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公正司法(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高一政治下学期统编版必修3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3公正司法(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高一政治下学期统编版必修3

资源简介

9.3公正司法(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正确认识公正司法的具体要求,公正司法是为了更好维护自身的利益。
科学精神:理解公正司法的内涵、意义、要求。
法治意识:通过学习,培养守法意识,树立法治观念。
公共参与: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参与案件的审理过程,监督司法机关的司法行为。
【教学重点】
公正司法的内涵。
【教学难点】
如何推进公正司法。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讲授法、情境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全面实行错案责任倒查制度,保障司法公正》。
二、新课讲授
议题一:公正司法的内涵
议学情境:
十几分钟如几十年一般漫长。刘忠林坐在法庭上,宣读判决书时,他的脚不停点着地。法庭里人不多,除了审判和法务人员,只有刘忠林姐姐、姐夫,以及辩护律师张宇鹏,都是他认识的人。他们看出他的紧张和激动,宣判无罪时,刘忠林眼里含着泪,悬着两年的心,终于落了地。
但走出法庭,在媒体面前,刘忠林拿着判决书,和姐夫、律师站在一起拍照,一脸平和。在外人看来,他仿佛已回到了几天前“漫不经心”的状态。直到开庭前一天的凌晨4点,他才告诉律师会出席庭审。4月18日晚上,上了一天班后,接到律师张宇鹏发来的开庭通知,刘忠林有些出乎意料,接下来的反应却是回复道:“你替我去吧。”
冤案似乎已从刘忠林的生活里消失了。近几个月来,他在北京做公交车安全员,看上去像许多默默无闻的打工者一样,下班后回到宿舍,躺在床上看看手机。只是在法律系统的案卷里,还躺着另一个刘忠林。
1990年,刘忠林所在吉林省东辽县会民村组织清理河道,村民在河套边挖出一具女尸。经过当地警方调查,那是已经失踪一年多的19岁少女郑玫。尸检显示,郑玫头部曾遭钝器打击后被掩埋,致重度颅脑损伤和机械性死亡,被害时,已怀有20至21周的身孕。警方认定,凶手正是一街之隔,父亲亡故、母亲下落不明、看起来游手好闲的“二胖子”刘忠林。
于是,从10月29日,22岁的刘忠林被东辽县公安局拘传,至1994年7月,被认定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死缓,至2018年4月20日9点以前,“刘忠林与郑玫恋爱,致使郑玫怀孕。刘忠林动员郑玫做流产,遭到郑枚拒绝后,1989年8月8日晚,刘忠林隐藏在郑玫回家途中,堵住郑玫,要求将孩子做掉,并用石头砸郑玫的头部和腹部,取来铁锹将郑玫就地掩埋。”这个“刘忠林”,他背负了28年。
议学任务:结合案例,思考公正司法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
1、公正司法的内涵:
公正司法,就是要在司法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坚持和体现公平正义。
具体就法院的审判而言,公正司法既要求法院的审判过程做到平等和正当,也要求法院的审判结果体现公平和正义。
2、公正司法的表现:
(1)司法的程序要公正。
①内涵:当事人诉讼地位平等、司法过程严格依据诉讼法进行。
②意义:通过程序公正,可以最大化实现结果公正,有效保护公民的程序权利,从而使得审判结果可以更好地得到人们的认可和尊重。
(2)司法的结果要公正。
①内涵:法律适用准确、案件事实清楚、判决结果合理合法。
②意义:只有结果公正,才能有效解决案件纠纷,惩罚违法者,救济受害者。法律的公平正义正是通过一个又一个公正的判决得以实现的。
知识拓展: 我国的司法机关
3.公正司法的地位: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主要体现在:
①公正司法具有定分止争的终局性作用。
②公正司法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
③公正司法对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起着保障作用。
④公正司法对人们的行为有预测作用。
议题二:推进公正司法
议学材料:
3月7日下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向大会作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最高法报告指出:“人民法院加强人权司法保障。坚持实事求是、有错必纠,对冤错案件发现一起、查实一起、纠正一起,五年来依法纠正五周案、张玉环案等重大刑事冤错案件26件53人。‘依法纠正冤错案件’写入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
做好纠正冤错案的工作,不仅能让不幸蒙冤入狱的人重获自由和清白,也是社会公平正义事业与国家法治建设的必由之路。最高法报告中特别提到的五周案、张玉环案,在得以纠正时都是震动舆论的重大案件。在这类案件上厘清事实,明确是非,也有助于推动司法工作的公正性与科学性。
五周案中的“五周”,是曾分别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无期徒刑、有期徒刑15年的周继坤、周家华、周在春、周正国、周在化五人。1996年8月25日,安徽省涡阳县大周庄发生命案,上述五人被抓捕,并在疑点重重的情况下被判有罪。2018年4月,历经多年申诉,安徽省高院判定本案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对“五周”改判无罪。但是,案件纵然得以纠正,依然不能改变此前已经发生的事。
