了让植物吸收更多的营养,可以注射高浓度的营养液
B.施肥“挂吊瓶”的针头应插入到树茎的输导组织中
C.给新移栽树树干补水可以保持树干的水分,能促进根系萌发新根
D.给树输液是树木移栽后养护、施肥和防治病虫害的常见方法
、填空题
水分和无机盐是由   运输的,其方向是   .
读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表示   ,其功能是   。乙图表示筛管,其功能是   。
(2)在两幅图旁用箭头表示出水分和无机盐、有机物的运输方向。
(3)筛管的结构特点是(  )
A.上、下两端的细胞壁消失,形成筛孔
B.上、下相连的细胞壁有很多小孔,形成了筛孔
C.上、下相连的细胞没有界线
D.上、下相连的细胞质完全融合
如图所示,是长有两个大小相同果实的果树上的一段枝条,现人为对二个部位的树皮进行了环割,若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请问:
(1)A.B两果实中,不能继续长大的是   ,其原因是切断了运输有机物的   .
(2)枝条上的1~4处,会出现明显肿胀的部位是哪里?为什么?
、实验题
小明做了如下实验:
①把一段带叶的植物枝条,用刀削成平整的斜面。②插入装有红墨水的烧杯中,置于阳光下照射。
③待枝条基部颜色有变化后,取出枝条洗净。 ④在枝条上方横切和纵切植物枝条,观察。
(1)茎横切面上变成了红色的部位是________;该部位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
(2)用放大镜观察茎的纵切面,红色的部位从基部到顶部的变化是________;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
(3)本实验证明了________。
、解答题
袁隆平院士(图甲)是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和领导者,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为我国粮食生产和农业科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缅怀袁老最好的方式是——“珍惜每一粒粮食”。
下表为常规水稻和杂交水稻的对比。
类别 常规水稻 杂交水稻
定义 通过选育、提纯、保持亲本品种的特征和特性不变,可以留种且后代不分离 选用两个在遗传上有一定差异,同时它们的优良性状又能互补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生产具有杂种优势的第一代
产量 一般较低(<300kg/亩) 一般较高(>700kg/亩)
品质 质软,粘而腻 质地硬,粘性小
特点 不需要年年换种,但需要提纯复壮,抗性差 生长旺盛,根系发达,穗大粒多,抗逆性强等
(1)请根据表一的内容写出支持种植杂交水稻的一个理由:   。
(2)据乙图,水和无机盐在水稻体内运输途径可以用文字表示为:根中导管→   →叶中导管。
(3)乐乐把丙装置放在晴朗的室外环境,测得密闭玻璃钟罩内一天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变化如图丁所示。已知空气中含氧量相对较高时,人会觉得更舒适。那么据图分析,你建议人们到田埂、公园等绿色植物较多的地方散步、游玩的时间应在   时左右。
4.4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答案解析
、选择题
A
【解析】木本植物的茎从外到内一般由树皮(表皮和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和髓等四个部分构成。表皮起保护作用,韧皮部包括筛管(运输有机物)和韧皮纤维(有韧性),木质部包括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和木纤维(坚硬,起支持作用),形成层的细胞能不断地进行分裂,向外形成韧皮部,向内形成木质部。
木质部有大量的木纤维组成,坚硬,有很大的支持作用.故在暴风雨中,大树有时会连根拔起,而树干却折不断。
故选A.
A
【解析】茎中输导组织根据其构造和功能的不同,分为两类:导管和筛管,导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质。
将一根枝条插入滴有红墨水的瓶中,放在太阳下(促进蒸腾作用),过一段时间,将枝条纵切开来,可以看到染成红色的部分是木质部,正是因为木质部中含有导管是自下而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的管道,故a点颜色较深,水分由a向b运输。
故选A.
D
【解析】植物体内主要有两条运输管道﹣﹣导管和筛管.导管是植物体内木质部中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的管状结构.分清两种管道﹣﹣导管与筛管,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及功能.
