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6张PPT)泊秦淮杜牧咏史诗咏史诗以历史为客体来抒写主体情志的诗歌。咏史诗大多针对具体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有所感慨或有所感悟而作。咏史诗目的:借古讽今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文学家。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其作品多讽喻时政。诗人简介本诗选自《樊川诗集注》卷四。杜牧生活于晚唐时期,当时唐王朝已衰败,人民生活非常困苦,统治集团却纵情享乐,过着极端腐化的生活。诗人当时夜泊秦淮,看到秦淮河畔浮靡豪奢的景象,触景感怀,写下了这首七言绝句。背景链接“秦淮”成为奢靡生活的代称。诗人夜泊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又想到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感慨万千。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泊秦淮杜 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泊秦淮(杜牧 唐)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解词:①商女:歌女②后庭花:曲名,《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后世多称之为亡国之音。译文如烟的水雾笼罩着寒冷的水面,惨淡的月光映照着两岸的白沙,夜晚船只停泊在靠近酒家的秦淮河畔。歌女们不懂得亡国的遗恨,隔着秦淮河还在唱着《玉树后庭花》。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赏析:首句写景,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描绘出秦淮河两岸迷蒙的夜景,渲染出一种凄清的氛围。次句点题,“夜泊秦淮”也点出了上一句景色的时间、地点,以“近酒家”引发思古幽情。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赏析:借古讽今。借陈后主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致亡国的历史,表面上是指责商女,实则是在指斥那些只知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重的封建贵族、达官贵人,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虑。思维导图泊秦淮视觉:烟、寒水、月、沙→写景→忧愁伤感听觉:《后庭花》→抒情→揭露讽刺悲愤忧国诗人借古讽今,通过写夜泊秦淮的见闻和感受,抒发了对统治阶级不顾国家安危,沉迷于享乐生活的不满和愤慨,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虑。主旨归纳古诗默写①杜牧看到秦淮夜景,因关切家国命运,不禁内心忧虑,写下了: , 。②《泊秦淮》中那两句以“近酒家”引发思古之幽情:, 。③《泊秦淮》中运用议论表达方式的两句话:, 。④《泊秦淮》中描写秦淮河特有的夜间景致的句子是:, 。⑤《泊秦淮》中,诗人表现自己的忧患意识,借古讽今的句子是: , 。古诗默写⑦《泊秦淮》中点明中心主旨的诗句是:, 。⑧杜牧的“商女不知亡国恨, 。描写秦淮河特有的夜间景致。⑩杜牧夜泊秦淮河,仿佛从商女那里听到了亡国之音,发出 , 。的感慨。过华清宫杜牧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江南春——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