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3 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1.3 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教案

资源简介

“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必修三《政治与法治》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三目《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主要讲述了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多种政治力量企图寻找救国之方无果后,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带领广大人民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具有以下特点:
1.理论系统性强。1840年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各种社会力量寻找救亡图存道路无果具有内涵丰富、逻辑严密的特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领导是历史的必然、人民的选择,这是从历史、现实、未来的客观判断中得出的结论,具有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相互贯通的特点。
2.课程活动性强。考虑到学生能更直观地感受到历史与现实、书本之间的生动联系,本课教学应注重活动体验,将学科内容寓于课堂活动体验之中,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感悟和实践。
3.素养实效性强。本课旨在让学生能够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从史实出发,学习并理解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客观条件和历史必然,贯彻并落实党的指导思想,感受中国共产党临危受命的担当,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学情分析
1.高一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思维较活跃,探索欲望较强,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及发展历史有一定了解。
2.高一学生缺乏使用论从史出的正确历史观看待问题,分析探究不全面不深入,与教学活动开展的能力需求有差距。
三、教学目标
1.通过课前预习、收集史实等活动,了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和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时代背景,感悟历史深度,激发爱国热情,增强政治认同素养。
2.通过红色讲解、影视观赏等活动,系统认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培养论从史出的正确史观,增强科学精神素养。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科学分析中国共产党成为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是历史的选择和人民的选择,没有辜负马克思主义、历史和人民。
2.教学难点:阐明中国共产党成为最高政治领导力量的必然性,学习培养正确的历史观、党史观。
五、教学过程
总议题:中国共产党为什么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环节一:聆听《国际歌》,感悟正义力量
【情境】《国际歌》从歌名、歌词到曲调都体现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主义理想、科学社会主义原则和国际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精神,并随着共产党人的执着追求和国际工人阶级解放斗争的发展而传遍全世界,呈现强大的生命力。
【任务】认真聆听《国际歌》,填写歌词,并谈谈对歌词的理解。
【活动】1.教师活动:教师播放歌曲音频,并引导学生谈谈对歌词及其创作背景的理解和分享,结合中国共产党的实际情况谈一谈感受,点拨并总结出中国共产党成为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马克思主义孕育了中国共产党,而中国共产党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中国共产党没有辜负马克思主义。
2.学生活动:学生们听完歌曲后,感受歌曲力量,填写“要为真理而斗争”“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人”“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思考“真理”“天下的主人”“英特纳雄耐尔”的丰富内涵,并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分享,感受无产阶级面对压迫时勇于反抗、勇于抗争,联合起来实现共产主义的美好愿景,进一步联系中国实际“得出中国共产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奋斗目标”的结论。
【评价】生生互评:学生点评理解是否全面到位(结合历史背景),表述是否有感染力、饱含力量,并加以补充、纠正。
教师评价:肯定学生积极发言、畅谈感受。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聆听流传百年之久的红色歌曲《国际歌》,感受全世界无产者渴望推翻压迫,建立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激发爱国热情,感悟真理的力量,为后续课堂营造良好氛围。
环节二:观看红色图展,感悟历史必然
活动一:国家沦落,救亡图存
【情境】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用坚船利炮轰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其他列强也接踵而至,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多重矛盾突显。
【任务】1.回顾1840年到20世纪上半叶,国家危亡,各种政治力量分别提出自己的方案,进行激烈较量。
2.研读教材,讨论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
【活动】1.教师活动:教师提供1840年到20世纪上半叶各种政治力量救亡图存的方案,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其他政治方案行不通的原因,总结得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
2.学生活动:学生收集材料,根据教师提供的图片信息,探讨交流其他政治力量为什么不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行的原因。
【评价】1.生生互评:学生点评、补充、纠正。
2.教师评价:及时反馈,关注学生对其他政治力量失败原因的分析和把握,点明发言亮点,鼓励学生积极表达。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了解史实,观看图片,讨论交流和聆听讲解,得出“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在于历史造就了中国共产党”的重要结论,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意识,增强科学精神等学科核心素养。
活动二:开天辟地,历久弥新
【情境】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应运而生。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
【任务】回顾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列举其带领广大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取得的伟大成就(可以从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社会不同角度描述),并探究分析中国共产党能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原因。
表1 学习过程记录表
历史时期 伟大成就 原因
新民主主义时期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活动】教师活动:教师提供中国共产党取得的伟大成就图片,把学生分成8个学习小组,确定学习任务,并制定、汇总学习过程记录表。
2.学生活动:学生小组根据教师提供的图片,查找相关史实材料,并概括组织答案,讨论分析得出中国共产党能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原因,完成学习过程记录表。完成表格后,各组派代表发言,分享成果,得出“中国共产党是历史的选择,也没有辜负历史”,最后邀请一位同学作总结。
【评价】小组互评:小组汇报学习成果后,由其他小组进行点评、补充。
教师评价:关注学生在原因分析方面的政治站位,记录学生的发言亮点。
设计意图:学生们利用图展直观感受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带领广大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过程中不同历史时期取得的伟大成就,在感受中提高站位,探究史实背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定不移的初心使命、理想信念。此环节能够帮助学生贯通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提高小组合作和辩证分析能力,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增强政治认同和科学精神等核心素养。
环节三:欣赏经典影像,感悟人民选择
【情境】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求解放、谋福祉,刻印下共产党人的情怀,揭示了我们共产党饱经艰难而不断前进、历经牺牲而不断壮大的精神。古语道:“得民心者得天下”。共产党立党兴党强党的根本出发点、落脚点始终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
“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部部小车推出了中国共产党的胜利之路,也筑牢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之间的牵绊与联系。
【任务】观看经典影像资料,体会中国人民愿意为中国共产党倾家荡产,忍受一切艰难和苦难的信任,探究中国人民为什么选择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如何回应人民的信任。
【活动】1.教师活动:提供“淮海战役小推车”图片及影像资料,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的密切联系。
2.学生活动:观看影像资料并谈谈感受,思考并交流为什么人民愿意倾家荡产帮助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如何回馈人民的信任。
【评价】1.生生互评:学生互相点评发言中的亮点之处,也可以表达不同的观点,或者补充、延伸他人想法。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影响资料,感受中国人民愿意为党倾家荡产的赤诚之心,而中国共产党奋勇杀敌解放人民的英勇之心,深刻且直观地感受“中国共产党是高政治领导力量的原因也在于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而中国共产党也没有辜负人民”。从史实中寻找结论、把握结论,能够增强学生们的政治认同感,思想有抓手,感悟更深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