解:植物体内主要有两条运输管道﹣﹣导管和筛管.导管是植物体内木质部中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的管状结构.导管是为一串管状死细胞所组成,只有细胞壁的细胞构成的,而且上下两个细胞是贯通的.植物体就是靠根、茎、叶的导管把水运输到植物体的全身,
筛管是植物韧皮部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相邻两细胞的横壁上有许多小孔,称为“筛孔”.两细胞的原生质体通过筛孔彼此相通.筛管没有细胞核,但筛管是活细胞.
所以给一些刚移栽的树木输液(主要成分是水和无机盐).为提高树的成活率,输液管的针头必须插入到树干的木质部.
故选:D.
A
【解析】植物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水、无机盐、有机物,水和无机盐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有机物是通过光合作用自己制造的,据此解答。
A:该过程不易污染环境,保护了天敌和人畜安全,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A正确;
B:输液液体的主要成分是水和无机盐,B错误;
C:液体进入木质部中的导管往上运输,C错误;
D:方法操作简便,肥料可以直接运到需要的部位,肥料利用率高,D错误;
故选A.
A
【解析】由我们所学的知识可以知道: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植物的蒸腾作用主要在叶片进行,分析作答.解题的关键是知道叶是植物体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解:植物体的茎中有木质部,内有导管,可以运输水和无机盐,由分析可以知道:植物体内水分和无机盐运输的动力来自于蒸腾作用,而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甲装置内的枝条具有叶片,植物的蒸腾作用比较强,不断的散失水分,从而使枝条的木质部变红,而将乙的叶片全部摘除,蒸腾作用比较弱,枝条内水分蒸发的比较慢,因此甲装置内枝条内红色液体上升速度快.
故选:A
C
【详解】
A.图中的箭头表示水的方向,即根在吸水,植物吸水还是失水主要取决于细胞内外浓度的大小,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周围水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吸水;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周围水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失水,题中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说明根毛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土壤溶液的浓度,不符合题意。
B.图中的水分进入了导管,由导管再往上运,可见导管是植物体内运输水分的主要通道,不符合题意。
C.蒸腾作用是根吸收和运输水分的主要动力,但此图体现不出这一点,符合题意。
D.水分先进入外层细胞,再进入内层细胞,因此内层细胞的细胞液的浓度一般比外层细胞的细胞液的浓度大,不符合题意。
B
【解析】木本双子叶植物的茎包括树皮、木质部和髓,其中维管束由韧皮部、形成层和木质部组成.
解:形成层是位于木质部赫尔韧皮部之间的一种分生组织.能不断的进行细胞分裂,可以不断向内产生新的木质部与向外产生新的韧皮部,使植物的茎不断长粗.因此柳树樟树等木本双子叶植物的茎能不断增粗,是因为他们的茎中具有形成层.
故选:B.
B
【解析】根据水分、无机盐与有机物的运输知识解题。
解:植物体内的导管从下向上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筛管主要从上向下运输有机物;
故答案为:B。
C
【解析】植物体有两种输导管道﹣﹣导管与筛管.导管位于植物体茎内的木质部中,由下而上输送水和无机盐的管道.而筛管是植物体中由上而下输导有机物的管道.
解:叶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筛管是植物体中由上而下输导有机物的管道.它们属于输导组织,可见C正确.
故选:C
A
【解析】(1)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是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部浓度,是吸水。吸水还是失水取决于细胞液浓度与周围环境溶液的浓度大
A.如果给植物注射的营养液的浓度过高,超过了植物本身细胞细胞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失水,从而会导致植物生长更不好甚至死亡,故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B、施肥“挂吊瓶”的针头应插入到树茎的输导组织中,从而使营养液通过输导组织运输到植物各部分,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给新移栽树树干补水可以保持树干的水分,能促进根系萌发新根,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给树输液是树木移栽后养护、施肥和防治病虫害的常见方法,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填空题
导管;自下向上
【解析】本题考查导管的位置与功能知识.本知识结合茎的结构图及各部分功能进行记忆.
解:导管和筛管都属于植物的输导组织.导管是为一串高度特化的管状死细胞所组成,只有细胞壁的细胞构成的,而且上下两个细胞是贯通的.不但茎的内部有导管,根和叶里面也有导管,他们是相互连通的.根毛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通过一定方式进入根部的导管.然后植物体就是靠根、茎、叶的导管把水和无机盐由下至上运输到植物体的全身.筛管是植物韧皮部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它将叶子制造的有机物由上而下运输到植物体的全身.