同样是冤错案件的张玉环案,性质亦是如此。张玉环在1995年被法院认定是一起杀人案的凶手,被判死缓,但他始终主张自己清白,经过长达27年的努力,法院才判定其无罪。虽然张玉环在重获自由后获得了相应赔偿,但他在漫长冤狱中蒙受的创伤,以及失去的自由时光,却是多少金钱都无法抚平的。
公众对冤错案深恶痛绝,是因为人们每次看到这类案件,都会产生一种不安全感:在法治环境尚待完善的时代背景下,任何不幸人都有可能无辜蒙冤。过去司法工作中的某些错误,损害的不仅是当事人的切身利益,也是法律和司法机关的权威。因此,坚持实事求是,努力纠正冤错案件,提升司法工作水平,是相关部门势在必行的事情。
议学任务:结合上述材料,思考如何推进公正司法?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
1.必须确保审判权和检察权依法独立行使。
要求: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支持法院、检察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任何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都不得让司法机关做违反法定职责、有碍司法公正的事情。任何司法机关都不得执行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违法干预司法活动的要求。
知识拓展:区分审判权与检察权
2.必须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做到事实认定符合客观真相、办案结果公正、办案程序公正。
要求: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支持法院、检察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任何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都不得让司法机关做违反法定职责、有碍司法公正的事情。任何司法机关都不得执行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违法干预司法活动的要求。
3.必须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依靠人民推进公正司法,通过公正司法维护人民权益。
要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推进审判公开、检务公开,依法及时公开司法依据、程序,流程结果和生效法律文书,杜绝暗箱操作。
4.必须加强人权司法保障。
强化诉讼过程中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知情权、陈述权、辩护辩论权等的制度保障。健全落实罪刑法定、疑罪从无、非法证据排除等法律原则的法律制度。
【课堂小结】
【实战演练】
1.2023年3月3日,江西首家涉外法庭在南昌县法院小蓝法庭正式成立。该法庭诉讼服务中心、涉外民商事调解室、涉外审判法庭等软硬件设施一应俱全,搭建“域外当事人诉服平台”,构建诉讼与仲裁、调解有机衔接的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形成“海内海外联动调解、线上线下多元共治”的多元化解纷格局。该法庭的成立( )
①旨在简化涉外案件审理程序,与时俱进推进司法改革
②有利于提升司法服务水平,践行司法为民服务的宗旨
③能确保法院公正行使涉外案件审判权,实现公平正义
④有效整合了司法资源,提高涉外案件司法调解的效率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新时代的中国网络法治建设》白皮书指出,积极探索司法活动与网络技术深度融合的新路径、新领域、新模式,让社会正义“提速”。积极推行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现代科技在诉讼服务、审判执行、司法管理等领域的深度应用,先行先试构建中国特色的网络司法模式。发展智慧法院有利于( )
A.便民惠民,创新诉讼种类,提高办案效率
B.提高效率,依托互联网提升司法工作质量
C.公正司法,确保审判权和检察权独立行使
D.司法为民,构建开放透明的阳光司法机制
3.近年来,在各地积极推动根治欠薪专项行动整治下,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5件检察机关依法惩治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典型案例,促进劳动者维权意识提升。如果给上述报道拟定题目,下列最恰当的是( )
A.规范审判流程,优化法律服务
B.加强法律援助,化解社会矛盾
C.推进阳光司法,提升司法温度
D.保障诉讼权利,增进民生福祉
4.“小案”不小办,关乎大民生。山东某地检察院治罪与治理并重,通过用心用情办好群众身边的小案,实现办案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有机统一。浙江慈溪检察院在村委会干部、村民代表、涉事者亲属等参与下,宣讲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刑事和解规定,加强对作案者批评教育,维护邻里和谐关系。.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山东某地检察院运用了情理法三者相得益彰的治理举措
②浙江慈溪检察院创新使用了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检察权
③山东某地检察院以情感和法律为准绳通过精细办案能动履职
④浙江慈溪检察院通过社会协同共治的开放式办案解决邻里矛盾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BC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