(1)导管;输送水分和无机盐;输送有机物
(2)
(3)B
【解析】(1)导管上下两个细胞是贯通的(相连的部分细胞壁消失),而筛管相邻两细胞的横壁上有许多小孔,称为“筛孔”。导管的功能是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的功能是运输有机物。(2)导管是由长筒状的死细胞连接而成的,细胞横壁消失,自下而上地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筛管是由长筒状的活细胞连接而成,细胞横壁上有许多小孔,自上而下地运输有机物。
(1)根据导管和筛管的特点分析题图可知,甲图表示导管,其功能是输送水分和无机盐,乙图表示筛管,其功能是输送有机物。(2)导管是由长筒状的死细胞连接而成的,细胞横壁消失,自下而上地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筛管是由长筒状的活细胞连接而成,细胞横壁上有许多小孔,自上而下地运输有机物。(3)筛管的结构特点是B、上、下相连的细胞壁有很多小孔,形成了筛孔,细胞壁没有完全消失,上、下相连的细胞有界线,上、下相连的细胞质部分融合。
故答案为:(1)导管;输送水分和无机盐;输送有机物;(2)
(3)B
(1)B;筛管
(2)枝条上的1处会出现明显肿胀。因为有机物通过筛管向下运输,枝条上端的叶制造的有机物向下运输到1处时受阻;而2~3之间没有绿叶,基本不会制造有机物,所以3处不会明显肿胀;4处虽然有绿叶但有机物是通过筛管向下运输,4处有机物积存不会太多,所以4处也不会明显肿胀。
【解析】本题考查导管、筛管的位置及功能的知识。本知识结合茎的结构图及各部分功能进行记忆,分清两种管道--导管与筛管,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及功能。
(1)导管是植物体内木质部中主要输导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的管状结构,筛管是植物韧皮部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如果对树皮进行环割,就相当于切断了向下运输有机物的筛管。由图可以看出A周围有叶子,叶制造的有机物能不断送到A果实,可以得到丰富的营养物质,故可以继续发育;B在其上下都进行了环割,叶制造的有机物不能送到B果实,到营养物质B将停止发育而凋落。
(2)如果对茎进行环割,这样营养物质就积存在节口上端,使节口上端出的形成层得到丰富的营养物质,细胞就会在短时间内迅速分裂而形成瘤状物。枝条上的1处会出现明显肿胀,因为有机物通过筛管向下运输,枝条上端的叶制造的有机物向下运输到1处时受阻;而2~3之间没有绿叶,基本不会制造有机物,所以3处不会明显肿胀;4处虽然有绿叶但有机物通过筛管向下运输,4处不会有有机物积存,所以4处也不会明显肿。
故答案为:(1)B;筛管
(2)枝条上的1处会出现明显肿胀。因为有机物通过筛管向下运输,枝条上端的叶制造的有机物向下运输到1处时受阻;而2~3之间没有绿叶,基本不会制造有机物,所以3处不会明显肿胀;4处虽然有绿叶但有机物是通过筛管向下运输,4处有机物积存不会太多,所以4处也不会明显肿胀。
、实验题
(1)木质部;运输水和无机盐(2)越来越浅;导管从下到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
(3)植物茎中从下到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
、解答题
(1)产量高(合理即可)
(2)茎中导管
(3)18
【解析】杂交水稻的特点是产量很高, 杂交水稻比常规水稻产量高,是遗传物质变化引起的变异,可以遗传给后代,是遗传的变异。
(1)支持种植杂交水稻的一个理由:产量高。
(2)据乙图,水和无机盐在水稻体内运输途径可以用文字表示为:根中导管→茎中导管→叶中导管。(3)据图分析,人们到田埂、公园等绿色植物较多的地方散步、游玩的时间应在18时左右,此时氧气含量最高,氧气充足,是人体吸入氧气适宜的时间。
故答案为:(1)产量高(2)茎中导管(3)18
第 1 页(共 1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